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加样仪的抗干扰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3606发布日期:2018-06-12 21:10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微量加样仪的抗干扰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化分析检测领域,具体涉及微量加样仪的抗干扰电路。



背景技术:

微量加样仪是很多学科经常用到的实验器具,尤其是物质定性和定量检测类实验。现有的微量加样仪在运行过程中,气泡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会受到外界的地线(步进电机驱动器的地、PLC的电源地)干扰引起误判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微量加样仪的抗干扰电路,气泡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不会受到外界的地线(步进电机驱动器的地、PLC的电源地)干扰,不会有误判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解决手段是提供微量加样仪的抗干扰电路,包括微量加样仪的PLC、电源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和接口隔离保护电路;电源电路的输出端为信号处理电路和接口隔离保护电路提供隔离后的直流电;信号处理电路包括气泡传感器和窗口比较器,所述气泡传感器输出端与所述窗口比较器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气泡传感器输出端的模拟电压信号;所述窗口比较器设有两个输出端且分别与接口隔离保护电路设有的两个输入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窗口比较器的输出端的数字信号;所述接口隔离保护电路设有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PLC设有的两个输入端连接,用于输出接口隔离保护电路隔离后的数字信号。

所述电源电路包括DCDC隔离模块电源电路和系统工作电源电路,所述DCDC隔离模块电源电路用于提供1500V隔离直流电,所述系统工作电源电路用于给信号处理电路和接口隔离保护电路供电;所述DCDC隔离模块电源电路包括两芯插座CN1、极性电容E1、瓷片电容C1、DCDC隔离电源芯片U1、极性电容E2和瓷片电容C2;所述系统工作电源电路包括极性电容E3、瓷片电容C3、电阻R2、线性电压调节器U2、极性电容E4和瓷片电容C4;所述两芯插座CN1的1脚、极性电容E1的正极和电容C1的一端连接后共同接DCDC隔离电源芯片U1的VIN管脚,所述两芯插座CN1的2脚、极性电容E1的负极、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后共同接DCDC隔离电源芯片U1的GND管脚,所述极性电容E2的正极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后共同接所述DCDC隔离电源芯片U1的+VO管脚,所述极性电容E2的负极与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后共同接所述DCDC隔离电源芯片U1的0V管脚均接地(即连接);所述极性电容E3的正极、电容C3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和线性电压调节器U2的VIN管脚连接后共同接所述DCDC隔离电源芯片U1的+VO管脚,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线性电压调节器U2的ON/OFF管脚连接,所述极性电容E4的正极与所述电容C4的一端连接后共同接所述线性电压调节器U2的VOUT管脚,所述极性电容E3的负极、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所述极性电容E4的负极、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后共同接所述线性电压调节器U2的VSS管脚,所述线性电压调节器U2的VSS管脚和DCDC隔离电源芯片U1的0V管脚均接地(即连接)。

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电阻R3、R4、R5、R6、电容C5、C6、C7、C8、C9、极性电容E5、电位器R7、气泡传感器U4、比较器U3,所述电阻R5的一端与所述气泡传感器U4的A管脚连接,所述气泡传感器U4的K管脚、所述电容C6的一端、所述电容C7的一端、所述电位器R7的3管脚和所述电位器R7的2管脚连接后共同接所述DCDC隔离电源芯片U1的0V管脚均接地(即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气泡传感器U4的C-C管脚、气泡传感器U4的C管脚连接后共同接所述线性电压调节器U2的VOUT管脚,所述气泡传感器U4的E-E管脚、气泡传感器U4的E管脚与所述电位器R7的1管脚连接后作为所述气泡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窗口比较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容C5的一端、所述电容C8的一端、所述极性电容E5的正极、所述比较器U3的VCC管脚连接后共同接所述线性电压调节器U2的VOUT管脚,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9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一端、所述极性电容E5的负极、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所述比较器U3的GND管脚连接后共同接所述DCDC隔离电源芯片U1的0V管脚均接地(即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后共同接所述比较器U3的+INPUT1管脚,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后共同接所述比较器U3的-INPUT2管脚,所述比较器U3的-INPUT1管脚与所述比较器U3的+INPUT2管脚连接后作为所述窗口比较器的输入端接所述气泡传感器输出端,所述比较器U3的OUTPUT1管脚作为窗口比较器的一个输出端,所述比较器U3的OUTPUT2管脚作为窗口比较器的另一个输出端。

所述接口隔离保护电路包括极性电容E6、电容C10、电阻R8、R9、发光二极管LED1、LED2、光耦OP1、OP2、双向TVS管TVS1、TVS2、四芯插座CN2;所述极性电容E6的正极、所述电容C10的一端、所述电阻R8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9的一端连接后共同接所述线性电压调节器U2的VOUT管脚,所述极性电容E6的负极和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后共同接所述DCDC隔离电源芯片U1的0V管脚均接地(即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A管脚,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K管脚连接光耦OP1的1管脚,所述光耦OP1的2管脚作为所述接口隔离保护电路的一个输入端接所述窗口比较器的另一个输出端,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2的A管脚,所述发光二极管LED2的K管脚连接光耦OP2的1管脚,所述光耦OP2的2管脚作为所述接口隔离保护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接所述窗口比较器的一个输出端,所述光耦OP1的4管脚、所述TVS管TVS1的2脚连接后共同接所述四芯插座CN2的1管脚作为所述接口隔离保护电路的一个输出端接所述PLC的一个输入端,所述光耦OP2的4管脚、所述TVS管TVS2的2脚连接后共同接所述四芯插座CN2的3管脚作为所述接口隔离保护电路的另一个输出端接所述PLC的另一个输入端,所述光耦OP1的3管脚、所述TVS管TVS1的1管脚、所述光耦OP2的3管脚和所述TVS管TVS2的1管脚连接后共同接所述四芯插座CN2的2和4管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气泡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不会受到外界的地线(步进电机驱动器的地、PLC的电源地)干扰,不会有误判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路框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的电源电路图,

图3是图1实施例中的信号处理电路图,

图4是图1实施例中的接口隔离保护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微量加样仪的抗干扰电路,包括微量加样仪的PLC、电源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和接口隔离保护电路;

电源电路的输出端为信号处理电路和接口隔离保护电路提供隔离后的直流电;

信号处理电路包括气泡传感器和窗口比较器,所述气泡传感器输出端与所述窗口比较器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气泡传感器输出端的模拟电压信号;所述窗口比较器设有两个输出端且分别与接口隔离保护电路设有的两个输入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窗口比较器的输出端的数字信号;所述接口隔离保护电路设有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PLC设有的两个输入端连接,用于输出接口隔离保护电路隔离后的数字信号。

如图2所示,所述电源电路包括DCDC隔离模块电源电路和系统工作电源电路,所述DCDC隔离模块电源电路用于提供1500V隔离直流电,所述系统工作电源电路用于给信号处理电路和接口隔离保护电路供电;所述DCDC隔离模块电源电路包括两芯插座CN1、极性电容E1、瓷片电容C1、DCDC隔离电源芯片U1、极性电容E2和瓷片电容C2;所述系统工作电源电路包括极性电容E3、瓷片电容C3、电阻R2、线性电压调节器U2、极性电容E4和瓷片电容C4;所述两芯插座CN1的1脚、极性电容E1的正极和电容C1的一端连接后共同接DCDC隔离电源芯片U1的VIN管脚,所述两芯插座CN1的2脚、极性电容E1的负极、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后共同接DCDC隔离电源芯片U1的GND管脚,所述极性电容E2的正极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后共同接所述DCDC隔离电源芯片U1的+VO管脚,所述极性电容E2的负极与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后共同接所述DCDC隔离电源芯片U1的0V管脚均接地(即连接);所述极性电容E3的正极、电容C3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和线性电压调节器U2的VIN管脚连接后共同接所述DCDC隔离电源芯片U1的+VO管脚,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线性电压调节器U2的ON/OFF管脚连接,所述极性电容E4的正极与所述电容C4的一端连接后共同接所述线性电压调节器U2的VOUT管脚,所述极性电容E3的负极、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所述极性电容E4的负极、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后共同接所述线性电压调节器U2的VSS管脚,所述线性电压调节器U2的VSS管脚和DCDC隔离电源芯片U1的0V管脚均接地(即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电阻R3、R4、R5、R6、电容C5、C6、C7、C8、C9、极性电容E5、电位器R7、气泡传感器U4、比较器U3,所述电阻R5的一端与所述气泡传感器U4的A管脚连接,所述气泡传感器U4的K管脚、所述电容C6的一端、所述电容C7的一端、所述电位器R7的3管脚和所述电位器R7的2管脚连接后共同接所述DCDC隔离电源芯片U1的0V管脚均接地(即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气泡传感器U4的C-C管脚、气泡传感器U4的C管脚连接后共同接所述线性电压调节器U2的VOUT管脚,所述气泡传感器U4的E-E管脚、气泡传感器U4的E管脚与所述电位器R7的1管脚连接后作为所述气泡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窗口比较器的输入端连接(图3中最右端的“INPUT_AD”是针对窗口比较器的输入而言);所述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容C5的一端、所述电容C8的一端、所述极性电容E5的正极、所述比较器U3的VCC管脚连接后共同接所述线性电压调节器U2的VOUT管脚,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9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一端、所述极性电容E5的负极、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所述比较器U3的GND管脚连接后共同接所述DCDC隔离电源芯片U1的0V管脚均接地(即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后共同接所述比较器U3的+INPUT1管脚,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后共同接所述比较器U3的-INPUT2管脚,所述比较器U3的-INPUT1管脚与所述比较器U3的+INPUT2管脚连接后作为所述窗口比较器的输入端接所述气泡传感器输出端,所述比较器U3的OUTPUT1管脚作为窗口比较器的一个输出端,所述比较器U3的OUTPUT2管脚作为窗口比较器的另一个输出端。

如图4所示,所述接口隔离保护电路包括极性电容E6、电容C10、电阻R8、R9、发光二极管LED1、LED2、光耦OP1、OP2、双向TVS管TVS1、TVS2、四芯插座CN2;所述极性电容E6的正极、所述电容C10的一端、所述电阻R8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9的一端连接后共同接所述线性电压调节器U2的VOUT管脚,所述极性电容E6的负极和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后共同接所述DCDC隔离电源芯片U1的0V管脚均接地(即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A管脚,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K管脚连接光耦OP1的1管脚,所述光耦OP1的2管脚作为所述接口隔离保护电路的一个输入端(图4中的“OUT2_A”与图3中的“OUT2_A”表示同处)接所述窗口比较器的另一个输出端,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2的A管脚,所述发光二极管LED2的K管脚连接光耦OP2的1管脚,所述光耦OP2的2管脚作为所述接口隔离保护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图4中的“OUT1_B”与图3中的“OUT1_B”表示同处)接所述窗口比较器的一个输出端,所述光耦OP1的4管脚、所述TVS管TVS1的2脚连接后共同接所述四芯插座CN2的1管脚作为所述接口隔离保护电路的一个输出端接所述PLC的一个输入端,所述光耦OP2的4管脚、所述TVS管TVS2的2脚连接后共同接所述四芯插座CN2的3管脚作为所述接口隔离保护电路的另一个输出端接所述PLC的另一个输入端,所述光耦OP1的3管脚、所述TVS管TVS1的1管脚、所述光耦OP2的3管脚和所述TVS管TVS2的1管脚连接后共同接所述四芯插座CN2的2和4管脚。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