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尿液标本收集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4000发布日期:2018-06-28 04:16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尿液标本收集袋。



背景技术:

尿液标本是指做尿液检查时所留取的尿样。尿液检查是诊断各类疾病的重要手段,检查结果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但是,现有24小时尿标本无统一容器,临床上一般采用油壶、塑料桶等容器,存在下述问题:1、容器上无刻度提示实际尿量,需要人为测量;2、容器口太小,患者收集时易漏液,不卫生;3、塑料材质的容器外观不透明,尿色肉眼无法直接观察;4、塑料桶、油壶多次反复使用,存在院感风险。

再者,现有条件下有些24小时尿液检查项目需要提供特殊的防腐剂,如:浓盐酸、甲苯等(一般是需要人为把它加入到尿液中),或存放在2-8℃的冰箱内,因防腐剂有一定的生物危害性,或存放在冰箱内不方便、且在医疗场所内留取的病人比较多时提供的容器又差不多易造成混放,影响化验结果。留取结束后需抽取一定量的尿液化验,需要摇晃容器再抽取,存在摇匀不充分,影响结果。抽取尿液时需要用一定的容器倾倒出来,易造成污染且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尿液标本收集袋,能够在尿液检查时,实现对尿液的收集,尿液标本收集袋能够不影响占地空间的同时,在导入尿液前直接将收集袋中放置防腐剂的容纳装置扯开,不用单独再添加,方便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尿液标本收集袋,该尿液标本收集袋包括收集袋体和拎手,所述收集袋体用于放置尿液标本,所述拎手设置于所述收集袋体上,所述收集袋体的上端设置有收集袋入口,所述收集袋体内设置有容纳装置,该容纳装置用于放置防腐剂。

优选的,所述收集袋体的下端匹配设置有收集袋出口,所述收集袋出口上设置有控制开合的阀门。

优选的,所述收集袋入口上设置有广口外壁。设置有广口外壁,患者收集时不易漏液,卫生方便。

优选的,所述容纳装置为内置袋,该内置袋通过连接臂与所述收集袋体相连。防腐剂有一定的生物危害性,如此设置不需要存放在冰箱内,且在医疗场所内留取的病人比较多时提供的容器又差不多也不易造成混放,在收集袋体内倒入尿液标本前,可以将内置袋扯开,设置于内置袋中的防腐剂就直接在尿液标本收集袋中,倒入尿液,混匀不会影响化验结果。

优选的,所述收集袋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刻度。收集袋体上设置有刻度可以提示实际尿量,无需人为测量;

优选的,所述收集袋体为PVC材料。收集袋体为透明材料,有利于肉眼直接观察尿液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能统一留取尿液标本收集袋,留取过程较规范。有明确的刻度提示尿量,能观察尿液的性状、颜色、量。一次性使用,防止院感;

2、该尿液标本收集袋采用广口设计,易于尿液的倒入,必要时可以连接接尿器。防腐剂直接在收集袋内,不需要人为的倒入,避免生物危害;

3、尿液标本收集袋易于摇匀,避免不充分摇匀导致化验结果的不准确。且尿液标本收集袋易于存放在冰箱内;

4、尿液标本留取结束后,需要进行化验时,收集袋出口上设置有控制开合阀门的设计可以减少医护人员或患者的自身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尿液标本收集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尿液标本收集袋,11-刻度,2-收集袋入口,21-拎手,3-收集袋出口,4-收集袋体,41-内置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尿液标本收集袋1,该尿液标本收集袋1包括收集袋体4和拎手21,所述收集袋体4用于放置尿液标本,所述拎手21设置于所述收集袋体4上,所述收集袋体4的上端设置有收集袋入口2,收集袋入口2上的盖子为螺纹旋盖,便于拧紧和打开。

所述收集袋体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刻度11。收集袋体4上设置有刻度可以提示实际尿量,避免了人为测量,所述收集袋体4内设置有容纳装置,该容纳装置用于放置防腐剂。拎手21设置于收集袋入口2的两侧,便于拎取,操作方便。

收集袋体4的下端匹配设置有收集袋出口3,在收集袋出口3上设置有控制开合的阀门。在往尿液标本收集袋1中倒入尿液标本时,阀门是闭合状态,在尿液标本留取结束后,需要进行化验时,打开阀门,收集尿液进行化验。

所述收集袋入口2上设置有广口外壁。设置有广口外壁,患者收集时不易漏液,卫生方便。

所述容纳装置为内置袋41,该内置袋41通过连接臂与所述收集袋体4相连。防腐剂有一定的生物危害性,如此设置不需要存放在冰箱内,且在医疗场所内留取的病人比较多时提供的容器又差不多也不易造成混放,在收集袋体4内倒入尿液标本前,可以将内置袋41扯开,设置于内置袋41中的防腐剂就直接在尿液标本收集袋1中,倒入尿液,混匀不会影响化验结果。

本实施例中收集袋体4选用PVC材料。收集袋体4为透明材料,有利于肉眼直接观察尿液的情况。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