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温固定装置、空调器和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2148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感温固定装置、空调器和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感温固定装置、一种空调器和一种除湿机。



背景技术:

空调系统中,通常需要检测排气及两器管路上的温度,来调节系统的运行。目前,感温包需采用感温套筒再加一个感温固定卡来固定,生产过程中套筒先点焊、再插入感温固定卡。

然而,上述固定方式存在以下弊端:1)套筒需要焊接,增加生产难度,且对原管路存在一定破坏性、易引起铜管破裂;2)金属插片需单独操作,且本身体积小、机器无法操作,人工操作也不方便、效率低;3)感温套筒无法更换等问题。因此,如何简化感温包的安装方式,提高装配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温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感温固定装置的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第三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感温固定装置的除湿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个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感温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套筒及与所述固定套筒的外侧面固定连接的固定卡套;其中,所述固定套筒用于容置感温包,所述固定套筒的侧壁上设有向内凹入的凹入部,所述凹入部用于在所述感温包置入所述固定套筒内时与所述感温包的外侧面挤压贴紧;所述固定卡套具有用于供所需测温的冷媒管卡入的径向开口。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感温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感温包的固定套筒及用于固定所需测温的冷媒管的固定卡套,固定卡套与固定套筒的外侧面固定连接,即固定感温包的固定套筒与固定冷媒管的固定卡套连接为一个整体,装配时将感温包置入固定套筒内,且感温包的外侧面与固定套筒的侧壁上设置的凹入部挤压贴紧,实现将感温包固定在固定套筒内,然后将固定卡套由其径向开口处卡到所需测温的冷媒管上,即可实现感温包在冷媒管上的安装,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装配效率高,避免将固定套筒焊接到冷媒管(如铜管)上而对冷媒管路产生破坏、引起冷媒管破裂的问题,并方便将感温固定装置从冷媒管路上取下进行更换;并且由于固定卡套固定连接在固定套筒的外侧面上,这样的设计使得感温包的固定与冷媒管的固定互不影响,即将固定卡套的径向开口处向两侧掰开一定角度卡到冷媒管上时,不会导致感温包在固定套筒上的安装产生松动甚至脱出的问题。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感温固定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凹入部为贯通所述固定套筒轴向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内侧面和与所述凹槽相对的所述固定套筒的内侧面之间过所述固定套筒中轴线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感温包的外径。

为了实现感温包能够置入固定套筒内,设置固定套筒的内径比感温包的外径略大,并在固定套筒的侧壁上设置向内凹入并贯通其轴向的凹槽,优选地,凹槽由固定套筒的外侧面向内冲压形成,固定套筒的内侧面设置凹槽位置的内径比感温包的外径略小,这样将感温包置入固定套筒内后,使得固定套筒上设置凹槽位置的内侧面与感温包的外侧面挤压贴紧,实现感温包在固定套筒内的牢固固定,这样的设计,还可以有效确保感温包与固定套筒的接触面积,从而确保感温包测温的精准性。

当然,凹入部的设置形式不限于上述具体限定,凹入部也可以不贯通固定套筒的轴向,凹入部还可以是沿固定套筒的轴向设置的多个间隔布置的凹槽形式,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套筒包括供所述感温包插入的第一端,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一端处沿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端面方向深度逐渐减小,以在所述第一端处形成供所述感温包插入的导向斜面。

凹槽在固定套筒的第一端处形成供感温包插入的导向斜面,即凹槽在固定套筒的第一端处的深度相对较浅,这样的设计更便于感温包顺利由固定套筒的第一端顺利置入固定套筒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套筒包括供所述感温包插入的第一端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设有沿径向内延伸的固定块,用于限制所述感温包从所述第二端脱出所述固定套筒。

在固定套筒的第二端设置沿径向向内延伸的固定块,用于防止感温包从固定套筒的第二端伸出至固定套筒外,既对感温包起到保护作用,又保证感温包在感温套筒内插入深度的精确性;固定块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卡套的径向开口处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导向部。

固定卡套具有与冷媒管的外表面形状相适配的内弧面,固定卡套的形状不利于外力作用使其径向开口处向两侧掰开,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在固定卡套的径向开口处的两侧均设置安装导向部,以便于安装时冷媒管与安装导向部接触并向两侧挤压安装导向部,从而带动径向开口扩张,直至冷媒管安装完成后安装导向部恢复原状,避免冷媒管从径向开口处脱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导向部为外翻的弧形板;或所述安装导向部为由所述径向开口向两侧倾斜的直板。

优选地,外翻的弧形板为圆弧板,且圆弧板沿周向的长度大于圆弧板所在圆柱面的周长的一半,这样的设计,可以提高圆弧板的结构强度,有效避免冷媒管从固定卡套的径向开口处向外脱出。当然,安装导向部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具体限定,将安装导向部设置为由径向开口向两侧倾斜的直板等其他形状,同样能够达到上述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套筒及所述固定卡套均为弹性金属件。

固定套筒及固定卡套均为弹性金属件,这样的设计,既便于感温固定装置的加工,又便于感温包及冷媒管与感温固定装置的顺利安装;并且金属件的导热性良好,便于通过感温固定装置向感温包传递冷媒管的温度,从而确保感温包测温的准确性。当然,固定套筒及固定卡套也可选用其他材质,如树脂材料。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套筒与所述固定卡套为一体式结构。

固定套筒与固定卡套为一体式结构,如固定套筒与固定卡套一体成型,或固定套筒与固定卡套焊接或粘接固定连接,使得固定套筒与固定卡套的加工方便,连接强度高。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感温包;和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感温固定装置,所述感温包通过所述感温固定装置固定在所需测温的冷媒管上。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空调器,因其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感温固定装置,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感温固定装置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第三个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除湿机,包括:感温包;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感温固定装置,所述感温包通过所述感温固定装置固定在所需测温的冷媒管上。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除湿机,因其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感温固定装置,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感温固定装置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感温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感温固定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感温固定装置与感温包、冷媒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感温固定装置与感温包、冷媒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感温固定装置,11固定套筒,111凹槽,112固定块,12固定卡套,120径向开口,121外翻的弧形板,2感温包,3冷媒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感温固定装置、空调器和除湿机。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温固定装置1,包括:固定套筒11及与固定套筒11的外侧面固定连接的固定卡套12;其中,固定套筒11用于容置感温包2,固定套筒11的侧壁上设有向内凹入的凹入部,凹入部用于在感温包2置入固定套筒11内时与感温包2的外侧面挤压贴紧;固定卡套12具有用于供所需测温的冷媒管3卡入的径向开口120。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感温固定装置1,包括用于固定感温包2的固定套筒11及用于固定所需测温的冷媒管3(如铜管)的固定卡套12,固定卡套12与固定套筒11的外侧面固定连接,即固定感温包2的固定套筒11与固定冷媒管3的固定卡套12连接为一个整体,装配时将感温包2置入固定套筒11内,且感温包2的外侧面与固定套筒11的侧壁上设置的凹入部挤压贴紧,实现将感温包2固定在固定套筒11内,然后将固定卡套12由其径向开口120处卡到所需测温的冷媒管3上,即可实现感温包2在冷媒管3上的安装,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装配效率高,避免将固定套筒11焊接到冷媒管3上而对冷媒管3路产生破坏、引起冷媒管3破裂的问题,并方便将感温固定装置1从冷媒管3路上取下进行更换;并且由于固定卡套12固定连接在固定套筒11的外侧面上,这样的设计使得感温包2的固定与冷媒管3的固定互不影响,即将固定卡套12的径向开口120处向两侧掰开一定角度卡到冷媒管3上时,不会导致感温包2在固定套筒11上的安装产生松动甚至脱出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凹入部为贯通固定套筒11轴向的凹槽111,凹槽111的内侧面和与凹槽111相对的固定套筒11的内侧面之间过固定套筒11中轴线的最短距离小于感温包2的外径。

为了实现感温包2能够置入固定套筒11内,设置固定套筒11的内径比感温包2的外径略大,并在固定套筒11的侧壁上设置向内凹入并贯通其轴向的凹槽111,优选地,凹槽111由固定套筒11的外侧面向内冲压形成,固定套筒11的内侧面设置凹槽111位置的内径比感温包2的外径略小,这样将感温包2置入固定套筒11内后,使得固定套筒11上设置凹槽111位置的内侧面与感温包2的外侧面挤压贴紧,实现感温包2在固定套筒11内的牢固固定,这样的设计,还可以有效确保感温包2与固定套筒11的接触面积,从而确保感温包2测温的精准性。

当然,凹入部的设置形式不限于上述具体限定,凹入部也可以不贯通固定套筒的轴向,凹入部还可以是沿固定套筒11的轴向设置的多个间隔布置的凹槽111形式,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优选地,固定套筒11包括供感温包2插入的第一端,凹槽111在第一端处沿靠近第一端的端面方向深度逐渐减小,以在第一端处形成供感温包2插入的导向斜面。

凹槽111在固定套筒11的第一端处形成供感温包2插入的导向斜面,即凹槽111在固定套筒11的第一端处的深度相对较浅,这样的设计更便于感温包2顺利由固定套筒11的第一端顺利置入固定套筒11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套筒11包括供感温包2插入的第一端及与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第二端设有沿径向内延伸的固定块112,用于限制感温包2从第二端脱出固定套筒11。

在固定套筒11的第二端设置沿径向向内延伸的固定块112,用于防止感温包2从固定套筒11的第二端伸出至固定套筒11外,既对感温包2起到保护作用,又保证感温包2在感温套筒内插入深度的精确性;固定块11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

优选地,固定块112与固定套筒11为一体式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卡套12的径向开口120处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导向部。

固定冷媒管3的固定卡套12为未完全封闭式、方便有需要的时候取出,前提条件必须保证固定卡套12卡在冷媒管路3上为过盈配合,不能有松动,具体可根据所需固定的冷媒管3的管径确定固定卡套12的大小;具体地,固定卡套12具有与冷媒管3的外表面形状相适配的内弧面,固定卡套12的形状不利于外力作用使其径向开口120处向两侧掰开,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在固定卡套12的径向开口120处的两侧均设置安装导向部,以便于安装时冷媒管3与安装导向部接触并向两侧挤压安装导向部,从而带动径向开口120扩张,直至冷媒管3安装完成后安装导向部恢复原状,避免冷媒管3从径向开口120处脱出。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导向部为外翻的弧形板121,进一步优选地,外翻的弧形板121为圆弧板,且圆弧板沿周向的长度大于圆弧板所在圆柱面的周长的一半,这样的设计,可以提高圆弧板的结构强度,有效避免冷媒管3从固定卡套12的径向开口120处向外脱出。

当然,安装导向部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具体限定,安装导向部可以为由径向开口120向两侧倾斜的直板等其他形状,同样能够达到上述效果。

优选地,安装导向部与固定卡套12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固定套筒11及固定卡套12均为弹性金属件,这样的设计,既便于感温固定装置1的加工,又便于感温包2及冷媒管3与感温固定装置1的顺利安装;并且金属件的导热性良好,便于通过感温固定装置1向感温包2传递冷媒管3的温度,从而确保感温包2测温的准确性。当然,固定套筒11及固定卡套12也可选用其他材质,如树脂材料。

优选地,固定套筒11与固定卡套12为一体式结构,如固定套筒11与固定卡套12一体成型,或固定套筒11与固定卡套12焊接或粘接固定连接,使得固定套筒11与固定卡套12的加工方便,连接强度高。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冷媒管3的固定卡套12的长度可以根据冷媒管3是直管还是弯管来确定,具体地,如图3所示,对于所需测温的冷媒管3为直管的情况,可以设置固定卡套12的长度与固定套筒11的长度相等,这样的设计既可以确保固定卡套12与冷媒管3固定的牢固性,又可以确保通过固定卡套12向固定套筒11内的感温包2传递更多的热量或冷量,从而确保感温包2测温的精准性;如图4所示,对于所需测温的冷媒管3为弯管的情况,固定卡套12的长度可以由与弯管的圆弧面的最大接触面来确定。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图中未示出),包括:感温包2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感温固定装置1,感温包2通过感温固定装置1固定在所需测温的冷媒管3上。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因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感温固定装置1,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感温固定装置1的有益效果,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第三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湿机(图中未示出),包括:感温包2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感温固定装置1,感温包2通过感温固定装置1固定在所需测温的冷媒管3上。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除湿机,因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感温固定装置1,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感温固定装置1的有益效果,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感温固定装置,固定感温包的固定套筒与固定冷媒管的固定卡套连接为一个整体,装配时将感温包置入固定套筒内,且感温包的外侧面与固定套筒的侧壁上设置的凹入部挤压贴紧,实现将感温包固定在固定套筒内,然后将固定卡套由其径向开口处卡到所需测温的冷媒管上,即实现感温包在冷媒管上的安装,结构简单,固定可靠,装配方便,装配效率高,同时能方便取下进行更换,并同时适用于直管及弯管的固定,适用于除湿机及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