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型发电系统计量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8724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用型发电系统计量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一种通用型发电系统计量箱,属于发电计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伴随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国家积极引导各类清洁能源发电项目,使得清洁能源发电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各地政府因地制宜的清洁能源发电政策也在不断的推进,目前除了大型的清洁能源发电基地外,也有越来越多的居民用户利用庭院、屋顶等闲置空间改造安装清洁能源发电装置进行发电,特别是光伏发电技术得到普及,被称为小容量发电项目。

小容量发电项目具有装机容量小、位置布点多等特点,针对此种特点,小容量发电项目采用就地接入、就地消纳的并网原则进行安装;小容量发电并网方式有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和全额上网两种模式可供发电客户进行选择。

对于全额上网用户,采用的用电计量方式为,通过将一个双向计量电能表接入用户并网,所发电量即为上网电量,并计算出对客户的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电费和上网电费;对于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用户,采用的计量方式为,将两个双向计量电能表同时接入并网,计量客户发电量、自用下网电量和剩余上网电量,并计算出客户的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电费,剩余上网电量的上网电费、用户自用下网电量电费,在并网布线安装时其计量接线较为复杂;如图1所示,为目前一般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电路图,使用单相电能表在计量点1正向计量客户自用下网电量,反向计量剩余上网电量,使用光伏发电电能表在计量点2正向计量客户发电量。

目前,针对全额上网用户使用的是普通单相计量箱;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用户使用的是,采用多个单相计量箱外部接线或者使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专用计量箱;采用多个单相计量箱外部接线易造成计量点安装位置不统一,接线错误、接线不规范,甚至可能有恶意套补国家补贴电费的情况发生;使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专用计量箱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客户并网的连接方式受国家电价政策影响较大,客户变更发电并网模式时,需对全额上网和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电路接线方式进行更改,线路更改较为复杂,需要新装或拆除电表、计量箱并改变接线方式,大大增加了现场工作量的同时,容易造成对电网的重复投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电网计量点安装位置统一,可随时切换全额上网用户模式和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用户模式的一种通用型发电系统计量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通用型发电系统计量箱,包括:上下网双向计量电表E1、光伏发电双向计量电表E2、电网电源进线端口D1、客户用电出线端口D2、光伏发电进线端口D3、开关K1、K2、K3,所述电网电源进线端口D1的出线端与开关K1的动端连接,开关K1的不动端K1.1与上下网双向计量电表E1的进线端相连;所述上下网双向计量电表E1的出线端与开关K2的不动端K2.1相连,开关K2的不动端K2.2与开关K1的不动端K1.2相连;所述开关K2的动端并联开关K3的不动端K3.1后与光伏发电双向计量电表E2的出线端相连;所述开关K3的不动端K3.2接地,开关K3的动端与客户用电出线端口D2的进线端相连;所述光伏发电进线端口D3的出线端与光伏发电双向计量电表E2的进线端相连。

所述开关K1、K2、K3可以分别为三个单体位置转换开关。

所述开关K1、K2、K3可以组合为一个复合位置转换开关K,能实现开关联动,在切换工作模式时,可以将开关K内部的不动端从K1.1,K2.1,K3.1位置同时切换至K1.2,K2.2,K3.2位置。

所述上下网双向计量电表E1、光伏发电双向计量电表E2、电网电源进线端口D1、客户用电出线端口D2、光伏发电进线端口D3、开关K1、K2、K3统一安装在一个发电系统计量箱中,所述上下网双向计量电表E1、光伏发电双向计量电表E2并排安装在计量箱的上部,开关K1、K2和K3在计量箱中部并排安装。

所述电网电源进线端口D1的出线端与开关K1的动端之间还连接有电网电源进线断路器S1;

所述客户用电出线端口D2的进线端与开关K3的动端之间还连接有电网电源进线断路器S2;

所述光伏发电进线端口D3的出线端与光伏发电双向计量电表E2的进线端之间还连接有电网电源进线断路器S3;

所述电网电源进线断路器S1、S2、S3并排安装在计量箱的下部。

所述电网电源进线断路器S1、客户用电出线断路器S2和光伏发电进线断路器S3具体为63A2P型号的微型断路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当前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并网的接线电路,使用简单的开关转换操作,使得其具备快速切换全额上网工作模式的能力,并且适用于所有小容量发电项目,使用本发电系统计量箱,能够有效解决或避免计量点安装位置不统一、电能表接线错误、接线不规范、恶意套补国家补贴电费的情况发生,通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目前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电表箱中的安装布局图;

图中:E1为上下网双向计量电表、E2为光伏发电双向计量电表、D1为电网电源进线端口、D2为客户用电出线端口、D3为光伏发电进线端口、S1为电网电源进线断路器、S2为客户用电出线断路器、S3为光伏发电进线断路器,K1、K2、K3为开关,其中K1.1和K1.2为开关K1的两个不动端,K2.1和K2.2为开关K2的两个不动端,K3.1和K3.2为开关K3的两个不动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显示,一种通用型发电系统计量箱,包括:上下网双向计量电表E1、光伏发电双向计量电表E2、电网电源进线端口D1、客户用电出线端口D2、光伏发电进线端口D3、开关K1、K2、K3,所述电网电源进线端口D1的出线端与开关K1的动端连接,开关K1的不动端K1.1与上下网双向计量电表E1的进线端相连;所述上下网双向计量电表E1的出线端与开关K2的不动端K2.1相连,开关K2的不动端K2.2与开关K1的不动端K1.2相连;所述开关K2的动端并联开关K3的不动端K3.1后与光伏发电双向计量电表E2的出线端相连;所述开关K3的不动端K3.2接地,开关K3的动端与客户用电出线端口D2的进线端相连;所述光伏发电进线端口D3的出线端与光伏发电双向计量电表E2的进线端相连。

所述开关K1、K2、K3可以分别为三个单体位置转换开关。

所述开关K1、K2、K3可以组合为一个复合位置转换开关K,能实现开关联动,在切换工作模式时,可以将开关K内部的不动端从K1.1,K2.1,K3.1位置同时切换至K1.2,K2.2,K3.2位置。

所述上下网双向计量电表E1、光伏发电双向计量电表E2、电网电源进线端口D1、客户用电出线端口D2、光伏发电进线端口D3、开关K1、K2、K3统一安装在一个发电系统计量箱中,所述上下网双向计量电表E1、光伏发电双向计量电表E2并排安装在计量箱的上部,开关K1、K2和K3在计量箱中部并排安装。

所述电网电源进线端口D1的出线端与开关K1的动端之间还连接有电网电源进线断路器S1;

所述客户用电出线端口D2的进线端与开关K3的动端之间还连接有电网电源进线断路器S2;

所述光伏发电进线端口D3的出线端与光伏发电双向计量电表E2的进线端之间还连接有电网电源进线断路器S3;

所述电网电源进线断路器S1、S2、S3并排安装在计量箱的下部。

所述电网电源进线断路器S1、客户用电出线断路器S2和光伏发电进线断路器S3具体为63A2P型号的微型断路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新的通用型发电计量箱,通过改进现有计量箱的电路布线及增加位置转换开关的方式实现两种工作模式。使用时,先将上下网双向计量电表E1、光伏发电双向计量电表E2接入到相应计量点,当开关K1、K2、K3动端同时切换到位置1时,即将不动端切换至K1.1、K2.1、K3.1时,此时计量箱处于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工作模式,上下网双向计量电表E1工作时,下网电量计量于表计正向有功计度器内,上网电量计量于表计反向有功计度器内;当开关K1、K2、K3动端同时切换到位置2时,即将不动端切换至K1.2、K2.2、K3.2时,计量箱处于全额上网工作模式,此时上下网双向计量电表E1与客户用电出线端口D2处于断开状态,只有光伏发电双向计量电表E2处于工作状态,光伏发电双向计量电表E2工作时,发电系统发电电量计量于表计正向有功计度器内。

本使用新型通用型发电系统计量箱内部器件安装位置紧凑,布线合理,在原有计量箱的基础上改进为通用型发电计量箱,可直接安装接入电网使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以接入单相电能表,单相的并网电路为例进行了说明,其中具体使用的元器件可不仅局限于此,比如该电路结构同时适用于三相计量电表并网电路,也可使用满足一定要求的位置转换开关,并不局限于开关型号,任何具备单一动端的双掷开关均可接入,且安装位置不受限制,可分开安装,也可并排安装,同时对计量箱内电路布线做相应修改,只要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上述连接方式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