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深取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8609阅读:862来源:国知局
定深取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在指定深度的水体取水样的定深取水器。



背景技术:

在水文地质和科研工作中,经常需要在钻孔中某一具体位置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在定深取水的过程中主要需要解决以下问题:首先是确保取水位置准确;其次是要确保所取水样能有效地代表指定深度的水质。为了确保所取水样能代表指定深度的水质,就要求取水器在下放到位前不取水以及取水后提升过程中取水器不再进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定深取水器,可对指定深度的水体取水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定深取水器,包括取水管、上堵头、下堵头和绳索,所述取水管的内部为取水腔,取水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与取水腔连通的端口;所述上堵头设置于取水管的上方,并且上堵头可与取水管上端的端口接触密封配合;所述下堵头设置于取水管的下方,并且下堵头可与取水管下端的端口接触密封配合;所述绳索的下端依次穿过上堵头和取水管后与下堵头连接。

进一步的是:在取水管的上端设置有上接头,在取水管的下端设置有下接头;所述上堵头可与上接头的端口接触密封配合,所述下堵头可与下接头的端口接触密封配合。

进一步的是:在取水管上下两端的端口内壁分别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是:上堵头和下堵头上分别与取水管的端口接触密封配合的配合面具有一定锥度。

进一步的是:在取水管上下两端的端口内壁分别设置有多个密封圈,并且多个密封圈沿取水管的轴向间隔设置;位于取水管上同一端的多个密封圈的内径沿从取水管的该端端口向取水管中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是:在上堵头上还设置有压板,在压板下方垫设有密封垫,所述绳索穿过压板和密封垫。

进一步的是:在下堵头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固定螺钉,所述绳索的下端与固定螺钉连接。

进一步的是:在下堵头内设置有放水通道,在放水通道的出口处设置有放水阀。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上堵头、下堵头和取水管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配重块,所述配重块设置于上堵头的上方,并且绳索穿过配重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取水器采用上堵头、取水管和下堵头在下放过程中依次分离下放的方式,可在到达指定水深位置之前不取水,同时在到达指定水深位置后再取水并封闭;使之实现定深取水的目的,并且可确保在取水后提升时外界水体不会再进入取水器内,从而保证所取水样的准确性。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优势,在取水时只需要先后依次下放下堵头、取水管和上堵头到指定水深位置后再提起整个取水器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定深取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取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上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下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取水管1、上堵头2、下堵头3、绳索4、上接头5、下接头6、密封圈7、压板8、密封垫9、固定螺钉10、放水流道11、放水阀12、配重块13、穿孔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定深取水器,包括取水管1、上堵头2、下堵头3和绳索4,所述取水管1的内部为取水腔,取水管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与取水腔连通的端口;所述上堵头2设置于取水管1的上方,并且上堵头2可与取水管1上端的端口接触密封配合;所述下堵头3设置于取水管1的下方,并且下堵头3可与取水管1下端的端口接触密封配合;所述绳索4的下端依次穿过上堵头2和取水管1后与下堵头3连接。

上述定深取水器的取水过程如下:在绳索4上设置长度标记;将绳索4的一端依次穿过上堵头2、取水管1后与下堵头3固定连接,并且确保上堵头2、取水管1和下堵头3彼此分开;先将绳索4连同下堵头3一起下放到指定水深位置,然后固定绳索4;之后再下放取水管1至与下堵头3接触,由于在下放取水管1的过程中,其取水管1的上下两端分别有端口,因此水会从取水管1的下端端口进入然后再从上端端口排出,因此不会进行取水;在取水管1下放到达下堵头3位置以后可略微提起绳索4以使下堵头3与取水管1的下端端口接触密封配合;之后再将上堵头2下放至与取水管1接触,并且也可在上堵头2到达取水管1位置时略微提起绳索4以使上堵头2与取水管1的上端端口接触密封配合;此时位于取水腔内的水则为需要取样的水体;最后,再缓慢地提起整个取水器即可,由于在提起取水器时其上下两端的端口均分别由上堵头2和下堵头3密封封堵,因此可避免在提起过程中再进水,可确保所取水样的准确性。

更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中可在取水管1的上端设置有上接头5,在取水管1的下端设置有下接头6,上接头5和下接头6均可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与取水管1相连成一体的管状结构,如采用螺纹连接结构;在安装好相应的上接头5和下接头6后,其取水管1的上端端口即为上接头5的端口,而取水管1的下端端口即为下接头6的端口,即此时上堵头2可与上接头5的端口接触密封配合,而下堵头3可与下接头6的端口接触密封配合。设置上接头5和下接头6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便于与相应的上堵头2和下堵头3配合并确保密封,同时也更便于对上接头5和下接头6的结构进行加工,另外也可根据需要,更换不同长度的取水管1以装配成可取不同水量的取水器。

另外,为了提高上堵头2和下堵头3与取水管上下两端的端口之间的接触密封效果,可在取水管1上下两端的端口内壁分别设置有密封圈7,以通过密封圈7提高密封效果;具体的,密封圈7可采用O型橡胶密封圈。另外,在设置有相应的上接头5和下接头6时,则可将密封圈7设置在相应的上接头5和下接头6的内壁。

更具体的,在上述设置有密封圈7的情况下,还可进一步设置上堵头2和下堵头3上分别与取水管1的端口接触密封配合的配合面具有一定锥度,如附图中所示。这样通过上堵头2和下堵头3相应配合面的锥度结构,可进一步提高其与取水管1的端口的密封效果。并且,在此情况下,还可进一步在取水管1上下两端的端口内壁分别设置有多个密封圈7,并且多个密封圈7沿取水管1的轴向间隔设置,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另外,还可进一步设置位于取水管1上同一端的多个密封圈7的内径沿从取水管1的该端端口向取水管1中部的方向逐渐减小,这样可通过多个密封圈7形成与上堵头2或者下堵头3上设置的有锥度的配合面相匹配的结构,可进一步提高其接触密封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绳索4需要穿过上堵头2,因此需要在上堵头2内设置有穿孔14,如附图3中所示;为了确保绳索4在穿过上堵头2时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进一步可在上堵头2上还设置有压板8,在压板8下方垫设有密封垫9,所述绳索4穿过压板8和密封垫9;这样,可通过密封垫9起到对绳索4在穿过上堵头2时的密封效果。

另外,为了便于绳索4的下端与下堵头3的连接,参照附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在下堵头3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固定螺钉10,所述绳索4的下端与固定螺钉10连接。更具体的,可在上述固定螺钉10上设置有相应的通孔,然后将绳索4穿过该通孔后再进行打结以限位,同时将固定螺钉10安装到下堵头3上,以此实现绳索4与下堵头3的连接。不失一般性,本实用新型中的绳索4可采用钢丝绳或者普通的尼龙绳;而为了尽量确保绳索4本身的拉伸变形量,优选采用钢丝绳。

另外,理论上在取水后,可通过拆卸上堵头2或者下堵头3后将位于取水管1内取水腔中的取样水倒出。更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可在下堵头3内设置有放水流道11,在放水流道11的出口处设置有放水阀12;当下堵头3与取水管1的下端端口密封配合后,其放水流道11将与取水管1内的取水腔连通,此时只需要通过开启放水阀12后即可通过放水流道11将取水管1内的取样水倒出;这样可更加方便对取样水的倒出,同时也可避免在松开上堵头2或者下堵头3的过程中,造成取样水的洒落。更具体的,放水阀12可为堵头。

另外,为了使得上堵头2、下堵头3和取水管1等部分在侵入水中以后均具有较好的下沉作用,可优选其各部分的主体部分均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当然,不失一般性,必要时上述各结构整体或者部分可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采用塑料制成;例如在设置有上接头5和下接头6时,为了便于制造以及便于安装相应的密封圈7,可设置上接头5和下接头6采用塑料材料制成,这样更便于在上接头5和下接头6上通过注塑直接形成用于安装密封圈7的卡槽结构。

另外,为了提高在取水过程中对上堵头2可施加较大的作用力,以提高上堵头2与取水管1的上端端口之间的压紧密封作用力以及下堵头3与取水管1的下端端口之间的压紧密封作用力,可进一步设置有配重块13,所述配重块13设置于上堵头2的上方,并且绳索4穿过配重块13。在设置有配重块13时,应将配重块13在上堵头2下放到位后再下放配重块13,以通过配重块13的重力作用增加压紧力,进而提高密封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