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测定沉积物悬浮—再悬浮通量的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8600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测定沉积物悬浮—再悬浮通量的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沉积物取样及泥沙悬浮-再悬浮通量相关领域,尤其是适用于在野外工作时的一种悬浮再沉降的泥沙采集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三峡工程自2003年蓄水发电以来,水体流速由平均 0.85m/s 下降到 0.17m/s,库区水体流速减缓引起污染物扩散能力减弱,近岸水域水环境承载能力减小,水库部分支流回水区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如大宁河、香溪河、小江等支流库湾水华问题已危及到当地的供水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峡水库支流库湾水体氮磷主要来源包括支流流域内的点面源、沉积物内源、干流倒灌补给等,其中点、面源等外源负荷计算及其控制研究较多,产出了大量的理论成果和防控技术措施,但对改变支流库湾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效果并不理想。周建军根据三峡水库泥沙淤积和泥沙在库区污染物迁移转化中的作用,指出三峡水库入库外源氮磷负荷控制减少后,沉积物内源释放将是水体氮磷的重要来源,须高度重视。并且,泥沙作为污染物质输移的载体,携带着大量营养元素的泥沙沉降到沉积物中,为沉积物又补给了丰富的营养盐,促进了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向上覆水体释放,将直接关系到水体中浮游藻类的生存和繁殖,进而影响到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随着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污染防治的效果逐步显现,支流库湾沉积物氮磷逐年沉积越来越多,内源氮磷释放对库湾水体富营养化贡献会越来越大。

沉积物-水界面是氮、磷营养盐源-汇循环的重要界面,其界面释放通量包括静态条件下分子扩散量和动力扰动作用下再悬浮释放量。国内外做了很多关于静态条件下沉积物氮、磷营养元素的迁移实验研究,并研究环境因子以及沉积物本身的理化特性等对沉积物氮磷释放的影响,影响规律已基本达成共识。而动力扰动作用在沉积物氮磷营养盐释放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动力条件下营养盐释放量级远大于静态扩散的量级。同时,动态水流的紊动强度会产生沉积物颗粒再悬浮,再悬浮的泥沙富集大量的氮磷营养盐,部分重新进入上覆水中,再悬浮氮磷释放量对水体富营养化贡献很大,往往是某一短时间内沉积物氮磷释放的主要形式。而目前一些机构正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所以需要在野外做沉积物悬浮-再悬浮通量的试验研究,而泥沙悬浮量的取样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现有的上覆水取样方法一般是将采样器瓶口用孔径1 cm的塑料网覆盖,用绝缘胶布将纱布固定,还需要将底部活动盖子用胶水封死,用绳子系着采样器放到河湖底部,时间到将采样器提上来采集水样时,首先用橡皮管连接底部出水口吸出上覆水,再将纱布解开,将剩余含沙水体倒进预先准备好的采样瓶中。但这样测量时,绑纱布和封底部活动盖子会耽误大量时间,影响效率;另外,仪器重量较轻且底部没有固定支架,在沉降到河底的过程中可能会倾斜,并且一旦底部有坚硬或尖锐物体会损坏仪器,大大降低了仪器的使用年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用于测定沉积物悬浮—再悬浮通量的取样装置,能解决现有仪器在使用时,费时费力,使得工作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还能解决仪器在沉降到河底的过程中可能会倾斜,并且一旦底部有坚硬或尖锐物体会损坏仪器,大大降低了仪器的使用年限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测定沉积物悬浮—再悬浮通量的取样装置,它包括玻璃管,玻璃管顶部为顶盖,顶盖与玻璃管管口衔接,顶盖内嵌滤网,在玻璃管中下段设有支架机构,在玻璃管的侧壁上设有温度计,在玻璃管上端设有提手,提手通过固定座与玻璃管管壁固定连接。

上述支架机构包括固定支架以及固定圈,固定支架共有三根形成三足鼎立结构,等间距设置在固定圈上。

上述玻璃管底部设有底板,在底板下方设有至少3个支墩。

上述支墩共有3个等间距与底板底部固定连接。

在玻璃管中下段设有出水管口,出水管口上设有管盖。

上述温度计为水银温度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测定沉积物悬浮-再悬浮通量的取样装置,通过设计内嵌滤网的顶盖可以节省每次需要用纱布和胶带包住玻璃管口的时间,而且方便操作;通过玻璃管内的刻度,可以最大化的降低人为估算取上覆水体积的误差;在固定铁圈上安装三个固定支架,并且在底板设置圆柱体支墩,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仪器,提高使用率,并且在底板下设置预留孔是因为遇到流速较大、水深的河湖需要绑配重,可以将配重与预留孔连接,节省时间也节省材料,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相互协同配合,能省时省力、高效的进行泥沙悬浮量的取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测定沉积物悬浮—再悬浮通量的取样装置,它包括玻璃管1,玻璃管1顶部为顶盖2,顶盖2内嵌滤网3,顶盖2与玻璃管1管口衔接,在玻璃管1中下段设有支架机构,在玻璃管1的侧壁上设有温度计6,在玻璃管1上端设有提手4,提手4通过固定座5与玻璃管1管壁固定连接。

所述支架机构包括固定支架8以及固定圈7,固定支架8共有三根形成三足鼎立结构,等间距设置在固定圈7上。

所述玻璃管1底部设有底板9,在底板9下方设有至少3个支墩11。

所述支墩11共有3个等间距与底板9底部固定连接。

在玻璃管1中下段设有出水管口12,出水管口12上设有管盖13。

所述温度计6为水银温度计。

所述玻璃管1为有机玻璃管。

其中,顶盖2内嵌孔径2mm铁丝滤网3,利用铁丝网间的空隙捕捉沉积物颗粒;

其中,玻璃管1从底板9向上设置了20cm的刻度,刻度之间的间隔为2cm,在3cm刻度的位置内接出水管口12,出水管口12通过出水管盖13控制底层水体的流出。

采用上述结构,使用时,首先,用顶盖2盖紧玻璃管1,用绳子系在提手4上,用出水管盖13盖紧出水管口12,用绳子缓慢将采样器缓慢下沉,直至固定支架8插入底部,绳子出现松垮时系紧绳子;

当仪器在底部静置到所需时间后,缓慢用绳子将仪器提起,将提起的仪器竖直放置,打开出水管盖13,根据刻度采集所需分层的上覆水体;

采集上覆水完毕,用出水管盖13再次盖紧出水管口12,将顶盖2拧开,先倒出少许水,将有机玻璃管1内带有泥沙的水体倒入事先准备好的采样瓶中,并用之前倒出的少许水反复润洗直至泥沙全部倒出。

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能够给野外监测采样人员带来便利,可以解决减小取样时产生的误差;能够节省取样时间,提高效率;具有装置轻便,操作简单的优点;能最大限度的保护装置,提高使用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