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继电编码轨道电路机柜的配线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5763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线检测,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继电编码轨道电路机柜的配线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ZPW-2000A·J型继电编码轨道电路为既有线路铁路信号系统中的一部分,其主要特点是使用继电器进行逻辑编码,继电编码轨道电路系统单盘室内设备(发送器、接收器、采集衰耗器等)安装于轨道电路机柜中,机柜放置于每个车站信号机械室内。在轨道电路机柜的生产过程中,机柜各端子间配线检测是重要的一项工作,作为机柜生产出厂的关键环节。现有ZPW-2000A·J型继电编码无绝缘轨道电路轨道电路机柜配线检测通常采用外部整机检测,利用整机设备安装于机柜中进行通电检测的方式,模拟机柜实际运用环境,观察整机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依此判定该机柜配线正确性。该检测方法的缺点在于每次检测判断依据外部设备正常工作,无法判断机柜中所有端子配线情况,在错误配线情况下,可能损坏检测用的整机设备,并无法检测出机柜中存在混线的情况。该检测方案为非自动化检测手段,缺失机柜产品检测的追溯管理。

专利CN201310637271提供了一种检测机柜配线的装置,通过上位机、I/O采集工装和无线通信单元,将采集的信息通过无线传输至上位机来进行检测,将非自动化的检测转化为自动化检测,解决了外部整机检测带来的问题,但是该检测装置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在I/O采集工装与机柜连接时,有可能因为连接的不规范等导致信息采集的缺失,而上位机将会将这种信息采集的缺失认为是机柜内部的接线错误,导致检测的准确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继电编码轨道电路机柜的配线检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继电编码轨道电路机柜的配线检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机柜信息检测端、信号传输端和终端检测端,所述机柜信息检测端与机柜连接,所述机柜信息检测端包括集成于同一电路板上的多个检测器,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机柜表面,所述多个检测器分别与机柜中对应的待检测模块连接,所述机柜信息检测端还包括检测控制芯片和通道指示灯,所述检测控制芯片分别与检测器、通道指示灯和信号传输端连接,所述检测控制芯片和通道指示灯均设置于电路板上。

所述通道指示灯的数量与检测器的数量相匹配。

所述检测器包括发送器检测器、接收器检测器、接线柱端子检测器和采集衰耗器检测器,所述发送器检测器分别与机柜的发送器和检测控制芯片连接,所述接收器检测器分别与机柜的接收器和检测控制芯片连接,所述接线柱端子检测器分别与机柜的接线柱端子和检测控制芯片连接,所述采集衰耗器检测器分别与机柜的采集衰耗器和检测控制芯片连接。

所述信号传输端包括相互连接的无线信号接收器和无线信号发送器,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器与机柜信息检测端连接,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器与终端检测端连接。

所述终端检测端包括终端设备和存储卡,所述终端设备与信号传输端连接,所述存储卡与终端设备连接。

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固定终端设备和移动终端设备。

所述固定终端设备包括上位机。

所述移动终端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所述机柜信息检测端还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设置于电路板上,并与检测控制芯片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配线检测系统,在机柜信息检测端上设置检测控制芯片和通道指示灯,在检测器输出信号时,通过检测控制芯片控制通道指示灯点亮,从而确保机柜信息检测端中的检测器与机柜中对应的待检测模块紧密连接,不会发生由于连接不牢而导致的信号采集不完全的现象,保证了检测系统不受接线不牢等因素的影响,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通道指示灯的数量与检测器的数量相匹配,使得检测器与通道指示灯一一对应,从而可以从指示灯的亮灭中判断是哪个检测器的连接出现了问题,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维护。

(3)检测器包括发送器检测器、接收器检测器、接线柱端子检测器和采集衰耗器检测器,将检测模块与机柜中的模块设置一一对应,模块化程度高,提高了终端检测端的检测效率。

(4)信号传输端包括相互连接的无线信号接收器和无线信号发送器,通过无线信号的传输实现机柜信息检测端和终端检测端之间的通讯,摆脱了距离的限制,使得整个系统的设置更加灵活方便,适用范围广。

(5)终端检测端包括终端设备和存储卡,通过终端设备实现对配线的接线状况的检测,通过存储卡存储检测结果,便于工作人员随时对历史数据进行查看。

(6)终端设备包括固定终端设备和移动终端设备,通过固定终端设备实现对配线的高精度检测,而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虽然检测结果不如固定终端设备准确,但是更加方便灵活,便于工作人员查看。

(7)机柜信息检测端还包括蜂鸣器,通过蜂鸣器的设置,在机柜信息检测端与机柜之间出现连接不充分的情况时,可以及时发出报警,提醒工作人员注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机柜,2为机柜信息检测端,3为信号传输端,4为终端检测端,211为发送器检测器,212为接收器检测器,213为接线柱端子检测器,214为采集衰耗器检测器,22为检测控制芯片,23为通道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继电编码轨道电路机柜的配线检测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机柜信息检测端2、信号传输端3和终端检测端4,机柜信息检测端2与机柜1连接,机柜信息检测端2包括集成于同一电路板上的多个检测器,电路板设置于机柜1表面,多个检测器分别与机柜1中对应的待检测模块连接,机柜信息检测端2还包括检测控制芯片22和通道指示灯23,检测控制芯片22分别与检测器、通道指示灯23和信号传输端3连接,检测控制芯片22和通道指示灯23均设置于电路板上。

其中,通道指示灯23的数量与检测器的数量相匹配。检测器包括发送器检测器211、接收器检测器212、接线柱端子检测器213和采集衰耗器检测器214,发送器检测器211分别与机柜1的发送器和检测控制芯片22连接,接收器检测器212分别与机柜1的接收器和检测控制芯片22连接,接线柱端子检测器213分别与机柜1的接线柱端子和检测控制芯片22连接,采集衰耗器检测器214分别与机柜1的采集衰耗器和检测控制芯片22连接。信号传输端3包括相互连接的无线信号接收器和无线信号发送器,无线信号接收器与机柜信息检测端2连接,无线信号发射器与终端检测端4连接。终端检测端4包括终端设备和存储卡,终端设备与信号传输端3连接,存储卡与终端设备连接。终端设备包括固定终端设备和移动终端设备。固定终端设备包括上位机。移动终端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机柜信息检测端2还包括蜂鸣器,蜂鸣器设置于电路板上,并与检测控制芯片22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四个检测器:发送器检测器211、接收器检测器212、接线柱端子检测器213和采集衰耗器检测器214分别集成于各自的母板上,而这些母板又集成于同一块电路板上,每个检测器均包括I/O模块和通讯模块,通过I/O模块采集机柜1上相应的数据,再通过通讯模块与检测控制芯片22连接进行数据的传输。

该系统进行配线检测的工作流程如下:首先机柜信息检测端2中的发送器检测器211、接收器检测器212、接线柱端子检测器213和采集衰耗器分别与发送器、接收器、接线柱端子和采集衰耗器连接,将采集到的数据统一输送至检测控制芯片22,检测控制芯片22判断是否有检测器在规定的时间阈值内一直为发送信息,若是则控制与该检测器对应的通道指示灯23进行点亮,并进行蜂鸣器报警,表明该通道指示灯23对应的检测器与机柜1的连接出现问题,若是所有通道指示灯23都没亮,则表明所有的检测器均正常连接,信号通过检测控制芯片22经由信号传输端3传输至终端检测端4,终端检测端4根据收到的信息进行自动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供工作人员了解接线状况,工作人员一方面可以经由上位机检查配线的准确检测结果,也可以在不便于走动时,线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读取对粗略的检测结果。本系统通过WLAN无线局域网技术,简化了测试设备与上位机电脑连接接口,不受布线条件侧限制,同时系统提供了自动化测试功能,减少人工参与,提高了测试效率。对于配线中出现混线的情况,普通测试方法无法检测。测试系统针对每一个配线端子进行同步测试,增加对机柜特殊情况的检测。数据库服务器可以对测试数据进行保留,每个被测单盘的每次测试记录都完整保留。系统完成测试后,测试信息被自动保存存储卡上,便于后期的信息汇总与查询;系统避免了使用额外导线制成测试电缆,使系统更加可靠和易于维护。同时系统的上位机软件安装于移动终端设备中,便携易于使用,可应用于各种复杂场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