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表防静电罩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2203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电表防静电罩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表,具体地说是一种电表防静电罩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静电的产生,电表的外壳上安装有防静电保护罩。现有技术中,防静电保护罩多采用铅封固定,需要专用工具来操作,安装复杂,操作繁琐,并且拆卸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安装拆卸简便的电表防静电罩的固定结构。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表防静电罩的固定结构,包括机壳与静电罩,所述静电罩套在所述机壳上,所述机壳的两个相对的外表面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槽,所述静电罩的两个相对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对应的卡块,所述卡块卡接在相应的所述卡槽中;所述机壳上设置有卡柱,所述静电罩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柱相卡合的卡钩。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的两个相对的外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台阶,所述静电罩安装在所述台阶上。

进一步地,所述台阶在所述机壳的外表面上的投影为L形。

进一步地,所述卡柱位于与所述机壳的两个相对的外表面相垂直的外表面上,相应地所述卡钩位于与所述静电罩的两个相对的内壁相垂直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卡柱所在的外表面,所述卡块可沿所述卡槽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由右机壳与左机壳组成,所述卡柱位于所述右机壳与所述左机壳的交界处。

进一步地,所述卡柱的一半位于所述右机壳上,其另一半位于所述左机壳上。

进一步地,所述静电罩的材料为塑料。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电表机壳与静电罩上设计出互相配合的卡接结构,无需专用工具和铅封,可减少零件和操作工具;装配静电罩时,直接将静电罩往机壳上一卡;拆卸静电罩时,直接往外一拉即可,安装拆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1~图3中,包括右机壳1、左机壳2、卡柱3、台阶4、卡槽5、卡钩6、静电罩7、卡块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表防静电罩的固定结构,包括机壳与静电罩7,静电罩7套在机壳上,静电罩7的材料通常为塑料。

本实用新型在机壳的两个相对的外表面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槽5,在静电罩7的两个相对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与卡槽5相对应的卡块8,卡块8卡接在相应的卡槽5中;另外,在机壳上设置有卡柱3,在静电罩7上设置有与卡柱3相卡合的卡钩6。

机壳的两个相对的外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台阶4,静电罩7安装在台阶4上。台阶4在机壳的外表面上的投影为L形。

卡柱3位于与机壳的两个相对的外表面相垂直的外表面上,相应地卡钩6位于与静电罩7的两个相对的内壁相垂直的内壁上。

卡槽5的截面为矩形,卡槽5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卡柱3所在的外表面,卡块8可沿卡槽5滑动,此时,卡槽5起导向作用。

机壳由右机壳1与左机壳2组成,卡柱3位于右机壳1与左机壳2的交界处。卡柱3的一半位于右机壳1上,其另一半位于左机壳2上。

本实用新型装配静电罩7时,把静电罩7上突起的卡块8滑入电表机壳的卡槽5中,沿着卡槽5的方向将静电罩7推到底,此时静电罩7末端的卡钩6正好与电表机壳上的卡柱3相咬合。

本实用新型在电表机壳与静电罩上设计出互相配合的卡接结构,无需专用工具和铅封,可减少零件和操作工具;装配静电罩时,直接将静电罩往机壳上一卡,即可固定静电罩,安装方便;拆卸静电罩时,直接往外一接即可,拆卸也很方便。

上文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足够详细的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描述。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实施例中的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真实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做出所有改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是由所述的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的,而不是由实施例中的上述描述来限定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