一种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小型仪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8488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质量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小型仪器。



背景技术:

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是评估环境空气质量、制定大气污染控制策略的基础。但是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空气监测设备主要是大型设备站,成本高,因此不便于布置密度较高的网格化的监测网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缺陷与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小型仪器,占用体积小,成本低,可实现大批量高密度的布置监测站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小型仪器,包括防水封装壳体,壳体内嵌入电路板和通信模块,电路板上集成有ARM单片机、传感器模块和太阳能智能电源管理系统,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PM2.5、PM10、CO、NO2、SO2、O3、温度、湿度和气压各种传感器,传感器采用体积小的电化学气体传感器,且各传感器通过高度集成的电路集成在一起再与ARM单片机连接,ARM单片机和太阳能智能电源管理系统、通信模块分别双向连接,太阳能智能电源管理系统和通信模块单向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模块通过RS232串口的方式接入ARM单片机。

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智能电源管理系统包括可控电源输出模块、充电电流调节模块和MCU智能充电管理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通信模块包括监听管理、数据接收、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四个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通信模块采用GPRS通信方式。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传感器模块将PM2.5、PM10、CO、NO2、SO2、O3、温度、湿度和气压各种传感器通过电路集成在一起,由于各传感器采用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占用体积小,且电路集成度高,使得监测仪器小型化,从而实现大批量高密度的布置监测站点;太阳能智能电源管理系统可以使监测仪器在野外采集太阳能获得能源为系统供电,通过ARM单片机控制电源的智能管理,保证设备在野外无需人为操作实现自动连续的完成监测任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所示,一种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小型仪器,包括防水封装壳体,壳体内嵌入电路板和通信模块,电路板上集成有ARM单片机、传感器模块和太阳能智能电源管理系统,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PM2.5、PM10、CO、NO2、SO2、O3、温度、湿度和气压各种传感器,传感器采用体积小的电化学气体传感器,且各传感器通过高度集成的电路集成在一起再由RS232串口的方式与ARM单片机连接,ARM单片机和太阳能智能电源管理系统、通信模块分别双向连接,太阳能智能电源管理系统和通信模块单向连接。

所述太阳能智能电源管理系统包括可控电源输出模块、充电电流调节模块和MCU智能充电管理模块。该系统可以使监测仪器在野外采集太阳能获得能源为系统供电,通过ARM单片机控制电源的智能管理,保证设备在野外无需人为操作实现自动连续的完成监测任务。

所述通信模块包括监听管理、数据接收、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四个模块。通信模块采用GPRS通信方式完成对数据的远程上传至服务器,并且可以对监测仪器的远程控制。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由太阳能智能电源管理系统为设备的长期野外运作供电,PM2.5、PM10、CO、NO2、SO2、O3、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各种传感器对大气参数进行采集,存储到ARM单片机中,由ARM单片机将数据输入到通信模块,通信模块完成对各种大气参数的接收、处理后,远程传输至服务器,从而实现对野外空气质量的自动监测。本实用新型占用体积小,使得监测仪器小型化,从而实现大批量高密度的布置监测站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