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油位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8640阅读:1302来源:国知局
汽车油位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油位传感器。



背景技术:

油位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设备中的一个重要元件,目前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现有的油位传感器主要分为电容感应式、电阻感应式以及电感感应式三种,通过将油位信号转化为对应的电信号来实现汽车油位的自动监测。

特别是针对电阻感应式油位传感器而言,现有技术大多采用浮子、连杆结构,如中国专利申请:200920312681.X公开的一种油位传感器,通过设置电阻片与电触片,电触片通过转轴、连臂和连杆与浮子机构连接,浮子的高度随着液位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带动电触片旋转,使其在电阻片上的接触不同的位置,通过电阻检测便能得到油位的高低。

上述方案虽然结构简单,控制方便,但其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问题:

(1)由于采用浮子、连杆结构,对连杆的硬度要求较高,使用时一旦因为外力原因导致连杆发生形变,对检测的准确性影响较大;

(2)浮子长期通过连杆支撑裸露在外,油箱加油或者车体摇晃时,容易直接对浮子产生冲击,导致浮子损坏,设备的使用寿命较短;

(3)传感器内部通常采用触片滑动的形式与电阻片接触,滑动摩擦损耗较大,影响设备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油位传感器,通过对浮子的牵引结构以及电阻片上的触头结构做改进,从而减少设备的磨损,提升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油位传感器,其关键在于:包括电路安装盒(1),该电路安装盒(1)的下端并排设置有油液探测管(2)和油液信号采集管(3),所述油液探测管(2)的上端设置有排压口(4),油液探测管(2)的下端设置有带滤孔的底盖(5),在所述油液探测管(2)的管腔中设置有浮子(6),在浮子(6)上承载有第一磁体(7),所述油液信号采集管(3)为密封管,在该油液信号采集管(3)中设置有第二磁体(8),所述第一磁体(7)与所述第二磁体(8)相互吸引贴合在所述油液探测管(2)和所述油液信号采集管(3)之间的隔板(9)上,在所述浮子(6)的牵引下,所述第一磁体(7)与所述第二磁体(8)在所述隔板(9)两侧上下滚动,在所述隔板(9)与所述第二磁体(8)的贴合面上设置有电阻丝(10)。

基于上述设计可以发现,油箱中的油料可以顺利进入油液探测管(2)中,使得浮子(6)的高度与油位高度相同,在浮子(6)的推动下,第一磁体(7)能够牵引第二磁体(8)在所述隔板(9)上滚动,由于隔板(9)上设置有电阻丝(10),第二磁体(8)在不同的位置,其电阻丝(10)体现出的电阻值有所不同,通过电路安装盒(1)中的检测电路对电阻丝(10)的阻值进行检测,既能方便的得到油箱中的油位信息,由于第二磁体(8)与电阻丝(10)之间采用滚动摩擦,磨损较小,能有效增强设备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体(7)和所述第二磁体(8)为圆柱状,在所述第二磁体(8)的外表面设置有导电层。

再进一步地,所述电阻丝(10)包括左右两条平行电极,其上端与所述电路安装盒(1)中的信号处理电路电性连接,在两条平行电极之间相互交替设置有梳齿状的电极抽头,所述第二磁体(8)在两条平行电极上滚动,并通过与其贴合的电极抽头实现两条平行电极之间的电性导通。

可选地,所述油液探测管(2)和油液信号采集管(3)均为方形管,所述隔板(9)为一块竖立的平面板,通常所述隔板(9)为绝缘板。

可选地,所述底盖(5)扣合在所述油液探测管(2)的下端开口处。为了防止油液探测管(2)中进入残渣,在所述底盖(5)中设置有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结构简单,安装和调试方便,传感器的反应灵敏,既能保证可靠的信号传输,又解决了现有传感器磨损严重的缺陷,而且可以做到很好的电气隔离,实现各种特殊应用场景的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隔板(9)上电阻丝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汽车油位传感器,包括电路安装盒1,该电路安装盒1的下端并排设置有油液探测管2和油液信号采集管3,所述油液探测管2的上端设置有排压口4,油液探测管2的下端设置有带滤孔的底盖5,这样油箱中的油液便可顺利的进入油液探测管2中,保证腔体内部油位高度与油箱中的高度一致。

在所述油液探测管2的管腔中设置有浮子6,在浮子6上承载有第一磁体7,所述油液信号采集管3为密封管,在该油液信号采集管3中设置有第二磁体8,所述第一磁体7与所述第二磁体8相互吸引贴合在所述油液探测管2和所述油液信号采集管3之间的隔板9上,在所述浮子6的牵引下,所述第一磁体7与所述第二磁体8在所述隔板9两侧上下滚动,在所述隔板9与所述第二磁体8的贴合面上设置有电阻丝10。

在具体实施时,为了方便第一磁体7和第二磁体8的安装,同时减少磁体与隔板之间的磨损,第一磁体7和第二磁体8设为圆柱状,为了便于第二磁体8和电阻丝10之间的电传导,在所述第二磁体8的外表面设置有导电层。

通过图2可以看出,为了实现第二磁体8在不同位置时电阻丝10表现出不同的电阻值,在本实施例中,电阻丝10包括左右两条平行电极,其上端与所述电路安装盒1中的信号处理电路电性连接,在两条平行电极之间相互交替设置有梳齿状的电极抽头,所述第二磁体8在两条平行电极上滚动,并通过与其贴合的电极抽头实现两条平行电极之间的电性导通。

为了方便隔板9的安装,所述油液探测管2和油液信号采集管3均为方形管,所述隔板9为一块竖立的绝缘的平面板,从而保证第一磁体7和第二磁体8能够在隔板9的两侧紧密贴合。

为了方便设备的维护,所述底盖5扣合在所述油液探测管2的下端开口处,为了防止油液探测管2中进入残渣,在所述底盖5中还设置有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通过设置一个专门的油液探测管2来获取油箱中的油液高度,从而避免浮子6以及第一磁体7直接受到加油时或车辆晃动时外力的冲击,浮子6的高度随着油位的变化而变化,油位上升时,浮子6能够推动第一磁体7向上移动,油位下降时,浮子6和第一磁体7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下降,第一磁体7的运动能够牵引油液信号采集管3中的第二磁体8做同步运动,使得油液探测管2和油液信号采集管3能够实现很好的电气隔离,保证了电气元件工作的稳定性。在隔板9上设置图2所示的电阻丝10,第二磁体8的高度不同时,两条平行电极的连接位置不同,使其表现出的阻值不一样,通过电路安装盒1中的信号处理电路对电阻丝10的阻值进行检测,既能识别出油箱中油位的情况,控制非常方便。由于由于第二磁体8与电阻丝10之间采用滚动摩擦,磨损较小,能有效增强设备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