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端子监测机构以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1717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接线端子监测机构以及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接线端子监测机构以及系统。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工业上划分为连接器的范畴。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工业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精确,接线端子的用量逐渐上涨。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接线端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多,而且种类也越来越多。接线端子是为了方便导线的连接而应用的,它是一段封在绝缘塑料里面的金属片,两端都有孔可以插入导线,有螺丝用于紧固或者松开,比如两根导线,有时需要连接,有时又需要断开,这时就可以用端子把它们连接起来,并且可以随时断开,而不必把它们焊接起来或者缠绕在一起,很方便快捷。而且适合大量的导线互联,在电力行业就有专门的端子排,端子箱,上面全是接线端子,单层的、双层的,电流的,电压的,普通的,可断的等。

接线端子中绝缘件必须具备优良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和工艺成型性能。特别是随着高密度,小型化接线端子的广泛使用,绝缘体的有效壁厚越来越薄。这对绝缘材料,注塑模具精度和成型工艺等提出了更苛严的要求。由于绝缘体表面或内部存在金属多余物,表面尘埃,焊剂等污染受潮,有机材料析出物及有害气体吸附膜与表面水膜融合形成离子性导电通道,吸潮,长霉,绝缘材料老化,或具有导电功能的金属片出现损坏等原因,都会造成短路,漏电,击穿等接线端子故障现象,这些都会造成安全隐患。

目前,为了避免接线端子短路,漏电,击穿等故障造成过热现象从而引起火势问题,用户不得不定期对接线端子进行故障检测,不能随时直观的确认接线端子出现过热的故障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线端子监测机构以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用户必须定期对接线端子进行故障检测,不能随时直观的确认接线端子出现过热的故障现象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线端子监测机构,包括:导电装置、绝缘装置、壳体以及感热装置;

所述导电装置在所述绝缘装置的内部;

所述绝缘装置使所述导电装置中的接触件之间相互绝缘;

所述绝缘装置使所述接触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相互绝缘;

所述感热装置与所述导电装置和/或所述绝缘装置连接;

所述感热装置根据监测所述导电装置和/或所述绝缘装置的温度显示故障。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感热装置包括第一感热装置;

所述第一感热装置与所述绝缘装置相连接;

所述第一感热装置在所述绝缘装置的温度超过所述第一感热装置的预设值时,进行故障显示。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感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感热装置;

所述第二感热装置与所述导电装置相连接;

所述第二感热装置在所述导电装置的温度超过所述第二感热装置的预设值时,进行故障显示。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感热装置与所述第二感热装置为感温变色材料。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感热装置在所述绝缘装置的温度超过所述第一感热装置的预设值时,进行感温变色;

所述第二感热装置在所述导电装置的温度超过所述第二感热装置的预设值时,进行感温变色。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感热装置与所述第二感热装置的感温变色是不可逆变色。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感热装置为感温变色贴纸,所述感温变色贴纸设置在所述绝缘装置外部。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感热装置通过热传导介质连接所述导电装置。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感热装置的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感热装置的预设值。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接线端子监测系统,包括:连接装置、预警装置以及若干如第一方面的接线端子监测机构;

若干所述接线端子监测机构之间通过所述连接装置连接;

所述预警装置根据若干所述接线端子监测机构中感热装置的故障显示发出声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监测机构中,导电装置在绝缘装置的内部,且绝缘装置使导电装置中的接触件之间相互绝缘,绝缘装置还使接触件与壳体之间相互绝缘,另外,感热装置与导电装置或绝缘装置连接,并且感热装置根据监测导电装置或绝缘装置的温度显示故障,由于接线端子的短路,漏电,击穿等故障都会造成过热现象的发生,进而引起火势问题,通过感热装置监测导电装置或绝缘装置的温度,感热装置再根据该温度的高低显示出发生故障的提示,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用户必须定期对接线端子进行故障检测,不能随时直观的确认接线端子出现过热的故障现象的技术问题,因此用户能够及时更换出现故障的接线端子,避免因过热故障引起火势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监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感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感热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接线端子监测机构;11-导电装置;12-绝缘装置;13-感热装置;131-第一感热装置;132-第二感热装置;2-接线端子监测系统;21-连接装置;22-预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目前用户为了避免接线端子短路,漏电,击穿等故障造成过热现象引起火势问题,必须定期对接线端子进行故障检测,不能随时直观的确认接线端子出现过热的故障现象,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线端子监测机构以及系统,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用户必须定期对接线端子进行故障检测,不能随时直观的确认接线端子出现过热的故障现象的技术问题。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接线端子监测机构以及系统进行详细介绍。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线端子监测机构1,如图1所示,包括导电装置11、绝缘装置12、壳体以及感热装置13。导电装置11在绝缘装置12的内部,绝缘装置12使导电装置11中的接触件之间相互绝缘,绝缘装置12使接触件与壳体之间相互绝缘。感热装置13与导电装置11或绝缘装置12连接,感热装置13根据监测导电装置11或绝缘装置12的温度显示故障。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感热装置13既与导电装置11连接,也与绝缘装置12连接,感热装置13根据监测导电装置11以及绝缘装置12的温度显示故障。

如图2所示,感热装置13包括第一感热装置131,第一感热装置131与绝缘装置12相连接,第一感热装置131在绝缘装置12的温度超过第一感热装置131的预设值时,进行故障显示。

如图3所示,感热装置13还包括第二感热装置132,第二感热装置132与导电装置11相连接,第二感热装置132在导电装置11的温度超过第二感热装置132的预设值时,进行故障显示。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第一感热装置131与第二感热装置132为感温变色材料,第一感热装置131与第二感热装置132可以为感温变色贴纸的形式。

其中,感温变色材料是一种随温度的上升、下降而改变颜色的微胶囊材料,感温变色材料是世界级原料。感温变色材料主要包括感温变色粉、感温变色油墨、感温变色油漆、感温水乳液、感温色母粒、感温变色的各类成品。

进一步的是,第一感热装置131在绝缘装置12的温度超过第一感热装置131的预设值时,进行感温变色;第二感热装置132在导电装置11的温度超过第二感热装置132的预设值时,进行感温变色。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感热装置131与第二感热装置132的感温变色是不可逆变色,第一感热装置131与第二感热装置132的感温变色次数均为一次。

对于从没有发生过热现象的第一感热装置131与第二感热装置132,颜色为白色。在发生过热现象之后,也就是绝缘装置12的温度超过第一感热装置131的预设值后,第一感热装置131将变为红色并永久保持该颜色,不会再变为其他颜色;在导电装置11的温度超过第二感热装置132的预设值后,第二感热装置132将变为蓝色并永久保持该颜色,不会再变为其他颜色。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第一感热装置131为感温变色贴纸,感温变色贴纸设置在绝缘装置12外部;其中第二感热装置132通过热传导介质连接导电装置11。

此外,由于导电装置11在导电时,温度普遍会比较高,而绝缘装置12需要始终保持没有高温现象的发生,因此对绝缘装置12的温度要求比较严格,第二感热装置132的预设值大于第一感热装置131的预设值。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监测机构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孔,可以插入导线,中间的导电装置11可以为金属片,目的是方便导线的连接。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绝缘装置12为高绝缘体材料,外壳为透明的材料,用户能够通过外壳,看到接线端子监测机构1内部绝缘装置12上的第一感热装置131所显示的颜色,用户也能通过外壳看到与导电装置11连接的第二感热装置132所显示的颜色,从而判断接线端子是否出现过短路,漏电,击穿等故障引起的过热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接线端子是为了方便导线的连接而应用的,接线端子是一段封在绝缘塑料里面的金属片,两端都有孔可以插入导线,有螺丝用于紧固或者松开,比如两根导线,有时需要连接,有时又需要断开,这时就可以用端子把它们连接起来,并且可以随时断开,而不必把它们焊接起来或者缠绕在一起,很方便快捷。而且接线端子适合大量的导线互联,在电力行业就有专门的端子排,端子箱,上面全是接线端子,单层的、双层的,电流的,电压的,普通的,可断的等等。一定的压接面积是为了保证可靠接触,以及保证能通过足够的电流。

现有的接线端子在使用时,用户不得不定期对接线端子进行故障检测,从而避免接线端子短路,漏电,击穿等故障造成过热现象,以至损坏接线端子内部的接触件或降低绝缘装置12的绝缘强度,甚至引起更严重的火势问题,而用户不能随时直观的确认接线端子出现过热或局部过热的故障现象。其中,绝缘强度是指绝缘本身耐受电压的能力,作用在绝缘上的电压超过某临界值时,绝缘将损坏而失去绝缘作用。

本实施例中,增加感热装置13,感热装置13可以根据监测导电装置11与绝缘装置12的温度显示故障。通过感热装置13监测导电装置11与绝缘装置12的温度,感热装置13再根据该温度的高低显示出已发生故障的提示,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用户必须定期对接线端子进行故障检测,不能随时直观的确认接线端子出现过热的故障现象的技术问题。因此用户能够根据颜色变化的提示及时更换已经出现故障的接线端子,避免因过热故障引起火势问题。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线端子监测系统2,如图4所示,包括:连接装置21、预警装置22以及若干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接线端子监测机构。

需要说明的是,若干接线端子监测机构1之间通过连接装置21连接,预警装置22根据若干接线端子监测机构1中感热装置13的故障显示发出声音,该声音可以为提示接线端子已出现故障的警示音。

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用户在使用接线端子时,不得不定期对接线端子进行故障检测。通过提供多个接线端子监测机构1与过热故障警示功能,解决了用户不得不定期对接线端子进行故障检测的技术问题,为用户提供了方便,使用户能够第一时间得知接线端子的故障发生,提高了接线端子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多个接线端子监测机构1在连接成一排使用时,每个接线端子各自分别独立进行过热故障的颜色变化提示,因此可以有针对性的单独更换一排接线端子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接线端子,不需要整排接线端子全部更换,造成设备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监测系统,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监测机构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