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供电设备巡线仪测试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5587发布日期:2018-06-30 05:47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流供电设备巡线仪测试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巡线仪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直流供电设备巡线仪测试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通信基站中多家设备运营商的设备和电源线路混在一起,在安装用于计量各设备运营商的设备用电量的分路计量设备时,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对各设备运营商的设备的供电线路进行清理。在实际安装分路计量设备时,操作人员普遍反馈存在现场电源布线混乱、不易辨识、线束不确定等问题,因而导致设备安装速度慢、出错率高等问题。为此,通常采用巡线仪对线束进行清理,查找设备运营商的线束组织方式。但是,在巡线仪的制造过程中,制造人员并不知晓造好的巡线仪是否能正常工作,因此,需要对制造出的巡线仪进行测试后再出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直流供电设备巡线仪测试电路,能对巡线仪进行测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直流供电设备巡线仪测试电路,包括可调稳压电源、第一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可调稳压电源的正极与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可调稳压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可调稳压稳流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可调稳压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与第一电阻并联,所述第三电容与第二电阻并联。

优选的,所述直流供电设备巡线仪测试电路还包括噪声电源、第四电容和第五电容,所述噪声电源的正极与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噪声电源的负极与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与可调稳压电源的负极连接。

优选的,所述噪声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为50W。

优选的,所述可调稳压电源为最大输出功率为300W的直流电源。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为功率电阻,且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功率均大于等于400W。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为分断能力大于等于16A/DC48V的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巡线仪进行测试,检测巡线仪是否能够进行线缆寻线,从而保证巡线仪的出厂质量;

(2)本实用新型中还设有噪声电源,用于模拟实际使用中的噪声,从而能够检测巡线仪在有噪声干扰的情况下是否能够正常进行线缆寻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反接电路的电路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反接电路的一种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流供电设备巡线仪测试电路:

如图1所示,直流供电设备巡线仪测试电路包括可调稳压电源U1、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所述可调稳压电源U1的正极与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K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K1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可调稳压电源U1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K2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K2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可调稳压稳流电源U1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可调稳压电源U1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与第一电阻R1并联,所述第三电容C3与第二电阻R2并联。所述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为退耦合电容;所述第一电感L1为阻波器,防止高频信号进入可调稳压电源U1。

优选的,所述可调稳压电源U1为最大输出功率为300W的直流电源,所述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为功率电阻,且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R的功率均大于等于400W,所述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为分断能力大于等于16A/DC48V的开关。

本实施例中的巡线仪包括末端试电设备和前端信号处理设备;所述末端试电设备包括极性检测电路和信号产生电路,所述极性检测电路和信号产生电路的信号端均通过信号接口与被测线路的供电端电连接,所述极性检测电路和信号产生电路的电源端均与外部直流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前端信号处理设备包括顺次电连接的信号采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和显示屏,所述信号采集电路还与被测线路电连接;所述前端信号处理设备块还包括供电电源,供电电源用于为信号采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和显示屏供电。巡线仪的工作过程为:将末端试电设备与被测线路的供电端电连接,通过极性检测电路对供电端的正负极性进行检测,以辅助寻线,通过信号产生电路生成验证信号,并将该验证信号耦合至被测线路中;然后,将前端信号处理设备与被测线路的其他位置(检测点)电连接,信号采集电路捕获被测线路中的验证信号,并对验证信号进行模数转换、滤波等处理,信号处理电路检测捕获到的验证信号的能量值,信号显示屏用于显示验证信号的能量值,操作人员根据该能量值即可判断检测点和供电端是否在同一线路上,从而实现线缆寻线,提高了寻线的准确度。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进行测试时,打开可调稳压电源U1,调整电压到48V,将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闭合,然后将巡线仪的末端试电设备接在图1中的BC节点之间,然后打开巡线仪的前端信号处理设备,测试BC节点外各处(如A、D、E节点)的信号强度,根据前端信号处理设备的显示结果找出信号最强点,判断该信号最强点的信号能量值是否超过设定的阈值,若超过则认为信号最强点和末端试电设备与测试电路的连接点在同一线路上,然后判断测试结果是否与实际情况一致,若一致则认为巡线仪的测试合格。

优选的,所述直流供电设备巡线仪测试电路还包括噪声电源U2、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所述噪声电源U2的正极与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噪声电源U2的负极与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与可调稳压电源U1的负极连接。所述噪声电源U2的最大输出功率为50W。所述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为噪声耦合电容,通过设置噪声电源U2,能够模拟实际环境下的噪声干扰,使得对巡线仪的测试更能反映实际使用环境。

优选的,所述信号采集电路包括顺次电连接传感器、模数转换电路和抗混叠滤波电路,所述传感器还与被测线路电连接,所述抗混叠滤波电路还与信号处理电路电连接,所述传感器为电压传感器或电流传感器。传感器用于从被测线路中捕获验证信号,模数转换电路用于对验证信号进行模数转换,抗混叠滤波电路用于对干扰信号进行滤除,能够提高后续检测的准确性。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已有能够进行正负极性检测、信号产生和信号能量值检测的电路,本实施例中的极性检测电路、信号产生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等均可以采用现有的相关电路;在结合本发明公开的组成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等信息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就可以实现这些电路的器件选型和接线等;因此,本实施例不再对极性检测电路、信号产生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等的具体结构一一赘述。

优选的,所述末端试电设备还包括防反接电路,所述防反接电路的输入端通过电源接口与外部直流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防反接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极性检测电路和信号产生电路的电源端电连接。

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防反接电路包括桥式整流电路、限流电路和稳压电路,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电源接口的电源正输入端连接,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电源接口的电源负输入端连接,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负输出端接地,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分别与限流电路、信号产生电路和/或极性检测电路的电源端连接,所述限流电路的输出端与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电路还与信号产生电路和/或极性检测电路电连接。

本实施中通过桥式整流电路来解决反接问题,使得即使在反接时末端试电设备20仍能正常工作;此外,通过设置限流电路来避免末端试电设备20内部电路失效时不至于短路对基站产生影响。

优选的,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第一级稳压电路和第二级稳压电路,所述第二级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经第一级稳压电路与限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级稳压电路与信号产生电路和/或极性检测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级稳压电路与信号产生电路和/或极性检测电路电连接。所述防反接电路还包括第一状态指示电路和第二状态指示电路,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电路与限流电路连接,所述第二状态指示电路分别与电源接口的电源正输入端和电源负输入端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桥式整流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对接构成桥式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所述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对接构成桥式整流电路的负输出端,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构成桥式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构成桥式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优选的,所述末端试电设备20的输入电源为48V直流电源。

所述第二状态指示电路包括第八二极管D8、第九二极管D9、第十二极管D10、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五电阻R15,所述第八二极管D8和第十二极管D10均为发光二极管,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经第十四电阻R14与电源接口的电源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与电源接口的电源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与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电源接口的电源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与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电源接口的电源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二极管D10的阳极与电源接口的电源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二极管D10的阴极经第十五电阻R15与电源接口的电源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阴极与第十二极管D10的阳极电源接口的电源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阳极与第十二极管D10的阴极电源接口的电源负输入端连接。末端试电设备20正接时,第十二极管D10发光,第八二极管D8熄灭;末端试电设备20反接时,第八二极管D8发光,第十二极管D10熄灭;从而能够方便地了解末端试电设备20是否反接。

所述限流电路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三极管Q1和可控硅Q2,所述第六电阻R6为可调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经第三电阻R3与桥式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依次经过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后与第一三极管Q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经第六电阻R6接地,所述可控硅Q2的阳极与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的公共点连接,所述可控硅Q2的阴极接地,所述可控硅Q2的栅极与第六电阻R6的调节端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三极管Q1为PNP型三极管。

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电路包括第七二极管D7和第十三电阻R13,所述第七二极管D7为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与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的公共点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经第十三电阻R13与可控硅Q2的阳极连接。

所述第一稳压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T1、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和第六电容C6,所述第六二极管D6为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T1的基极经第六电容C6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信号产生电路和/或极性检测电路,所述第二三极管T1的集电极经第七电阻R7与第二三极管T1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8与第七电阻R7并联,所述第二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与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的公共点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与第二三极管T1的基极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与可控硅Q2的阳极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三极管T1的型号为BD237。

所述第二稳压电路包括稳压芯片U3、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和第二电感L2,所述第七电容C7的正极接信号产生电路和/或极性检测电路,所述第七电容C7的负极接地,所述第八电容C8与第七电容C7并联,所述稳压芯片U3的使能端经第九电阻R9接信号产生电路和/或极性检测电路,所述稳压芯片U3的补偿端依次经过第十电阻R10和第九电容C9后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3的模拟地端和保护地端均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3的输出端经第二电感L2接信号产生电路和/或极性检测电路,所述第十电容C10的正极接信号产生电路和/或极性检测电路,所述第十电容C10的负极接地,所述第十一电容C11与第十电容C10并联,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接信号产生电路和/或极性检测电路,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经第十二电阻R12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3的反馈端与第十一电阻R11和第十二电阻R12的公共点连接。优选的,所述稳压芯片U3的型号为AOZ1016。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初始时,第一三极管Q1和可控硅Q2均截止,第三电阻R3处电压升高时,第一三极管Q1导通,然后使得可控硅Q2导通,从而起到限流保护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