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化产品软化点的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0758发布日期:2018-08-14 15:32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林化产品软化点的测试装置,特别是一种全自动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软化点是松香、沥青和树脂等焦化固体类产品最基本的性能指标之一,它是生产厂家、用户和第三方检定机构检验中很重要的一项检测内容,是指导企业生产和评定产品质量的关键依据。

目前,国际上测量软化点比较通用的方法为环球法。具体操作方法为将林化产品按压置于肩状黄铜或不锈钢环中,用刀片切平突出的部分,再将9.5mm球径的钢球放置在切平部分中央。在加热介质(水或甘油)中以一定的升温速率加热,以试样软化到钢球下落25mm,刚接触支架下层板时的温度为试样的软化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发或改进了一些基于环球法的软化点检测仪器。然而这些检测仪器或多或少没有考虑加热介质温度场分布均匀性、温升均匀性、加热介质对流和由于加热产生的气泡等关键因素对软化点测量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测试林化产品软化点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林化产品软化点的测试装置,包括:支架、下支撑板、上支撑板、检测部件和搅拌部件;该支架固定安装在一个圆盖上,并通过圆盖与烧杯的扣合,固定安装在烧杯内;所述下支撑板固定安装在支架底部以支撑下部元器件;所述上支撑板固定安装在支架上,并且在下支撑板的上方,用以安装并支撑上部元器件;所述检测部件用以采集加热介质的温度和检测钢球与下支撑板接触与否;所述搅拌部件安装在圆盖上,用以提高加热介质的温升均匀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提高加热介质的温升均匀性,并且将传统的加热介质扰流式热传导循环改进为层流式热传导循环;上下支撑板的多孔结构可以起到挡波板的作用,缓冲加热介质产生的气泡效应对钢球的冲击,降低对钢球下降运动产生的干扰作用;温度传感器与接触传感器的配合使用,避免了由肉眼观察及加热介质产生的折射带来的误差,使检测的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支撑板包括一系列圆孔;下支撑板用于安装4个接触传感器;众多的圆孔可以让下支撑板起到第一挡波板的作用,缓解加热介质产生的气泡效应对钢球下降运动的冲击和干扰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支撑板包括一系列圆孔;上支撑板用于安装肩环、钢球定位器和4个温度传感器;众多的圆孔可以让上支撑板起到第二挡波板的作用,缓解加热介质产生的气泡效应对钢球下降运动的冲击和干扰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部件包括4个接触传感器和4个温度传感器,接触传感器用于检测钢球与下支撑板接触与否,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加热介质的温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4个接触传感器固定安装在下支撑板,并且与上支撑板上每个肩环位置的正下方对应。进一步,通过将接触传感器安装在肩环位置的正下方,可以实现钢球落到下支撑板的瞬间,正好触碰接触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4个温度传感器固定安装在上支撑板的下方,每个肩环靠近烧杯轴心一侧的位置。进一步,通过钢球触碰接触传感器的一瞬间,用温度传感器采集此时的温度作为检测样品的软化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搅拌部件包括搅拌电机和搅拌叶片;搅拌电机固定安装在圆盖的中心位置;搅拌叶片通过电机轴带动,用以促使加热介质均匀加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搅拌叶片采用的是螺旋上升式结构,用以消除加热过程中介质的不均匀受热产生的扰流,并且进一步提高加热介质受热的均匀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下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上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搅拌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林化产品软化点的检测装置,包括支架1、下支撑板2、上支撑板3、检测部件4和搅拌部件5;该支架1通过螺母固定安装在圆盖6上,并通过圆盖6与烧杯7的扣合,固定安装在烧杯7内;所述下支撑板2通过螺母固定安装在支架1的底部,用以安装并支撑下部元器件;所述上支撑板3固定安装在支架1上,并且在下支撑板2的上方,用以安装并支撑上部元器件;所述检测部件4用以采集加热介质的温度和检测钢球与下支撑板2接触与否;所述搅拌部件5安装在圆盖6上,用以提高加热介质的温升均匀性。

所述的检测部件4包括4个温度传感器41和4个接触传感器42,温度传感器41用于采集加热介质的温度,接触传感器42用于检测钢球与下支撑板2接触与否。

请参阅图2,其为下支撑板2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下支撑板2包括一系列圆孔,下支撑板2用于安装并支撑4个接触传感器42。众多的圆孔可以让下支撑板2起到第一挡波板的作用,缓解加热介质产生的气泡效应对钢球的冲击和干扰作用。

请参阅图3,其为上支撑板3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上支撑板3也包括一系列圆孔,上支撑板3用于安装并支撑肩环31、钢球定位器32和4个温度传感器41。众多的圆孔可以让上支撑板3起到第二挡波板的作用,缓解加热介质产生的气泡效应对钢球的冲击和干扰作用。

具体地,所述的4个接触传感器42均匀地分布安装在每个肩环31位置的正下方,用于实现钢球刚刚落到下支撑板2时,正好触碰接触传感器42。在本实例中,所述接触传感器42优先采用测定动态位置的涡流式传感器。所述的4个温度传感器41均匀地分布安装并固定在上支撑板3的下方,每个肩环31靠近烧杯7轴心一侧的位置,用于实现钢球触碰接触传感器42的一瞬间,用温度传感器41采集此时的温度作为检测样品的软化点。

请参阅图4,其为搅拌部件5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搅拌部件5包括搅拌电机51和搅拌叶片52。所述搅拌电机51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圆盖6的中心位置,所述搅拌叶片52的一端通过螺母安装固定在搅拌电机51的转轴上。

具体地,该搅拌叶片52采用的是螺旋上升式结构,用于消除加热过程中由于介质的不均匀受热产生的扰流,并且进一步提高加热介质受热的均匀性。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通过下支撑板2和上支撑板3缓解加热介质产生的气泡效应对钢球的冲击和干扰作用。进一步使用搅拌部件5提高加热介质的温升均匀性,同时可以实现加热介质的内部层流式循环,缓解加热介质内部流动的冲击,降低对钢球下降产生的干扰作用。进一步通过使用温度传感器41和接触传感器42,不仅可以避免由肉眼观察液态介质产生的折射带来的误差,同时可以减缓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