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变电站建筑的运行环境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8521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变电站建筑的运行环境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建筑指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而变电站中智能建筑是变电站智能化建筑的基础。变电站建筑在长时间的使用后,会存在结构的损伤、建筑物沉降等现象;而结构的损伤很难通过人眼观察出来,建筑物的沉降也只是在建筑物上设置沉降观测点来记录,从而判断建筑物是否发生沉降,但是这样很难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导致修补或加固不及时;若不及时采取修补加固措施,则会降低变电站建筑的使用寿命。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变电站建筑的运行环境检测系统,以实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能及时采取修补加固措施,提高变电站建筑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于智能变电站建筑的运行环境检测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以及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设置于建筑结构层形心的加速度传感器以及设置于建筑沉降观测点的位移传感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与位移传感器均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向数据处理模块发送检测数据,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报警器,所述数据处理模块根据检测数据控制报警器的启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于建筑结构层形心的加速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建筑结构在大地脉动作用下的加速度信号并发送至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运用神经网络算法对建筑结构全寿命周期进行损伤监测,当加速度信号超出预警值时,数据处理模块控制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又通过设置于建筑沉降观测点的位移传感器用于采集建筑出现沉降的位移信号并发送至数据处理模块,从而数据处理模块根据位移信号判断出建筑的受损害程度,且当位移信号超出预警值时,控制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从而实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够及时地采取修补加固措施,从而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还连接有显示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数据处理模块将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加速度信号及位移传感器采集的位移信号,分别通过损伤值及位移量的形式显示于显示器中,以便于实时观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包括分别与加速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输出端连接的无线发射器以及连接于数据处理模块输入端的无线接收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数据传输模块包括无线发射器及无线接收器,使得数据采集模块通过无线方式将检测数据发送至数据处理模块,减少了信号线敷设的局限及麻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无线接收器与数据处理模块之间设置有放大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感器在正常情况下测得的检测信号,其电压反应通常在10mV的量级,要求A/D转换需要在16bit以上才能保证足够的分辨率,故设置放大器,以将发送至数据处理模块的信号进行放大,以保证足够的分辨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还包括多个水浸传感器,所述水浸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无线发射器,并输出水浸检测信号,所述数据处理模块根据水浸检测信号控制报警器的启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多个水浸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变电站二次设备室的地面、电缆沟内等需要检测水浸情况的位置,当某一水浸传感器检测到有水浸时,向数据处理模块发送水浸检测信号,则数据处理模块根据该水浸检测信号控制报警器启动,从而及时发现水浸情况,及时处理,避免发送漏电等状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还连接有多个与水浸传感器相匹配的指示灯,所述数据处理模块根据水浸检测信号控制指示灯的启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个与水浸传感器相匹配的指示灯,然后将指示灯设置于监控室内,并标注对应哪一位置,当某一水浸传感器检测到有水浸时,数据处理模块则控制其对应的指示灯点亮,则监控人员便可知晓哪一位置发生了水浸情况,无需进行逐一排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无线发射器,并输出温湿度检测信号,所述数据处理模块根据温湿度检测信号控制报警器的启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变电站内环境的温、湿度对其电气设备的运行工况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故设置温湿度传感器,以对变电站内环境的温、湿度进行检测,并向数据处理模块发送温湿度检测信号,当温湿度检测信号超过预警值时,则数据处理模块根据该温湿度检测信号以控制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使得监控人员及时知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空调机,所述数据处理模块根据温湿度检测信号控制空调机进行降温或排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变电站室内设置空调机,且空调机连接于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当变电站室内温度过高时,数据处理模块则根据温湿度检测信号控制空调机进行降温,当变电站室内湿度过高时,数据处理模块则根据温湿度检测信号控制空调机进行排湿,从而将变电站室内的温湿度保持在预警值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设置于建筑结构层形心的加速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建筑结构在大地脉动作用下的加速度信号,并通过设置于建筑沉降观测点的位移传感器用于采集建筑出现沉降的位移信号,从而数据处理模块根据加速度信号及位移信号判断出建筑的受损害程度,及时地采取修补加固措施,从而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

其二,将多个水浸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变电站二次设备室的地面、电缆沟内等需要检测水浸情况的位置,当某一水浸传感器检测到有水浸时,则数据处理模块控制报警器启动,从而及时发现水浸情况,避免发送漏电等状况;

其三,设置多个与水浸传感器相匹配的指示灯,当某一水浸传感器检测到有水浸时,数据处理模块则控制其对应的指示灯点亮,则监控人员便可知晓哪一位置发生了水浸情况,无需进行逐一排查;

其四,设置温湿度传感器,以对变电站内环境的温、湿度进行检测,当变电站室内温度过高时,数据处理模块则控制空调机进行降温,当变电站室内湿度过高时,数据处理模块则控制空调机进行排湿,从而将变电站室内的温湿度保持在预警值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系统示意图;

图中:1、数据处理模块;2、加速度传感器;3、位移传感器;4、报警器;5、显示器;61、无线发射器;62、无线接收器;7、放大器;8、水浸传感器;9、指示灯;10、温湿度传感器;11、空调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基于智能变电站建筑的运行环境检测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以及数据处理模块1,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加速度传感器2以及位移传感器3;其中,加速度传感器2采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且布置于变电站建筑结构层形心,用于采集建筑结构在大地脉动作用下的加速度信号;位移传感器3布置于建筑物、主变基础、构架基础、电缆沟的沉降观测点处,用于采集沉降产生的位移信号;加速度传感器2与位移传感器3分别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向数据处理模块1发送加速度信号与位移信号,在数据处理模块1的输出端连接有报警器4,报警器4采用声光报警器,且安装于变电站的监控室内;数据处理模块1运用神经网络算法对建筑结构全寿命周期进行损伤监测,当加速度信号超出预警值时,数据处理模块1根据该加速度信号控制报警器4发出报警信号;同时,数据处理模块1根据位移信号判断建筑的受损害程度,且当位移信号超出预警值时,数据处理模块1根据该位移信号控制报警器4发出报警信号;这样就能够实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地采取修补加固措施,从而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数据处理模块1的输出端还连接有显示器5,可以将加速度传感器2采集的加速度信号及位移传感器3采集的位移信号,经数据处理模块1后分别通过损伤值及位移量的形式显示于显示器中,以便于实时观察。

为便于检测信号的传输,如图1所示,数据传输模块包括分别与加速度传感器2和位移传感器3输出端连接的无线发射器61以及连接于数据处理模块1输入端的无线接收器62;通过无线方式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数据处理模块1,减少了信号线敷设的局限及麻烦;其中,无线发射器61与无线接收器62之间可通过移动通讯或WIFI连接。移动通讯例如可以是2G模块、3G模块或4G模块。

传感器在正常情况下测得的检测信号,其电压反应通常在10mV的量级,而要求A/D转换需要在16bit以上才能保证足够的分辨率,如图1所示,故在无线接收器62与数据处理模块1之间串接有放大器7,将发送至数据处理模块1的检测信号进行放大,以保证足够的分辨率。

另外,如图1所示,数据采集模块还包括多个水浸传感器8,且多个水浸传感器8分别设置在变电站二次设备室的地面、电缆沟内等需要检测水浸情况的位置,水浸传感器8的输出端连接于无线发射器61,并输出水浸检测信号,数据处理模块1根据水浸检测信号控制报警器4的启闭;当某一水浸传感器8检测到有水浸时,向数据处理模块1发送水浸检测信号,则数据处理模块1根据该水浸检测信号控制报警器4启动,从而及时发现水浸情况,及时处理,避免发送漏电等状况。

为能准确找到水浸情况发生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数据处理模块1的输出端还连接有多个与水浸传感器8相匹配的指示灯9,且将指示灯9挂置于监控室内,并标注对应的哪一位置,数据处理模块1根据水浸检测信号控制指示灯9的启闭;当某一水浸传感器8检测到有水浸时,数据处理模块1则根据该水浸检测信号控制其对应的指示灯9点亮,则监控室内的人员便可准确知晓哪一位置发生了水浸情况,无需进行逐一排查。

变电站内环境的温、湿度对其电气设备的运行工况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图1所示,故数据采集模块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10,且温湿度传感器10的输出端连接于无线发射器61,并输出温湿度检测信号,数据处理模块1根据温湿度检测信号控制报警器4的启闭;当温湿度检测信号超过预警值时,则数据处理模块1根据该温湿度检测信号以控制报警器4发出报警信号,使得监控室内的人员及时知晓。

另外,如图1所示,在数据处理模块1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空调机11,该空调机11挂设于变电站室内墙壁上,数据处理模块1根据温湿度检测信号控制空调机11进行降温或排湿;当变电站室内温度过高时,数据处理模块1则根据温湿度检测信号控制空调机11进行降温,当变电站室内湿度过高时,数据处理模块1则根据温湿度检测信号控制空调机11进行排湿,从而将变电站室内的温湿度保持在预警值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