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材料及其系统防潮防霉对比展示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9611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材料及其系统防潮防霉对比展示工具,属于施工测试工具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材料的防潮性能和防霉性能是衡量居住健康和建筑寿命的重要的指标,但是,目前建筑材料的防潮防霉性能测试方法十分繁琐和苛刻,一个标准化的测试周期一般不低于一个月,测试周期过长,测试的结果以防霉防潮等级的形式表示,对于非专业人员而言难以理解测试报告中等级的实际意义,测试结果难以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材料及其系统防潮防霉对比展示工具,它解决了目前的测试过程周期长、测试结果无法直观展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建筑材料及其系统防潮防霉对比展示工具,它包括立柱、支撑座、横杆和测试桶,所述立柱有四根,每根立柱与支撑座的一角固定,四根立柱与支撑座组成一个平台,相邻的两根立柱使用横杆连接,并分别在其与另一个立柱相对的一面设有限位块,所述测试桶包括四个侧板和底板,四个侧板使用密封胶首尾依次粘连密封,并与底板粘连密封后构成桶状体,测试桶放置在立柱与支撑座构成的平台上通过限位块限位防止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柱与支撑座构成安放测试桶的平台,限位块防止测试桶滑动,立柱之间的横杆增强了稳定性,在侧板上涂刮建筑材料,并向测试桶中注入水,直接观察侧板上建筑材料的表面状态即可直观表示出建筑材料的防潮防霉性能。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立柱的顶端设有插槽。

作为优选实例,还包括上盖,上盖上设有与立柱上的插槽配合使用的插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盖盖在立柱上,通过插口、插槽的配合能够快速插拔,使用方便。

作为优选实例,密封胶覆盖侧板与侧板、侧板与底板接缝两边的宽度至少为5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胶覆盖至接缝两边至少5mm防止测试桶漏水影响观测结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侧板上涂刮建筑材料,并在测试桶中注入水后观察涂层表面的变化情况,由于建筑材料受潮、霉变的主要因素是细小水滴和雾气,采用水作为介质渗透侧板的方式加快建筑材料受潮、霉变的进程,缩短测试周期,直接观察侧板上建筑材料的表面状态即可直观表示出建筑材料的防潮防霉性能;在侧板上涂刮不同种类的建筑材料,在相同条件下能够直观比较出不同建筑材料的防潮防霉性能优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立柱1,插槽11,支撑座2,横杆3,限位块4,侧板5,底板6,上盖7,插头7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建筑材料及其系统防潮防霉对比展示工具,它包括立柱1、支撑座2、横杆3和测试桶,立柱1有四根,每根立柱1与支撑座2的一角固定,四根立柱1与支撑座2组成一个平台,相邻的两根立柱1使用横杆3连接,并分别在其与另一个立柱1相对的一面设有限位块4,测试桶包括四个侧板5和底板6,四个侧板5使用密封胶首尾依次粘连密封,并与底板6粘连密封后构成桶状体,测试桶放置在立柱1与支撑座2构成的平台上通过限位块4限位防止滑动。

立柱1的顶端设有插槽11。

还包括上盖7,上盖7上设有与立柱1上的插槽11配合使用的插头71。

密封胶覆盖侧板5与侧板5、侧板5与底板6接缝两边的宽度至少为5mm。

侧板5采用木板或者建筑用复合板,以保证水能够透过,建筑材料一般是各种建筑涂料,可以是界面剂层、腻子层、底层涂料层、面层涂料层其中的一种或其任意组合,按照一定顺序涂抹在侧板5上。

防潮性:潮气实质上是小水滴,本装置考虑加速展示效果,使用水作为测试介质;实际应用中,潮气可能来自于墙体内部和外部空间,模拟以上两种情况,本实用新型可以进行背水面防潮性测试展示和迎水面防潮性测试展示。

在做背水面防潮性测试时,将需要测试的建筑材料涂抹在侧板5外侧面,在注水后观察涂层表面的变化情况;在做迎水面防潮性测试时,将需要测试的建筑材料涂抹在侧板5内侧面,注水后观察涂层表面的变化情况,一般的,当水汽透过来后使表面颜色加深。

防霉性:高温度和高湿度是霉菌生长的重要的条件,本实用新型能够给参与测试的不同建筑材料提供相同的温湿度条件,保证条件的一致性,观察侧板5表面的霉斑多少即可直观获得防霉性能。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间注水,提供可持续的水源,利用侧板5的渗透性给建筑材料制造高湿环境,加快测试进程,使测试结果更快呈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