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压式渗透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2881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压式渗透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施工试验仪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模拟掘进机施工环境进行渣土改良的加压式渗透仪。



背景技术:

传统的渗透仪为一种常压下将渣土加入仪器内部,然后在仪器顶部加入一定量的水,通过仪器底部不同长度时间的渗出水量计量渣土或改良渣土的渗水性。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在地铁隧道、市政管廊等施工作业中,隧道掘进机机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但由于掘进机作业是地下推进,在地下水等作用下,必须保证一定压力才能正常工作,因此渣土改良后的效果也需要在加压环境下评价。而采用传统的渗透仪进行改良效果验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施工判断。而加压式渗透仪的发明,有效的避免了常压对压力环境的评价,实现最大程度真实还原实际改良效果,大大提高了渣土改良准确性。而现有的加压式渗透仪,都是从上面进水,对试样渗透不均匀,影响试验效果,试验数据不精确。此外,现有渗透仪为单一加压方式,适用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压式渗透仪,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能真实还原实际改良效果、试验数据不精确、适用性低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压式渗透仪,包括底座、筒体和上座,筒体的下部与底座密封连接,筒体的上部与上座密封连接,底座与上座通过连接杆相连接;底座上设有套筒,套筒套设在筒体中,套筒的内壁上设有水槽,水槽与进水管相连接,底座底部设有进出水管,进出水管上设有球阀和流量计,上座设有加压机构。

所述加压机构为手动加压式或机动加压式。

所述加压机构为手动加压式,手动加压式加压机构包括丝杆,丝杆穿过上座且与上座相配合,丝杠的上部设有转动手柄,丝杆的下部连接有挡板,挡板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挡板与筒体相配合且与筒体密封接触。

所述加压机构为机动加压式,机动加压式加压机构包括加压管,加压管安装在上座上,加压管上设有手动球阀和压力表,加压管与压力源相连接。

所述水槽为螺旋布置在套筒内壁上,水槽的上部倾斜设有喷头,套筒的内壁与外壁之间设有高压水道,高压水道与喷头相连接。

所述套筒的底部设有滤网,滤网的底部设有伸缩支腿。

所述筒体包含增韧陶瓷层。

本实用新型采用手动加压式或机动加压式加压方式,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套筒中的螺旋水槽,实现从试样周围加水渗透,倾斜喷头喷出的水实现从试样上部渗透,下部进出水管,可实现从下部对试样渗水,实现对试样全方位渗水,渗水均匀,跟接近实际工况,实验数据更精确;筒体增加增韧陶瓷层,增大其抗压性,减小渗水性,使试验更安全,试验更准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操作简单,对试样渗透性研究有重大帮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加压式渗透仪,包括底座1、筒体2和上座3,筒体2的下部与底座1密封连接,筒体2的上部与上座3密封连接,底座1与上座3通过连接杆4相连接;底座1上设有套筒5,套筒5套设在筒体2中,套筒5的内壁上设有水槽6,水槽6与进水管7相连接,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水槽,经水槽对试样周围进行渗水,底座1底部设有进出水管8,进出水管8上设有球阀9和流量计10,进出水管可对试样进行从底部进行渗水;当不需要渗水时,渗出的水可以经进出水管流出;上座3设有加压机构11。所述有加压机构11为手动加压式,手动加压式加压机构包括丝杆31,丝杆31穿过上座3且与上座3相配合,丝杠31的上部设有转动手柄32,丝杆31的下部连接有挡板33,挡板33上设有压力传感器34,挡板33与筒体2相配合且与筒体2密封接触,转动转动手柄,转动手柄带动丝杆转动,进而推动挡板向下移动,对筒体内的试样进行加压。所述水槽6为螺旋布置在套筒5内壁上,方便水绕内壁流动,充分对试样进行渗水。水槽6的上方倾斜设有喷头12,喷头喷出的水正好从上部对试样进行渗水,套筒5的内壁与外壁之间设有高压水道13,高压水道13与喷头12相连接,水经高压水道进入喷头,从喷头对试样进行正上方渗水。所述套筒5的底部设有滤网14,滤网14的底部设有伸缩支腿15,伸缩支腿通过螺杆与底座1相连接,通过转动螺杆实现滤网上下移动。往试样中渗水时,收起伸缩支腿,方便与试样接触,渗水性好;当检测试样渗出水时,伸出伸缩支腿,使滤网与进出水管隔离,便于渗出的水流入进出水管,所述筒体2包含增韧陶瓷层,增大其抗压性,减小渗水性,使试验更安全,试验更准确。

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一种加压式渗透仪,加压机构11为机动加压式,机动加压式加压机构包括加压管41,加压管41安装在上座3上,加压管41上设有手动球阀42和压力表43,加压管41与压力源44相连接;压力源44为空压机,压力源通过加压管对试样进行加压,测试在不同压力条件下,试样的渗水性。

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