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唾液的诊断设备及利用其的诊断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06162发布日期:2018-08-31 21:01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利用唾液的诊断设备及利用其的诊断方法,更详细地,涉及利用唾液诊断疾病的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疾病诊断用生物传感器的操作原理均为提取血液进行诊断的创伤式采血方式诊断设备,其为用于一个目的的个体诊断设备,例如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测定、癌症(cancer)测定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唾液的诊断设备及利用其的诊断方法,通过利用唾液(saliva)代替血液来诊断疾病,并通过使与特定用途(疾病)匹配的检测部与唾液产生反应,来可作为各特定用途来使用或者可测定各特定疾病。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利用唾液的诊断设备包括:检测部,以可拆装的方式与上述诊断设备相结合,用于利用唾液来诊断疾病;通信部;以及控制部,用于向上述检测部施加电压,将通过上述检测部接收的诊断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上述通信部向用户终端提供上述数字信号。

上述检测部借助通过上述诊断设备施加的电压诱导上述唾液中的疾病因子的电化学反应,并可向上述控制部提供由疾病因子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流。

上述检测部可包括:设备连接部,用于从上述诊断设备接收电压,并向上述诊断设备提供由上述唾液中的疾病因子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流;以及唾液检测部,用于借助通过上述设备连接部从上述诊断设备施加的电压来诱导上述唾液中的疾病因子的电化学反应,并向上述设备连接部提供由疾病因子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流。

上述唾液检测部可包括:第一层,由与上述设备连接部相连接的电极形成;第二层,通过附着于上述第一层的上部来诱导上述唾液中的疾病因子的电化学反应;第三层,位于上述第二层的上部,由可识别上述唾液中的疾病因子的酶形成;第四层,位于上述第三层的上部,由分离预先设定的物质的过滤器形成;以及第五层,位于上述第四层的上部,由复合纤维质膜形成。

上述疾病因子可以为可诊断疾病的特定因子。

上述第二层可由具有多孔性金属-有机固体结构物形态的纳米结构体形成。

上述纳米结构体具有ma(ii)m'b(iii)(cn)6的化学组成,上述m和上述m'可以为金属元素。

上述数字信号可根据预先设定的校正曲线(calibrationcurve)通过上述用户终端转换为疾病因子的浓度。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使用利用本发明的唾液的诊断设备的诊断方法,作为利用诊断设备的唾液的诊断方法包括:对以可拆装的方式与上述诊断设备相结合的检测部施加电压的步骤;借助上述检测部利用唾液来诊断疾病的步骤;将通过上述检测部接收的诊断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步骤;以及通过通信网络向用户终端提供上述数字信号的步骤。

在上述疾病诊断步骤中,可借助通过上述诊断设备向上述检测部施加的电压来诱导上述唾液中的疾病因子的电化学反应,并检测由疾病因子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流。

上述检测部可包括:设备连接部,用于从上述诊断设备接收电压,并向上述诊断设备提供由上述唾液中的疾病因子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流;以及唾液检测部,用于借助通过上述设备连接部从上述诊断设备施加的电压来诱导上述唾液中的疾病因子的电化学反应,并向上述设备连接部提供由疾病因子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流。

上述唾液检测部可包括:第一层,由与上述设备连接部相连接的电极形成;第二层,通过附着于上述第一层的上部来诱导上述唾液中的疾病因子的电化学反应;第三层,位于上述第二层的上部,由可识别上述唾液中的疾病因子的酶形成;第四层,位于上述第三层的上部,由分离预先设定的物质的过滤器形成;以及第五层,位于上述第四层的上部,由复合纤维质膜形成。

上述疾病因子可以为可诊断疾病的特定因子。

上述第二层可由具有多孔性金属-有机固体结构物形态的纳米结构体形成。

上述纳米结构体具有ma(ii)m'b(iii)(cn)6的化学组成,上述m和上述m'可以为金属元素。

上述数字信号可根据预先设定的校正曲线通过上述用户终端转换为疾病因子的浓度。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存储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用于在计算机执行利用上述利用唾液的诊断设备的诊断方法中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利用唾液的诊断设备及利用其的诊断方法,通过利用唾液(saliva)代替血液来诊断疾病,每天可多次无痛地诊断疾病。并且,可通过各特定用途(疾病)选择并测定检测部,因此可提供经济优势,通过通信网络向用户终端提供测定结果,从而用户可通过测定结果来管理健康状况,并且可以为每个人进行自我保健。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利用唾液的诊断设备的框图。

图2为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诊断设备的一例的图。

图3为更详细示出图1所示的诊断设备的结构的框图。

图4为更详细示出图3所示的检测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5的(a)部分为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检测部的一例的图,(b)部分为(a)部分所示的a-a'部分的剖视图。

图6为用于说明从图5所示的检测部分离保护罩部的状态的图。

图7为更详细示出图5所示的唾液检测部的结构的图。

图8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疾病诊断的单个过程的一例的图。

图9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疾病诊断的整个过程的一例的图。

图10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疾病诊断结果的一例的曲线图。

图11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使用利用唾液的诊断设备的诊断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利用唾液的诊断设备及利用其的诊断方法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参照图1及图2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利用唾液的诊断设备进行说明。

图1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利用唾液的诊断设备的框图,图2为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诊断设备的一例的图。

参照图1及图2,本发明的利用唾液的诊断设备100(以下,称为“诊断设备”)通过通信网络300与用户终端200相连接。

诊断设备100通过利用唾液代替血液来以电化学方法诊断疾病。此时,诊断设备100使与特定用途(疾病)匹配的检测部与唾液产生反应,从而可作为各特定用途来使用或者可测定各特定疾病。而且,诊断设备100将诊断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通信网络300向用户终端200提供。

用户终端200可通过通信网络300与诊断设备100相连接来交换各种数据。

即,根据预先设定的校正曲线,用户终端300可将通过通信网络300从诊断设备100接收的数字信号转换为疾病因子的浓度。其中,疾病因子是指如抗原、葡萄糖等可诊断疾病的特定因子。例如,当疾病因子为葡萄糖时,校正曲线由根据葡萄糖的浓度的电流值形成,并且可通过现有实验等预先获得。而且,用户终端300可显示被转换的疾病因子的浓度。

由此,在由本发明的诊断设备诊断糖尿病的情况下,已经对糖尿病的葡萄糖浓度进行了数值化,可利用该数值和诊断结果(即,被定量的葡萄糖浓度)诊断糖尿病。

其中,用户终端200可以由安装有存储单元及微处理器并具有计算能力的终端形成,例如,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工作站、掌上型(palmtop)计算机、超移动个人计算机(umpc,ultramobilepersonalcomputer)、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联网板、智能手机、移动电话等。

通信网络300可包括数据通信网络及电话网络,上述数据通信网络包括局域网(localareanetwork,lan)、城域网(metropolitanareanetwork,man)、广域网(wideareanetwork,wan)、互联网等,并且不管是有线还是无线,使用任何通信方式。

接着,参照图3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诊断设备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3为更详细示出图1所示的诊断设备的结构的框图。

参照图3,诊断设备100可包括通信部110、数模转换(dac)部120、模数转换(adc)部130、电源部140、电压施加部150、检测部160及控制部170。

通信部110包括有线通信模块(未图示)或无线通信模块(未图示),并执行用于诊断设备100的有线/无线通信的相应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功能。例如,通信部110可通过通信网络300将从诊断设备100的其他结构要素接收的数据发送到用户终端200。

根据控制部170的控制,数模转换部120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根据控制部170的控制,模数转换部130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电源部140包括电池(未图示),并提供诊断设备100的各结构要素的操作所需的电源。其中,电池可以为固定于诊断设备100的一体型电池或可在诊断设备100装拆的分离型电池。当然,电源部140还可以从外部电源(未图示)接收电源。

根据控制部170的控制,电压施加部150向检测部160施加恒定电压。而且,电压施加部150测定由检测部160产生的电流提供给控制部170。

检测部160以可拆装的方式与诊断设备100相结合,利用唾液诊断疾病。即,检测部160通过电压施加部150施加的电压来诱导所采样的唾液中的疾病因子的电化学反应(即,氧化还原反应)。

而且,检测部160向控制部170提供诊断数据。即,检测部160通过电压施加部150向控制部170提供由疾病因子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流。

控制部170控制与诊断设备100的各结构要素有关的整体操作。

尤其,控制部170通过控制电压施加部150来向检测部160施加电压。而且,控制部170通过模数转换部130将通过检测部160接收的诊断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即,控制部170可通过电压施加部150测定由疾病因子的电化学反应在检测部160产生的电流,并可将测定结果转换为数字信号。

并且,控制部170通过通信部110向用户终端200提供数字信号。接着,根据预先设定的校正曲线,用户终端300将从诊断设备100接收的数字信号转换为疾病因子的浓度。

接着,参照图4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检测部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4为更详细示出图3所示的检测部的结构的框图。

参照图4,检测部160可包括设备连接部161、唾液检测部163及保护罩部165。

设备连接部161从诊断设备100接收电压。而且,设备连接部161向诊断设备100提供由唾液中的疾病因子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流。

唾液检测部163借助通过设备连接部161从诊断设备100施加的电压来诱导唾液中的疾病因子的电化学反应。而且,唾液检测部163向设备连接部161提供由疾病因子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流。其中,患者的唾液可通过患者向唾液检测部163吐出(spitout)唾液或通过唾液检测部163直接接触患者的口腔患部来进行采样。即,唾液检测部163可混合患者的唾液样品并执行进行电化学反应的反应器的作用。

保护罩部165为用于从外部物质或刺激等保护设备连接部161和唾液检测部163的外罩。

接着,参照图5至图10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检测部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5的(a)部分为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检测部的一例的图,(b)部分为(a)部分所示的a-a'部分的剖视图,图6为用于说明从图5所示的检测部分离保护罩部的状态的图,图7为更详细示出图5所示的唾液检测部的结构的图,图8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疾病诊断的单个过程的一例的图,图9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疾病诊断的整个过程的一例的图,图10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疾病诊断结果的一例的曲线图。

参照图5至图10,本发明的唾液检测部163可以由多个层(l1至l5)形成。

第五层l5位于第四层l4的上部且由复合纤维质膜形成。即,如图8的(a)部分所示,若唾液sl接触由复合纤维质膜形成的第五层l5的上部,则第五层l5使唾液扩散到整个复合纤维质膜。

第四层l4位于第三层l3的上部且由分离预先设定的物质的过滤器形成。即,如图8的(b)部分所示,第四层l4分离唾液中包含的多个物质中的预先设定的物质。例如,当疾病因子为葡萄糖时,除了葡萄糖之外,唾液还包含蛋白质、淀粉酶、尿素等许多物质,第四层l4可分离干扰葡萄糖检测的物质。当然,当疾病因子为非葡萄糖的其他因子时,可分离干扰其他因子的检测的物质。

第三层l3位于第二层l2的上部且由可识别唾液中的疾病因子的酶形成。即,如图8的(c)部分所示,当疾病因子为葡萄糖时,第三层l3将葡萄糖分解为过氧化氢和葡萄糖酸(gluconicacid)。并且,当疾病因子为非葡萄糖的其他因子时,第三层l3可以由可识别唾液中的其他因子的酶形成。由此,本发明可通过可识别与所要测定的疾病相关的疾病因子的第三层l3来形成唾液检测部163。像这样,可通过针对特定用途(疾病)选择检测部来进行测定,因此本发明可提供选择性识别葡萄糖及各种疾病因子的经济优势。

第二层l2通过附着于第一层l1的上部来诱导唾液中的疾病因子的电化学反应。即,如图8的(d)部分所示,当疾病因子为葡萄糖时,第二层l2使在第三层l3的葡萄糖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氢氧化氢还原,并且在自身被氧化并交换电子的过程中产生电流。

此时,第二层l2可以由多孔性金属-有机固体结构物形态的纳米结构体形成。纳米结构体作为无生物学危害性的无毒催化剂,通过电化学方法使葡萄糖代谢反应的产物还原,并且在电极自身再被氧化从而产生电流信号。

而且,纳米结构体具有ma(ii)m’b(iii)(cn)6的化学组成,m和m'可以为金属元素。例如,由m2+和m'3+的金属阳离子及cn-氰化阴离子的配位结合物形成的固体结构物通过中心金属阳离子的电化学催化特性促进作为酶的代谢产物的过氧化氢的快速的还原反应。作为金属元素,m和m'可以为fe、zn、k、mg、al、cu、co、ni、cr、mn、rb等,作为一例,纳米结构体为基于fe2+及fe3+的普鲁士蓝(prussianblue)形态的结构物,可以为fe4iii[feii(cn)6]3。通过这种纳米结构体可形成具有高灵敏度的唾液检测部163。例如,如图10所示,本发明利用纳米结构体,从而可获得相对于现有的采血方式的血糖传感器检测量为100~1000倍的检测灵敏度(检测阀值=10~1μm)。

第一层l1由与设备连接部161相连接的电极形成。即,第一层l1向设备连接部161提供在第二层l2产生的电流。另一方面,第一层l1以由基准电极en1、工作电极en2及辅助电极en3形成的三电极(three-electrodes)形态示出,但并不限定于此,根据实施例,第一层l1还可形成为双电极(two-electrodes)形态

另一方面,在图e中示出唾液检测部163由第一层l1至第五层l5形成,但并不限定于此,根据实施例,唾液检测部163还可包括过滤膜或薄膜。例如,唾液检测部163还可包括可从唾液中的多种干扰物质仅感应特定疾病因子的过滤膜。并且,唾液检测部163还可包括仅对疾病因子呈现选择性的电化学信号感应的蛋白质或dna物质及用作电解质的薄膜。

接着,参照图11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使用利用唾液的诊断设备的诊断方法进行说明。

图11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使用利用唾液的诊断设备的诊断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11,诊断设备100向与诊断设备100相连接的检测部160施加恒定电压(s110)。

接着,诊断设备100利用唾液诊断疾病(s130)。即,检测部160通过施加的电压来诱导采样的唾液中的疾病因子的电化学反应。而且,检测部160向诊断设备100提供由疾病因子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流。

而且,诊断设备100将诊断数据(即,测定由检测部160产生的电流的结果)转换为数字信号(s150)。

然后,诊断设备100通过通信网络300向用户终端200提供数字信号(s170)。接着,用户终端200根据预先设定的校正曲线将从诊断设备100接收的数字信号转换为疾病因子的浓度。

本发明还可实现为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的计算机可读代码。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包括存储有可由计算机读取的数据的所有种类的记录装置。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的示例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光盘(cd-rom)、磁带、软盘、光数据存储装置等,并且还能够以载波(通过互联网传输)的形态实现。并且,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分散在通过有线/无线通信网络连接的计算机装置中,并以分散方式存储并执行计算机可读代码。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应理解,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的所要保护的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变形实施,这种变更在发明要求保护范围所记载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