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质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2917发布日期:2018-07-31 22:10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质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工业废水处理需要获取一些参数,如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现有的测试方法主要是现场采样,实验室处理的方式,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质检测设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水质检测设备,包括用于保存水样的容器,用于将水样抽到容器的注射泵,用于从容器获取水样的密封的消解杯,用于向所述消解杯添加试剂的试剂投放单元,用于加热加压所述消解杯的加热加压单元,用于冷却所述消解杯的降温单元,用于测量消解杯内液体吸光度的测量单元,用于根据吸光度和参照系数计算COD的计算器。

优选地,还包括温度计,用于检测所述消解杯的温度是否低于阈值,是则发出停止信号以控制所述降温单元。

优选地,所述消解杯包括杯体和排水结构,所述杯体用于盛放液体,所述排水结构用于将杯体内液体排空。

优选地,所述注射泵还用于将蒸馏水从外部抽入所述消解杯。

优选地,注射泵还用于将蒸馏水从外部抽入所述消解杯,所述排水结构排空所述消解杯内蒸馏水以清洗所述消解杯。

优选地,所述测量单元还用于测量所述消解杯内蒸馏水的吸光度,标记其为参照系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水样放入消解杯,通过加热加压促进试剂处理水样,通过测量水样吸光度以获取COD,能够现场获取废水参数,简单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水质检测设备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COD测量流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基于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水质检测设备,包括用于保存水样的容器,用于将水样抽到容器的注射泵,用于从容器获取水样的密封的消解杯,用于向所述消解杯添加试剂的试剂投放单元,用于加热加压所述消解杯的加热加压单元,用于冷却所述消解杯的降温单元,用于测量消解杯内液体吸光度的测量单元,用于根据吸光度和参照系数计算COD的计算器。

设备还包括温度计,用于检测所述消解杯的温度是否低于阈值,是则发出停止信号以控制所述降温单元。

所述消解杯包括杯体和排水结构,所述杯体用于盛放液体,所述排水结构用于将杯体内液体排空。

所述注射泵还用于将蒸馏水从外部抽入所述消解杯。

注射泵还用于将蒸馏水从外部抽入所述消解杯,所述排水结构排空所述消解杯内蒸馏水以清洗所述消解杯。

所述测量单元还用于测量所述消解杯内蒸馏水的吸光度,标记其为参照系数。

设备包括基本的电磁阀和管道,用于关闭/开启管道,管道用于液体流通;通过容器存储水样(存储的水样可以实现后续的测量),通过注射泵可以将容器内的水样抽取一部分到消解杯中;设置若干个试剂投放单元,可以通过抽取的方式(液体试剂)或者机械手挖取的方式(固体试剂)把试剂投放到消解杯中,消解杯为正常形状的透明的杯体,其下方设置有电磁阀和排水管道(排水结构),通过加热加压的方式促进试剂和水样的反应,当反应完成之后,通过在杯体的一侧的光源照射所述杯体,杯体中的液体(水样和试剂的反应产物)会吸收光线,杯体另一侧的接收管会测量光线强度(即测量单元,包括光源和接收管),通过光源的强度和吸光后的光线强度可以获得液体的吸光度,然后通过预设的参考参数(即蒸馏水在杯体中时,吸光度的情况),载入预设的计算公式就可以得到COD。

如图2所示的COD测量流程,包括:

开机自检:设备通电后,设备自我检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待机:设备等待测量指令。

启动:收到外部或者内部程序的控制指令,开始测量;启动外部注射泵,把水样抽到设备(包括容器和辅助电路);抽取蒸馏水:清洗设备内部的消解杯和管路(用于连同容器的液体流通管路);抽取水样:抽取一定数量的水样注进消解杯;抽取试剂A,抽取一定数量的试剂A加到消解杯;抽取试剂B,抽取一定数量的试剂B加到消解杯;抽取试剂C,抽取一定数量的试剂C加到消解杯;加热消解:把水样和试剂在密闭的消解杯内高温高压消解,反应完全;冷却降温:用风扇吹风降低温度到50摄氏度;测量反应吸光度:测量这时反应完全的试剂颜色的吸光度为反应吸光度,记录测量值;排空消解杯:把消解杯内的试剂排空;清洗消解杯:用蒸馏水把消解杯清洗3遍;测量参比吸光度:测量蒸馏水的吸光度做为参比吸光度;计算测量值:按照校准的曲线计算出测量的结果;排空消解杯:排空消解杯的蒸馏水;显示测量值:显示计算的数据;待机:等待下次测量开始。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其技术方案和/或实施方式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修改和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