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式GPS定位林地枯落物收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5731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装式GPS定位林地枯落物收集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森林枯落物收集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装式GPS定位林地枯落物收集器。



背景技术:

枯落物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枯死后所有有机物质的总称,是植被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除冠层外,大气与矿质土壤层、植物根系层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的另一介质,在生态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枯枝落叶层是植被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很好的拦截降雨、贮存水分,是植被生态系统对降水再分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枯落物通过分解向土壤释放营养元素,是维持植被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也是植物体将营养物质归还的主要途径,同时从土壤流出CO2,在全球陆地碳循环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其收集单位面积上的枯落物量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现有的枯落物收集装置比较笨重,不便于长时间多个地携带,甚至于需要人力来翻山越岭时更加是一个负担。此外现有的枯落物收集装置比较复杂,需要多种复杂部分组装而成。并且不便于携带且损坏后不易维修,在枯落物收集过程中需要在山林地里耗费较长时间寻找。综上所述,所以我设计了一种组装式GPS定位林地枯落物收集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装式GPS定位林地枯落物收集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组装式GPS定位林地枯落物收集器,包括枯落物收集器和枯落物接收器,所述枯落物接收器的顶面为露天并且其呈现形状为半圆形:所述枯落物接收器的最低端为设置成开孔:在所述开孔上连接有所述枯落物收集器;所述枯落物接收器的沿边位置设有多个固定孔;且所述固定孔的内表面上设有螺纹;所述固定孔中螺纹连接着支架的顶端,并再通过螺丝帽从顶部固定;所述支架的底端内嵌有GPS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枯落物收集器和枯落物接收器以及支架均通过PVC材料制作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枯落物收集器设置有多孔漏斗,且孔隙都为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GPS装置为通过GPS天线、电源、控制器组成。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PVC材质的支架和枯落物收集器相互组装,质轻耐用。还在支架底部加入了GPS定位装置,避免长时间间隔后容易遗漏的缺点,还容易在复杂庞大的地域准确定位,从而节约时间,提高作业效率,并且在结构中选用三角支撑来增强稳定性,且替代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枯落物收集器结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枯落物收集器结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GPS装置的结构主视图。

图中:1、枯落物接收器;2、枯落物收集器;3、支架;4、螺丝帽;5、GPS装置;5-1、GPS天线;5-2、电源;5-3、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5所示,一种组装式GPS定位林地枯落物收集器,包括枯落物收集器(2)和枯落物接收器(1),所述枯落物接收器(1)的顶面为露天并且其呈现形状为半圆形:所述枯落物接收器(1)的最低端为设置成开孔:在所述开孔上连接有所述枯落物收集器(2);所述枯落物接收器(1)的沿边位置设有多个固定孔;且所述固定孔的内表面上设有螺纹;所述固定孔中螺纹连接着支架(3)的顶端,并再通过螺丝帽(4)从顶部固定;所述支架(3)的底端内嵌有GPS装置(5);所述枯落物收集器(2)和枯落物接收器(1)以及支架(3)均通过PVC材料制作而成;所述枯落物收集器(2)设置有多孔漏斗,且孔隙都为2mm;所述GPS装置(5)为通过GPS天线(5-1)、电源(5-2)、控制器(5-3)组成。

所述本新型装置在这个实施例中,该新型在野外进行枯落物收集工作时,路途较远且设置多个收集点时,只需要带着分装的PVC支架和枯落物接收器与枯落物收集器,到了收集点便可即时组装,再用固定螺丝帽固定好枯落物接收器即可,方便快捷。且枯落物接收器与枯落物收集器可如同碗碟一样多个叠加,方便携带。设置完成后,可以长期在收集点收集林间枯落物,且为防止降水带来的收集器过重的弊病,枯落物收集器设计成了多孔漏斗,且孔隙都为2mm,防止孔隙过大而使体积小的枯落物掉落。且考虑到野外工作的长久性,工作者还可以选择在内嵌GPS定位器的支架,以便于后期回收枯落物及枯落物收集器。如果不需要,可以换成普通支架,可替代性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