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地下水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5661发布日期:2018-08-10 20:25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水取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地下水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的动态观测直接反映地下水质的变化,因此应加强对地下水的水质观测。

用于地下水取样的装置有很多,但大多功能单一、取水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钻孔孔径较小、取水位置水量较小等不易取水样前提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携带的地下水取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便携式地下水取样装置,包括取水筒和取水筒上的提绳,其特征是,所述取水筒底部侧壁上设有进水孔,进水孔的内侧壁上对称铰连接有两个止水板,两个止水板之间设有倒T形限位卡块,倒T形限位卡块用于控制两块止水板的闭合,与限位卡块相对的止水板端面上设有铁片;所述止水板上方的取水筒内壁上对称设有两个竖向滑槽,两个滑槽之间设置水平空心杆,水平空心杆通过软管连接透明浮球;水平空心杆底部设有两块磁铁,通过磁铁与对应的铁片之间的引力增加对应止水板打开角度。

优选的,所述透明浮球内设有LED灯,LED灯通过设置在软管、水平空心杆中的线路与金属触头相连接,线路上设有电池;所述滑槽上部内壁上设有铜片;所述透明浮球带动水平空心杆上移,水平空心杆在滑槽中滑动上移,直到金属触头与铜片接触,线路接通,透明浮球线路内LED灯闪烁,LED灯通过透明浮球传递水样水位位置信息。

优选的,所述取水筒底部设有配重箱,配重箱中设有若干个配重块,配重块通过挂钩设置在所述取水筒底板上。

优选的,所述取水筒顶部设有可拆卸防尘网上盖,防尘网上盖侧壁上设有通气孔,防尘网上盖上设有提绳。

优选的,所述进水孔上设有可拆卸透水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止水板与取水筒内侧壁通过合页相连接,止水板与取水筒内侧壁之间设有止水。

优选的,所述取水筒为四棱柱结构,四棱柱结构的四个侧壁底部分别设有进水孔。

一种便携式地下水取样装置。地下水取样过程中,通过提绳将取水装置放下,装置进入水中,地下水通过取水装置四侧安置的过滤网进入装置;水平空心板下设有两块磁铁,铁片受磁铁吸引和水的冲击力作用,使止水板打开一定角度,地下水进入取水装置,由于浮力作用,透明浮球带动水平空心板上移,直到水平空心板上移至最高水位使线路接通,透明浮球内LED灯闪烁,取水结束。利用提绳取出取水装置,水的重力作用使止水板关闭在限位卡块上,地下水储存在取水装置内。

为了使便携式地下水取样装置取水便捷,取水装置设计为四棱柱体形状,装置四面设有透水过滤网,地下水从四侧进入装置中。

为了使便携式地下水取样装置储存水样,取水装置内设置两扇对称止水板,利用合页固定边缘两端,止水板一侧可打开进水,关闭时止水板止于倒T型限位卡块,使水储存在取水装置中。

为了使止水板打开方便,在水平空心板下设有磁铁,止水板的铁片受磁铁吸引预先打开一定角度,使水流冲开止水板更方便,提高取水效率。

为了使便携式地下水取样装置控制水量,水平空心板内置小型电池、电线,透明浮球内设有小型LED灯,连接水平空心板和透明浮球之间的软管内放置电线,滑槽顶部内侧贴有铁片,水平空心板向上滑至一定高度时线路接通,LED灯亮表示取水水量达到要求。

为了使便携式地下水取样装置操作便捷,进水孔上为圆形过滤网,容器外侧设置环形槽,使过滤网可拆卸;容器顶部为可拆卸防护网,便于拆卸清洗。

为了使便携式地下水取样装置取水深度加深,容器底部封闭且设置挂钩,可添加底部配重块增加装置自身重量,增大地下水取样装置下水深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使用四棱柱体结构,装置四面以过滤网透水,增大进水面积,结构简单、便捷。

2、本实用新型使用两扇一侧以合页为转角一侧可开合的矩形止水板,进水时止水板一侧打开,取水时止水板在限位卡块上闭合,装置进水便利、储水快捷。

3、本实用新型设置透明浮球、水平空心板线路和LED灯,可观测取水装置内水样水位,功能多样。

4、本实用新型利用引力作用,在水平空心板底部、止水板内侧设置磁铁片,增加止水板打开程度,地下水取样效率高、水量多。

5、本实用新型所装置的透水过滤网和上盖防护网均可卸,操作便利且可清洁。

6、结构设计合理,便于操作,成本低廉,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地下水取样装置的取水结束装置上提时止水板位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地下水取样装置的初始时止水板位置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地下水取样装置的取水时止水板位置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地下水取样装置的水平空心杆布置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地下水取样装置的B-B剖面;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地下水取样装置的A-A剖面;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地下水取样装置的止水板止水布置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地下水取样装置的电路细部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施实例。

实施例:

如图1-8所示,一种便携式地下水取样装置,包括取水筒1、提绳2、防尘网上盖3、透明浮球4、水平空心杆5、线路6、LED灯7、小电池8、铁片9、止水板10、限位卡块11、合页12、进水孔13、透水过滤网14、底部配重块15、滑槽16、软管17、配重箱18、通气孔19、止水20、铜片21、磁铁22、金属触头23。

如图1、2、3、4、5、6、7、8所示,所述取水筒1为四棱柱容器,取水筒1顶部设有防护网上盖3,防护网上盖3侧边留有通气孔19,防护网上盖3与提绳2相连;取水筒1底部封闭且设置配重箱18,配重箱18内设有挂钩与底部配重块15相连,以便适用不同水深。水平空心杆5可以沿着滑槽16滑动,其下设有磁铁22,内部装有小电池8、线路6和金属触头23,水平空心杆5通过软管17与透明浮球4和LED灯7连接。进水孔13位于取水筒1底端四侧容器壁上,地下水通过进水孔13上的可拆卸过滤网14进入容器1并且打开止水板10充满容器。透明浮球4带动水平空心杆5上移,水平空心杆5在滑槽16中滑动上移,直到金属触头23与滑槽内的铜片21接触透明浮球4内LED灯7闪烁。利用提绳2取出取水筒1,水的重力作用关闭止水板10,止水板10闭合在限位卡块11上,地下水取样成功。

为了观测水样水位,距离取水筒顶部2/5段筒左、右两壁上设有滑槽16,使水平空心杆5两端在滑槽16内上下滑动。由于浮力作用使透明浮球4上移,带动水平空心杆5在滑槽16内向上滑动,直到水平空心杆5内金属触头23与滑槽内铜片21接触, LED灯7闪烁,水样水量达到最大值,提起取水装置。

为了取水便捷,距离取水筒底部1/5处设有两扇对称止水板10,通过容器两侧的合页12作为转角,止水板10一侧可打开、闭合。两扇止水板10之间设有倒T型限位卡块11,使两扇止水板10闭合在限位卡块11上。水平空心杆5底部、止水板10内侧设有磁铁22,水平空心杆5上移时带动止水板10一侧打开一定角度,减小进水时止水板10阻力作用。

为了防止提水时漏水,在止水板四周设置止水。

为了使用便利,取水装置的防尘网上盖3和进水孔的透水过滤网14均可拆卸清理,利用环形凹槽安装。

本实用新型取水筒为四棱柱容器,取水筒顶部设有可拆卸防护网上盖,上盖与提绳相连;取水筒底部封闭且设有挂钩与底部配重块。进水孔位于取水筒四侧容器壁上,地下水通过进水孔上的可拆卸过滤网进入容器并且打开止水板充满容器。透明浮球带动水平空心杆上移,水平空心杆在滑槽中滑动上移,直到金属触头与铜片接触,透明浮球内LED灯闪烁。利用提绳取出取水筒,水的重力作用关闭止水板,止水板闭合在限位卡块上,地下水取样成功。

取水筒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控制水量,中部储水,下部进水。取水筒上部分内置透明浮球和水平空心杆。透明浮球和水平空心杆通过软管相连。距离取水筒顶部2/5段筒左、右两壁上设有滑槽,使水平空心杆两端在滑槽内上下滑动。由于浮力作用使透明浮球上移,带动水平空心杆在滑槽内向上滑动。

距离取水筒底部1/5处设有两扇对称止水板,通过容器两侧的合页,止水板一侧可打开、关闭。两扇止水板之间设有倒T型限位卡块,控制两扇止水板的关闭。

水平空心杆底部贴有两片对称磁铁片,两扇止水板内侧贴有铁片,通过铁片之间的引力增加进水初期止水板打开角度。

水平空心板内置小型电池、电线和金属触头,透明浮球内设有小型LED灯,连接水平空心板和透明浮球之间的软管内放置电线;距离取水筒1/5处,即滑槽顶部内侧贴有铜片,水平空心板向上滑至一定高度时金属触头与铜片接触,线路接通,LED灯通过透明浮球传递水样水位位置信息。

取水筒下部分(距容器底部1/5段)为进水部分。四棱柱容器四壁设置四个进水孔,进水孔上为圆形过滤网;容器外侧设置环形槽,内置密封橡胶圈,使过滤网可拆卸。

容器底部封闭,设置挂钩,可添加底部配重块增加装置自身重量。

容器顶部为可拆卸防护网上盖,上盖和拉绳连接。

地下水取样过程中,通过提绳将取水装置放下,装置进入水中,地下水通过取水装置四侧安置的过滤网进入装置;水平空心杆设有磁铁,由于磁铁对铁片的吸引和水的冲击力作用,使止水板打开一定角度,地下水进入取水装置。在浮力作用下,透明浮球带动水平空心板上移,;直到水平空心板上移至一定位置时使线路接通,透明浮球内LED灯闪烁,取水结束。利用提绳取出取水装置,在水的自重作用子下止水板关闭在限位卡块上,地下水储存在取水装置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携带。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