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智能电子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2449发布日期:2018-09-25 19:51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智能电子秤。



背景技术:

电子秤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家用小电器,多用于家庭体重秤,可以随时监测个人体重,管理自己的体重指标。目前市场上的体重电子秤,其结构主要包括底座、载物盘、显示屏、电源模块和称重传感器。然而现有的电子秤功能单一,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体验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选择不同强度的乳胶管进行安装,以满足不同的运动强度需求的多功能智能电子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多功能智能电子秤,包括底座、转动盘、载物盘、显示屏、电源模块和称重传感器,所述转动盘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载物盘固定在所述转动盘上,所述电源模块和称重传感器容置在所述底座内,所述称重传感器、显示屏与电源模块之间电连接;所述显示屏安装在所述载物盘上,所述载物盘的顶部设置有供使用者踩踏的凹槽;还包括两条乳胶管,两条所述乳胶管的下端部分别与所述载物盘的两侧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乳胶管的上端部固定连接有把手。

其中,所述载物盘的两侧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乳胶管的下端部设置有螺纹头,所述螺纹头旋入所述连接柱内。

其中,所述底座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载物盘转动幅度的限位块,所述载物盘的侧部设置有卡凸,所述载物盘在转动预设角度后,所述卡凸抵住所述限位块从而限制所述载物盘的转动幅度。

其中,所述限位块和所述卡凸是柔性的。

其中,底座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智能电子秤,包括底座、转动盘、载物盘、显示屏、电源模块和称重传感器,转动盘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载物盘固定在转动盘上,电源模块和称重传感器容置在底座内,称重传感器、显示屏与电源模块之间电连接;显示屏安装在载物盘上,载物盘的顶部设置有供使用者踩踏的凹槽;还包括两条乳胶管,两条乳胶管的下端部分别与载物盘的两侧可拆卸固定连接,乳胶管的上端部固定连接有把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了转动盘,因此兼具了扭腰运动的功能;由于设置了乳胶管,使用者可以站在载物盘的凹槽内,然后一边扭腰运动一边双手拉动乳胶管进行手臂拉伸运动,实现了电子称的多功能。而且乳胶管的下端部与载物盘是可拆卸固定连接的,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强度的乳胶管进行安装,以满足不同的运动强度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智能电子秤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底座1、限位块11;

转动盘2;

载物盘3、凹槽31、连接柱32、卡凸33;

显示屏4;

乳胶管5;

把手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一种多功能智能电子秤,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转动盘2、载物盘3、显示屏4、电源模块和称重传感器,转动盘2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1,载物盘3固定在转动盘2上,电源模块和称重传感器容置在底座1内,称重传感器、显示屏4与电源模块之间电连接;显示屏4安装在载物盘3上,载物盘3的顶部设置有供使用者踩踏的凹槽31;还包括两条乳胶管5,两条乳胶管5的下端部分别与载物盘3的两侧可拆卸固定连接,乳胶管5的上端部固定连接有把手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了转动盘2,因此兼具了扭腰运动的功能;由于设置了乳胶管5,使用者可以站在载物盘3的凹槽31 内,然后一边扭腰运动一边双手拉动乳胶管5进行手臂拉伸运动,实现了电子称的多功能。而且乳胶管5 的下端部与载物盘3是可拆卸固定连接的,实际产品中,可以配套多条不同拉伸强度的乳胶管5,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强度的乳胶管5进行安装,以满足不同的运动强度需求。

本实施例中,乳胶管5与载物盘3之间的连接结构具体为:载物盘3的两侧设置有连接柱32,连接柱32设置有内螺纹孔,乳胶管5的下端部设置有螺纹头,螺纹头旋入连接柱32内,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结构稳定,拆装方便。

本实施例中,底座1设置有用于限制载物盘3转动幅度的限位块11,载物盘3的侧部设置有卡凸33,载物盘3在转动预设角度后,卡凸33抵住限位块11从而限制载物盘3的转动幅度,这样卡凸33碰撞到限位块11后会反向旋转。再者,限位块11和卡凸33是柔性的,一方面避免载物盘3与底座1之间的碰撞损坏,另一方面防止突然的碰撞导致使用者扭伤腰部。图1中只是示意卡凸33和限位块11,实际中可以设置有两组或者多组限位块11和卡凸33,从而限制载物盘3的转动角度。

本实施例中,底座1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防止底座1滑动,保障使用者的安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