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96058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体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检测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气体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挥发性有机物是常见的室内外空气中普遍存在的一类污染物。它是一类有机化合物的统称,在常温下它们的蒸发速率大,易挥发。所谓挥发性有机物,英文名称为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美国ASTM D3960-98标准将VOC定义为任何能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定义为,熔点低于室温而沸点在50~260℃之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称。VOCs主要成分大致可分为9类:芳香烃、饱和脂肪烃、不饱和脂肪烃/环烷烃、萜烯类、脂肪醇类、醛/酮类、脂肪酸类、脂类以及卤代烃类,荷兰学者Edwards等2001年在对赫尔辛基居室和工作场所的有机污染物调查中共检测到了323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石油化工、制药工业、印刷工业、涂料装饰业、表面防腐、交通运输等行业排放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针对目前我国存在的VOCs污染问题,众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VOCs浓度的高低以及污染物种类与场所有直接关系。公交车、出租车内的VOCs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场所,比如酒吧等地,并且该类地方的VOCs主要以芳香烃为主。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无论是从其组成、来源和毒性都比较复杂,VOCs的浓度随着装修时间的延长逐渐呈现下降趋势。同时还发现,经过装修的室内空气中,检 出率最高的是苯、甲苯等苯系物和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低分子脂类物质以及环己酮、戊醛等低分子醛酮类和蒎烯类。因此,VOCs污染的防治已经迫在眉睫。

从处理方式分,VOCs污染控制技术可分为回收技术和销毁技术。对于较高浓度(>5000mg/m3)或者比较昂贵的具有回收价值的污染物一般采用回收技术,主要的回收技术有:吸附、吸收、冷凝、膜分离等,其中吸附技术是利用某些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如活性炭、分子筛、硅胶、多孔粘土矿石、高聚物吸附树脂等吸附剂,吸附有害物质而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吸附技术几乎适用于所有气相污染物,由于其具有广泛适用性,吸附技术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各种新型吸附材料也相继被研发问世,在新型吸附材料的研发过程中,需要不断检测材料的吸附效率以验证其吸附效果,而这其中需要对同批次取样产品同时进行检测分析,通过对比结果以获得材料的吸附效率,但现有技术中一般均采用不同批次的取样产品,即使是同批次的取样产品也是在不同的时间进行先后检测分析对比,这对于一些组分不能持续稳定的样气来说不同时间检测的结果是不同的,当然最终测试的材料的吸附效率也是不准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体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检测装置不能同时对同批次样气进行吸附效率检测对比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仪本体,还包括集气管和取样缓冲室,所述集气管内通过两个与活塞杆相连的活塞将其内部空间分隔,以形成两个体积相同的第一集气室和第二集气室;所述取样缓冲室的进气端与取样管相连,出气端与输气管相连;所述输气管上设有分流器,此分流器的两 个出口通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分别与第一集气室的进气口和第二集气室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第一集气室的出气口及第二集气室的出气口通过进样管分别于第一检测仪本体和第二检测仪本体相连,所述进样管上还设有与之并联的第一旁路管路,所述第一旁路管路上设有吸附器;所述第一集气室和第二集气室上分别设有抽气口,所述抽气口通过抽气管路与抽气泵相连;所述抽气管路及进样管上均设有开关阀。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取样缓冲室内靠近进气端的位置设有固体过滤器。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与之相并联的第二旁路管路,所述第二旁路管路上也设有吸附器。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旁路管路与进样管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旁路管路与第二连接管的连接处均设有出口换向阀。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进样管上还设有加热器。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吸附器由筒体及筒体内的滤芯组成,滤芯两侧与筒体相应端面间留有缓冲空间。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滤芯的两侧为孔板,两孔板间填充有吸附材料。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集气管内还设有限制活塞过度移动的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同一时间的气体进行同时采样,且能够对采样的气体同时在同样的进样速率下检测分析,不仅能够同时获得无过滤器和有过滤器的检测结果,还可以同时获得经过一次过滤、两次过滤后的检测结果,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非同时同批次检测带来的不准确性,提高了对吸附材料吸附性能的检测能力,且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气体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吸附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仪本体,还包括集气管1和取样缓冲室8,所述集气管1内通过两个与活塞杆5相连的活塞4将其内部空间分隔,以形成两个体积相同的第一集气室2和第二集气室3;所述取样缓冲室8的进气端与取样管6相连,出气端与输气管9相连;所述输气管9上设有分流器10,此分流器10的两个出口通过第一连接管(图中未标出)和第二连接管13分别与第一集气室2的进气口和第二集气室3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第一集气室2的出气口及第二集气室3的出气口通过进样管18分别于第一检测仪本体21和第二检测仪本体22相连,所述进样管18上还设有与之并联的第一旁路管路20,所述第一旁路管路20上设有吸附器12;所述第一集气室2和第二集气室3上分别设有抽气口,所述抽气口通过抽气管路16与抽气泵15相连;所述抽气管路及进样管上均设有开关阀(图中未画出)。

所述取样缓冲室8内靠近进气端的位置设有固体过滤器7,用于过滤掉气体中的大粒径固体杂质。

所述第二连接管13上设有与之相并联的第二旁路管路11,所述第二旁路管路11上也设有吸附器12。

所述第一旁路管路20与进样管18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旁路管路11与第二连接管13的连接处均设有出口换向阀14。

所述进样管18上还设有加热器19,用于对进样管内的气体同时 进行加热,以便于达到所要求的温度下的检测条件。

如图2所示,所述吸附器12由筒体23及筒体23内的滤芯组成,滤芯两侧与筒体相应端面间留有缓冲空间24。

所述滤芯的两侧为孔25板,两孔板25间填充有吸附材料26。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关闭进样管18上的开关阀,利用抽气泵15不断的进行抽气,气体经取样缓冲室8、分流器10,然后分别经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13不断的进入到第一集气室和第二集气室,直至集气室内的气体组分稳定后,关闭抽气泵,同时关闭抽气管路以及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上的开关阀,打开取样管路上的开关阀,推动活塞杆,进而推动活塞以一定速度移动,使集气室内的气体同时以同样的速率进入检测仪进行检测,检测时可以随时决定是否使用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同一时间的气体进行同时采样,且能够对采样的气体同时在同样的进样速率下检测分析,不仅能够同时获得无过滤器和有过滤器的检测结果,还可以同时获得经过一次过滤、两次过滤后的检测结果,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非同时同批次检测带来的不准确性,提高了对吸附材料吸附性能的检测能力,且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应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