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压广播线路检测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5153阅读:17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电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定压广播线路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一般工程现场线路排查时使用万用表测量广播线路,当现场并接的负载音箱较多时,由于直流阻抗较小,使用万用表无法正确判断线路是处于“短路”还是“正常”状态;而且所测量出的结果只是音箱内线间变压器初级直流电阻,对于线间变压器次级或音箱内喇叭出现的异常状态无法测量,因此需要多次检测,效率低,浪费时间,为此,我提出一种定压广播线路检测电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压广播线路检测电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检测方式效率低,浪费时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定压广播线路检测电路,包括芯片U1,所述芯片U1的GND端口并接有地线、电容C3和电容C2,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串接芯片U1的CVOLT端口,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并接有芯片U1的TRIG、THR端口和电阻R4,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并接有芯片U1的 DIS端口和电阻R1,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并接有VCC输入、芯片U1的VCC端口和电阻R2,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串接芯片U1的R端口,所述芯片U1的Q端口串接有电阻R3,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并接有三极管Q1和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串接5V电压输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并接有电解电容E3 正极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电解电容E3的负极串接有现场负载A端口,所述现场负载的B端口并接有电阻R10和R11,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并接有电解电容E4负极和电容C5,所述电解电容E4的正极并接有运放U3的Non-Inverting Input端口和电阻R9,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运放U3的Inverting Input端口并接有电阻R13和可调电阻W1,所述可调电阻W1的另一端并接有电容C5另一端、地线和电阻R11另一端,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并接有运放U3的Output端口和电容C4,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并接有二极管D1正极和二极管D2负极,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并接有地线、电阻R12和电容C6,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并接有二极管D1的负极、电容C6 另一端、运放U2Inverting Input端口和运放U2B Non-Inverting Input端口,所述运放U2B的Inverting Input端口并接有电阻R6和R8,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串接VCC输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运放U2B的Output端口串接发光二极管D4负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并接有电阻R12和发光二极管D3正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串接运放U2A的Output端口,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并接有VCC输入、运放U2A的VCC端口和电阻R5,所述电阻R5 的另一端并接有电阻R7和运放U2A的Non-Inverting Input端口,所述电阻R7 的另一端和运放U2A的GND端口均接地。

优选的,所述可调电阻W1为电位器型可调电阻。

优选的,所述发光二极管D3和D4均为电压控制型发光二极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可调电阻W1为电位器型可调电阻,其结构牢固,可以多联,使用寿命长,发光二极管D3和D4均为电压控制型发光二极管,其将普通发光二极管和限流电阻集成制作为一体,使用时可直接并接在电源两端,使用方便,本电路将现场负载设备作为一个整体部件进行检测,当初级、次级或喇叭出现异常时,均能正确判断出其状态,可以应用于所有定压广播线路检测;对于广播线路调试来说,应用此电路可以大大节省调试时间,轻松方便地判断出线路状态,而且可以实现普通检测手段无法实现的检测功能;通过调整可调电阻W1可以适应大部分的应用场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定压广播线路检测电路,包括芯片U1,所述芯片U1的GND端口并接有地线、电容C3和电容C2,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串接芯片U1的CVOLT端口,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并接有芯片U1 的TRIG、THR端口和电阻R4,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并接有芯片U1的DIS端口和电阻R1,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并接有VCC输入、芯片U1的VCC端口和电阻 R2,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串接芯片U1的R端口,所述芯片U1的Q端口串接有电阻R3,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并接有三极管Q1和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 的集电极串接5V电压输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并接有电解电容E3正极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电解电容E3的负极串接有现场负载A端口,所述现场负载的B端口并接有电阻R10和R11,所述电阻 R10的另一端并接有电解电容E4负极和电容C5,所述电解电容E4的正极并接有运放U3的Non-Inverting Input端口和电阻R9,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运放U3的Inverting Input端口并接有电阻R13和可调电阻W1,所述可调电阻W1的另一端并接有电容C5另一端、地线和电阻R11另一端,所述电阻R13 的另一端并接有运放U3的Output端口和电容C4,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并接有二极管D1正极和二极管D2负极,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并接有地线、电阻R12 和电容C6,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并接有二极管D1的负极、电容C6另一端、运放U2Inverting Input端口和运放U2B Non-Inverting Input端口,所述运放U2B的Inverting Input端口并接有电阻R6和R8,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串接VCC输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运放U2B的Output端口串接发光二极管D4负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并接有电阻R12和发光二极管D3 正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串接运放U2A的Output端口,所述电阻R12 的另一端并接有VCC输入、运放U2A的VCC端口和电阻R5,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并接有电阻R7和运放U2A的Non-Inverting Input端口,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和运放U2A的GND端口均接地。

其中,所述可调电阻W1为电位器型可调电阻,其结构牢固,可以多联,使用寿命长,所述发光二极管D3和D4均为电压控制型发光二极管,其将普通发光二极管和限流电阻集成制作为一体,使用时可直接并接在电源两端,使用方便。

工作原理:该电路根据现场负载音箱特性,当信号频率一定时,音箱、线间变压器及喇叭输入端等效阻抗一定,电路分为左上部发送和左下部接收两部分,左上部发送电路产生方波信号,经三极管Q1与Q2驱动电路发送到广播线路;接收端将线路另一端反馈回来的方波信号进行放大、整流、滤波等处理送至运放U3,当广播线路开路时,无反馈方波信号,运放U2A输入端为低电平,运放U2B输出低,发光二极管D4点亮;当广播线路短路时,所反馈的方波信号幅度较强,运放U3输入端经整流后电压幅度超过其正端基准电压,运放U2A输出低,发光二极管D3点亮;如线路状态正常,则经放大、整流、滤波后的电平介于运放U2A和U2B基准电压之间,发光二极管D3和D4均处于熄灭状态。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