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监测模板工程支架立杆轴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2039发布日期:2018-07-31 22:01阅读:7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板工程安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监测模板工程支架立杆轴力装置。



背景技术:

模板支撑系统是混凝土施工中的一种临时结构,用于现浇混凝土的成型,简称“模板”。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模板支撑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模板支撑系统的搭设高度、跨度和承受荷载也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模板坍塌事故也逐渐增加,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模板工程坍塌事故已成为建设工程的主要危险源之一,模板工程施工安全带来的安全隐患亟需得到有效的管控。

失稳破坏是模板支撑系统的主要破坏形式,对模板支撑系统的受力情况进行监测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防止模板支撑系统失稳破坏的主要手段。浇筑时,作用于模板支撑系统上的荷载自上而下依次经面板、楞梁和立杆向下传递至支承面,对于不设楞梁的区域,则由面板直接经立杆向下传递。可见,立杆是模板支撑系统中的主要受力部件,因此,对立杆的轴力进行监测是了解模板支撑系统在工作状态下的受力情况和稳定性的主要手段之一。

现有技术在监测立杆轴力时一般使用测力计或应变计在立杆中部或底部进行测量,但是需要多次测量,操作繁琐,同时出现测量误差大的问题。立杆顶部通常为可上下调节的U形托座,工程中亟需一种操作简便、精确度高的立杆轴力监测设备,能直接监测面板或楞梁施加在立杆顶部的荷载大小,准确反映模板支架的受力状态,以保证模板工程安全监测的有效性,预防坍塌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监测模板工程支架立杆轴力装置,解决了立杆轴力监测测量误差大、操作繁琐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监测模板工程支架立杆轴力装置,包括用于监测立杆轴力的监测仪器和采集仪;所述监测仪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包括压力传感器、测量电路、转换器、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感应施加在所述监测仪器上的压力,将压力变化转换成电阻信号,并将所述电阻信号传输至测量电路;所述测量电路,用于将所述电阻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输至转换器;所述转换器,用于将所述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将数字信号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数字信号处理转化成压力信息,并将压力信息传输至数据传输模块;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压力信息传输至采集仪;所述采集仪,用于接收、存储传输模块传输的压力信息。

更优地,所述监测仪器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测量电路、所述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传输模块连接,电源模块用于给测量电路、数据处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供电。

更优地,所述数据传输模块通过数据线与所述采集仪连接。

更优地,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上设有天线,数据传输模块通过所述天线与所述采集仪通过无线连接。

更优地,还包括上位机,用于实现压力信息的远程监控,所述上位机与所述采集仪或所述数据传输模块连接。

更优地,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监测仪器的夹具,所述夹具包括盒子,所述盒子设置于所述监测仪器的底部。

更优地,所述夹具还包括用于夹持可调托座的夹臂和用于使所述夹臂在弹力作用下可伸缩的弹簧,所述盒子中间设置弹簧仓,盒子底部设置导槽,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弹簧仓中,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夹臂连接,夹臂可沿所述导槽伸缩。

更优地,所述夹臂的形状呈U型。

更优地,所述夹具还包括橡胶垫,所述橡胶垫设置于所述夹臂的U形槽内。

更优地,所述监测仪器、所述夹具均设置于被测立杆顶部的可调托座与楞梁或面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监测仪器的压力传感器感应受到的压力,并通过数据处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将压力信号转换成压力信息,直接测量施加到监测仪器上的压力,准确反映支架的受力状态,保证模板工程安全监测的有效性,预防坍塌事故的发生;设置夹具,可有效防止监测仪器在受到荷载冲击的作用下松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监测模板工程支架立杆轴力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监测模板工程支架立杆轴力装置安装在可调托座上的大样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监测模板工程支架立杆轴力装置安装在可调托座上的详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监测模板工程支架立杆轴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监测仪器,11-壳体,12-电源模块,13-压力传感器,14-测量电路,15-转换器,16-数据处理模块,17-数据传输模块,18-数据线,19-天线,2-夹具,21-盒子,22-夹臂,23-弹簧,24-橡胶垫,25-弹簧仓,26-导槽,3-采集仪,4-被测立杆,41-可调托座,42-调节螺母,5-楞梁,6-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监测模板工程支架立杆轴力装置,包括用于监测立杆轴力的监测仪器1和采集仪3,监测仪器1包括壳体11,壳体11的内部包括压力传感器13、测量电路14、转换器15、数据处理模块16和数据传输模块17;压力传感器13,用于感应施加在监测仪器1上的压力,将压力变化转换成电阻信号,并将电阻信号传输至测量电路14;测量电路14,用于将电阻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输至转换器15;转换器15,用于将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将数字信号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16;数据处理模块16,用于将数字信号处理转化成压力信息,并将压力信息传输至数据传输模块17;数据传输模块17,用于将压力信息传输至采集仪3;采集仪3,用于接收数据传输模块传输的压力信息。

压力传感器13为电阻式应变片或压敏电阻。数据处理模块16为单片机。

监测仪器1还包括电源模块12,电源模块12分别与测量电路14、数据处理模块16、数据传输模块17连接,电源模块12用于给测量电路14、数据处理模块16、数据传输模块17供电。该种结构的优点为延长监测仪器1内测量电路14、数据处理模块16、数据传输模块17的使用时间。

数据传输模块17通过数据线18与采集仪3连接。

数据传输模块17上设有天线,数据传输模块17通过天线19与采集仪3通过无线连接。监测模板工程支架立杆轴力装置还包括上位机,用于实现压力信息的远程监控,上位机与采集仪3或数据传输模块17连接。上位机与采集仪3、数据传输模块17可通过WIFI连接、蓝牙连接和网络连接。上位机可实现实时远程监控,提高模板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水平,降低监测的劳动量,节约人力资源成本。

监测模板工程支架立杆轴力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监测仪器1的夹具2,夹具2包括盒子21,盒子21设置于监测仪器1的底部。该种结构的优点为防止荷载冲击导致装置松脱。

夹具2还包括用于夹持可调托座41的夹臂22和用于使夹臂22在弹力作用下可伸缩的弹簧23,盒子21中间设置弹簧仓25,盒子21底部设置导槽26,弹簧23设置于弹簧仓25中,弹簧23的两端分别与夹臂22连接,夹臂22可沿导槽26伸缩。夹臂22设置成两个以达到夹紧可调托座41上的目的。

夹臂22的形状呈U型。夹具2还包括橡胶垫24,橡胶垫24设置于夹臂22的U形槽内。夹臂22的一端伸入盒子21内的导槽中,使夹臂22可沿导槽伸缩,另一端呈倒钩状,倒钩内侧有橡胶垫24,以确保夹持牢固。夹臂22在夹持状态下,弹簧23收到拉力而伸长,为夹具2提供夹持力。

被测立杆4顶部焊接可调托座41,被测立杆4上设有调节螺母42,可调托座41的上方设有楞梁5和面板6;监测仪器1、夹具2均设置于被测立杆4顶部的可调托座41与楞梁5或面板6之间;精准测量面板6或楞梁5施加在被测立杆4顶部的压力,结果可靠。

监测仪器1、夹具2可免工具快速安装在被测立杆顶部可调托座上,操作方便,节省人力资源,结构简单,无需改变被测立杆构造,适用范围广,可大幅度提高监测效率。

夹臂22设置呈U型的原因是夹臂22夹持可调托座41。

监测模板工程支架立杆轴力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安装立杆轴力监测装置。如图所示,旋转被测立杆4上的调节螺母42,降低可调托座41,同时拉动夹具2的两个夹臂22,将监测仪器1、夹具2放置在可调托座41上,并使夹臂22的倒钩卡在可调托座41底部的钢板上,松开夹臂22,弹簧23收缩使夹具2夹紧可调托座41,即可将监测仪器1、夹具2固定在可调托座41上;再次旋转调节螺母42,使监测仪器1、夹具2随可调托座41上升,直至监测仪器1与楞梁5接触并产生一定挤压;

(2)连接立杆轴力监测装置。开启监测仪器1和采集仪3的电源,采用有线传输方式时,用数据线18将监测仪器1和采集仪3连接起来,采用无线传输方式时,在监测仪器1上安装天线19,并设置采集仪3或上位机与监测仪器1进行配对;

(3)立杆轴力监测装置归零。在采集仪3上将此时监测仪器1所受压力值设为零点;

(4)开始监测。开始浇筑后,面板6上方产生施工荷载,监测仪器1受到荷载作用,测得压力数据,并将压力数据通过数据线18或天线19传输至采集仪3,采集仪3显示和储存压力数据,并发送至上位机或移动终端,方便实时远程监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监测仪器的压力传感器感应受到的压力,并通过数据处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将压力信号转换成压力信息,直接测量施加到监测仪器上的压力,准确反映支架的受力状态,保证模板工程安全监测的有效性,预防坍塌事故的发生;设置夹具,可有效防止监测仪器在受到荷载冲击的作用下松脱。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