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离式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0819发布日期:2018-10-09 20:27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船定位救援技术,尤指一种浮离式终端。



背景技术:

渔业特别是捕捞业属于高风险行业,沉船事件经常发生。目前,随着“北斗”渔船卫星定位通信终端的普及安装,有效地提高了渔船的安全监控与应急救援能力,避免和减少了涉外渔业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渔民生命财产安全。但目前已有的“北斗”渔船卫星定位通信终端其整机固定于船体上,当船体沉没时也会随船体一起沉没,不易寻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浮离式终端,能够在船体沉没时使得终端的主机与底座分离,并漂浮在水面上,便于搜救人员的寻找。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浮离式终端,包括相互连接的主机和底座,该主机包括:主机外壳、包含在主机外壳内的固定支架、固定在固定支架上的依次连接的天线单元、射频单元、信息处理单元、接口板单元和电源单元;底座包括:底座外壳和位于底座外壳内部的触针印刷电路板PCB板;底座还包括:静水压力释放器。

静水压力释放器位于底座外壳的外侧,用于固定主机和底座,并在水压达到预设阈值时解除主机和底座之间的固定。

可选地,

底座外壳上安装有固定件;该固定件位于底座外壳的外侧;固定件上具有通孔。

主机外壳上与底座外壳相接触的一面、并且与该通孔对应的部位设置有凹陷孔。

静水压力释放器包括:固定杆;该固定杆穿过通孔并穿入凹陷孔内,以固定主机和底座。

可选地,底座还包括:弹簧。

弹簧安装于底座外壳的内侧,并与静水压力释放器相邻。

当主机和底座被静水压力释放器固定在一起时,弹簧被压缩;

当静水压力释放器解除主机和底座之间的固定时,弹簧通过压缩产生的弹力将主机弹离底座。

可选地,接口板单元包括:脱离检测模块。

脱离检测模块与信息处理单元相连,用于当检测到主机和底座脱离时,向信息处理单元发送信号。

可选地,脱离检测模块包括:霍尔元件。

底座还包括:磁铁;磁铁安装于底座外壳的内侧,并与弹簧相邻。

当主机和底座固定在一起时,磁铁与霍尔元件贴合;当主机和底座脱离时,磁铁与霍尔元件分离。

可选地,电源单元包括:外部电源模块和内置电池组;外部电源模块和内置电池组均与接口板单元相连。

外部电源模块通过预设电缆与外部电源相连,用于当主机和底座固定在一起时,通过外部电源为主机供电。

内置电池组,用于当主机和底座脱离后,为主机供电。

可选地,接口板单元还包括:充电模块和自动切换模块。

充电模块与内置电池组相连,用于当主机和底座固定在一起时,通过外部电源为内置电池组充电。

自动切换模块分别与外部电源模块和内置电池组相连,用于当主机和底座脱离时,从外部电源模块切换到内置电池组。

可选地,充电模块和自动切换模块分别与信息处理单元相连,用于接收信息处理单元发送的命令信号。

可选地,底座还包括:固定凸起;固定凸起位于底座外壳上与主机相接触的一面,并远离静水压力释放器。

主机还包括:固定弯钩,固定弯钩位于主机外壳上与固定凸起相对应的位置。

当主机与底座固定在一起时,固定弯钩钩住固定凸起。

当主机与底座脱离时,固定弯钩与固定凸起分离。

可选地,射频单元包括导航模块;天线单元包括:GPS接收天线。

导航模块与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天线相连,用于通过GPS接收天线接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信号或GPS信号,并对BDS信号或GPS信号中包含的位置信息进行解析。

导航模块与信息处理单元相连,用于将解析出的位置信息发送给信息处理单元进行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括相互连接的主机和底座,该主机包括:主机外壳、包含在主机外壳内的固定支架、固定在固定支架上的依次连接的天线单元、射频单元、信息处理单元、接口板单元和电源单元;底座包括:底座外壳和位于底座外壳内部的触针印刷电路板PCB板;底座还包括:静水压力释放器。静水压力释放器位于底座外壳的外侧,用于固定主机和底座,并在水压达到预设阈值时解除主机和底座之间的固定。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案,由于增加了静水压力释放器,在船体沉没时使得终端的主机与底座分离,并漂浮在水面上,便于搜救人员的寻找。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浮离式终端整体组成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机组成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机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机整体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浮离式终端整体组成结构详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浮离式终端中主机与底座脱离后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浮离式终端密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ZYSBD-F332型浮离式船载北斗终端定位通信单元(简称浮离式终端),是在不断加深对海洋渔业应用要求的理解,同时结合对北斗系统在气象、水文、集装箱运输等行业应用的不断探索,提出的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要的新一代北斗终端产品。采用北斗专用芯片,实现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和通信功能,同时兼容GPS系统,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在大幅度提高产品集成度的同时,强调标准化及可靠性设计,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在环境适应性上充分考虑不同行业的要求,拓宽产品的适用范围。

浮离式终端主要用于为作业渔业船舶提供安全生产所需的位置监控、报警求助等功能。浮离式终端采用外部电源或内置电池供电维持工作,实时定位,定时报位,通过组合电缆连接显控单元,实现各类信息的显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浮离式终端的整机由主机1和底座2组成,如图1所示,下面分别对主机1和底座2的结构和功能做详细介绍。

主机1包括:主机外壳11、包含在主机外壳11内的固定支架12、固定在固定支架12上的依次连接的天线单元13、射频单元14、信息处理单元15、接口板单元16和电源单元17,其组成框图如图2、图3、图6所示。

下面对上述的各个单元分别详细介绍。

一、天线单元

天线单元13包括北斗RDSS S波段接收天线131、北斗RDSS L波段发射天线132、GPS L1/B1接收天线133。(RDSS英文全称Radio Determination Satellite Service,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GPS英文全称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

1、天线单元13的主要功能包括:

(1)北斗RDSS S波段接收天线131接收北斗RDSS S波段出站信号,送往射频单元14;

(2)北斗RDSS L波段发射天线132对射频单元14的功放模块输出的L波段入站信号向空间发射;

(3)GPS L1/B1接收天线133接收BDS_B1、GPS L1波段信号,送往射频单元14的RNSS(英文全称Radio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低噪放模块。

2、指标设计

北斗RDSS S波段接收天线指标可以进行如下设计,但不限于此:

接收信号频率:2492±5MHz;

接收信号电平:-160~-140dBW;

极化方式:右旋圆极化;

圆极化轴比:≤2dB;

电压驻波比:≤1.3;

天线波束宽度:俯仰 10°~75°;

方位0~360°(不圆度:±1.5dB)

天线增益:≥-3dB @仰角10°

≥0dB @仰角30°

≥3dB @仰角75°

阻抗:50欧姆。

北斗RDSS L波段发射天线指标可以进行如下设计,但不限于此:

发射信号频率:1616±5MHz;

极化方式:左旋圆极化;

圆极化轴比:≤2dB;

电压驻波比:≤1.3;

天线波束宽度:俯仰 20°~75°;

方位0~360°(不圆度:±1.5dB)

天线增益:≥-3.5dB @仰角10°

≥-0.5dB @仰角30°

≥3dB @仰角75°

阻抗:50欧姆。

GPS L1/B1天线指标可以进行如下设计,但不限于此:

接收频率:1559~1577MHz;

接收信号电平:-160dBm~-110dBm;

极化方式:右旋圆极化;

圆极化轴比:≤2dB;

电压驻波比:≤1.5;

天线波束宽度:俯仰 10°~90°;

方位0~360°(不圆度:±1.5dB)

天线增益:≥-1dB @仰角30°

≥3dB @仰角70°

阻抗:50欧姆。

隔离度及前后增益比指标可以进行如下设计,但不限于此:

北斗RDSS收发天线隔离度:≥20dB

RNSS天线与北斗RDSS发射天线隔离度:≥10dB

前后增益比:≥15dB

3、环境要求

工作温度 -25℃~+70℃

储存温度 -35℃~+75℃

4、接口设计

北斗RDSS接收天线输出口:MCX-JHD;

北斗RDSS发射天线输入口:MCX-JHD;

RNSS接收天线输出口:MCX-JHD。

二、射频单元

射频单元14,即RDSS&RNSS射频单元,由导航模块141(即RNSS导航模块)、射频模块142和基带处理模块143(即北斗RDSS基带处理模块)组成;其中,射频模块142和基带处理模块143相连。

1、射频模块

射频模块142包括:北斗RDSS射频处理子模块1421、北斗RDSS低噪放子模块1422、RNSS低噪放子模块1423和北斗RDSS功放子模块1424;其中,北斗RDSS射频处理子模块1421与北斗RDSS低噪放子模块1422和/或RNSS低噪放子模块1423相连,北斗RDSS射频处理子模块1421还与北斗RDSS功放子模块1424和基带处理模块143相连。

射频模块142的各个子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

(1)北斗RDSS射频处理子模块1421从功能上可以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接收通道、发射通道、频率源,完成射频信号的上下变频、时钟输出,具体功能如下:

a)、接收通道完成北斗RDSS射频信号的下变频率以及滤波输出12.24MHz中频信号,为使后面信号处理模块前端的A/D(模拟/数字)变换得到最有效的转换精度,需要设置AGC(英文全称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自动发电控制)环路;

b)、发射通道将信号处理模块输入的BPSK(英文全称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二进制相移键控)信号进行上变频,得到发射需要的入站射频信号送给射频单元的北斗RDSS功放模块;

c)、频率源为射频处理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提供所需的48.96MHz基准频率。

(2)北斗RDSS低噪放子模块1422完成北斗RDSS出站射频信号的低噪声放大;

(3)RNSS低噪放子模块1423实现BDS_B1GPS L1信号低噪声放大;

(4)北斗RDSS功放子模块1424实现北斗RDSS入站信号的功率放大功能。

2、基带处理模块

基带处理模块143接收经过A/D采样后的北斗RDSS数字中频信号,完成全数字化的伪码捕获、跟踪、解扩、载波恢复、解调、译码,得到北斗RDSS出站信号携带的信息;处理串口接收到的定位、短报文通信和其他相关的业务申请,完成北斗入站信号的格式形成、信息编码。

基带处理模块143的主要功能包括:

(1)信号处理功能:对北斗RDSS中频导航信号A/D采样后的数字信号进行全数字化的信号捕获、跟踪、解扩、载波恢复、解调、译码,得到出站信号携带的电文信息,通过串口输出;

(2)短报文通信功能:处理接收到的定位、报文通信和其他相关业务信息,完成入站帧格式形成、信息编码;

(3)遥毙功能:收到永久关闭指令后擦除核心软件;

(4)工作状态输出功能:通过串口接收工作方式、工作参数等指令并实施,及时收集本模块当前的各种工作状态并通过串口上报;

(5)具有波束响应功能,在能够正常接收到信号的情况下选用信号最强的波束作为响应波束,同时更新最强信号波束号记录,当不能正常接收到信号时,以记录的最强信号波束作为响应波束,短报文通信功能不以接收到信号为先决条件。

3、导航模块

导航模块141包括:GPS L1/B1低噪放子模块1411和RNSS导航子模块1412。

导航模块141与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天线(即GPS L1/B1接收天线133)相连,用于通过GPS接收天线接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信号或GPS信号,并对BDS信号或GPS信号中包含的位置信息进行解析。导航模块141(具体为RNSS导航子模块1412)与信息处理单元15相连,用于将解析出的位置信息发送给信息处理单元15进行处理。

导航模块141接收BDS_B1信号和GPS L1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送基带进行捕获、跟踪、解扩、载波恢复、解调、译码,得到BDS_B1和GPS卫星的星历和历书及伪距,实现并输出RNSS的定位信息解算,即输出BDS_B1定位、GPS定位及BDS_B1和GPS组合定位的位置、航速、航向及时间等结果,同时还输出各卫星的观测空域的二维星座位置、接收信噪比等信息。(BDS,英文全称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可利用BDS和GPS信号实现BDS定位、GPS定位或者BDS与GPS组合定位,方式选择可通过串口配置。输出位置坐标为CGS2000或者WGS-84,可选择配置。

三、信息处理单元

信息处理单元15主要由处理器151、非易失性存储器152、接口电平转换芯片153等部分组成,另外还包括电源部分、电子开关、接插件等部件。

信息处理单元15负责各个模块单元与外部系统设备的信息交互功能,解析北斗RDSS模块北斗接口格式电文,按海洋渔业协议对信息进行编码。

信息处理单元15的主要功能包括:

(1)系统控制、数据通信;

(2)北斗RDSS模块、RNSS模块等的初始化、参数设置;

(3)RNSS、北斗RDSS导航数据处理以及信息交互功能。

信息处理单元15的指标可以进行如下设计但不限于此:

1、处理器指标设计

处理速度:≥20MIPs;

Flash存储器:≥256KB;

SRAM:≥32KB;

串口数量:4个以上独立串口;

I2C接口:2个。

2、非易失性存储器指标设计

容量:≥64KB;

读写方式:在线电擦除和电写入;

接口:I2C;

环境适应性:复杂电磁环境可靠存储。

3、接口设计

下面对处理器的输入/输出I/O资源做详细介绍。可选地,处理器的主控芯片型号可以为:STM32F103RET6。

1、I2C接口

2路I2C接口分配,其中I2C1口用于数据存储,存储芯片为AT24C512C,另一路I2C2口用于电池电量检测。

2、串口分配

串口1用于外部数据交换,接个人计算机PC端调试用;串口2用于与无线保真WiFi模块的数据交换,WiFi模块型号可以为HLK-RM04(预留,未使用);串口4用于与RNSS模块的数据交换,RNSS模块型号可以为中科微ATGM332D;串口5用于与RDSS模块的基带数据交换。

3、I/O口资源功能

1)(预留,未使用)Pin8(PC0)、Pin9(PC1)2个IO口控制WiFi模块,控制方式与无线终端一致。

2)(预留,未使用)Pin10(PC2)、Pin11(PC3)、Pin28(PB2)3个IO口为按键检测,Pin10为开关机按键,平时为高电平,按下为低电平。Pin11、Pin28为紧急报警键,平时为高电平,按下为低电平,通过电阻来选择连接,默认连接至Pin28。

3)Pin20(PA4)端口作为主机脱离检测输入脚。

4)Pin21(PA5)IO端口作为RDSS模块电源控制,低电平状态为打开RDSS模块电源,高电平为关闭RDSS模块电源。平时为低电平,转入低功耗状态时为高电平。

5)Pin22(PA6)IO端口作为电池充电控制,高电平状态为充电,低电平为关闭。在I2C2接口检测到电量低于总容量的2/3时,开启充电功能,充满后关闭。

6)Pin24(PC4)IO端口作为外部供电电压检测(为A/D输入端口),用于主机是否进入低功耗模式或自动关机。及启动充电控制的判断依据(输入电压>19V时开启)。

7)Pin25(PC5)IO口控制RDSS基带与协议处理(综合板)两个串口的切换,高电平时外设串口直连至RDSS基带,低电平时外设串口直连至协议处理部分的串口。当读取到频度为秒卡时,即暗室测试卡时,Pin25输出为高电平,方便测试。

8)(预留,未使用)Pin26(PB0)IO控制RNSS模块电源,高电平状态为打开RNSS模块电源,低电平为关闭RNSS模块电源,平时为高电平,转入低功耗状态时使用。

9)Pin33(PB12)、Pin34(PB13)、Pin35(PB14)、Pin36(PB15)、Pin37(PC6)、Pin38(PC7)共6个IO口实现加密功能,采用的加密方式与08型一体机相同,芯片型号为74HC164,软件控制逻辑参照08型。

10)Pin39(PC8)、Pin40(PC9)、Pin41(PA8)3个IO口分别控制黄、绿、红三个指示灯,低电平发光,可用于工作状态指示。

11)Pin44(PA11)IO口控制串口1的RS232输出发送脚,低电平关闭输出,高阻抗状态。高电平时为正常输出,平时为高电平。当检测到处于脱离状态后,拉低Pin44关闭RS232串口输出。

12)Pin45(PA12)IO口控制电池供电自锁,高电平时为接通电池供电,低电平为关闭电池供电。

13)Pin2(PC13)IO口作为拆卸检测输入,高电平时为拆卸状态,低电平为正常工作状态。

14)Pin28(PB2)IO口作为处理器开机引导控制,默认配置为输入端。

四、接口板单元

接口板单元16包括:脱离检测模块161、充电模块162、自动切换模块163、拆卸检测模块164、复位检测模块165和保护模块166。

脱离检测模块161与信息处理单元15相连,用于当检测到主机1和底座2脱离时,向信息处理单元15发送信号。可选地,脱离检测模块161可以包括:霍尔元件161-1。

充电模块162与内置电池组172相连,用于当主机1和底座2固定在一起时,通过外部电源为内置电池组172充电。

自动切换模块163分别与外部电源模块171和内置电池组172相连,用于当主机1和底座2脱离时,从外部电源模块171切换到内置电池组172。

充电模块162和自动切换模块163分别与信息处理单元15相连,用于接收信息处理单元15发送的命令信号。

拆卸检测模块164和复位检测模块165分别与信息处理单元15相连。

保护模块166连接于自动切换模块163和外部电源模块171之间。

接口板单元16的主要功能包括:

配合信息处理单元15的主控板实现EMI滤波、高压保护、落水检测、电池开关及充电功能等,负责外部输入电压的监测,保护内部电路工作在正常电压范围、电池组单元充电,给信息处理单元提供电源、进行落水检测、拆卸检测、及复位检测等。

目前我国船舶的供电环境复杂、恶劣:不同船舶供电范围不同,电压不相同,船上的用电环境有很大差别,船电接地方式也多种多样,再加上我国渔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在进行船电接地的操作过程中随意性较大,接地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位通信浮离式终端采用的内置电源稳压器必须提供稳定可靠的工作电源,确保在不同供电环境下实现设备的稳定工作。

高压保护部分提供超压、低压、正负级反接保护功能,保证浮离式终端对不同船舶电源环境的良好适应性和设备工作的可靠性。

1)输入电压范围:9-70V

2)输出工作电压范围:9-36V

3)输出功率:>50W;

4)超压、低压、正负级反接保护保护功能;

5)工作环境温度:-35℃至+75℃;

接口板单元16的接口设计如下:

1)采用XH型双排2mm间距立式连接器

20芯插座:外部输入输出接口

2)伍尔特(WE)2.54mm间距18芯插座插针:信息处理单元接口。

五、电源单元

电源单元17负责高效率地对外接电池组电源进行变换,生成内部各个单元需要的电源品种,保证向各个单元输送品质优良的电源。其中包括射频单元14(即RDSS&RNSS射频模块)所需的+12V、+5V电源;信息处理单元15上各模块所需的3.3V电源,以及接口板单元16上的芯片所需的5V电源。

电源单元17包括:外部电源模块171和内置电池组172;外部电源模块171和内置电池组172均与接口板单元16相连。可选地,该外部电源模块171可以直接选择凌特电源芯片实现宽电源电压大电流输出,为北斗RDSS功放模块提供电源+12V,凌特电源芯片为RDSS&RNSS射频模块提供+5V电源输出。凌特电源芯片为信息处理芯片(信息处理单元15)、存储芯片、接口芯片(接口板单元16)等提供+3.3V电源输出。

外部电源模块171通过预设电缆与外部电源相连,用于当主机1和底座2固定在一起时,通过外部电源为主机1供电。

内置电池组172,用于当主机1和底座2脱离后,为主机1供电。

内置电池组172用于给北斗浮离式终端供电,具有过压、过流、欠压、短路、反接、过温保护功能,带IIC数字电量检测输出接口;采用根据电量数据自动进行充电管理方式。

主要技术指标设计

1)具有过压、过流、欠压、短路、反接、过温保护功能,带IIC数字电量检测输出接口;

2)工作温度:-20℃~60℃;

3)尺寸:≤80*70*55mm;

4)锂电池芯采用防爆类型。

以上内容便是对浮离式终端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详细介绍,基于上述内容对浮离式终端的信号处理流程做简单介绍。

浮离式终端的信号处理工作均在主机1内完成,其信号处理流程为:天线单元13接收卫星信号送到RDSS&RNSS射频单元14(简称射频单元);RDSS&RNSS射频单元14完成北斗RDSS信号的下变频,输出12.24MHz的中频信号,由北斗RDSS基带处理模块143进行捕获、跟踪、帧同步等,解析出北斗系统协议格式电文;基带处理模块143和信息处理单元15通过串口连接,对解析出的信息按海洋渔业协议进行2次协议解析;GPS L1/B1天线接收到的BDS_B1和GPS L1信号传送给RNSS导航子模块1412,解析出位置信息,通过串口传递给信息处理单元15进行处理;信息处理单元15根据接收到的命令或存储的设置或者外设串口命令,将采集到信息按海洋渔业协议打包编码发给基带处理模块143,再通过北斗RDSS射频处理子模块1421上变频到L频点,经过北斗RDSS功放子模块1424至北斗RDSS L波段发射天线132发送给北斗卫星,卫星再将信息转发给地面监控中心,完成位置等信息的上报。另外,通过电缆线与外部显控设备建立连接,实现数据的传输与显示。

天线单元13、射频单元14、信息处理单元15、接口板单元16的组装结构图如图3所示。其中:

1)天线单元13固定在一个3mm厚度金属板上,为信号收发提供良好的反射面。

2)射频单元14(或RDSS RNSS射频模块)用不锈钢螺钉固定在金属板上,与天线单元13通过MCX连接器相连。

3)信息处理单元15通过4枚不锈钢螺钉固定在射频单元14的4个固定孔上,并用连接器与其相连。

4)接口板单元16固定在终端腔体上,前三者组成的整体通过连接器插入到接口板单元16上,并用4个支柱将天线金属衬板固定在接口板单元16的PCB板上。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将收发信道电路、功放模块、低噪放模块、信号处理单元15分别加装在屏蔽盒内不同的腔体内进行屏蔽,以隔绝与模块外部以及模块相互之间的电磁干扰;信号处理单元15、电源单元17屏蔽处理,模块间连接线等全部在机壳内,而机壳是一个全屏蔽的金属腔体,进一步提高屏蔽效能。

底座2包括:底座外壳21、位于底座外壳21内部的触针印刷电路板PCB板22、金属吸盘、弹簧触针、连接线及固定螺丝等;弹簧触针布在PCB板上,图4所示的主机的PCB板上分布有触点,用于与弹簧触针相连。底座2还包括:静水压力释放器23,如图5所示。

静水压力释放器23位于底座外壳21的外侧,用于固定主机1和底座2,并在水压达到预设阈值时解除主机1和底座2之间的固定。

静水压力释放器是用于系附于船舶的自由漂浮装置(如救生筏,卫星应急无线电示位标等),在船舶沉没或其他情况下需释放时能通过自动和人工方式进行释放的装置。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静水压力释放器23是为了在船体沉没时使得浮离式终端的主机1与底座2分离,并使主机1漂浮在水面上,便于搜救人员的寻找。

可选地,底座外壳21上安装有固定件24;该固定件24位于底座外壳21的外侧;固定件24上具有通孔241,如图5所示。

主机外壳11上与底座外壳21相接触的一面、并且与该通孔对应的部位设置有凹陷孔111,如图4所示。

静水压力释放器23包括:固定杆231;该固定杆231穿过通孔241并穿入凹陷孔111内,以固定主机1和底座2,如图4、图5、图6所示。

可选地,底座2还包括:弹簧25;如图5、图6所示。

弹簧25安装于底座外壳21的内侧,并与静水压力释放器23相邻。

当主机1和底座2被静水压力释放器23固定在一起时,弹簧25被压缩;

当静水压力释放器23解除主机1和底座2之间的固定时,弹簧25通过压缩产生的弹力将主机1弹离底座2。

底座2还包括:磁铁26;磁铁26安装于底座外壳21的内侧,并与弹簧25相邻。如图6所示。

当主机1和底座2固定在一起时,磁铁26与霍尔元件161-1贴合;当主机1和底座2脱离时,磁铁26与霍尔元件161-1分离。

可选地,底座2还包括:固定凸起27;固定凸起27位于底座外壳21上与主机1相接触的一面,并远离静水压力释放器23。

主机1还包括:固定弯钩18,固定弯钩18位于主机外壳21上与固定凸起27相对应的位置。

当主机1与底座2固定在一起时,固定弯钩18钩住固定凸起27。

当主机1与底座2脱离时,固定弯钩18与固定凸起27分离。

基于上述的硬件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机1与底座2脱离时的工作原理如下:

为满足浮离式终端沉入水中时,能自动与安装支架脱离,漂浮在水面上的要求,在浮离式终端的外壳结构设计时增加了脱离机构,即上述的静水压力释放器23。平时浮离式终端主机1与底座2密封连接,固定方式为:第一端采用固定脱扣(即上述的固定凸起27和固定弯钩18的固定组合),第二端用静水压力释放器23上的固定杆锁紧,即两端受力结构实现浮离式终端主机1与底座2的结合。通过安装固定支架固定在渔业船舶的桅杆上,当浮离式终端沉入水中3~4米时,静水压力释放器23达到水压启动门限,内部刀片受弹簧作用夹断了静水压力释放器23上的固定杆,使底座2的第二端失去固定,受底座2内部的弹簧25的作用,自动与浮离式终端的主机1脱离,达到主机1自由漂浮在水面上的目的,如图7所示。因底座2内置的小磁块与浮离式终端的主机1分离,导致主机1内的霍尔元件161-1(即霍尔传感器)状态发生改变,由主机1内的处理器检测到该信号,控制软件进入沉船SOS报警工作模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涉及了拆卸报警功能:

为实现浮离式终端受人为拆卸时,能自动向控制中心发送拆卸报警的功能,通过浮离式终端主机与组合电缆配合,利用电缆接口中的一个针脚,控制主机内处理器的拆卸报警I/O口改变状态,当浮离式终端主机与组合电缆连接在一起时,拆卸报警I/O口被拉低,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组合电缆被人为与主机拆开时,拆卸报警I/O口被拉高,处理器检测到状态由正常的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状态时,控制软件启动拆卸报警,向控制中心发送报警信息。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包括主机1和底座2的浮离式终端整体采用了密封设计:

1、航空插座密封:航空插座带有硅胶密封垫,弹性好,耐候性强,安装在腔体与插座主体之间,另一侧拧螺帽,压紧密封圈,确保产品密封性能。

2、整机外壳密封:结构设计采用了简捷的外观设计,以及便于装配、使用的密封性极好的抗压力水密封技术,即整机外壳组装采用自上而下密封形式,将硅橡胶密封圈嵌入压紧密封,密封圈结构形式为凸凹对应,达到了抗水下5米以上浸泡的防护水平,有效保证整机的防尘防水等级,可以有效保证整机的防尘防水等级。结构见图8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浮离式终端中包括以下连接器:

1、航空插座:采用TY31-12ZJ型国军标航空插座,主体为聚甲醛(POM)材料,强度高,耐腐蚀;接触件为铜合金镀金,确保电气连接性能;硅橡胶密封,防尘防水等级达到IP67级以上;整体防盐雾1000小时以上。

以前产品的航空插座防转结构为双切边螺纹,可靠性低(05型),产品有很多航空插座转动,造成内部线缆绞坏现象),加工难度大。为提高防转性能,将航空插座外型设计成边缘包含有三个半圆止转口,防转效果好。

2、射频连接器:射频单元14与信号处理单元15之间的射频连接器采用MCX插头、插座,通用性高、结构紧凑,插接方便可靠。

3、信号连接器:信息处理单元15的主控板与接口板单元16采用双排18针连接器,插针外型带有塑胶外壳,插接后,包裹在插座外面,这个连接器结构可以保证插接准确对位,修正对位误差,以及防止横向受力损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括相互连接的主机和底座,该主机包括:主机外壳、包含在主机外壳内的固定支架、固定在固定支架上的依次连接的天线单元、射频单元、信息处理单元、接口板单元和电源单元;底座包括:底座外壳和位于底座外壳内部的触针印刷电路板PCB板;底座还包括:静水压力释放器。静水压力释放器位于底座外壳的外侧,用于固定主机和底座,并在水压达到预设阈值时解除主机和底座之间的固定。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案,由于增加了静水压力释放器,在船体沉没时使得终端的主机与底座分离,并漂浮在水面上,便于搜救人员的寻找。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