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击实试验校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8720发布日期:2018-07-10 16:07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工试验仪器校正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动击实试验校正器。



背景技术:

土的击实试验是一种重要的室内试验,被广泛应用在地基处理、路基碾压、大坝填筑等工程中。该试验通过确定土的干密度和含水量之间的关系,找出一定击实功下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为现场碾压和检测提供依据。

击实试验的原理是将击实锤抬升至一定的高度后自由落下,对试桶内的土样进行锤击做功,通过在锤击过程中改变锤击点的位置使土样各处受力均匀。但实际操作中,由于击实试验手动操作人为因素影响大,锤击位置把握不准,击锤的垂直度难以控制,精度不高,试样击打后的强度、密实度不均匀,表面不平整而影响到测试的结果,这种情况在土样含水率较高时表现尤为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动击实试验校正器以解决击实仪在使用过程中击实锤倾斜、击实点控制不精确等引起的每层土受力不均匀、压实度分散、击实样表面凹凸不平等超出规范要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动击实试验校正器,包括连接底座、主体框架和移动角度定位器;所述的连接底座与击实筒连接;所述的主体框架放置于所述的连接底座上;所述移动角度定位器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的上部,且绕主体框架的中心旋转;

所述的连接底座的上部设置有与用固定主体框架的固定槽;连接底座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耳,所述的连接耳上设置有螺栓孔;所述的连接底座通过螺栓孔以及击实筒上的两个螺栓杆和螺帽与击实筒连接;

所述的主体框架包括上限位盘、下限位环、外支撑杆、内支撑杆和中心内支撑杆;

所述的上限位盘包括外盘和上内环;所述的下限位环包括外环和下内环;所述的外盘、上内环、外环和下内环同轴设置;所述的下内环和所述的上内环通过三个内支撑杆连接;所述的外盘和所述的外环通过三个外支撑杆连接;所述的外盘和上内环以及外环和下内环均通过水平连接杆连接;水平连接杆内端延伸至主体框架的中心位置;所述的中心内支撑杆设置于主体框架的中心,通过水平连接杆固定;所述的外盘上有刻度盘;

所述的移动角度定位器包括卡环、内侧套环、外侧套环和指针;所述的卡环设置于指针的一端,指针通过卡环与中心内支撑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内侧套环和所述的外侧套环固定在指针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槽的形状为L形槽。

进一步地,所述螺栓孔为S形的半开螺栓孔。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框架为整体为圆柱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支撑杆和所述的内支撑杆等间距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外盘上有等间距布置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外环上有缺口;所述固定槽内设置有与缺口匹配的凸出边。

进一步地,所述刻度盘,以水平连接杆为0°起点顺时针等分刻化至360°。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套环、外侧套环的直径略大于击实锤套筒直径,并配有卡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校正器,是在制作土样、击实仪器本身不改变的基础上另外加装,满足规范对于击实试验尺寸、击实功等一系列的要求,并着重减轻了人为因素引起的锤击位置不精确和击锤的垂直度无法保证等问题,提高了试验的精度,促进了试验的标准化、规范化;该校正器加装简单,短时间内可完成拆装,操作方便,大大的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试验的效率;此外,该校正器本身造价低,所用材料便于获得,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校正器的主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限位盘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连接底座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连接底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移动角度定位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动击实试验校正器,包括连接底座1、主体框架2和移动角度定位器3;所述的连接底座1与击实筒连接;所述的主体框架2放置于所述的连接底座1上;所述移动角度定位器3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2的上部,且绕主体框架2的中心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底座1的上部设置有与用固定主体框架2的固定槽11;所述固定槽11的形状为L形槽;连接底座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耳,所述的连接耳上设置有螺栓孔12;该螺栓孔12为S形的半开螺栓孔;连接底座1通过螺栓孔12以及击实筒上的两个螺栓杆和螺帽与击实筒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框架2为圆柱形,包括上限位盘、下限位环、外支撑杆22、内支撑杆23和中心内支撑杆24;所述的上限位盘包括外盘26和上内环20;所述的下限位环包括外环27和下内环25;所述的外盘26、上内环20、外环27和下内环25同轴设置;所述的下内环25和所述的上内环20通过三个内支撑杆23连接;所述的外盘26和所述的外环27通过三个外支撑杆22连接;外支撑杆22和所述的内支撑杆23等间距设置;所述的外盘26和上内环20以及外环27和下内环25均通过水平连接杆28连接;水平连接杆28内端延伸至主体框架2的中心位置;所述的中心内支撑杆24设置于主体框架2的中心,通过水平连接杆28固定;所述的外盘26上有刻度盘29;所述外盘26上有等间距布置的凹槽。所述刻度盘29,以水平连接杆28为0°起点顺时针等分刻化至360°。

所述的移动角度定位器3包括卡环31、内侧套环32、外侧套环34和指针33;内侧套环32、外侧套环34供放置击实锤使用。所述的卡环31设置于指针33的一端,指针33通过卡环31与中心内支撑杆24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内侧套环32和所述的外侧套环34固定在指针33上。所述内侧套环32、外侧套环34的直径略大于击实锤套筒直径,并配有卡钳。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外环27上有缺口271;所述固定槽11内设置有与缺口271匹配的凸出边272;防止主体框架跟转。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将击实仪置于平整结实的地面上,联结好击实筒与底座,安装好套筒,将连接底座1正面朝上置于套筒上,拧紧螺帽,使连接底座和击实筒为一个整体,在每层土样装样完成后,将主体框架2置于连接底座1上,击实完成后取下,继续装下一层土。

击实过程与普通击实仪击实过程相同,根据土工试验规范的要求,土样采用分层击实,具体步骤如下:

(1)试验前,将卡环31套入中心内支撑杆24,使主体框架2和击实锤移动角度定位器3连接。

(2)将击实筒和连接底座1,清理干净,击实筒内壁均匀涂一薄层润滑油,称取一定量的试样倒入击实筒内;

(3)将主体框架2放入连接底座上的固定槽11,击实锤放入外侧套环32,并伸入下限位环21的下内环25与外环27形成的环形体内,扣紧套环32的卡扣,使套环32和击实锤连接为一体;

(4)通过提升击实锤带动角度定位器3转动,通过移动使指针33进入外盘26上的凹槽,并指示刻度盘29的一定数值,起到控制击实锤每次转动相同角度的目的。在外圈击实完成后,将击实锤放入内侧套环32,继续锤击剩下的击数,完成第一层土的击实。

(5)将第二层、第三层试样分别倒入击实筒,重复(2)、(3)步骤,分层击实完成。

(6)完成后及时取下击实锤、主体框架2和连接底座1,将试样从击实筒内推出、试样与模具分开,试样制作完成。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技术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