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林保护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6864发布日期:2018-09-18 21:38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然林保护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然林保护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天然林又称自然林,是由天然下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萌生所形成的森林,其环境适应力强,森林结构分布较稳定,但成长时间较长,它有原始林和次生林之分,原始林是未经开发利用,仍保持自然状态的森林;次生林是经人为采伐和破坏后,天然恢复起来的森林,在我国的东北,有一大部分就是属于次生林,天然林保护监测装置是一种用于对天然林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信息进行监测,并对险情做出预警方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的辅助装置,其在的天然林保护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天然林保护监测装置包括设备箱、支架和底板,设备箱和支架均安装在底板的顶端,底板通过固定装置与地面固定,设备箱内设置有放置腔,并在放置腔内设置有信息处理装置和蓄电池,支架的顶端设置有放置板,并在放置板上安装有温度监测器、湿度监测器、烟雾传感器、信息发送装置和太阳能电池板,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信息发送装置和蓄电池均与信息处理装置电连接,太阳能电池板和信息发送装置均与蓄电池电连接;现有的天然林保护监测装置使用时,通过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光电转化并为蓄电池充电,蓄电池为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发送装置提供电能,温度监测器、湿度监测器和烟雾传感器对天然林中的温度、湿度和烟雾浓度进行监测,并将监测到的信息发送给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后发送给信息发送装置并由信息发送装置发送到附近的基站;现有的天然林保护监测装置使用中发现,由于天然林中的环境比较复杂,车辆不容易进入天然林的深处,而支架的高度又比较高,给天然林保护监测装置的运送和安装造成了较大的麻烦,导致使用可靠性较低;并且其放置板的高度无法进行调节,给后期的维护和检修带来了较多不便,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一直在变的天然林环境;同时天然林中动物容易对设备箱造成损坏,从而影响其正常工作,导致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对其在天然林中进行运送和安装,提高使用可靠性;并且可以对其放置板的高度进行调节,方便后期的维护和检修,且能更好的适应周围多变的环境;同时可以防止林中的动物对设备箱造成损坏,保证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提高实用性的天然林保护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天然林保护监测装置,包括设备箱、支架和底板,设备箱安装在底板的顶端,设备箱内设置有放置腔,并在放置腔内设置有信息处理装置和蓄电池,支架的顶端设置有放置板,并在放置板上安装有温度监测器、湿度监测器、烟雾传感器、信息发送装置和太阳能电池板,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信息发送装置和蓄电池均与信息处理装置电连接,太阳能电池板和信息发送装置均与蓄电池电连接;还包括限位环、第一固定螺栓和第二固定螺栓,所述支架包括左螺纹杆、左螺纹管、右螺纹杆和右螺纹管,所述放置腔内底壁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左放置槽和右放置槽,并在左放置槽和右放置槽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滚珠轴承和第二滚珠轴承,设备箱的顶壁上设置有与左放置槽和右放置槽相对应的左通孔和右通孔,并在左通孔和右通孔内分别安装有第三滚珠轴承和第四滚珠轴承,所述左螺纹管的底端自设备箱的顶端穿过第三滚珠轴承伸入至放置腔内并插入至第一滚珠轴承内部,所述右螺纹管的底端自设备箱的顶端穿过第四滚珠轴承伸入至放置腔内并插入至第二滚珠轴承内部,所述两组限位环均位于放置腔内且分别套设在左螺纹管和右螺纹管上,两组限位环上均设置有第一螺纹孔和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一端与限位环的外侧壁连接,限位柱的另一端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的顶端与放置腔内顶壁接触,所述其中一组第一固定螺栓的输出端螺装插入一组第一螺纹孔内并与左螺纹管的外侧壁贴紧,另外一组第一固定螺栓的输出端螺装插入至另外一组第一螺纹孔内并与右螺纹管的外侧壁贴紧,所述放置板底端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左固定槽和右固定槽,放置板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两组第二螺纹孔分别与左固定槽和右固定槽相通,所述左螺纹杆和右螺纹杆的底端分别插入并螺装至左螺纹管和右螺纹管的顶端内部,左螺纹杆和右螺纹杆的顶端分别插入至左固定槽和右固定槽内,其中一组第二固定螺栓的输出端螺装插入一组第二螺纹孔内伸入至左固定槽内并与左螺纹杆的侧壁贴紧,另外一组第二固定螺栓的输出端螺装插入另外一组第二螺纹孔内后伸入至右固定槽内并与右螺纹杆的侧壁贴紧;还包括两组地锚、四组支腿和四组滚轮,所述四组支腿的顶端分别与底板底端的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所述四组滚轮分别安装在四组支腿的底端,所述两组地锚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限位板和尖端,两组地锚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外螺纹结构,所述底板的左端中部和右端中部均设置有与地锚的外螺纹结构相匹配的第三螺纹孔,两组地锚的底部尖端分别自底板的顶端螺装穿过两组第三螺纹孔;还包括红外线感应器、警示灯和蜂鸣器,所述红外线感应器、警示灯和蜂鸣器均安装在设备箱的顶端,红外线感应器、警示灯和蜂鸣器均与蓄电池电连接,红外线感应器、警示灯和蜂鸣器均与信息处理装置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天然林保护监测装置,所述每组限位环上设置的限位柱为两组以上,且限位柱等间距的安装在限位环的外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天然林保护监测装置,还包括两组伸缩护套,所述两组伸缩护套分别套设在左螺纹杆和右螺纹杆的外侧,并且两组伸缩护套的顶端均与放置板的底端连接,两组伸缩护套的长度大于螺纹杆的最大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天然林保护监测装置,还包括牵引环,所述牵引环安装在地板的左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天然林保护监测装置,所述设备箱的前侧壁上设置有取放口,并在取放口处设置有门板,所述门板与设备箱的前侧壁通过铰链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设置,通过松开第二固定螺栓,可以使左螺纹杆和右螺纹杆与放置板拆卸,通过旋转左螺纹管和右螺纹管可以使左螺纹杆与左螺纹管拆卸、右螺纹杆与右螺纹管拆卸,通过松开第一固定螺栓,可以使左螺纹管和右螺纹管与限位环拆卸,从而将左螺纹管和右螺纹管自设备箱中抽出,将左螺纹杆、右螺纹杆、左螺纹管、右螺纹管和放置板置于底板上或者设备箱内,减小整体的高度,方便对其在天然林中进行运送和安装,提高使用可靠性;通过手动转动左螺纹管和右螺纹管,将左螺纹杆和右螺纹杆的底端分别旋进旋出左螺纹管和右螺纹管的顶端内部,可以其放置板的高度进行调节,在进行检修的时候可以将放置板降低,方便后期的维护和检修,根据天然林中树木的变化可以通过调整放置板的高度使监测设备可以更好的工作;通过红外线感应器感应周边动物的情况,并将监测到的信息发送给信息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如果动物进入一定的范围内,信息处理装置控制警示灯和蜂鸣器开启,通过警示灯和蜂鸣器发出的警告声将动物吓跑,可以防止林中的动物对设备箱造成损坏,保证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提高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设备箱;2、底板;3、信息处理装置;4、蓄电池;5、放置板;6、温度监测器;7、湿度监测器;8、烟雾传感器;9、信息发送装置;10、太阳能电池板;11、限位环;12、第一固定螺栓;13、第二固定螺栓;14、左螺纹杆;15、左螺纹管;16、右螺纹杆;17、右螺纹管;18、第一滚珠轴承;19、第二滚珠轴承;20、第三滚珠轴承;21、第四滚珠轴承;22、限位柱;23、滑轮;24、地锚;25、支腿;26、滚轮;27、限位板;28、红外线感应器;29、警示灯;30、蜂鸣器;31、伸缩护套;32、牵引环;33、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天然林保护监测装置,包括设备箱1、支架和底板2,设备箱1安装在底板2的顶端,设备箱1内设置有放置腔,并在放置腔内设置有信息处理装置3和蓄电池4,支架的顶端设置有放置板5,并在放置板5上安装有温度监测器6、湿度监测器7、烟雾传感器8、信息发送装置9和太阳能电池板10,温度监测器6、湿度监测器7、烟雾传感器8、信息发送装置9和蓄电池4均与信息处理装置3电连接,太阳能电池板10和信息发送装置9均与蓄电池4电连接;还包括限位环11、第一固定螺栓12和第二固定螺栓13,支架包括左螺纹杆14、左螺纹管15、右螺纹杆16和右螺纹管17,放置腔内底壁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左放置槽和右放置槽,并在左放置槽和右放置槽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滚珠轴承18和第二滚珠轴承19,设备箱1的顶壁上设置有与左放置槽和右放置槽相对应的左通孔和右通孔,并在左通孔和右通孔内分别安装有第三滚珠轴承20和第四滚珠轴承21,左螺纹管15的底端自设备箱1的顶端穿过第三滚珠轴承20伸入至放置腔内并插入至第一滚珠轴承18内部,右螺纹管17的底端自设备箱1的顶端穿过第四滚珠轴承21伸入至放置腔内并插入至第二滚珠轴承19内部,两组限位环11均位于放置腔内且分别套设在左螺纹管15和右螺纹管17上,两组限位环11上均设置有第一螺纹孔和限位柱22,限位柱22的一端与限位环11的外侧壁连接,限位柱22的另一端设置有滑轮23,滑轮23的顶端与放置腔内顶壁接触,其中一组第一固定螺栓12的输出端螺装插入一组第一螺纹孔内并与左螺纹管15的外侧壁贴紧,另外一组第一固定螺栓12的输出端螺装插入至另外一组第一螺纹孔内并与右螺纹管17的外侧壁贴紧,放置板5底端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左固定槽和右固定槽,放置板5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螺纹孔,两组第二螺纹孔分别与左固定槽和右固定槽相通,左螺纹杆14和右螺纹杆16的底端分别插入并螺装至左螺纹管15和右螺纹管17的顶端内部,左螺纹杆14和右螺纹杆16的顶端分别插入至左固定槽和右固定槽内,其中一组第二固定螺栓13的输出端螺装插入一组第二螺纹孔内伸入至左固定槽内并与左螺纹杆14的侧壁贴紧,另外一组第二固定螺栓13的输出端螺装插入另外一组第二螺纹孔内后伸入至右固定槽内并与右螺纹杆16的侧壁贴紧;还包括两组地锚24、四组支腿25和四组滚轮26,四组支腿25的顶端分别与底板2底端的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滚轮26分别安装在四组支腿25的底端,两组地锚24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限位板27和尖端,两组地锚24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外螺纹结构,底板2的左端中部和右端中部均设置有与地锚24的外螺纹结构相匹配的第三螺纹孔,两组地锚24的底部尖端分别自底板2的顶端螺装穿过两组第三螺纹孔;还包括红外线感应器28、警示灯29和蜂鸣器30,红外线感应器28、警示灯29和蜂鸣器30均安装在设备箱1的顶端,红外线感应器28、警示灯29和蜂鸣器30均与蓄电池4电连接,红外线感应器28、警示灯29和蜂鸣器30均与信息处理装置3电连接;通过上述设置,通过松开第二固定螺栓13,可以使左螺纹杆14和右螺纹杆16与放置板5拆卸,通过旋转左螺纹管15和右螺纹管17可以使左螺纹杆14与左螺纹管15拆卸、右螺纹杆16与右螺纹管17拆卸,通过松开第一固定螺栓12,可以使左螺纹管15和右螺纹管17与限位环11拆卸,从而将左螺纹管15和右螺纹管17自设备箱1中抽出,将左螺纹杆14、右螺纹杆16、左螺纹管15、右螺纹管17和放置板5置于底板2上或者设备箱1内,减小整体的高度,方便对其在天然林中进行运送和安装,提高使用可靠性;通过手动转动左螺纹管15和右螺纹管17,将左螺纹杆14和右螺纹杆16的底端分别旋进旋出左螺纹管15和右螺纹管17的顶端内部,可以其放置板5的高度进行调节,在进行检修的时候可以将放置板5降低,方便后期的维护和检修,根据天然林中树木的变化可以通过调整放置板5的高度使监测设备可以更好的工作;通过红外线感应器28感应周边动物的情况,并将监测到的信息发送给信息处理装置3进行处理,如果动物进入一定的范围内,信息处理装置3控制警示灯29和蜂鸣器30开启,通过警示灯29和蜂鸣器30发出的警告声将动物吓跑,可以防止林中的动物对设备箱1造成损坏,保证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提高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天然林保护监测装置,每组限位环11上设置的限位柱22为两组以上,且限位柱22等间距的安装在限位环11的外侧壁上;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多组限位柱22等间距设置,提高左螺纹管15和右螺纹管17的限位效果,并且方便左螺纹管15和右螺纹管17进行旋转,提高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天然林保护监测装置,还包括两组伸缩护套31,两组伸缩护套31分别套设在左螺纹杆14和右螺纹杆16的外侧,并且两组伸缩护套31的顶端均与放置板5的底端连接,两组伸缩护套31的长度大于螺纹杆的最大长度;通过上述设置,通过两组伸缩护套31对左螺纹杆14和右螺纹杆16的螺纹结构进行保护,防止其被锈蚀或者沾满杂质,保证与左螺纹管15和右螺纹管17之间可以正常的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天然林保护监测装置,还包括牵引环32,牵引环32安装在地板的左端;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将牵引环32通过绳索与交通工具连接,方便对其整体进行牵引移动,提高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天然林保护监测装置,设备箱1的前侧壁上设置有取放口,并在取放口处设置有门板33,门板33与设备箱1的前侧壁通过铰链连接;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取放口方便对放置腔内的信息处理装置3和蓄电池4进行维护,还方便对第一固定螺栓12进行松紧操作,提高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天然林保护监测装置,其在工作时,在完成上述动作之前,首先将其移动到用户需要的位置,通过第二紧固螺栓将左螺纹杆和右螺纹杆与放置板固定连接,然后通过第一固定螺栓使限位环对左螺纹管和右螺纹管进行限位,然后将左螺纹杆和右螺纹杆的底端插入左螺纹管和右螺纹管的顶端内部,通过手动旋转左螺纹管和右螺纹管将左螺纹杆和右螺纹杆的底端分别旋进左螺纹管和右螺纹管的内部,将放置板调整到一个合适的高度,在进行检修的时候可以将放置板降低,方便后期的维护和检修,根据天然林中树木的变化可以通过调整放置板的高度使监测设备可以更好的工作,温度监测器、湿度监测器和烟雾传感器对天然林中的温度、湿度和烟雾浓度进行监测,并将监测到的信息发送给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后发送给信息发送装置并由信息发送装置发送到附近的基站,红外线感应器感应周边动物的情况,并将监测到的信息发送给信息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如果动物进入一定的范围内,信息处理装置控制警示灯和蜂鸣器开启,通过警示灯和蜂鸣器发出的警告声将动物吓跑,可以防止林中的动物对设备箱造成损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