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式传感器偏载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9012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柱式传感器偏载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柱式传感器偏载测试装置,用于对柱式传感器的偏载性能进行考核验证。



背景技术:

目前,柱式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各种汽车衡、轨道衡、轴重秤、料罐秤等各种电子称重设备。柱式传感器结构紧凑,性能稳定可靠,动态响应性能优,非常适合制作高精度传感器。

但柱式传感器也有不足之处,尤其在现场应用中,如果基础和秤体强度不足、安装误差、热胀冷缩秤体变形,都可能导致柱式传感器不在理想垂直状态下工作,如果传感器抗偏载性不佳,就会引起称量误差,如何改善柱式传感器的偏载性能,一直是柱式传感器设计难题。

经查,现有针对弯板式称重传感器偏载误差进行检测的加载测力机,如专利号为CN200920032025.4的中国专利《弯板式称重传感器偏载误差进行检测的加载测力机》,包括下机架的下端与主工作台连接,拱型支架插入连接在下机架的上端内,下机架中上部通过螺钉与上导轨连接,上导轨通过螺钉与上滑动板连接,主工作台与下钢梁连接,下钢梁与下导轨连接,上滑动板与测力传感器连接,测力传感器与液压千斤顶连接,主工作台一端与延伸工作台连接,延伸工作台上置有可调的小车。但是这种装置不适合柱式传感器的偏载测试。

由于上述原因,需要开发专用的柱式传感器偏载测试工装,在柱式传感器设计开发、工艺制作、甚至生产检验阶段围绕传感器抗偏载性进行不断提升改善,最终使每只柱式传感器偏载性符合既定工艺要求,避免柱式传感器在安装现场适用性不佳,精度不符合计量要求。

经试验证明,机械加工精度、热处理工艺、贴片工艺等工艺都会对柱式传感器偏载性能有一定影响,因此对于高端化柱式传感器,应把偏载性检测作为常规检测手段以提升品质,一般的柱式传感器偏载性能检测操作复杂,效率很低,需要考虑提高柱式传感器偏载性能检测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柱式传感器偏载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柱式传感器偏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传感器上端的上压头、设置于柱式传感器下端的底座以及位于上压头的上方与上压头配合定位的上顶板、位于底座的下方设有与底座配合定位的下底板,其中上压头和底座成对配合使设置在它们之间的传感器处于不同设定倾角的状态,上顶板通过连接杆与下底板自由连接,在上顶板的上端中部设有承载头。

作为改进,所述传感器包括弹性体以及一体成型在弹性体上下两端的承载压头,上压头的下端面和底座的上端面上分别设有与弹性体上下两端的承载压头配合连接的凹槽。

作为改进,所述上压头的上端中部凸设有一圆柱台,上顶板的下端面上凹设有对应的圆槽,底座的下端中部设有一凸柱,下底板的定位点为一组供凸柱选择插置的凹孔,每个凹孔与凸柱连接后可使传感器处于不同的设定倾角,传感器通过圆柱台与圆槽、凸柱与凹孔的配合设置在上顶板与下底板之间,通过底座的凸柱与下底板不同凹孔的配合使得传感器按设定的倾角受力。

再改进,所述传感器的最大设定倾角为5°。

再改进,所述连接杆为若干根,下底板的边缘处设有供连接杆的下端插置定位的螺纹孔,连接杆的下端设有对应的外螺纹柱,连接杆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下底板上,上顶板的边缘处设有对应的供连接杆的上端穿置的贯穿孔,连接杆的上段为外螺纹段,外螺纹段上设有一定位螺母,连接杆的上端穿过上顶板通过定位螺母对上顶板限位。

优选,所述上顶板的下端面上间隔凹设有若干组供多个传感器同时测试时上压头定位的圆槽,下底板的上端面对应地分布有与多个传感器的底座配合的若干组凹孔。

最后,每组所述凹孔有配合的多列设置凹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调整传感器底座的位置,可以方便的使柱式传感器按设定倾角偏载受力或理想垂直受力;设置多个定位点,可同时对多只柱式传感器进行偏载测试,方便对被测传感器的偏载性能进行考核验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试效率高,可通过测试数据比对验证,指导柱式传感器结构设计、工艺优化,减少偏载受力对柱式传感器精度的影响,有助于提升柱式传感器现场适用性,整体测试装置合理实用,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柱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测试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柱式传感器偏载测试装置,包括设置于传感器1上端的上压头2、设置于传感器1下端的底座3以及位于上压头1的上方与上压头1配合定位的上顶板4、位于底座3的下方设有与底座3配合定位的下底板5,其中下底板5上设有若干个可使传感器1处于不同设定倾角α的定位点,就是上压头1和底座3成对配合使设置在它们之间的传感器1处于不同设定倾角的状态,上顶板4通过连接杆7与下底板5自由连接,在上顶板4的上端中部设有承载头6;传感器1包括弹性体11以及一体成型在弹性体11上下两端的承载压头12和13,上压头2的下端面和底座3的上端面上分别设有与弹性体11上下两端的承载压头12和13配合连接的凹槽100,凹槽100通常是圆形槽,上压头2的上端中部凸设有一圆柱台21,上顶板4的下端面上凹设有对应的圆槽41,底座3的下端中部设有一凸柱31,下底板5的定位点为一组供凸柱31选择插置的凹孔51,每组凹孔有配合的多列设置凹孔,本实施例子图纸显示两列凹孔,每个凹孔51与凸柱31连接后可使传感器1处于不同的设定倾角α,传感器1通过圆柱台21与圆槽41、凸柱31与凹孔51的配合设置在上顶板4与下底板5之间,通过底座3的凸柱31与下底板5不同凹孔51的配合使得传感器1垂直受力或按设定的倾角受力,这里传感器1的最大设定倾角α为5°,连接杆7为若干根,下底板5的边缘处设有供连接杆7的下端插置定位的螺纹孔,连接杆7的下端设有对应的外螺纹柱,连接杆7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下底板5上,上顶板4的边缘处设有对应的供连接杆7的上端穿置的贯穿孔,连接杆7的上段为外螺纹段,外螺纹段上设有一定位螺母8,连接杆7的上端穿过上顶板4通过定位螺母8对上顶板4限位,另外,在上顶板4的下端面上间隔凹设有若干组供多个传感器1同时测试时上压头2定位的圆槽41,通常可以均匀间隔分布,下底板5的上端面对应地分布有与多个传感器1的底座3配合的若干组凹孔51,通常可以均匀间隔分布,这样可以对多个传感器1进行同时测试,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

测试时,将下底板5固定于受力设备上,力F加载于承载头6上,可同时对N只柱式传感器进行偏载测试(1≤N≤10),通过调节底座3与下底板5上不同凹孔51的定位,使传感器1处于不同的设置倾角α,即调整底座3处于不同位置,传感器1即可按设定角度偏载受力,操作非常方便,可方便对被测传感器的偏载性能进行考核验证,有助于柱式传感器结构设计、工艺优化,提高柱式传感器现场适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