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逆变器的上电次数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4276发布日期:2018-06-28 04:22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逆变器的上电次数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光伏发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逆变器的上电次数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组件将光伏能力转换为直流电,再通过光伏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送入电网。

在光伏并网系统的光伏逆变器中存在辅助电源,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直流电直接接到辅助电源的输入端。在早晨太阳升起和晚上太阳落下时,随着太阳光照强度和环境温度的变化,光伏阵列的输出电压会出现较大波动且太阳能电池板功率弱,辅助电源的输入端电压也不稳定。

而光伏逆变器为了效率通常从电池板取电,会引起辅助电源的重复上下电,如果人工肉眼观察逆变器重复上电次数,过程繁琐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逆变器的上电次数检测装置。该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伏逆变器的上电次数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电源电路、信号检测电路、系统记录电路和传输电路;

所述电源电路与所述系统记录电路连接;

所述系统记录电路包括控制芯片,所述信号检测电路至少包括光耦和三极管,所述传输电路包括通信接口芯片;

所述信号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逆变器电源信号端连接,所述信号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系统记录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信号检测电路与所述传输电路连接;

所述传输电路与传输设备连接。

可选的,所述信号检测电路还包括电阻和逻辑缓冲器;

所述光耦的输入端分别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

所述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电阻连接所述逆变器电源信号端;

所述光耦的输出端连接第一逻辑缓冲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逻辑缓冲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系统记录电路中的控制芯片;

所述光耦的输入端还连接有电阻,所述光耦的输出端通过电阻连接电源,所述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电阻。

可选的,所述传输电路还包括逻辑缓冲器;

所述通信接口芯片的数据输入端连接第二逻辑缓冲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逻辑缓冲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系统记录电路中的所述控制芯片的数据信号发送端;

所述通信接口芯片的数据输出端连接第三逻辑缓冲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三逻辑缓冲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系统记录电路中的所述控制芯片的数据信号接收端;

所述通信接口芯片的差分信号端与传输设备连接,所述通信接口芯片的信号端与所述传输设备之间还连接有电容、电感和电阻。

可选的,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稳压芯片;

所述稳压芯片的输入端连接外部电源,所述稳压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有并联的电容;

所述稳压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的输出端还连接有并联的电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该光伏逆变器的上电次数检测装置包括电源电路、信号检测电路、系统记录电路和传输电路;电源电路与系统记录电路连接;系统记录电路包括控制芯片,信号检测电路至少包括光耦和三极管,传输电路包括通信接口芯片;信号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逆变器电源信号端连接,信号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系统记录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信号检测电路与传输电路连接;传输电路与传输设备连接;解决了需要人工观察统计光伏逆变器的上电次数,统计效率不高的问题;达到了自动化检测光伏逆变器的上电次数,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度的效果。

此外,通过传输电路传输检测得到的上电次数,可以远程获取光伏逆变器的上电次数,方便查看、管理光伏逆变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光伏逆变器的上电次数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信号检测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系统记录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传输电路的电路原理;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源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光伏逆变器的上电次数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该光伏逆变器的上电次数检测装置包括电源电路110、信号检测电路120、系统记录电路130和传输电路140。

电源电路110与系统记录电路130连接。

电源电路110用于为信号检测电路120、系统记录电路130和传输电路140供电。

系统记录电路130包括控制芯片,信号检测电路120至少包括光耦和三极管,传输电路140包括通信接口芯片。

信号检测电路120的输入端与逆变器电源信号端连接,信号检测电路120的输出端与系统记录电路130的输入端连接。

信号检测电路120用于获取光伏逆变器的电源信号。

系统记录电路130用于统计光伏逆变器的上电次数。

信号检测电路120与传输电路140连接。

传输电路140与传输设备连接。

传输电路用于发送统计得到的上电次数。

可选的,传输设备为计算机或数据采集设备。

可选的,数据采集设备接收该光伏逆变器的上电次数检测装置发送的上电次数后,可以无线传输至其他设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例性地示出了一种光伏逆变器的上电次数检测装置的电路示意图,图2示出了信号检测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3示出了系统记录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4示出了传输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5示出了电源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如图2所示,信号检测电路还包括电阻和逻辑缓冲器。

光耦U1的输入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

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21连接逆变器电源信号端CN1;

光耦U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逻辑缓冲器U2的输入端,第一逻辑缓冲器U2的输出端连接系统记录电路中的控制芯片。

第一逻辑缓冲器U2的输出端与控制芯片的输入端Check-IO连接。

光耦U1的输入端还连接有电阻R23。

光耦U1的输入端通过电阻R24接+5V电源。

光耦U1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26连接电源,三极管Q1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22。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

第一逻辑缓冲器U2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电阻R27,电阻R27接电源。

如图3所示,系统记录电路包括控制芯片U21。

可选的,控制芯片U21为单片机芯片。比如控制芯片的型号为STM32F030K6T6。

可选的,P1为控制芯片U21的外接控制器件。

如图4所示,传输电路还包括逻辑缓冲器。

通信接口芯片U3的数据输入端连接第二逻辑缓冲器U4的输出端,第二逻辑缓冲器U4的输入端连接系统记录电路中的控制芯片U21的数据信号发送端485-TX。

通信接口芯片U3的数据输出端连接第三逻辑缓冲器U5的输入端,第三逻辑缓冲器U5的输出端连接系统记录电路中的控制芯片U21的数据信号接收端485-RX;

通信接口芯片U3的差分信号端与传输设备CN2连接,通信接口芯片U3的信号端与传输设备CN2之间还连接有电容、电感和电阻。

其中,电容、电感和电阻的具体连接方式请参见图4,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电源电路包括稳压芯片U6。稳压芯片U6的输入端IN连接外部电源CN3,稳压芯片U6的输入端IN连接有并联的电容。

稳压芯片U6的输出端OUT与控制芯片U21的电源端连接,稳压芯片U6的输出端OUT还连接有并联的电容。

其中,电容、电感和电阻的具体连接方式请参见图5,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逆变器的上电次数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信号检测电路连接光伏逆变器的逆变器电源信号端,信号检测电路将逆变器电源信号通过光耦隔离后输入到系统记录电路中的控制芯片,控制芯片记录电源信号的电压值;若逆变器电源信号端没有电则控制芯片的输入端Check-IO为低电平,若逆变器电源信号端有电则控制芯片的输入端Check-IO为高电平,当控制芯片的输入端Check-IO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时,控制芯片记录该变化,并且将旧的上电次数加一的到新的上电次数,上电次数的初始值为0;根据预设周期,控制芯片将上电次数通过传输电路发送至传输设备,或者,传输设备向该检测装置发送上电次数获取指令,该检测装置中的控制芯片根据上电次数获取指令将上电次数通过传输电路发送至传输设备;当上电次数传输完成后,控制芯片中存储的上电次数重置为0。

传输设备通过传输电路接收上电次数并显示。

可选的,传输设备可以与多个光伏逆变器的上电次数检测装置建立连接,接收多个光伏逆变器对应的上电次数并显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逆变器的上电次数检测装置,包括电源电路、信号检测电路、系统记录电路和传输电路;电源电路与系统记录电路连接;系统记录电路包括控制芯片,信号检测电路至少包括光耦和三极管,传输电路包括通信接口芯片;信号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逆变器电源信号端连接,信号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系统记录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信号检测电路与传输电路连接;传输电路与传输设备连接;解决了需要人工观察统计光伏逆变器的上电次数,统计效率不高的问题;达到了自动化检测光伏逆变器的上电次数,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度的效果。

此外,通过传输电路传输检测得到的上电次数,可以远程获取光伏逆变器的上电次数,方便查看、管理光伏逆变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