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电池探针快速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8720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功率电池探针快速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功率电池探针快速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测试探针是应用于电子测试中一种测试连接电子元件,传统的测试探针主要是探测信号或是微电流,并未有探测大功率电流的探针,传统探针在结构安装上较为复杂,导电装置的连接为导线锡焊在探针结构上,这种安装方式连接死板,而且安装不便捷,故需要研究出一种适用于探针的快速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大功率电池探针快速连接结构,能够快速将电压导线和电流导线快速连接到探针上,连接采用纯物理连接,区别于传统的锡焊技术,连接快捷稳定。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功率电池探针快速连接结构,包括相互独立的电流连接结构1和电压连接结构2;

电流连接结构1为异轴一体式结构,其前端为电流速连套环11,后端为电流导线连接端12,电流导线连接端12与电流速连套环11之间通过错位连接桥13轴向错位布置;

电压连接结构2同轴一体式结构,其前端为电压速连套环21,后端为电压导线连接端22;

进一步地,电流导线连接端12包括前端的电流线芯固定凸出121和后端的电流导线固定凸出122;

进一步地,电压导线连接端22包括前端的电压线芯固定凸出221和后端的电压导线固定凸出222。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及其优点如下:

在电流连接结构1中,导线的前端露出部分芯线,导线的线材设置在电流导线固定凸出122内部,而芯线设置在电流线芯固定凸出121内,此时,电流线芯固定凸出121由两侧向内侧扣压,完成对芯线的固定,电流导线固定凸出122由两侧向内侧扣压,完成对线材的固定。

同理,电压连接结构2中,导线的前端露出部分芯线,导线的线材设置在电压导线固定凸出222内部,而芯线设置在电压线芯固定凸出221内,此时,电压线芯固定凸出221内由两侧向内侧扣压,完成对芯线的固定,电压导线固定凸出222由两侧向内侧扣压,完成对线材的固定。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探针上电流测试连接端的直径较电压测试连接端直径更大,且两者同轴布置,则需要电压速连套环21直径稍小位于上侧,电流速连套环11直径稍大位于下侧,且两者同轴布置,故电流导线连接端12与电流速连套环11之间通过错位连接桥13轴向错位布置,以保证导线连接端12不会影响电压速连套环21和电流速连套环11的同轴布置。

具体的,在该快速连接结构实现与探针的连接过程中,仅需先将电流速连套环11套设在电流连接段,随后将电压速连套环21连接在电压连接段,则能实现导电和测试线路的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将电压导线和电流导线快速连接到探针上,连接采用纯物理连接,区别于传统的锡焊技术,连接快捷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参考图。

其中:

1、电流连接结构;11、电流速连套环;12、电流导线连接端;13、错位连接桥;121、电流线芯固定凸出;122、电流导线固定凸出;2、电压连接结构;21、电压速连套环;22、电压导线连接端;221、电压线芯固定凸出;222、电压导线固定凸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大功率电池探针快速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相互独立的电流连接结构1和电压连接结构2,电流连接结构1为异轴一体式结构,其前端为电流速连套环11,后端为电流导线连接端12,电流导线连接端12与电流速连套环11之间通过错位连接桥13轴向错位布置,电压连接结构2同轴一体式结构,其前端为电压速连套环21,后端为电压导线连接端22。

进一步参照附图1,电流导线连接端12包括前端的电流线芯固定凸出121和后端的电流导线固定凸出122,电压导线连接端22包括前端的电压线芯固定凸出221和后端的电压导线固定凸出222。

继续参照附图2,在电流连接结构1中,导线的前端露出部分芯线100,导线的线材200设置在电流导线固定凸出122内部,而芯线100设置在电流线芯固定凸出121内,此时,电流线芯固定凸出121由两侧向内侧扣压,完成对芯线100的固定,电流导线固定凸出122由两侧向内侧扣压,完成对线材200的固定。

同理,在电压连接结构2中,导线的连接方式与在在电流连接结构1中如出一辙,在此不作过多赘述。

进一步参照附图2,探针上的电流测试连接端300和电压测试连接端400同轴布置,具体的,电流速连套环11套在电流测试连接端300上,电压速连套环21套在电压测试连接端400上,此时,电流导线连接端12与电流速连套环11之间通过错位连接桥13轴向错位布置,能保证导线连接端12不会影响电压速连套环21和电流速连套环11的同轴布置。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