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62934发布日期:2018-12-22 08:16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自动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的分析作业中所使用的自动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中,当在反应容器中生成将检体与试剂进行混合而成的反应液,并将反应液保持为预定温度而促进了反应后,测定反应液的光亮度等,由此检测检体所含的成分。在医疗领域的血液检查中,使用于对酶等进行测定的生化检查、针对特定的疾病测定特别的抗原等的免疫检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自动分析装置具备能够以预定的温度保持反应液的加热块。在加热块中,为了对反应液的温度稳定地进行管理,进行使用了热水、加热器等的加热。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为了防止加热块的过度的温度上升,将进行温度调整而得的流体向加热块供给的自动分析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3272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对加热块进行加热时的要求事项为两个。第一个是,通过将反应液的温度精密地控制在±0.3℃以下的范围内,稳定地促进反应。第二个是,使加热块从停止状态快速地升温至温度稳定状态。例如,在外部空气温度为15℃,并将反应温度设为37℃的情况下,需要进行22℃的升温。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为了高精度地进行加热块的温度控制,必然选定分辨率小,且响应性较高的热源。另一方面,存在这种热源的最大输出较小,加热块的上升较慢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既精密地进行反应液的温度控制,又兼顾加热块的上升的速度。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请求专利保护的范围所记载的结构。作为具体的一个例子,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温度调节装置,其对第一保管部进行温度调节,该第一保管部对液体进行保温;第二温度调节装置,其是用于对第二保管部进行温度调节的温度调节装置,且在其一部分包含散热装置,该第二保管部对其他的液体进行保冷;第一空间,其一部分向外部敞开,并且在内部配置有所述散热装置;排热流路,其将在所述第一空间内从所述散热装置产生的热向该自动分析装置的外部排出;导热流路,其经由第一热介质将在所述第一空间内从所述散热装置产生的热向收纳有所述第一保管部的第二空间进行导热;第一温度检测单元,其对所述第一热介质的温度进行检测;控制单元,其对所述第一热介质的流量进行控制,从而控制从所述第一空间内导热至所述导热流路的热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利用必要最小限度的结构,兼顾起动的上升的速度和精密的温度控制的自动分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系统构成。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

图3是第2实施方式的系统构成。

图4是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

图5是第3实施方式的系统构成。

图6是第3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

图7是第4实施方式的系统构成。

图8是第4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自动分析装置使用于对血液所含的酶、脂质、电解质、蛋白质进行测定的生化检查、针对病毒感染性疾病、自我免疫疾病、激素、肿瘤标记物、炎症标记物等疾病对特别的抗原或者抗体进行测定的免疫检查。通常的自动分析装置使作为检体的血液与试剂在反应容器内进行混合,将包含了该混合液的反应容器保持在恒温槽、恒温箱内,由此使所希望的成分与标记物进行反应。之后,根据反应过程中的混合液的透射光量的变化量、变化率、来自反应物的发光量等的信息,对检体中所含的分析对象物的量、浓度进行检测。在这些分析作业中,为了求得精度的高度和迅速度双方,执行沿预定的序列的自动处理。

对使用于分析的试剂进行收容的试剂瓶63为了防止劣化,希望以10度以下的低温被保持。因此,通常在自动分析装置中具备用于将试剂瓶63保管于比外部空气温低的温度的试剂冷库102。试剂冷库102通过在与冷却系统101之间进行循环的热介质(空气、水等)始终调温为固定的温度范围。

另一方面,包含混合液的反应容器产生稳定的分析,因此优选被加热至比外部空气温度高的预定的温度范围(例如37度)。因此,在恒温槽、恒温箱内设置有加热块100。

实施例1

图1表示本发明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系统构成。自动分析装置至少由作为第一温度调节装置的加热块100、作为第二温度调节装置的试剂冷库102、冷却系统101、对各设备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103构成。

试剂冷库102是将底面关闭了的圆筒状的容器,在内部收纳有试剂瓶63。包围试剂瓶63的侧面与底面的支承材料作为用于对试剂冷库102进行冷却的热介质具备供冷却水流通的流路。

加热块100为圆盘状的构造。加热块100在圆周上具备多个反应容器保持部61,该多个反应容器保持部61保持用于使检体与试剂产生反应的反应容器60。在加热块100的内部配置有施加电压来获得发热作用的加热器62。另外,加热块100通过图示外的电动机进行旋转。

冷却系统101由制冷剂回路和冷却水回路构成,其中,制冷剂回路中将制冷剂封入到环状连接压缩装置90、散热装置91、膨胀装置92、冷却装置93而成的流路中,冷却水回路中将作为第二热介质的冷却水封入到环状连接冷却装置93、冷却水泵95、试剂冷库102而成的流路中。此外,作为应用于冷却系统101的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有r134a、r410a等,但本发明的效果不取决于制冷剂,因此能够选择各种制冷剂。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膨胀装置92假定由细管构成的毛细管,但能够选择电磁膨胀阀等能够进行控制的膨胀装置。

冷却系统101的冷却装置93成为冷却水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构造。例如存在冷却水的流路与制冷剂的流路并行接触的结构、在冷却水的流路的内部配置了制冷剂流路的结构、使制冷剂流路通过存储了冷却水的罐的内部的结构。

冷却系统101的散热装置91与压缩装置90配置于与装置外部连通的第一空间。在该空间的压缩装置90的下游侧配置排气风扇94,由此构成空气从装置外部向排气风扇94流通的风路。在装置外部与散热装置91的入口之间配置有用于防止尘埃等异物侵入的过滤器64。排气风扇94的下游侧与排热风路22连接,排热风路22与装置外部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获得发明的意图的效果,在加热块100的下部,在与反应容器保持部61的水平方向长度重叠的位置配置有主原料为铝的导热体3。将相对于导热体3与加热块100对置的空间定义为导热空间1,利用作为导热流路的输送流路5连接配置有冷却系统101的散热装置91和压缩装置90的风路与导热空间1。由此,配置有散热装置91和压缩装置90的风路与排热风路22、输送流路5这两个流路连接。为了调整向两者流动的风量,作为输送流路5的流量控制单元7,配置有风量比调整挡板(damper)23。另外,为了调整风量比调整挡板23的向输送流路5的开度θ,将温度检测单元9配置于导热体3的下表面。

控制装置103经由电气布线与压缩装置90、排气风扇94、加热器62、风量比调整挡板23、温度检测单元9、冷却水泵95进行连接。在冷却系统101的起动时,控制装置103主要进行压缩装置90、排气风扇94、冷却水泵95的控制。另外,在对导热空间1的排热进行回收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3从温度检测单元9取得温度信息,基于该信息,进行比较运算,主要向风量比调整挡板23发送控制信号,由此进行控制。

作为第1实施例的动作,首先,对加热块100上升前的状态进行说明。加热块100上升之前,冷却系统101进行动作。此时,在被控制装置103驱动的压缩装置90中,制冷剂的压缩动作在膨胀装置92中进行制冷剂的膨胀动作。由此,在压缩装置90中成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向散热装置91流通,而向配置有散热装置91和压缩装置90的空间释放热量。结束了散热的制冷剂向膨胀装置92流通,在被减压成低温低压后,在冷却装置93中对水进行冷却,同时制冷剂自身被加热。

在冷却系统101的风路中,空气凭借被控制装置103驱动的排气风扇94,从装置外部通过过滤器64流入散热装置91。在散热装置91流出的空气在通过了压缩装置90、排气风扇94后,到达风量比调整挡板23。假设,在经由控制装置将风量比调整挡板23的开度θ设为0的情况下,散热装置91的排热全部向装置外部释放。通过以上的结构,冷却系统101的从压缩装置90至膨胀装置92的制冷剂流路的温度成为高于外部空气的高温区域65,从膨胀装置92至压缩装置90的入口的制冷剂流路的温度成为低于外部空气温度的低温区域66。

在冷却装置93中,低温的制冷剂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由此对水进行冷却。被冷却的水通过被控制装置103驱动的冷却水泵95向试剂冷库102送出。在试剂冷库102收纳有试剂瓶63,因此冷却水对设置有试剂瓶63和试剂冷库102的空间进行冷却。在试剂冷库102中被这些被冷却物加热了的水再次流入冷却装置93,因此通过该反复,对试剂冷库102连续地进行冷却。

根据图2对本实施例的动作进行说明。图2的流程示出了在冷却系统101动作的状态下,起动了加热块100时的控制方法。

在步骤s201中将加热块100起动后,设定设置于导热体3的下部的温度检测单元9的控制目标温度ts1(步骤s202)。具体而言,ts1优选根据反应温度的允许偏差,比反应目标温度的37℃低反应温度的允许偏差与环境温度的允许变动宽度之和。例如,在反应温度的允许偏差为±0.3℃,环境温度的允许变动宽度为±2℃的情况下,ts1成为36.7℃~34.7℃适当的范围。理由后述。接下来,在步骤s203和步骤s204中,对风量比调整挡板23的开度θ和温度检测单元9的温度tm1进行检测。

将检测出的温度tm1与设定的控制目标温度ts1进行比较(步骤s205)。在加热块100的起动之后,由于加热块100的周围接近外部空气温度,所以通常,tm1低于ts1,控制流程的最初的分支成为真(是)的情况较多。在该情况下,为了增加向导热体3回收的高温区域65的散热量,判断风量比调整挡板23的开度θ是否为最大(步骤s206),在不是最大的情况下,对风量比调整挡板23的开度θ进行加法运算,增加朝向输送流路5的风量(步骤s207)。由此,高温区域65的热量经由输送流路5向导热空间1流通,而对导热体3进行加热。导热体3被加热,由此加热块100周围的空间被加热,从而对加热块100间接地进行加热。

此外,通过导热体3对加热块100间接地进行加热的理由是因为,从输送流路5流入的空气的流动在反应容器60的上部环绕,由此减少尘埃等杂质混入反应液的风险。因此,也可以代替导热体3而另外设置从加热块100的附近的流场除去杂质的机构。作为从加热块100的附近的流场除去杂质的机构存在过滤器64、粉尘的分离装置等。

在本实施例中,导热体3构成为主原料为铝,反应容器保持部61的水平方向与导热体3重叠。换句话说,针对至少保持有反应容器的部分,配置为导热体在水平方向上位于其下方的位置。导热体3的材料为铝的理由是因为,降低从导热体3的下表面施加的热量到达导热体3的上表面时的热电阻,由此使向加热块100传递的热量增多。因此,若热电阻较低,则导热体能够选择各种材料。具体而言,也可以为热传导率较高的铜、较薄的树脂等。使导热体3的尺寸与反应容器保持部61的水平方向重叠的理由是因为,对欲使温度稳定化的反应容器60的附近集中地进行加热。

结束了对导热体3进行加热而得的空气从设置于导热空间1的下部的排气口流出,在经由了排热风路22后,向装置外部被排出。通过该一系列的流动,将高温区域65的热量向导热体3回收。

在外部空气温度接近反应目标温度ts1的情况下,伴随着时间的经过,温度检测单元9的温度tm1相对于控制目标温度ts1增高,步骤s205的条件分支成为假(否),步骤s208的条件分支成为真(是)。此时,对风量比调整挡板23是否为全闭(θ=0)进行确认(步骤s209),在不是θ=0的情况下,对风量比调整挡板23的开度θ进行减法运算,由此减少输送流路5的风量(步骤s210)。

接下来,对本实施例的效果进行说明。配置于加热块100的加热器62主要目的是将反应液保持为37℃,因此只要能够输出与加热块100向周围散热的量相同的热量即可。此外,为了将反应液的温度控制在±0.3℃的范围内,而对加热器62要求单位信号周围的电压变化量较小,即能够提高分辨率。据此,设置于加热块100的加热器62的输出为从数瓦特至数十瓦特程度较低的输出成为适当。另一方面,输出较小的热源存在升温宽度较大的加热时耗费时间的特征,因此为了加速加热块100的起动,优选设置其他的热源。

来自高温区域65的排热的热量根据热泵循环的动作原理,大体成为向压缩装置90的输入电力与冷却装置93中的冷却热量之和。另外,冷却装置93的冷却热量成为在试剂冷库102中从被冷却物(试剂容器)接受的热量与连接冷却装置93和试剂冷库102的配管在装置内部被加热的热量之和。因此,来自散热装置91的释放热量比试剂冷库102的冷却所需的热量大数倍,通常成为数十瓦特以上。因此,大于对加热块100要求的输出。这样的热源由于响应迟钝,且控制的分辨率较差,所以加热块100的附近的温度过于上升的情况下的温度的减少速度变慢,不适于精密的温度控制。

因此,将温度检测单元9的控制目标温度ts1设定于低于反应目标温度的值,在加热块100的周围环境温度的调整中利用冷却系统101的散热,在反应容器60的温度的微调中利用设置于加热块100的加热器62,由此能够兼得加热块100的快速的起动和精密的控制。

这里,反应温度存在允许偏差,因此为了对反应容器的温度进行调整,需要使控制目标温度ts1至少降低与允许偏差对应的量。另外,环境温度存在允许变动幅度,因此在环境温度意外地上升的情况下,存在来自高温区域65的排热温度上升,而超过反应目标温度的可能性。在该情况下,对风量比调整挡板23的开度θ进行调整,由此能够避免温度上升,但也可以预先将控制目标温度ts1设定为较低。因此,ts1优选根据反应温度的允许偏差,预先设定为低反应温度的允许偏差和环境温度的允许变动幅度之和。

此外,本实施例作为冷却系统101假定了热泵式的装置,但也可以是基于其他的动作原理的装置。具体而言,在使用了基于珀耳帖(peltier)元件的冷却系统101的情况下,散热面成为高温区域65,冷却面成为低温区域66,冷却热量与输入电力之和从散热面被释放,因此也能够获得与本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温度检测单元9配置于导热体3的下部,但若为高温区域65的下游,则也可以设置于任意的区域。例如,在将温度检测单元9设置于排气风扇94之后的情况下,在温度检测单元9的测量温度tm1高于控制目标温度ts1的情况下,将风量比调整挡板23的开度θ设为0,在温度检测单元9的温度tm1低于控制目标温度ts1的情况下,能够将风量比调整挡板23的开度θ设为最大来进行热回收。

另外,上述中将温度检测单元9的控制目标温度ts1设为了恒定,但例如也能够进行在反应容器的温度到达37℃之前,预先将ts1设定为高于反应温度,在反应容器的温度到达了目标温度时,将ts1更新成低于37℃的值等的处理。

实施例2

参照图3与图4对第2实施例进行说明。图3表示第2实施例的系统构成。

第2实施例在第1实施例中,追加了连接输送流路5的中途与装置外部的旁通风路20、在旁通风路20的中途设置的旁通风路用风扇21。旁通风路用风扇21以能够通过控制装置103进行控制的方式经由电气布线进行连接,根据来自控制装置103的指令,控制驱动转速。温度检测单元9设置于旁通风路20与输送流路5的合流部的下游侧。

使用图4,对第2实施例的动作进行说明。与实施例1相同,冷却系统101在加热块100的起动之前进行动作。

首先,起动加热块100(步骤s401),将旁通风路用风扇21的转速n设定为0(步骤s402),停止外部空气的吸入。此时起至温度检测单元9的温度tm1上升至控制目标温度ts1的动作(步骤s403~步骤s409)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省略。

当在步骤s409中温度检测单元9的温度tm1超过了控制目标温度ts1的情况下,首先,对旁通风路用风扇21的转速n是否成为最大进行判定(步骤s410),在n不是最大值的情况下,对旁通风路用风扇21的转速n进行加法运算,使来自高温区域65的热风与外部空气混合,由此对流入加热块100的空气的温度进行调整(步骤s411)。由此,温度检测单元9的温度tm1超过控制目标温度ts1时的向导热空间1的送风量多于实施例1,因此容易进行导热体3的温度控制。

在温度检测单元9的温度tm1超过控制目标温度ts1,并且旁通风路用风扇21的转速n为最大的情况下(步骤s409为“是”,且步骤410为“是”的情况下),为了降低导热空间1的温度,对风量比调整挡板23的开度θ减法运算(步骤412、步骤s413)。由此,减少输送流路5的风量,并且增加排热风路22的风量。假设,在加热块100的空间不按预期地进行了异常加热时,旁通风路用风扇21的转速n最大,风量比调整挡板23的开度θ接近0,因此导热空间1被外部空气冷却。

如以上那样,实施例2相对于实施例1,成为能够使导热体3的温度控制更加稳定地进行的系统。

实施例3

参照图5与图6对第3实施例进行说明。第3实施例中的试剂冷库102、加热块100、冷却系统101与实施例1相同,并且在排热的回收和导热空间1的冷却中使用了2个水系回路。

使用图5对本实施例的结构进行说明。第3实施例由第1回路和第2回路构成,其中,第1回路中作为热介质11的水在环状连接与冷却系统101的高温区域65连接的高温流路40、输送流路5、成为流量控制单元7的分支流路用三通阀43、热回收泵41、温度检测单元9、导热空间1而成的流路流通,第2回路中作为第2热介质12的水在环状连接冷却装置93、冷却水泵95、试剂冷库102、第2温度检测单元10、成为第2流量控制单元8的冷却用三通阀44而成的流路流通。控制装置103除了在第1实施例中能够控制的要素之外,还经由电气布线与分支流路用三通阀43、热回收泵41、冷却用三通阀44、第2温度检测单元10连接。控制装置103基于从温度检测单元9和第2温度检测单元10取得的温度信息进行运算处理,主要向分支流路用三通阀43和冷却用三通阀44发送控制信号。

对第1回路进行说明。冷却系统101的压缩装置90与散热装置91之间设置有作为热介质11的水流通的流路与制冷剂流通的流路的热交换部65。在热交换部65中,与冷却装置93同样地,成为制冷剂与水的流路并行连接等的结构,水流通的流路成为温度高于外部空气的高温流路40。

导热空间1是螺旋状地配置为与加热块100的侧面重叠的管状的导热体3的内侧的空间。连接高温流路40与导热空间1的输送流路5的中途在分支流路42被旁通,在热回收泵41的入口侧的分支点设置有分支流路用三通阀43作为流量控制单元7。分支流路用三通阀43成为能够对高温流路40的出口侧与分支流路42的出口侧的切换开度θ1进行调整的配置。通过该结构,在欲使热回收热量增加的情况下,通过减少分支流路用三通阀43的开度θ1,而使高温流路40的流量增加,在热回收热量为过剩的情况下,相反能够进行使θ1增加的控制。

对第2回路进行说明。试剂冷库102的出口侧与冷却装置93的入口侧之间和分支流路用三通阀43与热回收泵41的入口侧之间通过第2输送流路6连接,第2输送流路6与输送流路5的合流部成为温度混合部50。在流出试剂冷库102的第2热介质12的流路与第2输送流路6的交点设置有冷却用三通阀44作为第2流量控制单元8。冷却用三通阀44成为能够对冷却装置93的入口侧与第2输送流路6的入口侧的切换开度θ2进行调整的配置。另外,导热空间1的出口侧和分支流路42的分支点之间与冷却用三通阀44和冷却装置93之间的流路连接。通过该结构,当在输送流路5流动的热介质的温度高于控制目标温度ts1的情况下,将冷却用三通阀44向第2输送流路6侧打开,即通过使θ2增加,而经由温度混合部50对热介质进行冷却,相反在热介质的温度较低的情况下,通过减少θ2,而能够减少冷却量。根据图6的流程对第3实施例的动作进行说明。加热块100的起动之前的状态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起动加热块100后(步骤s601),为了回收热泵的排热,而起动热回收泵41。(步骤s602)接下来,设定温度检测单元9的控制目标温度ts1与第2温度检测单元10的控制目标温度ts2(步骤s603、步骤s604)。这里,第2温度检测单元10的控制目标温度ts2设定例如能够将试剂冷库102保持为预定温度以下的最大的温度。

在控制目标温度的设定后,首先对第2温度检测单元10的温度tm2进行检测(步骤s605)。在该时间点,对第2温度检测单元10的温度tm2是否高于第2温度检测单元10的控制目标温度ts2进行判定(步骤s606),在第2温度检测单元10的温度tm2较高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充分地进行试剂冷库102的冷却的可能性,因此只要朝向第2输送流路6的冷却用三通阀44的开度θ2不是0,则通过对θ2进行减法运算,而减少第2输送流路6的流量,返回步骤s603(步骤s607~步骤s609)。通过该动作,优先进行试剂冷库102的冷却。

在步骤s606中,在第2温度检测单元10的温度tm2低于控制目标ts2的情况下,对朝向分支流路42的分支流路用三通阀43的开度θ1和温度检测单元9的温度tm1进行检测(步骤s610、步骤s611)。在温度检测单元9的温度tm1低于温度检测单元9的控制目标温度ts1的情况下(在步骤s612中为“是”),需要增加热回收量,因此对冷却用三通阀44的开度θ2进行检测(步骤s613),只要θ2不是0,则通过对θ2进行减法运算,而减少冷却水的供给量(步骤s614、步骤s615)。另外,在θ2为0的情况下,只要θ1不是0,则通过对θ1进行减法运算,而增加高温流路40的流量,使热回收量增加(步骤s616、步骤s617)。

另一方面,在步骤s612中,在温度检测单元9的温度tm1超过了控制目标温度ts1的情况下,需要减少热回收量,因此分支流路用三通阀43的θ1只要不是最大,则对θ1进行加法运算,而增加分支流路42的流量(步骤s618~步骤s620)。另外,不论θ1是否为最大,在温度检测单元9的温度tm1高于控制目标温度ts1的情况下(在步骤s618为“是”,且在步骤s619中为“是”),均对θ2进行检测,只要θ2不是最大,则通过对θ2进行加法运算,而将从试剂冷库102流出的冷却水向温度混合部50输送(步骤s621~步骤s623)。该动作能够利用为加热块100的温度意外地上升了的情况下的冷却手段。

通过以上的流程,优先进行试剂冷库102的冷却,并且进行向导热空间1的排热回收。导热空间1的温度上升,由此经由作为导热体3的螺旋状的流路及其周围的空间,对加热块100进行加热,因此能够获得本发明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将热介质11和第2热介质12设为水,但作为其他的方法,在第1实施例中,通过设为设置使向试剂冷库流通的冷却水的出口侧与输送风路6的温度混合的热交换部的结构等,也能够进行安装。因此,本实施例与热介质的种类无关,均能够获得效果。

实施例4

参照图7与图8对第4实施例进行说明。第4实施例相对于第1实施例,在试剂冷库102的冷却水的出口侧追加了流路(第2输送流路6)。

在第4实施例中,在试剂冷库102的第2热介质12的出口侧与冷却装置93之间配置了沿着第2热介质12的流动配置的第2温度检测单元10和朝向输送流路6的分支点。在朝向输送流路6的分支点配置了成为第2流量控制单元8的冷却用三通阀44。冷却用三通阀44成为能够对冷却装置93的入口侧与第2输送流路6的入口侧的切换开度θ2进行调整的配置。

第2输送流路6与管状的第2导热体4的内部的第2导热空间2连接,该第2导热体4与设置于加热块100的下部的发热要素67连接。第2导热空间2的出口在经由第2输送流路6后,连接于冷却用三通阀44与冷却装置93之间。

设置于加热块100的下部的发热要素67与通过施加电力而进行工作,施加的能量的一部分成为热损失而被释放的设备等相应。在本实施例中,用于使加热块100旋转的电动机与此相当。

控制装置103除了在第1实施例中能够进行控制的要素之外,还经由电气布线与冷却用三通阀44、第2温度检测单元10、作为发热要素67的电动机连接。控制装置103使电动机驱动,并且基于从温度检测单元9和第2温度检测单元10取得的温度信息进行运算处理,主要向风量比调整挡板23、冷却用三通阀44发送控制信号。

对本实施例的动作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以图2的流程进行作为流量控制单元7的风量比调整挡板23的开度θ的控制,以图8的流程进行作为第2流量控制单元8的冷却用三通阀44的开度θ2的控制。

在起动了加热块100时,设定第2温度检测单元10的控制目标温度ts2,对朝向第2输送流路6的冷却用三通阀44的开度θ2和第2温度检测单元10的温度tm2进行检测。

在第2温度检测单元10的温度tm2低于控制目标温度ts2的情况下,相对于试剂冷库102的冷却热量在冷却系统101产生出的冷却热量存在余裕,因此只要θ2不是最大,则通过对θ2进行加法运算,而使第2输送流路6的流量增加。由此,配置于发热要素67的周围的第2导热空间2的冷却水流量增加,因此经由了圆管状的第2导热体4的发热要素67的冷却热量增加,温度降低。

另一方面,在第2温度检测单元10的温度tm2大于控制目标温度ts2时,试剂冷库102的冷却所需的热量不足,因此只要θ2不是零,则通过对θ2进行减法运算,而减少发热要素67的冷却热量。

根据以上的结构,优先进行试剂冷库102的冷却,并且利用成为多余的冷却能力对发热要素67进行冷却,抑制局部的加热块100的加热,由此能够稳定地进行温度控制。

符号说明

1—导热空间,

2—第2导热空间,

3—导热体,

4—第2导热体,

5—输送流路,

6—第2输送流路,

7—流量控制单元,

8—第2流量控制单元,

9—温度检测单元,

10—第2温度检测单元,

11—热介质,

12—第2热介质,

20—旁通风路,

21—旁通风路用风扇,

22—排热风路,

23—风量比调整挡板,

40—高温流路,

41—热回收泵,

42—分支流路,

43—分支流路用三通阀,

44—冷却用三通阀,

50—温度混合部,

60—反应容器,

61—反应容器保持部,

62—加热器,

63—试剂瓶,

64—过滤器,

65—高温区域,

66—低温区域,

67—发热要素,

90—压缩装置,

91—散热装置,

92—膨胀装置,

93—冷却装置,

94—排气风扇,

95—冷却水泵,

100—加热块,

101—冷却系统,

102—试剂冷库,

103—控制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