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血斑采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4090发布日期:2018-07-18 01:45阅读:13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血样采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干血斑采集器。



背景技术:

干血斑,即将全血样品收集在卡片上,因其样本具有采血量少、制备快速简单、生物危险性低、运输不需冷冻链设备和三级包装系统,储存空间小,方便运输、保存条件简单等诸多优点,成为罕见疾病筛查过程中一项有效的工具。同时,婴幼儿生物学样本采集较难、资源贫乏国家和地区无检测条件且血液样本运输困难等问题,如若运用DBS方法进行早期诊断,则上述问题都得以解决。我们希望借此提取技术应用于常见疾病的筛查和诊断,为大规模的疾病筛查提供更加简易、高效、准确的方法。

现有技术利用干血斑进行血样检查时时通过采血纸片采血后用6mm孔径的打孔器打孔,用镊子把纸片夹到离心管内,此过程步骤繁多、耗时较长,每处理一个样本需对打孔器和镊子进行消毒,不适用于大通量样本的检测。同时长期使用的打孔器和镊子,即使经过消毒也无法避免或排除样本交叉污染现象,使样本出现假阳性,影响检测结果的判断和产品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血斑采集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批量生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干血斑采集器,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设有若干采血片,所述盒体的侧部设有若干与各采血片对应的抽出孔,每一采血片上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与对应采血片可拆卸固定相连,另一端穿过对应抽出孔后位于盒体外,所述盒体顶部设有与各采血片对应的采样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盒体顶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一端与盒体铰接,另一端与盒体卡扣相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与对应采血片的底部粘接相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盒体侧部插装有分离卡,所述分类卡底部设有与采血片相配置的卡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采血片的数量五个,五个采血片并列设在盒体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每相邻的两个采血片之间的间距为8~1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盒体内设置采血片,并在盒体上设置与采血片对应的抽出孔与采样孔,血样采集时,工作人员通过采样孔将血样滴在采血片上,血样检查时,工作人员通过连接件将采血片从抽出孔抽出,将采血片与连接件分离即能将采血片投入离心管中,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图2是盒体与采血片以及连接件的连接结构俯视图;

图3是采血片与连接件的连接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的干血斑采集器,包括盒体1,所述盒体1内设有若干采血片2,即采血滤纸,所述盒体1的侧部设有若干与各采血片对应的抽出孔11,每一采血片上设有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一端与对应采血片可拆卸固定相连,另一端穿过对应抽出孔后位于盒体1外,所述盒体1顶部设有与各采血片对应的采样孔12,采血片2与采样孔12均为圆形结构,采血片2的直径大于采样孔12的直径,保证血样能够滴在采血片2上。通过在盒体1内设置采血片2,并在盒体1上设置与采血片2对应的抽出孔11与采样孔12,血样采集时,工作人员通过采样孔12将血样滴在采血片2上,血样检查时,工作人员通过连接件3将采血片2从抽出孔11抽出,将采血片2与连接件3分离即能将采血片2投入离心管中,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批量生产。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盒体1顶部设有盖板4,所述盖板4一端与盒体1铰接,另一端与盒体1卡扣相连,盖板4上设有突出的卡扣部41,盒体1上设有与卡扣部41对应的卡扣槽。在血样采集完成后,在盒体1上盖上盖板4,防止采血片2上的血样被污染,便于保存与运输。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接件3与对应采血片的底部粘接相连,便于连接件3与对应采血片之间的分离。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盒体1侧部插装有分离卡5,所述分类卡底部设有与采血片2相配置的卡槽51。需要分离采血片2与连接件3时,工作人员抽出分离卡5,并将卡槽51卡在采血片2上,下压盒体1即能分离采血片2与连接件3,有效的避免使用镊子时使血样交叉感染。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采血片2的数量五个,五个采血片并列设在盒体1内,使得干血斑采集器能够同时采集多组样本。

进一步优选的,每相邻的两个采血片之间的间距为8~10mm,本实施了中每相邻的两个采血片之间的间距为10mm,避免相邻的两个采血片上的样本交叉感染。

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