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边坡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7260发布日期:2018-08-14 18:33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边坡测量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公路边坡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公路的坡度分为纵向坡度、横向坡度和边沟坡度,纵向坡度和横向坡度一般用水准仪进行测量。

然而,对边坡的测量则需要人工用花杆和皮尺测量后计算出坡度,现在交通行业对于公路边坡的检测方法需要两个人进行合作,一人用二米花杆测量水平的长度,另一个人测量边坡的垂直高度。

这种方法即不方便也不准确,费时费力,不仅增加了测量的难度,同时降低了公路施工的工作效率,因此亟需一种方便使用的公路边坡测量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边坡测量装置,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公路边坡测量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转动设置有收线辊,所述收线辊上绕设有从固定座水平拉出的拉线,所述固定座竖直方向滑动设置有与拉线相抵的滑条,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指示滑条滑动高度的第一指示刻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固定座水平放置于边坡的坡脚处且拉线的拉动方向朝坡面的一侧,进而将拉线从固定座中水平拉出,使用者沿坡面拉动拉线并沿边坡向上移动,拉线与滑条相抵并推动滑条在固定座上竖直方向上滑动,当拉线拉出于固定座的一端拉出到指定的测量点后,通过第一指示刻度记录滑条在固定座内上升的距离作为第一测量值,进而测量收线辊的轴线到滑条滑动方向的水平距离作为第二测量值;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原理,通过第一测量值与第二测量值相比得到实际边坡的坡度,减小了测量边坡时需要携带多种工具的麻烦,方便测量。

优选的,所述收线辊套设有复位扭转件,所述复位扭转件一端固定于固定座内,另一端固定于收线辊上,所述复位扭转件对收线辊施加用于收卷拉线的扭力。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测量完毕后,复位扭转件对收线辊施加扭力,进而当使用者松开对拉线的拉力时,收线辊在复位扭转件的作用下旋转进而将拉线收卷于收线轮上,方便收纳拉线。

优选的,所述拉线拉出固定座的一端设置有一拉环,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一可与拉环扣接的锁接钩。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测量完成后,收线辊在复位扭转件的扭力作用下旋转进而将拉线收卷,当拉线完全收卷于固定座后,拉环与锁紧钩扣接,进而将拉环固定于固定座上,减小需要从固定座内取出拉线端头的麻烦,方便使用。

优选的,所述拉线设置有第二指示刻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指示刻度可测量的拉线拉出固定座的长度,进而得到使用者在坡面上移动的距离,进而进行记录;从而可通过在坡面不同位置进行测量,根据多组数据进行平均处理,得到更接近实际的坡度值。

优选的,所述收线辊上同轴设置有一棘轮,所述棘轮的棘齿的朝向与复位扭转件对收线辊施加扭力的方向一致,所述固定座内还转动设置有棘轮的齿槽相抵的棘爪,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与棘爪相抵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对棘爪施加弹力以使棘爪与棘齿表面相抵,所述棘爪上固定有穿出于固定座外的复位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拉线拉出固定座时,拉线带动收线辊旋转,收线辊旋转时,棘爪脱离棘轮的齿槽并沿棘齿的齿背滑过,进而实现收线辊放线;当停止拉动拉线时,复位扭转件对棘轮施加弹力使棘轮反向旋转,棘爪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插入棘齿的齿槽中,进而限制收线轮在复位弹性件的作用下旋转,稳定拉线,方便读取拉线上的第二指示刻度值;当读取完第二指示刻度值后,通过复位杆扳动棘爪,使棘爪脱离棘轮的齿槽,进而收线轮可自由转动,方便收卷拉线或收线轮放线。

优选的,所述第一指示刻度的零点与滑条的顶面平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指示刻度的零点与滑条的顶面平齐,进而拉线拉出固定座与滑条相抵并推动滑条向上移动时,方便直接从第一指示刻度上读出滑条上升的距离,方便读取数值。

优选的,所述滑条的两端设置有滑沿,所述固定座内设置有供滑沿滑动的燕尾形滑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条的滑沿沿燕尾形滑槽滑动,增加了滑条滑动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滑条与拉线相抵的面设置有倒圆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线与滑条相抵并相对滑条相对滑动,滑条与拉线相抵的面倒圆角,减小滑条对拉线的磨损,增加拉线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内可拆卸安装有配重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座可拆卸安装有配重块,使用时,将配重块安装于固定座内,进而增加固定座的稳定性;测量完成后,将配重块从固定座上拆卸下来,进而减小固定座的重量,方便固定座与配重块分开携带。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侧面以及顶面均水平设置有气泡水平仪。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气泡水平仪,方便将固定座放置水平,结构简单,提高测量精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拉动固定座内的拉线沿坡面向上移动,进而拉线与固定座内竖直滑动的滑条相抵并推动滑条上移,通过第一指示刻度读取滑条上升的距离作为第一测量值,测量收线辊轴线到滑条滑动方向的水平距离作为第二测量值,根据相似三角的原理,通过第一测量值相比于第二测量值得到实际边坡的坡度测量值,测量方便;

2.通过设置于固定座内的复位扭转件方便收线辊对拉线的收卷,方便使用;

3.通过设置于固定座内的棘爪对收线辊上的棘齿的单向转动限制作用,方便于使用者读数,进而方便使用者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使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图4中C部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D部的放大图。

图中:1、固定座;100、第一指示刻度;101、容置腔;102、滑槽;103、凸块;104、容纳槽;2、收线辊;3、拉线;31、第二指示刻度;4、滑条;41、滑沿;5、复位扭转件;6、拉环;7、锁接钩;8、棘轮;9、棘爪;10、弹性件;11、复位杆;12、气泡水平仪;13、配重块;131、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公路边坡测量装置,参见图1,包括固定座1,固定座1内转动设置有收线辊2,收线辊2上绕设有拉线3,拉线3的出线端水平设置,固定座1内竖直滑动设置有滑条4,拉线3与滑条4的底面相抵,固定座1上设置有供滑条4滑动的滑槽102,固定座1上位于滑槽102的一侧设置有指示滑条4上升高度的第一指示刻度100。

参见图4,固定座1内开设有容置腔101,收线辊2的轴线水平设置与容置腔101内,收线辊2的一侧套设有一复位扭转件5,复位扭转件5的一端固定于固定座1上,另一端与收线辊2固定,复位扭转件5对收线辊2施加与拉线3拉出固定座1相反的扭力,使收线辊2具有转动并将拉线3收卷的运动趋势,本实施例中,复位扭转件5为扭簧。

参见图3,拉线3拉出固定座1的末端固定有一拉环6,固定座1上设置有与拉环6扣接的锁接钩7。

参见图3,拉线3上设置有第二指示刻度31,通过第二指示刻度31,方便读取拉线3拉出固定座1的长度。

参见图4,收线辊2远离复位扭转件5的一端同轴固定有一棘轮8,棘轮8的棘齿指向与复位扭转件5对收线辊2的施力方向一致。

参见图1以及图2,固定座1上还转动设置有可插入棘轮8的齿槽中的棘爪9,固定座1上固定有与棘爪9相抵的弹性件10,固定座1内固定设置有一凸块103,弹性件10的一端固定于凸块103,另一端与棘爪9相抵并对棘爪9施加弹力使棘爪9与棘轮8相抵,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为弹片。

参见图4,固定座1上穿设有与棘爪9固定的复位杆11,复位杆11与固定座1转动连接。

参见图5以及图6,本实施例中,滑槽102为燕尾槽,滑条4上设置有与滑槽102配合的滑沿41,滑沿41与滑槽102滑动,增加滑条4滑动的稳定性;滑条4与拉线3相抵的一面倒圆角,减小滑条4对拉线3的磨损。

参见图1,第一指示刻度100的零点与滑条4的顶面平齐,进而可直接从第一指示刻度100上读取滑条4上升的高度。

参见图1,固定座1的外侧壁以及顶部均设置有气泡水平仪12,外侧壁上的气泡水平仪12水平设置,顶部的气泡水平仪12的安装方向垂直于外侧壁上的气泡水平仪12。

参见图4,固定座1的一侧开设有容纳槽104,容纳槽104中嵌设有配重块13,配重块13位于固定座1外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把手13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过程以及原理:

使用时,通过将配重块13安装于固定座1中,进而调整固定座1,通过气泡水平仪12调整固定座1水平;进而通过拉环6将拉线3拉出固定座1,拉线3拉出固定座1的过程中,收线辊2沿棘齿指向的相反方向旋转,进而棘爪9脱离棘轮8的齿槽并滑过棘齿的齿背,收线辊2能持续放线;拉线3拉出固定座1后沿公路的坡面向上移动,当到达指定的测量点后,松开对拉线3的拉力,棘爪9在弹性件10的弹力作用下与棘齿相抵并插入棘轮8的齿槽中,进而限制棘齿在复位扭转件5的扭力作用下旋转,记录拉线3上的第二指示刻度31的值作为参考;另外记录滑条4上升的距离作为第一测量值,因滑槽102的中心与收线辊2的中心距离固定,因此记录制作时滑槽102中心与收线辊2的距离作为第二测量值,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原理,将第一测量值与第二测量值相比即得到该测量点的公路边坡的实际测量坡度;

需要收线或更换测量点时,通过复位杆11向弹性件10施力方向相反的方向扳动棘爪9,进而使棘爪9脱离棘轮8的齿槽,进而收线辊2可自由转动;当需要收线时,撤去对拉线3的拉力,棘轮8在复位扭转件5的扭力作用下旋转,进而将拉线3收卷,最后将拉环6扣接于锁接钩7固定。

携带时,可通过把手131将配重块13取出固定座1,方便携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