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5115阅读:4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衡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计量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方便实用的平衡秤。



背景技术:

在统计过程中,需要对货品的重量进行测量和评定,现有技术中采用弹簧位移的方式进行重量位移的换算,但是使用时间过长,单独使用弹簧作为承载体容易出现金属疲劳造成弹簧的弹力发生变化影响移位变化,导致换算出来的重量与实际的重量产生较大差异,影响其称量精度和并耽误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度高、使用寿命长的平衡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平衡秤,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架梁,于所述第一支架梁设置的第二支架梁,所述第二支架梁位于所述第一支架梁的垂直中心线上,所述第一支架梁的两端通过连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挂钩,所述第二支架梁两端分别以所述二支架梁为中心对立设有单测速装置,每个所述单测速装置包括护罩、关节轴承、以及位于所述护罩内的称重传感器。

优选的是,所述的平衡秤,其中,所述单测速装置还包括测速滚筒、接近开关和可调支架。

优选的是,所述的平衡秤,其中,所述称重传感器通过两对称设置的内六角螺栓、垫圈、弹簧垫圈固定在所述单测速装置上。

优选的是,所述的平衡秤,其中,所述单测速装置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梁两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案的平衡秤采用的是含有称重传感器的两个单测速装置来计量两个挂钩上待测物品的重量,且将用于连接挂钩的第二支架梁设置在两个第一支架梁的中间,用连板固定,将第二支架梁设立在整个平衡秤的中部,排除了外界因素对其精度的影响,不采用传统的弹簧,从而不受弹簧长期使用易变形等因素的影响,具有稳定性好、精度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平衡秤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平衡秤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平衡秤中的单测速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衡秤,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架梁1,第一支架梁1是平行的两根,于所述第一支架梁1设置的第二支架梁2,所述第二支架梁2位于所述第一支架梁1的垂直中心线上,所述第一支架梁1的两端通过连板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梁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挂钩4,所述第二支架梁2两端分别以所述二支架梁为中心对立设有单测速装置5,每个所述单测速装置5包括护罩51、关节轴承52、以及位于所述护罩51内的称重传感器53。

本案的平衡秤采用的是含有称重传感器的两个单测速装置来计量两个挂钩上待测物品的重量,且将用于连接挂钩的第二支架梁设置在两个第一支架梁的中间,用连板固定,将第二支架梁设立在整个平衡秤的中部,排除了外界因素对其精度的影响,不采用传统的弹簧,从而不受弹簧长期使用易变形等因素的影响,具有稳定性好、精度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单测速装置5还包括测速滚筒54、接近开关55和可调支架56,可调支架56用于调零,测速滚筒54保证了在称量时,两挂钩处失衡过多时,自动将测量值传送至接近开关55,自动关闭,以防止该装置失灵。

称重传感器53通过两对称设置的内六角螺栓、垫圈、弹簧垫圈(图中未示出)固定在所述单测速装置5上。

单测速装置5通过螺栓(图中未示出)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梁2两端。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