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式无线温度传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9478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感应式无线温度传感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以实现与外界的物理隔离,不受安装位置的限制,节省能源,安全可靠的感应式无线温度传感系统。



背景技术:

当电气设备由于温升过高后,设备很容易被损坏,当电气设备不能工作时,将会造成电能需求的供应不足,以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不可估量。目前电气设备接点温度的测温技术有以下两种:1、人工测量:人工测量带有很大的危险性,因为这些被检测的设备都是高压,不易接触的,很容易造成对测量人员的伤害;人工检测不能实时操作,检测温度精度低。2、有线检测:即检测温度的传感器与主机是有线连接。这种方式加大了工程师的现场布线难度,测量的灵敏性低,且高低压隔离不彻底,抗干扰性差。

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1007849Y,于2008年1月16日公开了一种无线测温装置,包括无线测温终端和无线测温管理机;所述的无线测温终端的电源供电单元为测温终端提供4.5V的电源,阻值计算单元计算热敏电阻的阻值,数据处理单元将计算出的阻值换算为温度,地址控制单元控制终端的地址号,数据发射单元将温度值发给管理机,所述的无线测温管理机由供电和接收单元为管理机提供电源,并接收测温终端发来的数据,数据处理单元将接收到的温度数据进行处理,数据输出单元将处理后的温度数据输出到电脑。但其不足之处是:电源供电单元需要持续供电,对能源较为浪费,且无法做到无线测温终端与外界完全没有电缆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需要外接线缆、安装不方便、能耗高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可以实现与外界的物理隔离,不受安装位置的限制,节省能源,安全可靠的感应式无线温度传感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感应式无线温度传感系统,包括主机和若干个无线传感器,所述主机包括MCU控制模块、无线接收模块、按键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无线传感器包括温度采集模块、MCU、无线发射模块和用于供电的电源模块;所述MCU分别与温度采集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电连接,无线接收模块、按键模块和显示模块均与MCU控制模块电连接,无线接收模块通过无线网络与无线发射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CT取电和无线发射模块避免了外界供电和通信需要的电缆线,使无线传感器彻底与外界隔绝,MCU对温度采集模块采集到得数据进行处理以后传递给无线发射模块,由无线发射模块将数据发送给主机。

作为优选,无线发射模块包括RF芯片、晶振X1、高频晶振Y1、电感L4、天线A1、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7、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5、电容C30、电容C31和电阻R1。

作为优选,RF芯片的第21管脚分别与电容C12的一端和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电连接;RF芯片的第5管脚分别晶振X1的第2管脚和电容C20的一端电连接;晶振X1的第1管脚分别与RF芯片的第6管脚和电容C21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20的另一端和电容C21的另一端均接地;RF芯片的第30管脚分别高频晶振Y1的第1管脚和电容C30的一端电连接;高频晶振Y1的第3管脚分别与RF芯片的第31管脚和电容C31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30的另一端、高频晶振Y1的第2管脚、高频晶振Y1的第4管脚和电容C31的另一端均接地;RF芯片的第12管脚与电容C25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25的另一端,RF芯片的第3管脚、第7管脚、第17管脚、第20管脚、第29管脚和第33管脚均接地。

作为优选,RF芯片的第11管脚、第27管脚、第19管脚、第28管脚和第32管脚均与电源模块电连接,RF芯片的第1管脚分别与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和电感L4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1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2的一端和RF芯片的第2管脚电连接,电感L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7的一端和电容C14的一端的电连接,电容C14的另一端分别与天线A1和电容C19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22的另一端、电容C11的另一端、电容C17的另一端和电容C19的另一端均接地,RF芯片的第23管脚和RF芯片的第24管脚分别与温度采集模块电连接,RF芯片的第8管脚与电源模块电连接。

作为优选,电源模块包括CT去电装置P2、自举升压电路、第一电压检测芯片U3、第二电压检测芯片U4、电容C16、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28、电阻R5和电阻R6;自举升压电路分别与CT去电装置P2、第一电压检测芯片U3的第4管脚、第二电压检测芯片U4的第2管脚和电容C16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16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压检测芯片U4的第4管脚均接地,第二电压检测芯片U4的第3管脚悬空。

作为优选,第一电压检测芯片U3的第1管脚分别与电源模块、电容C23的一端和电容C24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23的另一端、电容C24的另一端和第一电压检测芯片U3的第2管脚均接地,第一电压检测芯片U3的第3管脚分别与电容C28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RF芯片的第8管脚电连接,电容C2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6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压检测芯片U4的第1管脚电连接。

作为优选,自举升压电路包括电容C4和电容C5;电容C4的一端分别与CT去电装置P2、第一电压检测芯片U3的第4管脚、第二电压检测芯片U4的第2管脚和电容C16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

作为优选,温度采集模块包括温度传感芯片U2、电容C27、电阻R7和电阻R8;电源VCC分别与电容C27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和温度传感芯片U2的第5管脚电连接,温度传感芯片U2的第1管脚分别与电阻R7的另一端和RF芯片的第23管脚电连接,温度传感芯片U2的第6管脚分别与电阻R8的另一端和RF芯片的第24管脚电连接,温度传感芯片U2的第2管脚、第4管脚、第3管脚和电容C27的另一端均接地。

作为优选,MCU的型号为MSP430AFE253。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利用无线网络进行连接,实现了与外界的物理隔离,不受安装位置的限制;(2)能耗低,采用电源管理系统管理RF芯片与系统之间的能量消耗,采用TI的低功耗芯片,将整机功耗降至最低;(3)RF模块采用GSK调制模式,距离远灵敏度高,提高了产品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系统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发射模块的一种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模块的一种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温度采集模块的一种电路图。

图中:主机1、无线传感器2、MCU控制模块11、无线接收模块12、按键模块13、显示模块14、温度采集模块21、MCU22、无线发射模块23、电源模块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是一种感应式无线温度传感系统,包括主机1和2个无线传感器2,所述主机包括MCU控制模块11、无线接收模块12、按键模块13和显示模块14,所述无线传感器包括温度采集模块21、MCU22、无线发射模块23和用于供电的电源模块24;所述MCU分别与温度采集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电连接,无线接收模块、按键模块和显示模块均与MCU控制模块电连接,无线接收模块通过无线网络与无线发射模块连接,MCU的型号为MSP430AFE253。

如图2所示,无线发射模块包括RF芯片、晶振X1、高频晶振Y1、电感L4、天线A1、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7、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5、电容C30、电容C31和电阻R1;RF芯片的第21管脚分别与电容C12的一端和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电连接;RF芯片的第5管脚分别晶振X1的第2管脚和电容C20的一端电连接;晶振X1的第1管脚分别与RF芯片的第6管脚和电容C21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20的另一端和电容C21的另一端均接地;RF芯片的第30管脚分别高频晶振Y1的第1管脚和电容C30的一端电连接;高频晶振Y1的第3管脚分别与RF芯片的第31管脚和电容C31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30的另一端、高频晶振Y1的第2管脚、高频晶振Y1的第4管脚和电容C31的另一端均接地;RF芯片的第12管脚与电容C25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25的另一端,RF芯片的第3管脚、第7管脚、第17管脚、第20管脚、第29管脚和第33管脚均接地;RF芯片的第11管脚、第27管脚、第19管脚、第28管脚和第32管脚均与电源模块电连接;RF芯片的第1管脚分别与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和电感L4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1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2的一端和RF芯片的第2管脚电连接;电感L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7的一端和电容C14的一端的电连接;电容C14的另一端分别与天线A1和电容C19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22的另一端、电容C11的另一端、电容C17的另一端和电容C19的另一端均接地;RF芯片的第23管脚和RF芯片的第24管脚分别与温度采集模块电连接;RF芯片的第8管脚与电源模块电连接。

如图3所示,电源模块包括CT去电装置P2、自举升压电路、第一电压检测芯片U3、第二电压检测芯片U4、电容C16、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28、电阻R5和电阻R6;自举升压电路分别与CT去电装置P2、第一电压检测芯片U3的第4管脚、第二电压检测芯片U4的第2管脚和电容C16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16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压检测芯片U4的第4管脚均接地,第二电压检测芯片U4的第3管脚悬空,第一电压检测芯片U3的第1管脚分别与电源模块、电容C23的一端和电容C24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23的另一端、电容C24的另一端和第一电压检测芯片U3的第2管脚均接地,第一电压检测芯片U3的第3管脚分别与电容C28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RF芯片的第8管脚电连接,电容C2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6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压检测芯片U4的第1管脚电连接。

其中,自举升压电路包括电容C4和电容C5;电容C4的一端分别与CT去电装置P2、第一电压检测芯片U3的第4管脚、第二电压检测芯片U4的第2管脚和电容C16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

CT取电模块为整个无线传感器供电,CT取电为微能量取电,主要是通过一次设备的电能感应取电,即可产生电能,不存在电池耗尽的缺陷,可以长久使用。

如图4所示,温度采集模块包括温度传感芯片U2、电容C27、电阻R7和电阻R8;电源VCC分别与电容C27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和温度传感芯片U2的第5管脚电连接,温度传感芯片U2的第1管脚分别与电阻R7的另一端和RF芯片的第23管脚电连接,温度传感芯片U2的第6管脚分别与电阻R8的另一端和RF芯片的第24管脚电连接,温度传感芯片U2的第2管脚、第4管脚、第3管脚和电容C27的另一端均接地。

感应式无线温度传感系统工作过程:

无线温度传感器安装在需要测温的电气设备上,通过温度采集模块检测被测部位的温度,MCU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数据积累到一定量后,MCU控制无线发射模块工作,一次性将采集到的所有数据发送给主机,当无线发射模块的数据发送完毕后,断开无线发射模块的电源,MCU根据采集到的温度计算出无线传感器的休眠时间,温度越高休眠时间越短,温度越低休眠时间越长,然后MCU控制无线传感器进入休眠状态,休眠时间结束后,无线传感器开始下一轮数据采集和发送,当无线温度传感器处于休眠状态时,整个电路的电量消耗非常小,有效节约了能源,延长了无线温度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应理解,本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