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信号一致性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5127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拟信号一致性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拟信号一致性测试领域,尤其是一种模拟信号一致性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现场电磁环境复杂,在对信号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需要使用信号隔离器来减小外界干扰信号对系统的影响,以保证采集信号不失真。信号隔离器在生产厂家出厂之前,必须要对信号隔离器产品进行输入输出信号一致性的测试,以检验其质量的稳定性。

传统测试信号隔离器方法采用定点测试法,即对信号隔离器产品输入端输入固定电量值测试,然后,从信号隔离器产品输出端,测得相应的输出相应的数值,进行比较。

这种传统的测试方法,效率低,而且不能全面反映信号隔离器输入输出信号一致性,无法方便地定量反应输出值随输入值变化的线性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模拟信号一致性测试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拟信号一致性测试装置,本装置包括单片机、电流信号输出调节单元、电流信号输出单元、电流信号输入单元、电压信号输出调节单元、电压信号输出单元、电压信号输入单元、RS485接口、浪涌抑制电路、电平转换单元;所述电流信号输出调节单元,所述电流信号输出单元,所述电流信号输入单元,所述电压信号输出调节单元,所述电压信号输出单元,所述电压信号输入单元,均与所述单片机电连,所述RS485接口与浪涌抑制电路电连,所述RS485接口与浪涌抑制电路与电平转换单元电连,所述电平转换单元与所述单片机电连。

进一步的,所述电流信号输出单元,其输出电流信号的范围为0~25mA。

进一步的,所述电压信号输出单元,其输出电压信号的范围为0~15V。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装置把模拟信号的输入输出集成起来,自成一体,使信号隔离器的测试更加便捷,大大提高测试效率且提高了测试的质量。

本装置通过上位机的配合,把运算结果存入数据库,并自动把输入数值和输出数值进行比较,判断,生成曲线报表,并自动标记处不合格工作区域。

本装置的模拟输出信号都采用了变压器隔离,隔离电压2500V。

本装置电压源信号输出具备过载保护及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电流可设定,短路保护时,装置内的继电器会自动断开输出回路,避免了器件因发热而影响使用寿命。

本装置通过上位机的配合,把运算结果存入数据库,并自动把输入数值和输出数值进行比较,判断,生成曲线报表,并自动标记出不合格工作区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装置内部硬件构成的示意图。

图2为本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的示意图。

图3为本装置中的浪涌抑制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技术特征、实用新型目的与技术效果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模拟信号一致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单片机10,电流信号输出调节单元2,电流信号输出单元3,电流信号输入单元4,电压信号输出调节单元5,电压信号输出单元5,电压信号输入单元7,RS485接口1,浪涌抑制电路8,电平转换单元9;所述电流信号输出调节单元,所述电流信号输出单元,所述电流信号输入单元,所述电压信号输出调节单元,所述电压信号输出单元,所述电压信号输入单元,均与所述单片机电连,所述RS485接口与浪涌抑制电路电连,所述RS485接口与浪涌抑制电路与电平转换单元电连,所述电平转换单元电连与所述单片机电连。

进一步的,所述电流信号输出单元,其输出电流信号的范围为0~25mA。

进一步的,所述电压信号输出单元,其输出电压信号的范围为0~15V。本装置的模拟输出信号都采用了变压器隔离,隔离电压2500V。所述RS485接口与浪涌抑制电路电连,另外,本装置RS485接口与浪涌抑制电路电连,有效避免浪涌对回路中其他电子原器件产生冲击损害。

如图2所示,为本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的示意图,本装置把模拟信号的输入输出集成起来,自成一体,使信号隔离器的测试更加便捷,大大提高测试效率且提高了测试的质量。

如图3所示,为本装置中的浪涌抑制电路的示意图,本装置RS485接口与浪涌抑制电路电连,有效避免浪涌对回路中其他电子原器件产生冲击损害。

本装置电压源信号输出具备过载保护及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电流可设定,短路保护时,继电器会断开输出回路,避免了器件因发热而影响使用寿命。

本装置通过上位机的配合,把运算结果存入数据库,并自动把输入数值和输出数值进行比较,判断,生成曲线报表,并自动标记处不合格工作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装置把模拟信号的输入输出集成起来,自成一体,使信号隔离器的测试更加便捷,大大提高测试效率且提高了测试的质量。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