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万用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65163发布日期:2018-06-01 19:24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万用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万用表。



背景技术:

目前的万用表使用时需要手持,在使用时因为工作环境的不同,有时没有放置万用表的地方,而万用表又无法单手操作,造成很多不便,有时不得不两人配合,很不方便。并且表笔的表线无法根据需要调整长度,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万用表,佩戴于胸前,表线通过线盒实现自由收卷和放线,使用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万用表,包括宝一个┓型支架,所述万用表本体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型支架上端,所述┓型支架连接方便挂于颈部的挂绳,所述万用表本体两侧的所述┓型支架上端上设置有线盒和卡件,所述线盒包括盒体、缠绕有表线的卷架、回线簧和空心轴,所述表线位于盒体内一端连接插头,位于所述盒体出口端的表线的另一端连接表笔,所述表笔卡接固定于所述卡件内,所述盒体出口端设置有用于释放和回收表线的开关,所述万用表本体的四个角端均设置有护角套;所述表笔包括分别与表线电连接的主探针和副探针。

进一步的,所述万用表本体底部设置有插入件,所述┓型支架上端设置有与所述插入件匹配的插入孔,所述插入孔内设置有预紧橡胶圈,所述插入件的外径大于所述橡胶圈的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表笔的副探针外周侧设置有护盖。

进一步的,所述护盖与所述表笔螺旋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型支架的横板和竖板可拆卸固定,所述横板靠近竖板一端设置有插入板,所述竖板两侧端设置有插槽,所述挂绳的两端固定于竖板顶端。

进一步的,所述插槽内壁上设置有弹性的防滑垫。

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垫为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与所述插入板接触侧均匀设置有多个防滑凸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支架通过挂绳悬挂于颈部可将万用表佩戴于胸前,使用方便,万用表可拆卸安装于支架上,同时支架的横板和竖板可拆卸固定,方便拆卸后收纳于工具盒内;通过线盒实现收放表线,根据需要调整表线的放线长度,满足使用需求;表笔具有主探针和副探针,一个损坏时便于另一个备用,避免其中一个损坏导致无法使用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万用表的示意图;

图2为支架的示意图;

图3为线盒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万用表本体;2-支架;201-横板;202-竖板;203-插入板;204-插槽;3-线盒;301-盒体;302-卷架;303-回线簧;304-空心轴;305-表线;306-开关;4-卡件;5-表笔;501-主探针;502-副探针;503-护盖;6-插头;7-挂绳;8-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所示,一种万用表,包括宝一个┓型支架2,万用表本体1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型支架2上端,所述┓型支架2连接方便挂于颈部的挂绳7,所述万用表本体1两侧的所述┓型支架2上端上设置有线盒3和卡件4,所述线盒3包括盒体301、缠绕有表线305的卷架302、回线簧303和空心轴304,所述表线305位于盒体内一端连接插头6,位于所述盒体301出口端的表线的另一端连接表笔5,所述表笔5卡接固定于所述卡件4内,所述盒体301出口端设置有用于释放和回收表线305的开关306,所述万用表本体1的四个角端均设置有护角套8;所述表笔5包括分别与表线电连接的主探针501和副探针502。

其中,所述万用表本体1底部设置有插入件,所述┓型支架2上端设置有与所述插入件匹配的插入孔,所述插入孔内设置有预紧橡胶圈,所述插入件的外径大于所述橡胶圈的内径。

所述表笔5的副探针502外周侧设置有护盖503,所述护,03与所述表笔5螺旋固定。

卡件4为弹性卡件。线盒3可拆卸固定于支架2上端。

所述┓型支架2的横板201和竖板202可拆卸固定,所述横板201靠近竖板一端设置有插入板203,所述竖板202两侧端设置有插槽204,所述挂绳7的两端固定于竖板202顶端。所述插槽204内壁上设置有弹性的防滑垫,用于预紧插入板203。所述防滑垫为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与所述插入板203接触侧均匀设置有多个防滑凸点。

支架2通过挂绳7悬挂于颈部可将万用表佩戴于胸前,使用方便,而且万用表本体1可拆卸安装于支架2上,同时支架2的横板201和竖板202可拆卸固定,方便拆卸后收纳于工具盒内;通过线盒3实现收放表线(与盒尺结构基本相同,原理相同),根据需要调整表线的放线长度,满足使用需求;表笔5具有主探针501和副探针502,一个损坏时便于另一个备用,避免其中一个损坏导致无法使用的情况。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