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核辐射监测系统的探测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7602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行人核辐射监测系统的探测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辐射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人核辐射监测系统的探测器结构。



背景技术:

某些物质的原子核能发生衰变,放出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感觉不到、只能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到的射线,物质的这种性质叫作放射性。放射性物质是那些能自然向外辐射能量、发出射线的物质。在大剂量的照射下,放射性对人体和动物存在着损害作用;放射性也能损伤遗传物质,主要在于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使一代甚至几代人和动物受害。

所以在诸如核电站、出入境口岸等行人通道出入口,需设置核辐射探测器,以监测行人有意或无意将放射性物质带入、带出社会,给社会造成危害。

目前行人通道门监测系统的探测器,其探头的排列方式不合理,导致部分探测面存在盲点,降低探测效率,造成人员通行速度慢,不能满足确保安全检测前提下人员快速通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人核辐射监测系统的探测器结构,以增加行人通道门的有效探测面积,提高探测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行人核辐射监测系统的探测器结构,包括门式框架,所述门式框架的两侧壁上均设有若干个探头,所述两侧壁上的探头分两列竖直排列,两列探头的光电倍增管按相反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侧壁上相对列探头的光电倍增管按相反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门式框架侧壁上每列探头的数量为3个。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门式框架的底面设有探头。

本实用新型的行人核辐射监测系统的探测器结构,门式框架的每一侧壁上两列探头的光电倍增管按相反方向设置,每列探头之间空出来的间隔恰好能被另一列探头互补;两侧壁之间相对列探头的光电倍增管也按相反方向设置,使两侧面的探头也是互补型排列,在不增加探头数量的情况下,即可大大增加有效探测面积,提高探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行人核辐射监测系统的探测器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行人核辐射监测系统的探测器结构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及实现方式易于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行人核辐射监测系统的探测器结构,包括门式框架10,门式框架10的左右两侧壁(12,11)内壁上均设有若干个探头20,两侧壁(12,11)上的若干探头20分两列竖直排列,每一侧壁上两列探头20的光电倍增管21按相反方向设置,如图1所示,如前列探头20的光电倍增管21朝上排布,则后列探头20的光电倍增管21朝下排布(反之也可),使每列探头之间空出来的间隔恰好能被另一列探头互补。

优选的,左右两侧壁(12,11)上相对列探头20的光电倍增管21也按相反方向设置,即如右侧壁11上前列探头20的光电倍增管21朝上排列,则左侧壁12上前列探头20的光电倍增管21朝下排列(反之也可),使左右侧壁上相对列的探头20也是互补型排列,大大增加有效探测面积。

本实施例中,左右两侧壁(12,11)上每列探头20的数量为3个,当然每列探头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增减。

本实施例中,门式框架10的底面13处也设有探头20,保证探测器探测无盲点,保证无盲点监测。

本实用新型的行人核辐射监测系统的探测器结构,设置在核电站、出入境口岸等出入口行人通道处,快速监测行人身上是否携带放射性物质,当探测器检测到放射性物质时,仪器会及时报警,以提醒工作人员行人身上有放射性物质,需采取进一步措施,防止放射性物质的扩散,保证放射性物质不被有意或无意的带入社会对人或动物造成伤害,维护社会稳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工作方式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