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尾矿库实时预警的干滩长度标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1912阅读:15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尾矿库实时预警的干滩长度标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矿库实时预警,特别是一种用于尾矿库实时预警的干滩长度标识装置。



背景技术:

干滩长度是表征尾矿库安全状态的一个关键参数,通过监测干滩长度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尾矿库行洪能力运行是否正常,进而衡量尾矿库发生漫顶溃坝的风险程度。

现有技术中,尾矿库干滩长度的获取方式较为单一,通常为:首先,在尾矿库干滩上,通过皮尺量测出50m、100m等具体尺寸;然后,在对应位置设立铁质标牌对干滩长度进行简单标记(如图1所示)。采用此类铁质标牌作为干滩长度标志装置成本低廉、安放简洁,但存在易被尾砂冲倒甚至埋没的显著缺陷,以致工作人员难以实时获取干滩长度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传统干滩长度标识装置采用铁质标牌存在的易被尾砂冲倒甚至埋没的问题,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缺陷的用于尾矿库实时预警的干滩长度标识装置,便于工作人员清楚地获取干滩长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尾矿库实时预警的干滩长度标识装置,包括两端分别连接尾矿坝放矿管和溢水塔的浮绳,所述浮绳包括至少1个指定位置,所述指定位置均设置有第一浮体簇,所述第一浮体簇包括至少1个第一浮体。

所述至少1个指定位置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理论相适应,本实用新型将风险分级管控理论思想引入尾矿库漫顶溃坝事故风险分级。由于干滩长度是引发尾矿库漫顶溃坝事故的关键参数,因此以干滩长度变化作为初步表征漫顶溃坝事故风险的预警参数。基于此,根据《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等,提出以至少N(N≥1)个指定位置作为分界线划分干滩长度为N+1个区间,分别对应N+1个风险等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N=3,即所述浮绳包括3处分界线,干滩长度被划分为4个区间。所述3处分界线分别对应调洪干滩线、警戒干滩线和危险干滩线。其中,调洪干滩线为根据高分卫星图片和尾矿库健康档案经调洪演算的满足防排洪需求的干滩长度;警戒干滩线为库水位在暴雨情况下持续上涨,干滩长度逐渐变小可能导致漫坝事故,满足尾矿库和下游群众应急准备时间的干滩长度;危险干滩线为规范要求的相应等级尾矿库最小干滩长度。三者的关系为:危险干滩线<警戒干滩线<调洪干滩线,即危险干滩线靠近所述放矿管,所述调洪干滩线远离所述放矿管,靠近所述溢水塔。

所述第一浮体簇为所述第一浮体构成的簇状结构,即至少1个所述第一浮体彼此邻近,作为1个簇状整体设置在所述浮绳某一所述指定位置,以达到视觉显著的效果,提高所述指定位置的分界线效用。

进一步地,以其中任一所述第一浮体簇为基准点,朝所述浮绳两端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二浮体。所述等间距根据实际工况灵活确定。所述第二浮体所起的作用是:在所述第一浮体簇将所述浮绳对应的干滩长度分界后,对分界后的所述干滩长度进一步进行刻度标识。所述第二浮体在N簇所述第一浮体簇划分出N+1个干滩长度区间后,对各个所述干滩长度区间进行进一步精确的长度划分。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浮体与所述第一浮体具有视觉上的形状差异。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二浮体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一浮体。更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一浮体采用浮球,所述第二浮体采用浮筒。

当所述浮绳仅包括1个所述指定位置时,以该所述指定位置的所述第一浮体簇为基准点,朝所述浮绳两端等间距布设所述第二浮体。

当所述浮绳包括2个以上所述指定位置时,相邻所述第二浮体的间距小于相邻所述第一浮体的间距,以便所述第二浮体实现刻度线的功能。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相邻所述第一浮体簇的间距是相邻所述第二浮体的间距的整数倍。如此,所述第一浮体簇总是在所述第二浮体应当布设的“正点”位置,便于工作人员根据所述第二浮体的数量和位置获取所述干滩长度的准确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在所述“正点”位置,即所述第一浮体簇和所述第二浮体布设的重合位置,仅布设所述第一浮体簇即可。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案,各个所述第一浮体簇两侧的所述第二浮体具备视觉性差异特征,以便强化所述第一浮体簇两侧为不同的干滩长度区间。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浮绳上还设置有若干第三浮体,各个所述第一浮体簇两侧的所述第三浮体具备视觉性差异特征。通过设置若干所述第三浮体,进一步强化干滩长度区间视觉差异性。

为节约成本,所述浮绳上其中任一所述第一浮体簇一侧不设置所述第三浮体。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靠近所述溢水塔的干滩长度区间不设置所述第三浮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浮体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浮体的体积;所述第二浮体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三浮体的体积。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浮体选用直径60cm~80cm的浮球,2~4个所述浮球组成一簇。所述第二浮体选用泡沫浮筒,所述浮筒底面直径40cm~60cm,高60cm~100cm。所述第二浮体也可采取2个为一簇组成簇状结构。

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浮绳包括2~4个所述指定位置,所述指定位置分别布设有所述第一浮体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浮体簇包括2~4个所述第一浮体。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浮体簇两侧布设的所述第二浮体和/或第三浮体的视觉性差异特征为颜色差异特征。为了便于夜间清晰辨认干滩长度,选用交通专用反光条,设置于所述第二浮体、所述第三浮体表面,现场工作人员通过尾矿库上照明灯、手电筒可清晰获取干滩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浮绳在指定位置串联浮体材料,解决了传统铁质标牌作为干滩长度标识易被尾砂埋没的缺陷,所述浮体位于尾砂之上,标识作用更加显著,相较于点状标识不易移动,标识结果更为准确、恒定。

通过第一浮体、第二浮体、第三浮体的视觉差异性特征可进一步实现干滩长度区间的划分、刻度标识以及快捷获取更为精确的干滩长度数据,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更为精确的干滩长度数据初步预警尾矿库发生漫顶溃坝事故的风险。通过设定显著的视觉系差异特征,工作人员可以实现白天、夜间均可以准确、清楚获取尾矿库干滩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干滩长度标识铁牌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干滩长度标识装置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1浮球、浮筒布设图;

图4为实施例1浮球、浮筒、小浮球布设图。

图中标记:101-铁牌,102-尾砂,200-浮绳,201-放矿管,202-溢水塔,203-浮球,204-浮筒,205-小浮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实施例1提供一种用于尾矿库实时预警的干滩长度标识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两端分别连接尾矿坝放矿管201和溢水塔202的浮绳200,所述浮绳包括至少3个指定位置A,B,C,所述指定位置均设置有4个浮球203。

A,B,C 3个指定位置的所述浮球203将所述浮绳200划分为4个干滩长度区间。A,B,C 3处分界线分别对应调洪干滩线、警戒干滩线和危险干滩线。三者的关系为:危险干滩线<警戒干滩线<调洪干滩线,即危险干滩线靠近所述放矿管201,所述调洪干滩线远离所述放矿管201,靠近所述溢水塔202。

A,B,C 3处分界线两两相邻距离为50m,A与B之间,B与C之间每隔10m设置有1对第二浮体,所述第二浮体为浮筒204,如图1、2所示。当然,A-B,B-C的距离不一定相等,实施例1只是取相等值作为实例,A-B,B-C可分别为10m的不等倍长度。所述浮筒204所起的作用是:在所述浮球203将所述浮绳200对应的干滩长度分为4个区间后,对分界后的所述干滩长度进一步进行刻度标识。

作为所述第二浮体的浮筒204与作为所述第一浮体的浮球203具有视觉上的形状差异。当然,这种差异可以是其他性状差异,如所述第一浮体可以为浮筒,所述第二浮体可以为浮球。

所述浮筒204的体积小于所述浮球203。具体地,所述浮球203直径介于60~120cm,所述浮筒204底面直径介于40~80cm,高度介于60~100cm。用于刻度标识作用的浮筒204采用小体积性状,可以有效控制成本。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案,各个所述第一浮体簇两侧的所述第二浮体具备视觉性差异特征,以便强化所述第一浮体簇两侧为不同的干滩长度区间。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不同干滩长度区间的所述浮筒204表面设置有不同颜色的反光条。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浮绳200上还设置有若干第三浮体,所述第三浮体为直径15cm的小浮球205,A,B,C 3处分界线两侧的所述小浮球205具备视觉性差异特征,所述视觉性差异特征通过所述小浮球205表面设置不同颜色反光条或实现。通过设置若干所述小浮球205,进一步强化干滩长度区间视觉差异性。

为节约成本,A,B,C 3处其中1处的其中1侧区间可不设置所述小浮球205。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靠近所述溢水塔的干滩长度区间不设置所述小浮球205。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浮球203,所述浮筒204,所述小浮球205可采用ABS或PVC材料。

实施例2

实施例2提供一种用于尾矿库实时预警的干滩长度标识装置,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浮绳上仅包括1处作为分界线的指定位置,例如图2中所示的干滩长度标识装置仅包括A处,不包括B、C两处,A处设置有4个所述浮球203构成的浮球簇。A处所述浮球203两端每隔10m设置有浮筒204,所述浮球203两端设置有不同颜色反光条的小浮球20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