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压头和计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96016发布日期:2019-04-03 04:24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泵压头和计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特别构造的弹性阀的泵压头,该弹性阀使得能够实现泵压头的牢固闭合。通过阀确保完全排空并且同时确保泵压头的牢固闭合,使得在泵压头的存储状态下没有待计量的残留流体。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计量装置,该计量装置例如可以被构造为挤压瓶,作为非真空系统或作为真空系统,该计量装置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泵压头。



背景技术:

计量系统,诸如例如挤压瓶、非真空系统或真空系统,是本领域已知的。这些系统的特别之处在于待分配流体的分批计量或当在计量装置上施加相应的压力时流体的连续分配。然而,在大多数系统的情况下,仍未解决的问题是,在计量过程结束后,泵压头中存留有残留液体。特别是当残余液体可以成为例如用于细菌或病菌的滋生地时,这相当棘手。由此导致的结果可能是计量系统的全部内容物的污染,因此内容物变得不可用。同样地,如果待计量的液体(例如溶液)的剩余残留物保留在泵压头中并在那里干燥,则这是成问题的。溶解的内容物随后可结晶,例如,可导致泵压头的可移动部分的粘附或结壳,因此系统可能变得不能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没有上述缺点的泵压头。

在泵压头方面通过专利权利要求1的特征、在计量装置方面通过专利权利要求20的特征实现了该目的。由此,相应的从属专利权利要求提供了有利的发展。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计量分配流体的计量装置的泵压头,所述泵压头包括:头部部分(或头部基部),其具有用于待分配流体的出口开口,所述头部部分具有内表面;弹性阀,其具有至少在一些区域中对应于所述头部部分的内表面的几何构造;第一部件40(“内衬”),其具有用于待分配流体的贯穿开口,经由所述贯穿开口,通过弹性阀的变形以及弹性阀与头部部分之间的中间空间的形成而使得流体流入头部部分与弹性阀之间成为可能(致动状态(b)),头部部分和第一部件40以形状和摩擦适配的方式连接(包括在头部部分与第一部件40之间的弹性密封件),并且在泵压头的存储状态(a)中,弹性阀以在头部部分的内表面上形成形状适配的方式位于整个表面上,从而确保了头部部分与第一部件40之间的流体密封。

根据本发明,头部部分以及弹性阀因此彼此配合。由此,弹性阀位于泵压头部分的内表面上,从而确保出口开口的完全闭合。由于弹性阀至少在一些区域中被弹性地构造的事实,弹性阀位于头部部分的内表面上的整个表面上,使得在存储状态下,在头部部分与弹性阀之间没有剩余的中间空间。因此,在计量过程结束时,即当泵压头从致动状态返回到存储状态时,所有待计量的液体经由出口开口从泵压头释放出来。

由此,出口开口可以被构造为使得流体可以借助于泵压头以液滴的形式或以喷雾的形式分配。

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弹性阀包括头部和弹性壁,头部具有对应于头部部分的内表面的几何构造,并且弹性壁被可变形地构造。

根据该优选实施例,具体地,弹性阀的壁被弹性地构造,而头部可以被刚性地构造并且因此直接适应于头部部分的内表面的性质。因此,确保了在出口开口的区域中弹性阀的头部在头部部分的内表面中的牢固接合。

在此进一步优选的是,弹性壁具有至少一个预定弯曲点,在从存储状态(a)转换到致动状态(b)时,弹性壁在该弯曲点处被向外或向内弯曲。

弹性阀的壁可以例如以波纹管的形式构造。因此,在操作状态下,弹性阀的壁在预定弯曲点处向内弯曲,而在存储状态下,实现壁的拉伸,使得壁同样地位于头部部分的内表面上。

由此特别有利的是,弹性壁由可弹性变形材料的薄膜形成,特别是由热塑性塑料材料、橡胶和/或硅树脂形成,优选地具有0.03mm至1mm,优选地0.08mm至0.5mm,特别优选地0.20mm至0.30mm的厚度,以及/或者头部被牢固地构造。

弹性阀的头部可以优选地由与弹性壁相同的材料构造。具体地,头部和弹性壁被构造为单一的件,并且特别地通过注射模制方法同时生产。

在再一有利实施例中,弹性阀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元件,弹性阀经由该至少一个固定元件摩擦地连接到第一部件40的至少一个相应的固定元件,弹性阀的固定元件和第一部件40的固定元件优选地被构造为捕获连接或卡扣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是,第一部件40具有密封中间空间的壁,由此,中间空间与从中间空间观察位于壁的另一侧上的区域经由贯穿开口的流体连通成为可能。

根据该实施例,可以在泵压头内构造彼此独立的区域,经由所述区域可以牢靠地计量液体。

根据再一优选实施例,贯穿开口从该区域被导引直接穿过壁并且通入所述区域中,或者在区域中被导引穿过第一部件40的侧壁,以能够由所述部件定界的凹口的形式在第一部件40的外表面上被导引,并且在该区域中被再次导引穿过第一部件40的侧壁并通入该区域。

特别地,最后提到的可能性——根据该可能性在部件的外表面中设置有凹口——使得将流体以优选的方式导引到头部部分与弹性阀之间的中间空间成为可能。

由此特别优选的是,在弹性阀和第一部件40之间设置在弹性阀上施加恢复力的元件,该恢复力具有使得在致动状态(b)中构造的中间空间在返回到存储状态(a)时被闭合的效果。该元件具体是弹簧。

由此进一步有利的是,第一部件40在其远离弹性密封件的端部连接到(第二)部件60,泵压头(i)可经由该(第二)部件连接到用于存储待分配流体的存储容器(ii)。

在此特别有利的是,在第一部件40与第二部件60之间存在至少一种用于进入空气的无菌过滤的装置(非真空系统),特别是细菌过滤器,或者第一部件40被构造为相对于第二部件60密闭地密封(真空系统)。

由此,被构造为用于非真空系统的泵压头可特别在具有泵压头的挤压瓶或相应计量装置的情况下使用。

在挤压瓶的情况下,由于通过致动连接到泵压头的挤压瓶来实现流体压力,因此发生泵压头的被动致动。

在此第一部件40可相对于第二部件60固定。该实施例特别对于包括挤压瓶的计量装置是有利的。

在通过泵压头自身的致动形成压力的计量系统的情况下,发生泵压头的主动致动。这种泵压头可以被构造用于真空计量系统和用于非真空计量系统。

在这种系统的情况下,优选的是,第一部件40相对于第二部件60可移动地构造,在第一部件40与第二部件60之间设置在第一部件40上施加恢复力的至少一个装置,该部件优选地是弹簧。

此实施例对于待主动操作的泵压头特别有利,通过移动独立的第一部件40和第二部件60,压力可以被施加在待计量的流体上。

在此进一步有利的是,第二部件60具有凹部,该凹部优选地具有圆柱形构造,具有贯穿通道的中空活塞在该凹部中被可移动地导引。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提供的是,第二部件60具有被构造为相对于第一部件40形成密封并且具有贯穿开口的壁,该贯穿开口可由可移动的中空活塞闭合,通过所述壁构造有区域或中间空间,该区域或中间空间在第一部件40和第二部件60之间与贯穿开口流体连通;或者被构造为相对于第一部件40敞开,中空活塞设置在第二部件60中,使得贯穿开口不被中空活塞闭合。

中空活塞在其远离第一部件40的端部处可以被可移动地导引到泵壳体中,泵壳体具有由泵壳体和中空活塞限定的泵容积,泵容积在存储状态(a)中最大化并且在致动状态(b)中最小化。

再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是,泵壳体包括基部侧入口,该基部侧入口优选地借助于阀,特别是盘形阀或球阀,在致动过程期间可闭合,并且可在泵压头从致动状态(b)转换到存储状态(a)时打开。特别是在可主动致动的真空和/或非真空泵压头的情况下,这种实施例是优选的。

在泵压头从致动状态转换到存储状态时,存储在存储容器中的液体通过打开阀进入泵壳体中而再次流动。

另外,在泵壳体的基部侧入口处可设置立管。特别是在具有可主动致动的泵压头的非真空系统的情况下,该实施例是有利的。在涉及的是真空系统的情况下,在可主动操作的泵压头的情况下可能不需要立管。

泵压头的再一优选变型提供的是,当经由第二部件60将泵压头(i)连接到存储容器(ii)时,在第二部件60与存储容器(ii)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或者当经由泵室将泵压头(i)连接到存储容器(ii)时,在泵室与存储容器(ii)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优选地,头部部分可包括抗菌材料,优选为金属或金属离子,特别是银粒子或银离子。特别地,头部部分可以在注射模制方法中生产,例如,抗菌材料可以直接与用于生产注射模制部分的热塑性材料复合。

本发明还涉及包括如上所述的泵压头的计量装置。泵压头由此连接到存储容器。

优选地,存储容器可以被构造为挤压瓶或刚性容器。

同样地,可行的是,存储容器(ii)包括内袋,该内袋相对于泵压头(i)密闭地密封,内袋具体被构造为波纹管。

该实施例特别适用于真空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计量装置适于存储包含防腐剂的流体或溶液,然而特别适用于存储不含防腐剂的流体或溶液。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但不将本发明限制于特别示出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泵压头i,其特别适合于用作用于挤压瓶的计量头。泵压头i由此包括具有出口开口11的头部部分10,该出口开口11可优选地被构造为用于流体的液滴状分配。然而,同样地,可以将出口开口构造成使得可以在分配流体时产生喷雾。头部部分10由此直接位于部件40上并且以形状和摩擦适配的方式连接到部件40。头部部分10由此具有内凹部,该内凹部具有内表面12。具有头部21a和弹性壁21b的弹性阀20设置在头部部分10与部件40之间。阀20以存储状态(a)和致动状态(b)示出。可以发现,在致动状态(b)中,弹性壁21b向内弯曲,为此目的,弹性壁21b优选地包括预定弯曲点24,其在致动状态(b)中很明显。在存储状态(a)中,预定弯曲点24变得平滑。由此,阀20的头部21a可被牢固地构造,弹性壁21b可作为软管状壁被添加到头部21a。整个弹性阀20可以通过注射模制方法制造成一件。在弹性壁21b上,存在固定元件23,例如周向弹簧。弹性阀20经由固定元件23固定在主体40上。为此目的,固定元件23被捕获在主体40的相对应的固定元件43中,例如周向凹槽中。由此,阀20的头部21a的表面22具有与头部部分10的内表面12相同的构造,使得阀20的头部21a可在存储状态(a)中以形状适配的方式接合在头部部分10中,并且由此完全地闭合出口开口11。因此,在致动状态(b)中在头部部分10和弹性阀20之间构造的中间空间10-20被完全闭合,在致动状态中在头部部分10与弹性阀20之间存在于中间空间10-20中的所有流体在泵压头转换到存储状态时都从出口开口11排出。部件40具有壁42,壁42在结构上将泵压头分成上部分(包括头部部分和弹性阀20的部分)和下部分(在壁42下方)。在部件40的壁42下方,插入可以形状适配地连接到部件40的部件60。在部件60与部件40之间形成中间空间40-60。部件40由此具有贯穿开口41,在图1所示的情况下,该贯穿开口41通过示例的方式被构造为使得在部件40的下部(在中间空间40-60的顶部)中,贯穿开口41被引导穿过部件40的壁44并且以部件40的外表面上的(未示出的)凹口的形式被导引围绕部件40。由此,凹口与在图1中的左侧上示出的向上引导的通道连通,并且通入又一贯穿开口41,流体可以通过该又一贯穿开口被导引到阀20与头部部分10之间的中间空间10-20中。在部件40的表面上导引的通道由此被放置在其上的部件40定界并密封。

部件60具有壁62,壁62适配在头部侧,并且在壁62中引入有偏心贯穿开口63。由此部件60插在部件40中,直到壁62不与部件40的壁42直接形成密封,而是保留有中间区域40-60,并且由此设置在部件40的下部中的贯穿开口41保持打开。在根据图1的泵压头i的情况下,作为示例,在部件40与部件60之间适配有细菌过滤材料50,经由该材料,泵压头的内部区域与周围环境的空气交换是可能的。部件60具有凹部61,具有内部中空容积71的中空活塞70被引入凹部61中。中空活塞70由此沿轴向方向(在图1中的顶部和底部)可移动地设置在凹部61中。另外,泵压头可以具有密封元件80,经由该密封元件80,泵压头i在存储容器ii(未在图1中示出)上的密封适配是可能的。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泵压头i,其被示出为在存储容器ii上,在图2的情况下是在挤压瓶上。由此,存储容器ii容纳待分配的流体,其在图2a中以存储容器ii中的阴影线示出。图2a示出了穿过使用状态中的整个装置的剖视图,图2b示出了在图2a中被框起的泵压头i的细节。在此使用了与图1中所示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图2b中,离开存储容器ii的流体在出口开口11的方向上的路径用箭头x表示,穿过中空活塞70的贯穿通道71,通过部件60与部件40之间的中间区域40-60,穿过贯穿开口41,穿过中间空间10-20,并且最终在出口开口11的方向上,该中间空间10-20是在根据图2的计量装置的致动期间产生的。

图3示出了在挤压瓶ii上施加压力(由图3a中的箭头表示)期间与根据图2相同的计量装置。中空活塞70(参见图3b)由此被向下按压(由靠近中空活塞70的左侧的箭头表示),因此,位于中空活塞70下方并且由中空活塞70和部件60围封的流体被迫压通过部件60的贯穿开口43进入中间空间40-60中。在图3中,为了清楚起见,除了附图标记70之外,没有示出进一步的附图标记。流体41被迫压经由贯穿开口41进一步进入到弹性阀20与泵压头i的头部部分10之间的中间空间10-20中。在此发生弹性阀的变形,如图3b所示,弹性阀向外弯曲,因此打开出口开口11,由此流体流出。由于中空活塞70的贯穿通道71和部件60的贯穿开口63并非一致地设置,所以当中空活塞70抵靠部件60的壁62时,发生贯穿开口63的闭合。因此,即使进一步施加压力,由于贯穿通道63被封闭,不可能从计量装置进一步排出流体。因此,利用该泵压头i,流出挤压瓶的流体的计量分配是可能的。图3b中示出的状态对应于泵压头的致动状态(b)。

在图4示出的实施例中,实现了计量装置(特别是泵压头)从致动状态到存储状态的转换。为了清楚起见,没有示出附图标记,然而,适用与前面的附图的情况相同的说明。图4a由此呈现了图4b中所示的计量装置的放大细节。从图4a中可以明显看出,中空活塞70仍然处于在如图3中所示的致动过程期间达到的端部位置。在致动过程结束时,计量装置可由使用者转换到存储位置,在图中的情况下,计量装置为挤压瓶,其被布置在头部上。在此,使用者释放挤压瓶,由于挤压瓶的恢复力,挤压瓶恢复其如图2所示的初始形状。恢复力在图4b中由向外指向的箭头示出。由于被移除的流体容积,在该过程期间在存储容器ii中产生低压,并且该低压继续经过中空活塞70进入计量装置的泵压头i中。为了压力均衡,空气经由除菌过滤器被吸入存储容器2中。在该过程中,中空活塞70也移动回到其初始位置,即在图4所示的情况下,中空活塞70向下移动。经由可以存在于例如部件60与部件40之间的细菌过滤器50,通入存储容器(即,挤压瓶)ii内部的空气入口(箭头l)是可能的。

图5示出了瓶的存储位置(a),其中,中空活塞70被示出为处于其端部位置并且挤压瓶ii被完全释放(参见图5b)。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泵压头的又一实施例,部件10、20、30和40被构造为在结构上与根据图1的相对应部件基本上相同。由此,相对应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由此根据图6的泵压头i与根据图1的泵压头i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根据图6的泵压头i是可主动致动的,即,部件40和部件60不是刚性地连接在一起,而是构造成经由弹簧元件55相对于彼此可移动。为了实现该移动,头部部分10由此另外包括手柄13,使用者可以经由手柄13在头部部分上施加压力,并且由此可以在部件60的方向上按压部件10至部件40。与根据图1的实施例相比,部件60由此被构造为敞开的,即没有向上的密封壁62。具有贯穿通道71的中空活塞70被导引通过部件60的凹部61。中空活塞本身通入泵壳体100,泵壳体100具有泵容积101和入口开口102。在入口开口的基部侧,设置有阀90(例如盘阀)。除了部件10、40和60相对于彼此密闭地密封的事实以外,根据图6的泵压头i的特别的特征在于,使得泵压头i的内部容积不与周围环境进行空气交换是可能的。因此,根据图6的泵压头i涉及真空泵压头。

图7示出了图6中所示的泵压头的应用情况。为了简化起见,仅使用附图标记来表征各个部件,然而,适用根据图6的相同实施例。

如果使用者经由手柄13致动根据图7的计量装置中的泵压头i,则相对于部件40固定的中空活塞70也与头部部分10一起被向下迫压到泵壳体100中。在该泵送过程期间,阀90保持闭合,从而结果是泵容积101减小。因此,位于容积101中的流体被向上迫压通过中空活塞70的贯穿通道71,并且对应于在图1的情况下已经说明的原理,通过部件40的贯穿开口41以及在阀20与头部部分10之间形成的中间空间10-20经由出口开口11被排出。在这种情况下,存储容器ii被构造为刚性容器,例如还可以在该存储容器ii中插入波纹管200。

图8示出了根据图6的泵压头在非真空系统中的变型。适用与图6中所示的那些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仅仅在结构上不同的部件用单独的附图标记表示出。与根据图6的泵压头i相比,部件40和60在此不相对于彼此密闭地密封,而是在泵部件40与60之间结合有细菌过滤器50。另外,在部件60中,存在用于空气的贯穿通道51,由此周围空气可经由贯穿通道51进入计量装置的内部。由此,贯穿通道51在致动状态中是敞开的,并且在存储状态中由中空活塞70封闭。根据与图7有关的说明,实现泵压头从存储状态到操作状态的致动。存储在存储容器ii中的内容物溶液由此借助于立管110被吸入到泵室内。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泵压头i的进一步变型,其在图9所示的情况下被构造为用于流体的侧向分配。泵压头i在此具体被构造为喷头,即,出口开口11包括用于产生待分配流体的喷雾的装置。头部部分10由此被构造为部件40中的插入件。在部件40与部件10之间的中间空间中设置有阀20,阀20例如与图1的情况相同地构造。类似地,示出了阀20的操作状态(a)和(b),阀20的操作状态(a)和(b)以与图1中描述的相同的方式起作用。由此,根据图1的泵压头i被构造为非真空泵压头,即部件40和60被构造为相对于彼此可移动,而不密闭地密封。因此,在部件40与部件60之间存在用于过滤进入空气的细菌过滤器50。部件40具有贯穿开口,该贯穿开口直接从中间空间40-60通入阀20与头部部分10之间的中间空间10-20。已经参考图6至图8详细解释了其余的部件70-110的操作模式,并且在图9的情况下也是相同的。

图10示出了根据图9的根据本发明的泵压头i在非真空系统中的结合。由此,操作模式对应于在图8中示出的操作模式。

图11示出根据图9的根据本发明的泵压头i作为真空泵压头的变型。在部件40与部件60之间不存在细菌过滤器50,部件40和60被安装成一个在另一之上密闭地密封,使得不会发生空气从周围环境进入泵压头的内部或进入存储容器ii中。计量装置的操作模式在其他方面与图7中所示的操作模式相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