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监测用采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8598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环境监测领域,具体涉及水质监测用采样结构。



背景技术:

水质监测是监视和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水质监测的主要监测项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水质状况的综合指标,如温度、色度、浊度、pH值、电导率、悬浮物、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等;另一类是一些有毒物质,如酚、氰、砷、铅、铬、镉、汞和有机农药等。

在水质监测分析时,需要通过采样装置进行水体采样,现有的水体采样装置存在如下缺点:现有的采样装置一般为采样桶或者采样杯,传统结构的采样桶或者采样杯需要桶口或者杯口倾斜然后才能进样,虽然传统结构在采样地点较为宽阔的情况下容易实现,但是对于某些场合便难以采样,比如在狭小的深井中,现有的采样装置便难以获得水样,而且对于水体中部分溶解氧、挥发性气体等监测因子容易受到曝气影响,从而影响最终的水样分析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水质监测用采样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水体在狭小区域无法采集水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水质监测用采样结构,包括上端开放的瓶体,在所述瓶体的侧壁开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出液管,在所述瓶体底部内壁上开有圆形凹槽,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盖板铰接设置在瓶体底部且将所述凹槽完全覆盖,在凹槽底部开有与瓶体内部连通的底孔,在所述瓶体的开放端内壁上设有环形槽,活动板滑动设置在环形槽内,在所述瓶体的开放端内壁上设有螺纹,堵头与瓶体的开放端螺纹连接后与所述活动板上表面接触,在所述活动板下表面开有燕尾槽,与所述燕尾槽相匹配的滑块滑动设置在燕尾槽内,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滑块的底部、盖板的上表面铰接,使用时通过滑块的移动能够实现盖板对所述凹槽的密封或开启。

当瓶体置于水体中时,直接摒弃传统的采样装置由上方进液的方式,改用瓶底下方采样,水样由底孔进入凹槽底部,利用瓶体内部与水体之间的差压,水样直接对盖板进行冲击,直至将盖板打开,以方便水体进入瓶体内部,当进入的水量足够时,水体自身的重力会将盖板下压,使其重新将凹槽密封,即完成水体采样,通过瓶底底部进液的方式,无需翻转采样装置,即可对狭窄区域的水体进行采样,解决了现有的采样装置使用的局限性,并且由于瓶体上方密封,采集到的水样不会导致部分融解氧、挥发性气体等关键监测因子受到曝气影响,以确保最终的水样分析结果的精准度。其中,瓶体在使用过后需要对其清洗,而由于瓶体在进行水样采集时需要保证其内部的密闭性,因此,申请人在瓶体的开放端开设环形槽,用于盖板的放置,同时瓶体的开放端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堵头与瓶体的开放端螺纹连接后直接对盖板上表面施加一个压力,以确保活动板的稳定性;当需要清洗瓶体时,旋转堵头使得瓶体上端无任何紧固结构,取出活动板,并且由于连杆与滑块以及封隔板、滑块与活动板之间均为活动式连接,即取出活动板后,封隔板、连杆以及活动板三者可连成一条直线,以方便对封隔板、连杆以及活动板的两侧进行彻底清洗,避免在三者的内壁上附着前一次水体的残留物,进而提高水体监测分析数据的可靠度。

所述底孔开设在所述凹槽的中部,且在盖板的下表面上固定有环形的垫脚,橡胶圈安装在垫脚的底部,当盖板将所述凹槽密闭时,橡胶圈与所述凹槽的上表面接触。为保证瓶体在水样采集完毕后不发生泄露,在盖板的下表面设有垫脚,垫脚能缩短盖板与凹槽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且在垫脚的底部设有橡胶圈,当盖板复位时,橡胶圈与凹槽上表面发生接触时,利用盖板上负载的压力,垫脚对橡胶圈进行挤压使之发生一定量的形变,此时橡胶圈与凹槽上表面紧密贴合,使得采样的水样无法通过盖板与凹槽之间的间隙而流出,以确保采集水体的总量。

在所述堵头的上表面设置有把手或是牵引绳。作为优选,在堵头上表面设置把手或是牵引绳,可使得操作人员手持瓶体快速进行水样采集,且根据水体距采集点的距离远近,可合理选择手扶把手或是手持牵引绳,进而提高瓶体的使用范围。

还包括开关阀,所述开关阀设置在所述出液管上。作为优选,在出液管上设置开关阀,以方便对采集后的瓶体的水样输出量的合理控制,同时防止在采集过程中水样由出液管中流出,实现在水样分析检测前的完全密闭,防止因水样与外界连通后影响分析数据的精确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水质监测用采样结构,当需要清洗瓶体时,旋转堵头使得瓶体上端无任何紧固结构,取出活动板,并且由于连杆与滑块以及封隔板、滑块与活动板之间均为活动式连接,即取出活动板后,封隔板、连杆以及活动板三者可连成一条直线,以方便对封隔板、连杆以及活动板的两侧进行彻底清洗,避免在三者的内壁上附着前一次水体的残留物,进而提高水体监测分析数据的可靠度;

2、本实用新型水质监测用采样结构,当盖板复位时,橡胶圈与凹槽上表面发生接触时,利用盖板上负载的压力,垫脚对橡胶圈进行挤压使之发生一定量的形变,此时橡胶圈与凹槽上表面紧密贴合,使得采样的水样无法通过盖板与凹槽之间的间隙而流出,以确保采集水体的总量;

3、本实用新型水质监测用采样结构,在堵头上表面设置把手或是牵引绳,可使得操作人员手持瓶体快速进行水样采集,且根据水体距采集点的距离远近,可合理选择手扶把手或是手持牵引绳,进而提高瓶体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瓶体、2-活动板、3-滑块、4-连杆、5-燕尾槽、6-堵头、7-盖板、8-垫脚、9-橡胶圈、10-凹槽、11-出液管、12-开关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上端开放的瓶体1,在所述瓶体1的侧壁开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出液管11,在所述瓶体1底部内壁上开有圆形凹槽10,与所述凹槽10相匹配的盖板7铰接设置在瓶体1底部且将所述凹槽10完全覆盖,在凹槽10底部开有与瓶体1内部连通的底孔,所述瓶体的开放端内壁上设有环形槽,活动板2滑动设置在环形槽内,在所述瓶体1的开放端内壁上设有螺纹,堵头6与瓶体1的开放端螺纹连接后与所述活动板2上表面接触,在所述活动板2下表面内壁上开有燕尾槽5,与所述燕尾槽5相匹配的滑块3滑动设置在燕尾槽5内,还包括连杆4,所述连杆4的两端分别与滑块3的底部、盖板7的上表面铰接,使用时通过滑块3的移动能够实现盖板7对所述凹槽10的密封或开启。

使用时,当瓶体1置于水体中时,直接摒弃传统的采样装置由上方进液的方式,改用瓶底下方采样,水样由底孔进入凹槽10底部,利用瓶体1内部与水体之间的差压,水样直接对盖板7进行冲击,直至将盖板7打开,以方便水体进入瓶体1内部,当进入的水量足够时,水体自身的重力会将盖板7下压,使其重新将凹槽10密封,即完成水体采样,通过瓶底底部进液的方式,无需翻转采样装置,即可对狭窄区域的水体进行采样,解决了现有的采样装置使用的局限性,并且由于瓶体1上方密封,采集到的水样不会导致部分融解氧、挥发性气体等关键监测因子受到曝气影响,以确保最终的水样分析结果的精准度。其中,瓶体1在使用过后需要对其清洗,而由于瓶体1在进行水样采集时需要保证其内部的密闭性,因此,申请人在瓶体1的开放端开设环形槽,用于盖板7的放置,同时瓶体1的开放端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堵头6与瓶体1的开放端螺纹连接后直接对盖板7上表面施加一个压力,以确保活动板2的稳定性;当需要清洗瓶体1时,旋转堵头6使得瓶体1上端无任何紧固结构,取出活动板2,并且由于连杆4与滑块3以及封隔板7、滑块3与活动板2之间均为活动式连接,即取出活动板2后,封隔板7、连杆4以及活动板2三者可连成一条直线,以方便对封隔7板、连杆4以及活动板2的两侧进行彻底清洗,避免在三者的内壁上附着前一次水体的残留物,进而提高水体监测分析数据的可靠度。

进一步地,所述底孔开设在所述凹槽10的中部,且在盖板7的下表面上固定有环形的垫脚8,橡胶圈9安装在垫脚8的底部,当盖板7将所述凹槽10密闭时,橡胶圈9与所述凹槽10的上表面接触。为保证瓶体1在水样采集完毕后不发生泄露,在盖板7的下表面设有垫脚8,垫脚8能缩短盖板7与凹槽10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且在垫脚8的底部设有橡胶圈9,当盖板7复位时,橡胶圈9与凹槽10上表面发生接触时,利用盖板7上负载的压力,垫脚8对橡胶圈9进行挤压使之发生一定量的形变,此时橡胶圈9与凹槽10上表面紧密贴合,使得采样的水样无法通过盖板7与凹槽10之间的间隙而流出,以确保采集水体的总量。

作为优选,在堵头6上表面设置把手或是牵引绳,可使得操作人员手持瓶体快速进行水样采集,且根据水体距采集点的距离远近,可合理选择手扶把手或是手持牵引绳,进而提高瓶体的使用范围。

作为优选,在出液管11上设置开关阀12,以方便对采集后的瓶体1的水样输出量的合理控制,同时防止在采集过程中水样由出液管11中流出,实现在水样分析检测前的完全密闭,防止因水样与外界连通后影响分析数据的精确性。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