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航型手持式激光测距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7209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续航型手持式激光测距仪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距离测量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续航型手持式激光测距仪。



背景技术:

目前,激光测距仪是一种利用激光对目标的距离进行准确测定的仪器。激光测距仪在工作时向目标射出一束很细的激光,由光电元件接收目标反射的激光束,计时器测定激光束 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计算出从观测者到目标的距离。

申请号为“201521091776.5”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手持式激光测距仪,通过将激光发射物镜与激光接收目镜放置在翻折块上,需要使用测距仪使,将翻折块上的激光发射物镜与激光接收目镜翻转在外面,从而使用,不使用测距仪时,将翻折块翻转到测距仪上,从而实现了对激光发射物镜与激光接收目镜的保护。但是由于手持式激光测距仪耗电量较大,同时自身体积的局限,因此只能装载电容量较小的电池,如果使用者未及时更换电池,便容易使手持式激光测距仪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长期工作的续航型手持式激光测距仪。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续航型手持式激光测距仪,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表面设置有至少一块可实现光电转换的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沿壳体的厚度方向设置有用于支撑太阳能电池的支撑杆,中空的所述支撑杆内套设有贴合支撑杆内侧壁放置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末端与壳体的侧壁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使用时,将太阳能电池放置在壳体上表面,将太阳能电池暴露在阳光下,太阳能电池便会将照射到表面的光子捕捉吸收后转化为电能,从而对激光测距仪进行充电;需要使用激光测距仪时,拉动太阳能电池,带动部分支撑杆脱离转动杆,使得壳体上存在足够的空间供太阳能电池转动,转动太阳能电池,使得太阳能电池位于激光测距仪一侧,避免太阳能电池影响激光测距仪的正常使用,取得了延长工作时间的有益效果;在不使用时,太阳能电池遮盖在壳体的上表面,也能起到保护壳体上表面的零件的辅益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太阳能电池侧壁凸出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端固定设置有万向球,所述支撑杆顶端设置有供万向球贴合转动的球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太阳能电池转动到壳体一侧后,便可以通过控制万向球在球槽内转动,实现转动太阳能电池,使得太阳能电池可实现光电转换的一面继续接收阳光,取得了延长工作时间的有益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凸设有位于转动杆下方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限定转动杆的最大转动角度为90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转动杆转动到贴合限位块的位置,此时限位块便会阻止转动杆继续绕壳体转动,使得太阳能电池的位置相对壳体固定,避免使用者一直拿着太阳能电池,取得了提高便携性的有益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杆顶端环绕设置有限位环,所述支撑杆内侧沿自身的长度方向凹陷设置有供限位环贴合滑移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支撑杆对限位环的限定,使得限位环只能在限位槽内移动,避免支撑杆与转动杆的脱离,取得了增强结构稳固性的有益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上表面凹陷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表面贴合设置有具有弹性的密封垫,所述太阳能电池下表面凸出设置有配合定位槽的定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太阳能电池放置在壳体的上表面时,将定位块卡嵌入定位槽内,密封垫受到定位槽与定位块的挤压便会充满定位槽与定位块之间的缝隙,从而使得定位槽与定位块紧密贴合,取得了增强结构稳固性的有益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太阳能电池设置有连通壳体的导线,所述万向球设置有供导线穿过的第一导线孔,所述球槽上设置有供导线穿过支撑杆的第二导线孔,所述转动杆末端设置有供导线穿过的第三导线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导线穿过支撑杆与转动杆,避免导线暴露在外面,取得了保护导线的有益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线孔的纵向截面设置为240°的圆弧,所述第三导线孔的纵向截面设置为90°的圆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线孔与第二导线孔都会存在足够的空间供导线跟随太阳能电池转动,避免导线影响太阳能电池的转动,取得了增强实用性的有益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转动太阳能电池,使得太阳能电池位于激光测距仪一侧,避免太阳能电池影响激光测距仪的正常使用,取得了延长工作时间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内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太阳能电池与壳体连接关系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用于表现太阳能电池与支撑杆固定关系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支撑杆内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定位槽与定位块关系的仰视图。

图中,1、壳体;2、太阳能电池;3、支撑杆;4、转动杆;11、测量部;12、分析模块;13、控制模块;14、限位块;15、定位槽;16、密封垫;21、支撑柱;22、万向球;23、导线;24、第一导线孔;25、定位块;31、球槽;32、限位槽;33、第二导线孔;41、限位环;42、第三导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续航型手持式激光测距仪,包括壳体1,壳体1前端面设置有用于释放和接受红外线的测量部11,壳体1内设置有用于分析激光反馈的数据的分析模块12,壳体1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控制及显示数据的控制模块13。

如图2所示,壳体1上表面设置有一块可实现光电转换的太阳能电池2,太阳能电池2是利用太阳光直接发电的光电半导体薄片,它只要被满足一定照度条件的光照到,瞬间就可输出电压及在有回路的情况下产生电流。方形的太阳能电池2左侧沿壳体1的厚度方向设置有两根用于支撑太阳能电池2的支撑杆3,中空的支撑杆3内套设有贴合支撑杆3内侧壁放置的转动杆4,两根转动杆4的末端分别与壳体1的侧壁铰接。

如图2所示,壳体1一侧凸出设置有位于转动杆4下方的限位块14,限位块14用于限定转动杆4的最大转动角度为90度,限位块14便会阻止转动杆4继续绕壳体1转动,使得太阳能电池2的位置相对壳体1固定,避免使用者一直拿着太阳能电池2。

如图3和图4所示,太阳能电池2侧壁凸出设置有两个圆柱形的支撑柱21,支撑柱21顶端固定设置有万向球22,支撑杆3顶端凹陷设置有供万向球22贴合转动的球槽31,将太阳能电池2转动到壳体1一侧后,便可以通过控制万向球22在球槽31内转动,使得太阳能电池2可实现光电转换的一面继续接收阳光。

如图3和图4所示,转动杆4顶端环绕设置有限位环41,支撑杆3内侧沿自身的长度方向凹陷设置有供限位环41贴合滑移的限位槽32,借助支撑杆3对限位环41的限定,使得限位环41只能在限位槽32内移动。

如图3和图4所示,太阳能电池2的左侧设置有给壳体1内部件供电的导线23,万向球22内贯通设置有供导线23穿过的第一导线孔24,第一导线孔24的纵向截面设置为240°的圆弧,球槽31上设置有供导线23穿过支撑杆3的第二导线孔33,转动杆4末端设置有供导线23穿过的第三导线孔42,第三导线孔42的纵向截面设置为90°的圆弧。第一导线孔24与第二导线孔33都会存在足够的空间供导线23跟随太阳能电池2转动,避免导线23影响太阳能电池2的转动。

如图5所示,壳体1上表面凹陷设置有定位槽15,定位槽15表面贴合设置有具有弹性的密封垫16,太阳能电池2下表面凸出设置有配合定位槽15的定位块25。将定位块25卡嵌入定位槽15内,密封垫16受到定位槽15与定位块25的挤压便会充满定位槽15与定位块25之间的缝隙,使得定位槽15与定位块25紧密贴合。

使用过程:将太阳能电池2放置在壳体1上表面,将定位块25卡入定位槽15内,太阳能电池2便会与壳体1相对固定,使得太阳能电池2暴露在阳光下,太阳能电池2便会将照射到表面的光子捕捉吸收后转化为电能,从而对激光测距仪进行充电,同时太阳能电池2也会对壳体1上表面的部件起到保护作用。

需要使用激光测距仪时,拉动太阳能电池2,使得部分支撑杆3脱离转动杆4,壳体1上便存在足够的空间供太阳能电池2转动,转动太阳能电池2,使得太阳能电池2位于激光测距仪一侧,避免太阳能电池2影响激光测距仪的正常使用,此时再转动太阳能电池2与支撑杆3之间的角度,使得太阳能电池2对着太阳光,从而在激光测距仪工作的时候,太阳能电池2仍然能够为激光测距仪提供电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