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1430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



背景技术:

电阻是基本电参数之一,常在直流条件下测量,也有在交流情况下测量的。工程上常用的电阻范围为10的负七次方~10的负十五次方欧。在材料研制、基本研究或特殊情况下进行实验时,测量电阻的范围一般扩大到接近零欧至10的负十八次方欧。

传统对电阻量测方法是将待测的产品,如ITO薄膜或玻璃等,置于工作平台上,然后通过测试人员将四探针量测仪的探针测试头垂直接触于产品需要量测的区域,待量测仪的读数稳定时,记录该读数作为此区域的表面阻抗。这种传统电阻率量测方法由人工完成,测试效率较低且要耗费较高的人工成本。且不同测试人员在测量时手法和量测力度上会有所不同,导致量测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因此,急需一种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装置,可以自动检测是否有断料、自动安全防护功能,可以对不同阻值的物料进行分选,保证产品的合格。

中国专利文献:CN101865953A公开了一种电阻检测装置,包括主控制器(1)、显示板(2)及工装夹具(3),主控制器(1)包括主控芯片(1.1)、EEPROW读写模块(1.2)及轻触开关(1.3),显示板(2)上安装有显示灯(2.1),各个显示灯(2.1)均与主控芯片(1.1)相连接且一个显示灯(2.1)对应地显示一个被测电阻的状态;工装夹具(3)包括基板及对数与被测电阻的数量相等的顶针(3.2),每根顶针(3.2)均与主控芯片(1.1)相连接;被测空调控制器主控板安装在工装夹具(3)上后被测电阻的两端被一一对应地压在每对顶针(3.2)上。

中国专利文献:CN205280276U公开了一种压力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柔性测压膜、第一推杆、弹簧、第二推杆和电位器,壳体内的一侧设置有压力检测口,柔性测压膜位于壳体内并位于靠近压力检测口的一侧,第一推杆的一端与柔性测压膜连接,弹簧位于壳体与第一推杆之间,第一推杆通过第二推杆与电位器的滑动端连接,电位器连接阻值检测装置。

中国专利文献:CN105588529A公开了一种位移的检测装置,包括信号输入 端、检测装置壳体结构、信号导通装置、信号传输线、3个能发射和接收位移信号的装置;信号输入端与检测装置壳体结构固连,信号导通装置固定安装在检测装置壳体结构的内部,信号传输线与相连,安装在检测装置壳体结构的内部,安装在能发射和接收位移信号的装置的下面。所述的能发射和接收位移信号的装置有一个能发射和接收位移信号的装置为位移信号的接收敏感元件,其余为发射位移信号的元件。

但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所述的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由人机操作仪、电阻测试仪、主体机和物料组成;所述的人机操作仪呈长方体状,所述人机操作仪的上面连接有报警灯,所述人机操作仪的前面设有人机操作界面,所述的人机操作仪通过螺栓和主体机固定连接;所述的电阻测试仪呈长方体状,所述电阻测试仪的前面设有测试对接插头,所述的电阻测试仪通过螺栓和主体机固定连接;所述的主体机由底箱和上端箱体组成,所述的上端箱体的底面和底箱的上面固定连接,上端箱体和底箱形成的组合体整体呈现“L”状;所述上端箱体前面的左上角垂直连接有放料盘,所述的放料盘由放料轮盘和放料轮轴组成,所述的放料轮盘为圆盘状,所述的放料轮轴为一个圆柱体,所述放料轮轴的两端各连接一个放料轮盘;在所述放料盘的下方,有三个随动轮和上端箱体的前面垂直连接,所述的随动轮为两端带有凸起的圆柱体;所述上端箱体前面的右上角垂直连接有收料盘,所述的收料盘由收料轮盘和收料轮轴组成,所述的收料轮盘为圆盘状,所述的收料轮轴为一个圆柱体,所述收料轮轴的两端各连接一个收料轮盘;在所述收料盘的下方,有一个张紧轴、一个主动轴、两个随动轮和上端箱体的前面垂直连接;

所述底箱的上面连接有启动盒、急停盒、治具板,所述的启动盒为一个正方体盒,所述启动盒的上面设有启动按钮,所述的急停盒为一个正方体盒,所述急停盒的上面设有急停按钮;所述的治具板呈长方形板状,所述治具板上面连接有固定盖板,所述的固定盖板呈长方形板状,所述固定盖板的左端设有检测光纤,所述固定盖板的右端连接有上切刀,所述的固定盖板通过四个固定螺丝将固定盖板和治具板固定夹紧;所述的固定盖板的上面固定连接有支架,所 述的支架上固定连接有切刀气缸,所述的切刀气缸呈长方体状,在所述切刀气缸的下方,一个成型气缸和所述的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的上端箱体的右面设有马达调速器,在所述马达调速器的左侧,一个气压表支架和上端箱体的右面固定连接,所述的气压表支架上连接有气压显示表;所述底箱的前面和右面均设有取料口,在所述底箱的右面设有电源插口,在电源插口的下方安装有电源开关;所述底箱的内部放置有移动模组,所述移动模组的上面固定连接有NG品收料盒、OK品收料盒;所述底箱在前面的左右两端各连接一个安全光缆;

所述的物料一端盘绕在放料盘上,另一端分别绕过放料盘下方的三个随动轮,然后穿过治具板,再分别绕过收料盘下方的两个随动轮、一个主动轴、一个张紧轴,然后盘绕在收料盘上;

所述的人机操作界面分为自动窗口操作界面、手动窗口操作界面、参数画面1操作界面和参数画面2操作界面;所述的自动窗口操作界面设有设备名称、运行状态、待机状态、异常报警栏、界面按钮、完成产量、良品数、不良品数、产量清零和裁切屏蔽按键;所述的手动窗口操作界面设有单步工位启停按钮、模式切换和功能按钮按键;所述的参数画面1操作界面和参数画面2操作界面,均设有对应名称栏、对应参数栏和功能按钮栏。

所述的手动窗口操作界面里对应的按键,正常待机下该按钮为绿色,开启时为白色。

所述的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设有基台。

所述的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自动把电阻折弯成所需的形状,折弯后的同时进行电阻的检测。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采用的是人体触摸式液晶显示屏,代替传统式按钮操作方式,具有方便快捷的操作模式,参数设置更人性化。

2、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具有技术资料保密和上传功能。

3、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通过人机操作界面可清楚该设备运行状况、设备名称、产量目标、完成率、良品数、不良品数、报警异常,实现工厂目视化管理。

4、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具有自动送料、自动检测是否有断料、自动安全防护功能,保证产品的合格,人员安全,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一种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2是一种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3是一种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的自动窗口操作界面平面图。

附图4是一种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的手动窗口操作界面平面图。

附图5是一种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的参数画面1操作界面平面图。

附图6是一种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的参数画面2操作界面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人机操作仪 11、报警灯

12、人机操作界面 2、电阻测试仪

21、测试对接插头 3、主体机

31、底箱 311、启动盒

312、急停盒 313、治具板

314、启动按钮 315、急停按钮

316、固定盖板 317、检测光纤

318、上切刀 319、固定螺丝

321、支架 322、切刀气缸

323、成型气缸 324、马达调速器

325、气压表支架 326、气压显示表

327、取料口 328、电源插口

329、电源开关 33、上端箱体

34、放料盘 341、放料轮盘

342、放料轮轴 35、随动轮

36、收料盘 361、收料轮盘

362、收料轮轴 37、张紧轴

38、主动轴 39、安全光缆

4、移动模组 41、NG品收料盒

42、OK品收料盒 5、物料

6、自动窗口操作界面 611、设备名称

612、运行状态 613、待机状态

614、异常报警栏 615、界面按钮

616、完成产量 617、良品数

618、不良品数 619、产量清零

620、裁切屏蔽 62、手动窗口操作界面

621、单步工位启停按 622、模式切换

623、功能按钮 63、参数画面1操作界面

64、参数画面2操作界面 65、对应名称栏

66、对应参数栏 67、功能按钮栏

实施例1

请参照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5、附图6,附图1是一种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施例的一种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的示意图,附图3是本实施例的一种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的自动窗口操作界面平面图,附图4是本实施例的一种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的手动窗口操作界面平面图,附图5是本实施例的一种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的参数画面1操作界面平面图,附图6是本实施例的一种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的参数画面2操作界面平面图。

所述的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由人机操作仪1、电阻测试仪2、主体机3、移动模组4和物料5组成;所述的人机操作仪1呈长方体状,所述人机操作仪的上面连接有报警灯11,所述人机操作仪1的前面设有人机操作界面12,所述的人机操作仪1通过螺栓和主体机3固定连接;所述的电阻测试仪2呈长方体状,所述电阻测试仪2的前面设有测试对接插头21,所述的电阻测试仪2通过螺栓和主体机3固定连接;所述的主体机3由底箱31和上端箱体33组成,所述的上端箱体33的底面和底箱31的上面固定连接,上端箱体33 和底箱31形成的组合体整体呈现“L”状;所述上端箱体33前面的左上角垂直连接有放料盘34,所述的放料盘34由放料轮盘341和放料轮轴342组成,所述的放料轮盘341为圆盘状,所述的放料轮轴342为一个圆柱体,所述放料轮轴342的两端各连接一个放料轮盘341;在所述放料盘34的下方,有三个随动轮35和上端箱体33的前面垂直连接,所述的随动轮35为两端带有凸起的圆柱体;所述上端箱体前面的右上角垂直连接有收料盘36,所述的收料盘36由收料轮盘361和收料轮轴362组成,所述的收料轮盘361为圆盘状,所述的收料轮轴362为一个圆柱体,所述收料轮轴362的两端各连接一个收料轮盘361;在所述收料盘36的下方,有一个张紧轴37、一个主动轴38、两个随动轮35和上端箱体33的前面垂直连接。

所述底箱31的上面连接有启动盒311、急停盒312、治具板313,所述的启动盒311为一个正方体盒,所述启动盒311上设有启动按钮314,所述的急停盒312为一个正方体盒,所述急停盒312上设有急停按钮315;所述的治具板313呈长方形板状,所述治具板313上面连接有固定盖板316,所述的固定盖板316呈长方形板状,所述固定盖板316的左端设有检测光纤317,所述固定盖板316的右端连接有上切刀318,所述的固定盖板316通过四个固定螺丝319使固定盖板316和治具板313固定夹紧;所述的固定盖板316的上面固定连接有支架321,所述的支架321上固定连接有切刀气缸322,所述的切刀气缸322呈长方体状,在所述切刀气缸322的下方,一个成型气缸323和所述的支架321固定连接。

所述的上端箱体33的右面上设有马达调速器324,在所述马达调速器324的左侧,一个气压表支架325和上端箱体33的右面固定连接,所述的气压表支架325上连接有气压显示表326;所述底箱31的前面和右面的前端均设有取料口327,所述底箱31的右面设有电源插口328,在所述电源插口328的下方安装有电源开关329;所述底箱31的内部放置有移动模组4,所述移动模组4的上面固定连接有NG品收料盒41、OK品收料盒42;所述底箱31在前面的左右两端各连接一个安全光缆39。

所述的物料5一端盘绕在放料盘34上,另一端分别绕过放料盘34下方的三个随动轮35,然后穿过治具板313,接着再分别绕过收料盘36下方的两个随动轮35、一个主动轴38、一个张紧轴37,然后盘绕在收料盘36上。

所述的人机操作界面12分为自动窗口操作界面6、手动窗口操作界面62、 参数画面1操作界面63和参数画面2操作界面64,所述的自动窗口操作界面6设有设备名称611、运行状态612、待机状态613、异常报警栏614、界面按钮615、完成产量616、良品数617、不良品数618、产量清零619和裁切屏蔽620按键。

所述的手动窗口操作界面62设有单步工位启停按钮621、模式切换622和功能按钮623按键。

所述的手动窗口操作界面62里对应的按键,正常待机下该按钮为绿色,开启时为白色。

所述的参数画面1操作界面63和参数画面2操作界面64,均设有对应名称栏65、对应参数栏66和功能按钮栏67。

所述的对应参数栏66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参数编写。

所述的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设有基台。

所述的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自动把电阻折弯成所需的形状,折弯后的同时进行电阻的检测。

实施例2

请参照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5、附图6,附图1是一种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施例的一种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的示意图,附图3是本实施例的一种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的自动窗口操作界面平面图,附图4是本实施例的一种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的手动窗口操作界面平面图,附图5是本实施例的一种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的参数画面1操作界面平面图,附图6是本实施例的一种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的参数画面2操作界面平面图。

所述的自动检测电阻-压力-位移的设备由人机操作仪1、电阻测试仪2、主体机3、移动模组4和物料5组成。

使用时,人工将物料5环绕成S型送入到牵引位置,按下启动按钮314双手离开设备,不能阻挡光幕视线;接着设备开启自动运行程序,设备在自动运行下通过光纤自动检测有无产品进行下一工位,到达指定工位停止输送,上切刀318自动进行裁切;当裁切完成后,设备自动进行成型;成型完成后,设备自动进行检测OK、NG,设备自动进行分选,单次流程结束;每个单次流程可循环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