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手持探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8905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手持探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手持探头。



背景技术: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是20世纪90年代逐步发展而成的一种新的三维层析成像技术。其可以基于低相干干涉原理获得深度方向的层析能力,通过扫描重构出生物组织或材料内部结构的二维或三维图像,其信号对比度源于生物组织或材料内部光学反射特性的空间变化。光学层析成像模式的核心部件包括宽带光源、迈克尔逊干涉仪和光电探测器,其轴向分辨率取决于宽带光源的相干长度,一般可以达到1-10μm,而径向分辨率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类似,决定于样品内部聚焦光斑的尺寸,一般也在微米量级。光学层析成像具有非接触、非侵入、成像速度快(实时动态成像)、探测灵敏度高等优点。

在进行光线层析成像的时候,需要使用探头对样品的表面进行扫描。现有的探头仅仅能够实现有光源照射情况下样品表面的扫描,无法对没有光源照射情况下的样品表面情形进行采集,使用过程比较繁琐;使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的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手持探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手持探头,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光入口和光出口;壳体内部沿光传输方向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准直仪、遮光板和振镜,遮光板与壳体转动连接,遮光板可在与从准直仪出来的光线平行位置和与从准直仪出来的光线垂直位置之间转动,振镜朝向光出口方向倾斜设置,从准直仪出来的光线与从光出口出来的光线垂直。

振镜与从准直仪出来的光线垂直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

壳体光出口设置有金属管,金属管内部设有光通路。

遮光板上连接有相对壳体转动设置的旋钮,旋钮上设有具有弹性的限位部,壳体上配合限位部设有限位槽。

限位部包括弹片,弹片包括水平弹片和连接于水平弹片上的U型凸起弹片,水平弹片一端与旋钮固连;U型凸起弹片配合限位槽设置。

U型凸起弹片与水平弹片之间通过弧形过渡连接。

壳体内部设有金属支架,准直仪、振镜、金属管均固定在金属支架上。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设置的遮光板实现了手持探头采集不同状态下的图像,结构简单,实现方便。(2)振镜与与从准直仪出来的光线垂直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从而实现了光传输方向的改变。(3)旋钮上设有具有弹性的限位部,壳体上配合限位部设有限位槽,从而通过限位部和限位槽实现旋钮的限位,从而保证遮光板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4)限位部包括弹片,弹片包括水平弹片和连接于水平弹片上的U型凸起弹片,水平弹片一端与旋钮固连,从而在旋钮转动的过程中,U型凸起弹片会在弹力作用下进入限位槽或从限位槽中出来,实现遮光板的限位。(5)U型凸起弹片与水平弹片之间通过弧形过渡连接,从而降低旋钮转动过程中的劳动强度。(6)壳体内部设有金属支架,准直仪、振镜、金属管均固定在金属支架上,从而方便了本探头的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旋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探头为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的配件,光纤层析成像系统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包括近红外光源、光纤干涉仪、光学参照臂、光谱分析仪,在本申请中不再介绍。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手持探头,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壳体1,在壳体1的前端设置有光入口,光通过光入口进入壳体1。在壳体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金属支架6,在金属支架6上设有振镜4,振镜4朝向光出口方向倾斜设置,其中振镜4的倾斜角度为:与从准直仪出来的光线垂直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从而改变光的传输方向。

在振镜4的下方配合振镜4设置有准直仪3,准直仪3也固定在金属支架6上。准直仪3可以对光的入射角度进行限定,保证光的传输方向。其中振镜和准直仪均为成熟的现有技术。

在振镜4和准直仪3之间设置有遮光板5,遮光板5转动设置于壳体上,其中遮光板至少能够在与从准直仪出来的光线平行和与从准直仪出来的光线垂直之间转动,从而实现光在壳体1中的传输或停止光在壳体1中的传输。

为了实现遮光板5的转动,在遮光板5的端部上连接有活动部,其中活动部包括位于壳体1外部的旋钮9,旋钮9与遮光板5的端部连接。

旋钮9相对于壳体1转动设置,在使用的时候,旋钮9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壳体1转动,带动遮光板5转动,从而达到遮光或不遮光状态。其中,遮光板与从准直仪出来的光线垂直时为遮光状态;遮光板与从准直仪出来的光线平行时为不遮光状态。

为了实现旋钮9转动过程中的限位,如图3所示,旋钮9的内表面上固设有水平弹片7,水平7弹片7一端与旋钮9固连。在水平弹片7上连接有U型凸起弹片8,在壳体1上配合U型凸起弹片8设有限位槽10,本实施例中限位槽共有两个,设置的U型凸起弹片8和限位槽相配合,实现遮光板在遮光和不遮光两种状态下的限位。

为了降低U型凸起弹片8从限位槽中进出的难度,U型凸起弹片8与弹片7之间通过弧形过渡连接。使用的时候,转动旋钮9,U型凸起弹片8被壳体内表面压下去,当到达限位槽处时,在弹片作用下U型凸起弹片8被顶起,进入到限位槽中,实现遮光板的限位。

为了保证光的传输,在壳体1的光出口设置有金属管2,金属管2内部设有光通路,通过金属管2光可以从壳体1中出来,作用到样品表面,便于扫描。其中,光通路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其中,金属管2也连接于金属支架上,从而便于整个探头的维护。

工作的时候,近红外光源照射的近红外光通过光纤干涉仪后通过光纤进入到本探头;首先,转动旋钮,使得U型凸起弹片8进入到限位槽中实现限位,遮光板旋转40度,遮光板遮住通过光纤经准直仪照射进来的近红外光,此时探头采集成像背景;

随后,再次转动旋钮,U型凸起弹片8随着旋钮的转动,进入到壳体上另外一个限位槽内,此时,遮光板与经准直仪照射进来的光线平行,遮光板不再遮光,通过光纤经准直仪照射进来的光线光照射到振镜上;经振镜反射,光线改变方向90度进入手持探头的光通路中;

然后,通过控制振镜振动的频率、幅度以及方向,来改变光线在样品表面扫描的范围;最后,收集样品组织不同深度反射回来的光,和光学参照臂反射回来的光在光纤干涉仪内形成干涉,干涉条纹由光谱分析仪采集并分析,从而得到组织的光学相干图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持探头结构简单,在旋钮作用下就可以轻松改变遮光板与光的夹角,进而实现探头的不同使用效果,使用方便,提高了光学层析成像的效率和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