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烟探测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3196发布日期:2018-09-25 20:10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烟雾探测器的结构,其藉由二调整螺丝与二弹性组件来调整其水平位置,使该烟雾探测器设置于墙壁或天花板上时,达到水平设置的功能。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楼不断地兴建,建筑消防系统的结构也精进许多,且火警系统的结构也更灵活更多样化,尤其随着通讯软件的发展,火警系统更结合网络推出智能型系统与中央监控的功能,目前火警系统将朝向智能型系统发展。

火灾时警报器的感测依据可分为四种,第一火灾通常伴随着烟、火光、高温和燃烧过后产生的气体,所以这些通常是拿来测量及判断起火与否的依据。第二火灾初期处于阴烧的状态,通常温度不高但伴随着大量的烟雾,感应式传感器以此特征来侦测火灾。第三火灾中后期,伴随着高温和火光,火焰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就是以此特征制成火灾警报器。第四从火灾起火的原因和媒介来提前预防,例如瓦斯和天然气等有可能导致火灾发生的可燃性气体去侦测,进一步预防火灾发生。

一般火警探测器的种类有许多种,大致可分为侦温式火警探测器、侦烟式探测器、火焰式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以及复合式火警探测器,其中侦温式火警探测器又可分为点型与线型两种探测器,且点型与线型又分别细分成定温式、差动式以及差动定温式探测器,侦烟式探测器与侦温式火警探测器相似,其分成点型与线型的探测器,其点型探测器又分为离子式侦烟探测器与光电式侦烟探测器两种,线型探测器又分为雷射与分离式光电侦烟探测器两种,火焰式探测器则分为紫外光(UV)以及红外光(IR)两种探测器。

目前市面上大多是侦烟式探测器,侦烟探测器藉由火灾所产生的烟感知火灾发出警报的警报器,可细分为离子式(电离式)和光电式二种,其中离子式烟雾传感器内部有电离腔和镅-241,电离腔会接上正负电压。镅-241会产生阿尔法原子,他们可以电离空气中的氮和氧原子,当氧或氮原子被电解成正离子和电子,此时正离子会被负电压的电离腔吸引,负离子则被正电压的电离腔吸引,透过正负离子的移动产生电流,当空气中有烟雾时氧浓度会下降,电流也会下降,其针对局部范围的烟特性,产生离子电流变化的原理,当周围空气含烟量达一定浓度以上时即动作,光电式烟雾传感器一侧使用光传感器,还有一个光源与传感器成90度夹角,在平时没有光源的时候光线直接向外射出,当烟雾进入烟雾传感器内部时,光线藉由烟雾的微粒部分反射至传感器,因而产生警报,换句话说光电式烟雾传感器依照烟雾特性产生光电素子受光量变化的原理而动作,其优点为不会因为光线被遮住而产生错误动作,且感测有烟的火灾效果比较好。侦烟式探测器在室内火灾发生过程中能较感热型探测器更早有效的补捉到火灾信号,是目前使用于一般室内场所或居所,故侦烟式探测器对于火灾前期警报非常有效,应用也最广泛。

然而本实用新型的烟雾传感器针对光电式烟雾传感器进行实用新型,现今市面上的光电式烟雾传感器大多是安装于墙壁或天花板上,但均未有水平校正的功能,该光电式烟雾传感器于感测烟雾过程中,就会常出现误判或感测不到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或是于安装过程中,该光电式烟雾传感器主体与反射板的所设置的相对位置不正确,导致感测效果不如预期,而导致火灾发生时无法实时发出警报。

综上所述的烟雾传感器的结构中,有许多未尽完善的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及实用新型,实用新型出一种侦烟探测器的结构,其内部具有多向调整结构,以及定位装置,当该侦烟探测器装设于墙壁或是天花板时,能够精准地将其调整至与反射片的相对位置平行,使其红外线感测装置能够准确地发出红外线并由反射片反射该红外线至该侦烟探测器的接收部,使其判断是否有火灾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侦烟探测器结构,其内部具有二调整结构,藉由该调整结构能够将该侦烟探测器装设于墙壁或天花板上进行调整其水平位置,使反射板相对于该侦烟探测器时,该侦烟探测器能够调整相对于该反射板的位置,使该侦烟探测器的红外线发射部所发射的红外线能够精准地藉由该反射板反射红外线至该侦烟探测器的红外线接收部,使该侦烟探测器侦测烟雾的功能更加灵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侦烟探测器结构,其内部具有一定位装置,其设置于该侦烟探测器的红外线发射部与红外线接收部之间,该定位装置为一雷射定位装置,该侦烟探测器设置于墙壁或天花板上后,藉由其内部的雷射定为装置发射一雷射至相对于该侦烟探测器的反射板后,该雷射光反射回来的位置与发射雷射的位置相同,则代表其安装定位完成。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侦烟探测器结构,其包含一基座,其具有一本体,该本体上相对设置一第一连接部以及一第二连接部,且进一步包含一固定座,其设置于该基座一侧,一底座,其设置于该基座上,其中该底座具有一第一连接孔、一第二连接孔、二调整元件以及一固定件,该第一连接孔相对该第一连接部设置于该底座一侧,该第二连接孔相对该第二连接部设置于该底座一侧,该第一连接孔与该第一连接部之间设置一第一弹性件,该第二连接孔与该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一第二弹性件,且二调整元件分别螺设于该第一连接孔与该第二连接孔上,并分别抵接该第一弹性件与该第二弹性件,藉此调整该第一弹性件与该第二弹性件的一高度,且该固定件枢接该固定座,以及一侦测模块,其设置于该底座上,其中,更进一步包含二调整元件,其分别设置于该第一连接孔与该第二连接孔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亦揭露该侦测模块更包含一红外线发射部以及一红外线接收部,该红外线发射部与该红外线接收部设置于该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亦揭露更包含一反射件,其设置于该红外线发射部发射的红外线的路径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亦揭露该侦测模块更包含一判断模块,其判断该红外线接收部接收的红外线讯号是否异常。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亦揭露该侦测模块更包含一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设置于该发射部与该接收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亦揭露该定位装置为一雷射光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亦揭露更包含至少一反射件,其设置于该雷射光的路径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亦揭露更包含一上盖,该上盖设置于该基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亦揭露该上盖更包含一发光组件,该发光组件电性连接该侦测模块。

附图说明

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分解图;

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6: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以及

图7: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号对照说明】

1 侦烟探测器结构

2 基座

22 本体

24 第一连接部

26 第二连接部

28 固定座

3 底座

32 第一连接孔

322 第一弹性件

34 第二连接孔

342 第二弹性件

36 二调整元件

362 第一调整螺丝

364 第二调整螺丝

38 固定件

4 侦测模块

42 红外线发射部

425 红外线

44 红外线接收部

46 定位装置

465 雷射光

48 判断模块

5 上盖

6 反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特用较佳的实施例及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针对习知技术的烟雾侦测器结构的技术特征进行研发,将原先烟雾侦测器结构内部设置多向调整结构,以及定位装置,当该侦烟探测器装设于墙壁或是天花板时,能够精准地将其调整至与反射片的相对位置平行,使其红外线感测装置能够准确地发出红外线并由反射片反射该红外线至该侦烟探测器的接收部,使其判断是否有火灾的情况发生。

首先,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侦烟探测器的结构1,其包含一基座2、一底座3一侦测模块4。

其中,该侦烟探测器结构1,其包含该基座2,且该基座2内设有一本体22,该本体22上相对设置一第一连接部24以及一第二连接部26,且进一步包含一固定座28,该固定座28设置于该基座2的一侧,使该第一连接部24 以及该第二连接部26与该固定座28形成三角方位的设置,其中该固定座28与基座2的高度高于该第一连接部24以及该第二连接部26与该基座2的高度,该底座3设置于该基座2上,且该底座3具有一第一连接孔32、一第二连接孔 34、二调整元件36以及一固定件38,其中该第一连接孔32相对该第一连接部 24设置于该底座3一侧,该第二连接孔34相对与该第二连接部26设置于该底座3一侧,该第一连接孔32与该第一连接部24之间设置一第一弹性件322,该第二连接孔34与该第二连接部26之间设置一第二弹性件342,使该第一连接孔 32至该第一弹性件322再到第一连接部24形成相互连接的通道,该第二连接孔 34至该第二弹性件342再到第二连接部26形成相互连接的通道,接着该二调整元件36分别螺设于该第一连接孔32与该第二连接孔34上并分别底接该第一弹性件322与该第二弹性件342,藉此调整该第一弹性件322与该第二弹性件342 的一高度,此外该二调整元件36可为一第一调整螺丝362以及一第二调整螺丝 364,该第一调整螺丝362螺设于该第一连接孔32,该第二调整螺丝364螺设于该第二连接孔34,且该第一调整螺丝362与该第二调整螺丝364分别抵接该第一弹性件322与该第二弹性件342,其中该第一弹性件322与该第二弹性件342 可为弹簧,以及该固定件38枢接该固定座28,且该固定件38为圆弧的结构,藉由该第一调整螺丝362与该第二调整螺丝364以及该固定件38的作动关系,当该固定件38枢接于该固定座28上时,即能够调整该第一调整螺丝362与该第二调整螺丝364螺设于该第一连接部24与该第二连接部26的深度,且该第一调整螺丝362与该第二调整螺丝364螺设的深度可为相同或不相同,以及一侦测模块4设置于该底座3上,该侦测模块4用以侦测烟雾以及发送火灾讯号至外部的火警警报器的用。

接着请继续参阅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如图所示,该侦烟探测器的结构1更包含一上盖5,该上盖5设置于该基座2上,该上盖5为可拆卸式,其能够防止灰尘或异物落入该侦测模块4 内,且该上盖5的顶部为透明结构,此透明结构可为玻璃或压克力,此外该上盖5更包含一发光组件52,该发光组件52为电性连接该侦测模块4。

承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侦烟探测器结构1的该侦测模块4更包含一红外线发射部42以及一红外线接收部44,该红外线发射部42与该红外线接收部44分别设置于该底座3上,当该红外线发射部42发射一红外线425至外部时,该红外线425于该侦烟探测器结构1的外部的路径上设有至少一反射件6 ,该反射件6能够将该红外线发射部42所发射的该红外线425反射回该红外线接收部44,且该侦烟探测器结构1装设于墙壁或天花板上,该反射件5相对于该侦烟探测器结构1装设于另一侧,藉此将该红外线425反射回该红外线接收部44。其中,该侦测模块4更包含一判断模块48,该判断模块48电性连接该侦测模块4,且其判断该红外线425接收部接收的该红外线425讯号是否异常。

此外,该侦测模块更包含一定位装置46,该定位装置46设置于该红外线发射部42与该红外线接收部44之间,且其设置于该底座3上,其中该定位装置46为雷射光定位,该定位装置46能够发射出一雷射光465至该反射件6 进行定位,且于发射出的该雷射光465的路径上至少设置有该反射件6,

接着,请继续参阅图5至图7,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如图所示,该侦烟探测器结构1设置于一天花板7上,该反射件72 相对于该侦烟探测器结构1设置于一地板72上。

当该侦烟探测器结构1进行安装时,该反射件72相对设置于该地板 72上,接着启动该侦烟探测器1内的该定位装置46进行定位,此实施例以该雷射光465定位进行说明,当雷射光465由该定位装置46发出后,该雷射光465 经由该反射件6反射回该定位装置46,如果该雷射光465发出的位置与反射回的位置不相同,代表未完整定位,需调整该第一调整螺丝362与该第二调整螺丝364来调整该侦烟传感器的结构1与该反射件6的相对位置,如果该雷射光 465发出的位置与反射回的位置相同,代表定位完成,即说明该侦烟探测器结构 1与该反射件6的对位准确,可进行烟雾侦测,当进行侦测时,首先先启动该侦测模块4,其中该侦测模块4连接外部的电源供应器,该上盖5一侧具有该发光组件52,该发光组件52具有红、蓝以及绿灯,当该侦测模块4启动时,该发光组件52的绿灯会亮起,代表处于侦测烟雾状态,黄灯亮起代表故障讯号,红灯亮起时,代表该侦烟探测器结构1侦测到火灾烟雾的发生,其为警报讯号,其中,该侦测模块4可电信连接外部的火警受信总机以立即通报火警发生,或是于该侦烟探测器结构1内设置蜂鸣器,当火灾发生时,该侦测模块4将传送讯号给蜂鸣器,使其持续发出声响,通知使用者火灾发生,当上述的步骤完成后,就能够将该定位装置46关闭,并启动该侦测装置4以及开启该红外线发射部42与该红外线接收部44,该红外线发射部42会发射该红外线425至该反射件6 后再反射回该红外线接收部44,当火灾发生具有烟雾时,该红外线接收部44接收到的该红外线425的讯号并传送给其内部的该判断模块48进行判断,该判断模块48判断为异常时,将传送火灾警报讯号至火警受信总机通知有火灾发生,并立即启动其内部的蜂鸣器通知有火灾发生。此外,该侦测模块4内更有蓝芽支持系统,其可将手机内下载此手机应用程序进行蓝芽遥控,并可藉由该蓝芽支持系统监视该侦烟探测器结构1所侦测的数值,该侦烟探测器结构1侦测的数值包含有烟雾浓度以及温度,其能够将该些数值显示于手机上,让使用者随时监控是否有火灾发生,当火灾发生时,该侦测模块4内的蓝芽支持系统会传送讯号至用户手机内,通知使用者火灾发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该侦烟探测器结构1针对烟雾探测器进行实用新型,藉由该第一调整组件362螺设至该第一连接孔32至该第一弹性件 322再到第一连接部24与该第二调整螺丝364螺设至该第二连接孔34至该第二弹性件342再到第二连接部26来调整该该侦测模块4与该反射件6的相对位置,藉此进行该侦烟探测器结构1的定位,使侦测火灾烟雾时能够更加准确。

上文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