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光测量装置和分光测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04453发布日期:2019-06-25 23:12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分光测量装置和分光测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分光测量装置和分光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分光测量装置,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中,通过使用光源灯(光源)向载置在试样台的试样(被测量物)照射光,并利用积分球和受光器(分光器)对与该照射相应地从试样输出的光(测量光)进行检测,从而测定试样的光学特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4612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进行透过了被测量物的透过光的测量的情况下和进行由被测量物反射后的反射光的测量的情况下,应该配置光源和分光器的相对位置不同。因此,在上述的分光测量装置中,为了将光源和分光器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位置,使得构成向被测量物照射的光的光路的第一旋转部件能够通过电动机旋转移动,并且使得构成从被测量物输出的测量光的光路的第二旋转部件能够通过电动机旋转移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结构变得复杂,装置大型化。特别是在要遮挡对被测量物的光学特性的测定产生大的影响的外来光时,例如需要将整个装置配置在遮光性的框体内,因此装置更加大型化。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光源与分光器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位置且能够将装置小型化的分光测量装置和具备该分光测量装置的分光测量系统。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分光测量装置是对被测量物照射光并对与该照射相应地从被测量物输出的测量光进行测量的分光测量装置,其包括:第1框体,其收纳射出光的光源,形成有由光源射出的光通过的第1开口,具有遮光性;第2框体,其形成有测量光通过的第2开口,收纳接收通过了第2开口的测量光的分光器,具有遮光性;和连结部,其可变更第1框体与第2框体的相对位置地连结第1框体与第2框体。

在分光测量装置中,能够通过连结部使第1框体与第2框体处于所期望的位置关系,进而,能够以简洁的结构将收纳在第1框体的光源与收纳在第2框体的分光器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位置。而且,因为第1框体和第2框体具有遮光性,因而能够不需要另外的结构地遮挡外来光。因此,能够将光源与分光器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位置且能够将装置小型化。

在分光测量装置中,连结部也可以将第1框体与第2框体可相对旋转地连结。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利用连结部使收纳有光源的第1框体与收纳有分光器的第2框体相对旋转,能够将光源与分光器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角度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分光测量装置中,连结部也可以沿第1开口与第2开口相接近或者分开的方向将第1框体和第2框体的任一方相对于另一方可滑动地连结。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不依赖于被测量物的厚度地将被测量物以第1开口和第2开口夹着而可靠地保持。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分光测量装置中,连结部也可以能够向第1开口与第2开口相对的位置变更相对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利用分光器将透过了被测量物的透过光作为测量光接收。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分光测量装置中,连结部也可以能够向照射至被测量物的光的光轴与从被测量物输出的测量光的光轴以规定的角度交叉的位置变更相对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利用分光器将被测量物反射后的透过光作为测量光接收。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分光测量装置中,也可以进一步包括可装卸地保持通过连结部连结的第1框体和第2框体的配件。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利用配件保持通过连结部处于所期望的位置关系的第1框体和第2框体。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分光测量装置中,也可以是配件具有遮光性,在配件的内部设置有第1光路和第2光路,该第1光路是向被测量物照射的光的光路,与第1开口相连,该第2光路是从被测量物输出的测量光的光路,与第2开口相连。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外来光进入设置于配件的内部的第1光路和第2光路。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分光测量装置中,配件也可以具有对被测量物或者收纳有被测量物的容器的位置进行限制的位置限制部。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利用位置限制部保持被测量物或者收纳有被测量物的容器。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分光测量系统包括上述分光测量装置;设置在分光测量装置、发送分光器的测量结果的测量结果发送部;和测量结果处理装置,其直接或者经由网络从测量结果发送部接收分光器的测量结果,进行测量结果的处理。

该分光测量系统因为具备上述分光测量装置,所以具有能够将光源与分光器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位置且能够将装置小型化的上述效果。此外,由于能够将测量结果的处理功能不由分光测量装置具备地构成,所以能够实现分光测量装置的小型化。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分光测量系统中,也可以包括:控制终端,其根据操作者的操作生成控制光源的控制信号,并发送该控制信号;控制信号接收部,其设置在分光测量装置,直接或者经由网络从控制终端接收控制信号;和光源控制部,其设置在分光测量装置,基于由控制信号接收部接收的控制信号控制光源。根据该结构,能够进行光源的远程操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能够将光源与分光器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位置且能够将装置小型化的分光测量装置和具备该分光测量装置的分光测量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分光测量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分光测量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2的分光测量装置中测量测量光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2的分光测量装置中测量测量光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将图2的分光测量装置拆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示意地表示沿图3的vi-vi线的截面的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分光测量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分光测量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变形例的分光测量装置的结构图。

图10是表示设置于图9的分光测量装置的配件的第1光路和第2光路的立体图。

图11是示意地表示沿图9的xi-xi线的截面的图。

图12是表示变形例的分光测量装置的结构图。

图13是表示设置于图12的分光测量装置的配件的第1光路和第2光路的立体图。

图14是示意地表示沿图12的xiv-xiv线的截面的图。

图15是表示变形例的分光测量装置的结构图。

图16是示意地表示沿图15的xvi-xvi线的截面的图。

图17是表示变形例的分光测量装置的结构图。

图18是表示变形例的分光测量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分光测量系统100包括分光测量装置1、数据处理服务器50和便携式信息终端60。在分光测量系统100中,分光测量装置1、数据处理服务器50和便携式信息终端60能够通过网络n相互进行数据通信地构成。

首先说明分光测量装置1的结构。如图2~图5所示,分光测量装置1是对被测量物s照射光,并对与该照射相应地从被测量物s输出的测量光进行测量的便携式(便携型)的测量装置。尤其本实施方式的分光测量装置1能够进行将透过了被测量物s的透过光作为测量光的透过光测量。分光测量装置1包括第1框体10、第2框体20和连结部30。在分光测量装置1中,第1框体10与第2框体20通过连结部30相连结。

作为被测量物s,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列举植物。被测量物s还称为样品或者试样。被测量物s不仅可以为固体的物质,例如也可以为收纳于容器的液体、粉体或者气体的物质。被测量物s的厚度也没有特别限定,被测量物s例如既可以如图3所示那样薄,也可以如图4所示那样厚。

如图5和图6所示,第1框体10为长方体状的外形的框体,具有内部空间r1。第1框体10是用于将光l1投光到被测量物s的投光块。第1框体10在内部空间r1内收纳光源11和电池13。电池13向光源11与第2框体的下述的分光器21和通信控制模块22供给电力。

光源11射出光l1。例如作为光源11使用发光二极管或者迷你灯(白炽灯泡)。光源11在第1框体10内可变更地设置,光源11的光l1的波长特性能够根据测定用途而变更。例如,通过使用紫外波段的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11,能够测量被测量物s的荧光。此外,例如通过使用白色的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11,能够测量被测量物s的色度。此外,通过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11,能够实现以短周期切换光源11的导通关断的脉冲点亮。

在第1框体10的一个侧面10b,形成有由光源11射出的光l1通过的第1开口10a。第1开口10a在第1框体10的外壁,在来自光源11的光l1的光轴上,以截面圆形设置。第1开口10a由透过光l1的透明部件(丙烯酸板等)堵塞。由此,能够防止被测量物s与光源11直接接触。另外,在第1开口10a,为了容易地提高光l1的聚光能力,也可以配置透镜。第1框体10具有遮光性。此处的第1框体10由遮光性高的树脂形成,以不妨碍下述的无线通信部22a的无线通信。

第2框体20是长方体状的外形的框体,具有内部空间r2。第2框体20是用于接收来自被测量物s的测量光l2的受光块。第2框体20在内部空间r2内收纳分光器21和通信控制模块22。

分光器21接收测量光l2,对该测量光l2按每波长分开并进行分析。作为分光器21,例如能够使用微分光器或者超小型分光传感器等。

通信控制模块22包括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等。通信控制模块22包括实现与外部的无线通信功能的无线通信电路和实现光源11的控制功能的驱动电路而构成。通信控制模块22通过具有柔软性或可挠性的柔性电缆等电缆c与分光器21以及第1框体10的光源11和电池13电连接。另外,在与第1框体10的一个侧面10b相邻的另一个侧面10d,形成有与内部空间r1连通的第3开口10c。经由该第3开口10c,能够将电缆c从第1框体10内向外部引出。

通信控制模块22作为功能性结构具有无线通信部(测量结果发送部,控制信号接收部)22a和光源控制部22b。无线通信部22a通过无线通信从外部接收用于控制光源11的控制信号(还称为控制指令或者控制命令),并且通过无线通信向外部发送关于分光器21的测量结果的信号。光源控制部22b基于由无线通信部22a接收的控制信号进行光源11的控制(导通关断控制等)。

在第2框体20的一个侧面20b,形成有测量光l2通过的第2开口20a。分光器21以该分光器21的入射狭缝与第2开口20a相对的状态配置在内部空间r2内的接近第2开口20a的位置。第2开口20a由透过测量光l2的透明部件(丙烯酸板等)堵塞。由此,能够防止被测量物s与分光器21直接接触。另外,在第2开口20a,为了容易地提高测量光l2的聚光能力,也可以配置透镜。第2框体20具有遮光性。此处的第2框体20由遮光性高的树脂形成,以不妨碍无线通信部22a的无线通信。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连结部30能够变更第1框体10与第2框体20的相对位置地连结第1框体10与第2框体20。具体而言,连结部30在第1开口10a与第2开口20a相对的状态下,沿第1开口10a与第2开口20a相接近或者分开的方向,将第2框体20相对于第1框体10可滑动地连结。由此,连结部30能够将第1框体10的光源11与第2框体20的分光器21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位置。本实施方式的所期望的相对位置是使得向被测量物s照射的光l1的光轴与从被测量物s输出的测量光l2的光轴成为同轴的位置,即,是第1框体10和第2框体20与被测量物s相接的位置。

连结部30作为将第2框体20相对于第1框体10可滑动地连结的滑动机构构成。连结部30具有插入部30a和被插入部30b。插入部30a在第1框体10的一个侧面10b立设。具体而言,插入部30a在沿着一个侧面10b的一边的缘部,以在与一个侧面10b正交的方向上以矩形平板状突出的方式设置。在插入部30a形成有在前端侧开口且从插入部30a的厚度方向看呈矩形的切口30c。切口30c在沿着一个侧面10b的该一边的方向上设置在插入部30a的中央部分。

被插入部30b是在第2框体20的一个侧面20b上,沿相邻的另一个侧面20d侧的一边形成的凹部(孔)。被插入部30b在第2框体20的另一个侧面20d侧的侧壁部20c以与插入部30a的形状对应的矩形截面被穿设。被插入部30b被设置于沿着一个侧面20b的该一边的缘部被切除而成的台阶部20e的底面。

被插入部30b与在侧壁部20c形成的切口30d连通。切口30d在台阶部20e的底面开口且从另一个侧面20d看呈矩形地形成。切口30d在沿着一个侧面20b的该一边的方向上设置在另一个侧面20d的中央部分。在如下述那样插入部30a被插入被插入部30b的状态下,切口30d在与插入部30a的切口30c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形成。经由该切口30c、30d,能够将电缆c从第2框体20内向外部引出(参照图6)。

在以上的结构中,在连结部30,插入部30a可滑动地插入被插入部30b。由此,连结部30在一个侧面10b、20b彼此(第1开口10a和第2开口20a彼此)相对的状态下,将第2框体20相对于第1框体10可滑动地(即,能够变更第1框体10与第2框体20的相对距离地)连结第1框体10与第2框体20。另外,连结部30也可以与上述结构相反地,通过在第2框体20上设置插入部并且在第1框体10上设置被插入部,而使第1框体10相对于第2框体20可滑动。

如图1和图6所示,无线通信部22a能够与连接至网络n的无线网关71进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部22a经由无线网关71从网络n上接收控制光源11的控制信号,并且经由无线网关71将分光器21的测量结果发送到网络n上。

如图1所示,数据处理服务器50与网络n连接。数据处理服务器50从网络n上接收分光器21的测量结果。数据处理服务器50是进行针对所接收的测量结果的各种数据处理的测量结果处理装置。数据处理服务器50基于所接收的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数据运算和数据存储的至少任一项。例如,数据处理服务器50计算并存储被测量物s的色度及荧光特性等光学特性。数据处理服务器50将其处理结果发送到网络n上。数据处理服务器50构成云服务器。

便携式信息终端60是触摸面板等具有界面的控制终端。便携式信息终端60例如是平板终端。作为便携式信息终端60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是智能手机或个人电脑等。便携式信息终端60根据操作者的操作(向界面的输入)生成控制光源11的控制信号。

便携式信息终端60能够与连接至网络n的无线网关72进行无线通信。便携式信息终端60将生成的控制信号经由无线网关72发送到网络上。便携式信息终端60经由无线网关72从网络n上接收数据处理服务器50的各种处理结果。便携式信息终端60将所接收的该处理结果显示于界面上。由此,操作者对处理结果进行确认或参照。

接着,说明分光测量系统100中,使用分光测量装置1进行被测量物s的透过光测量的方法。

如图2所示,首先,利用连结部30,在第1开口10a与第2开口20a相分开的方向上使第2框体20相对于第1框体10滑动。然后,在第1框体10的一个侧面10b与第2框体20的一个侧面20b之间配置被测量物s,如图3所示,使第2框体20沿第1开口10a与第2开口20a相接近的方向相对于第1框体10滑动直至被测量物s与第1框体10和第2框体20的双方抵接为止(或者直至抵接之后,进一步产生规定以上的挤压力为止)。

接着,如图1和图6所示,通过操作者对便携式信息终端60的操作,将驱动光源11的控制信号从便携式信息终端60发送至网络n。与之相应地,利用无线通信部22a从网络n接收该控制信号,基于该控制信号,通过光源控制部22b控制光源11,从光源11射出光l1。所射出的光l1通过第1开口10a并照射至被测量物s,作为其透过光的测量光l2向第2开口20a行进,由分光器21接收而被测量。

分光器21的测量结果由无线通信部22a经由网络n发送至数据处理服务器50。数据处理服务器50进行所接收的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服务器50将数据处理的处理结果经由网络n发送至便携式信息终端60。其结果,在便携式信息终端60,在界面上显示所接收的处理结果。

以上,在分光测量装置1中,通过连结部30使第1框体10与第2框体20处于所期望的位置关系,进而,能够以简洁的结构将收纳在第1框体10的光源11与收纳在第2框体20的分光器21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位置。而且,因为第1框体10和第2框体20具有遮光性,所以能够不需要另外的结构地遮挡外来光。因此,能够将光源11与分光器21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位置且能够将装置小型化。

在分光测量装置1中,连结部30沿第1开口10a与第2开口20a相接近或者分开的方向将第1框体10相对于第2框体20可滑动地连结。因此,能够不依赖于被测量物s的厚度地将被测量物s由第1开口10a和第2开口20a夹着而可靠地保持。

分光测量系统100包括分光测量装置1。因此,具有能够将光源11与分光器21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位置且将装置小型化的上述效果。此外,能够将测量结果的处理功能不由分光测量装置1具备地构成,因此能够实现分光测量装置1的小型化。

在分光测量系统100中,包括:根据操作者的操作生成控制光源11的控制信号并发送该控制信号的便携式信息终端60;设置在分光测量装置1,从便携式信息终端60经由网络n接收控制信号的无线通信部22a;和设置在分光测量装置1,基于由无线通信部22a接收的控制信号控制光源11的光源控制部22b。因此,能够进行光源11的远程操作。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7,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分光测量装置1b。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只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之处进行说明,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分光测量装置1b取代连结部30(参照图5)而具备连结部31。分光测量装置1b能够对被测量物s照射光l1,进行将与该照射相应地在被测量物s反射的反射光作为测量光l2的反射光测量。此外,分光测量装置1b能够对足够薄的被测量物s进行透过光测量。连结部31以使得第1框体10的光源11与第2框体20的分光器21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位置的方式,将第1框体10与第2框体20可相对旋转地连结。所期望的相对位置在进行反射光测量的情况下是向被测量物s照射的光l1的光轴与从被测量物s输出的测量光l2的光轴以规定的角度交叉的位置。所期望的相对位置在进行透过光测量的情况下是向被测量物s照射的光l1的光轴与从被测量物s输出的测量光l2的光轴成为同轴的位置。

连结部31能够从第1开口10a与第2开口20a相对而光l1的光轴与测量光l2的光轴成为同轴的状态、向光l1的光轴与测量光l2的光轴以规定的角度交叉的状态变更第1框体10与第2框体20的相对位置。连结部31作为将第1框体10与第2框体20可相对旋转地连结的合叶构成。连结部31具有第1管部31a、第2管部31b和轴部31c。

第1管部31a呈大致圆筒形。第1管部31a在沿着第1框体10的一个侧面10b的一边的缘部的两个端部,以轴线沿着该一边的朝向设置。第2管部31b呈大致圆筒形。第2管部31b在沿着第2框体20的一个侧面20b的一边的缘部的两个端部,以轴线沿着该一边的朝向设置。第1管部31a与第2管部31b以各自的轴线相互成为同轴(轴线a1)的方式配置。第1管部31a和第2管部31b通过轴部31c可相对旋转地连结。轴部31c例如也可以是轴、螺栓等。

通过以上结构,连结部31从一个侧面10b、20b彼此(第1开口10a和第2开口20a彼此)朝向同一方向的状态直至一个侧面10b、20b彼此(第1开口10a和第2开口20a彼此)相对的状态,将第1框体10与第2框体20可相对旋转地连结。

接着,说明使用分光测量装置1b进行被测量物s的反射光测量的方法。

首先,通过连结部31,使第1框体10与第2框体20向第1开口10a与第2开口20a相接近或者分开的方向相对旋转。然后,以被测量物s位于向被测量物s照射的光l1的光轴与从被测量物s输出的测量光l2的光轴交叉的点的方式配置分光测量装置1b和被测量物s。

接着,从光源11射出光l1。所射出的光l1通过第1开口10a而照射至被测量物s,作为其反射光的测量光l2向第2开口20a行进,由分光器21接收而被测量。

接着,说明使用分光测量装置1b进行被测量物s的透过光测量的方法。另外,在分光测量装置1b中,即使将被测量物s配置在第1框体10与第2框体20之间,也能够仅对薄至能够使向被测量物s照射的光l1的光轴与从被测量物s输出的测量光l2的光轴成为大致同轴的程度的被测量物s进行透过光测量。

首先,通过连结部31,使第1框体10与第2框体20向第1开口10a与第2开口20a相分开的方向相对旋转。然后,在第1框体10的一个侧面10b与第2框体20的一个侧面20b之间配置被测量物s,使第1框体10与第2框体20向第1开口10a与第2开口20a相接近的方向相对旋转直至被测量物s与第1框体10和第2框体20的双方抵接为止(或者,直至在抵接后,进一步产生规定以上的挤压力为止)。

接着,从光源11射出光l1。所射出的光l1通过第1开口10a并照射至被测量物s,作为其透过光的测量光l2向第2开口20a行进,由分光器21接收而被测量。

以上,在分光测量装置1b中也能够将光源11与分光器21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位置且能够将装置小型化。而且,在分光测量装置1b中,由于连结部31将第1框体10与第2框体20可相对旋转地连结,所以能够通过使收纳有光源11的第1框体10与收纳有分光器21的第2框体20相对旋转,将光源11与分光器21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角度的位置。

在分光测量装置1b中,连结部31能够将相对位置向第1开口10a与第2开口20a相对的位置变更。因此,能够将透过了被测量物s的透过光作为测量光l2由分光器21接收。

在分光测量装置1b中,连结部31能够将相对位置向照射至被测量物s的光l1的光轴与从被测量物s输出的测量光的光轴以规定的角度交叉的位置变更。因此,能够将由被测量物s反射的反射光作为测量光l2由分光器21接收。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8,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分光测量装置1c。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只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之处进行说明,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分光测量装置1c取代连结部30(参照图5)而具备连结部32。分光测量装置1c能够进行反射光测量和透过光测量。连结部32以第1框体10的光源11与第2框体20的分光器21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位置的方式将第1框体10与第2框体20可相对旋转地连结。再有,连结部32以第1框体10的光源11与第2框体20的分光器21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位置的方式将第2框体20相对于第1框体10可滑动地连结。所期望的相对位置在进行反射光测量的情况下为向被测量物s照射的光l1的光轴与从被测量物s输出的测量光l2的光轴以规定的角度交叉的位置。所期望的相对位置在进行透过光测量的情况下为向被测量物s照射的光l1的光轴与从被测量物s输出的测量光l2的光轴成为同轴的位置。

连结部32能够从第1开口10a与第2开口20a相对而光l1的光轴与测量光l2的光轴成为同轴的状态向光l1的光轴与测量光l2的光轴以规定的角度交叉的状态,变更第1框体10与第2框体20的相对位置。

连结部32作为将第1框体10与第2框体20可相对旋转地连结的合叶构成。再有,连结部32作为将第2框体20相对于第1框体10可滑动地连结的滑动机构构成。连结部32具有第1管部32a、第2管部32b、轴部32c、插入部32d和被插入部32e。

第1管部32a呈大致圆筒形。第1管部32a在沿着第1框体10的一个侧面10b的一边的缘部的两个端部,以沿着该一边的朝向设置。第2管部32b呈大致圆筒形。第2管部32b在插入部32d的基端侧,在沿着第1框体10的一个侧面10b的一边的缘部的两个端部以轴线沿着该一边的朝向设置。第1管部32a与第2管部32b以各自的轴线彼此成为同轴(轴线a2)的方式配置。第1管部32a和第2管部32b由轴部32c可相对旋转地连结。轴部32c例如也可以是轴、螺栓等。

插入部32d在沿着第1框体10的一个侧面10b的一边的缘部,经由由轴部32c连结的第1管部32a和第2管部32b设置。插入部32d以呈矩形平板状突出的方式设置。在插入部32d形成有在前端侧开口且从插入部32d的厚度方向看呈矩形的切口。插入部32d的切口在沿着一个侧面10b的该一边的方向上,在插入部32d的中央部分设置。

被插入部32e是在第2框体20的一个侧面20b沿相邻的另一个侧面20d侧的一边形成的凹部(孔)。被插入部32e在第2框体20的另一个侧面20d侧的侧壁部20c以与插入部30d的形状对应的矩形截面被穿设。被插入部30e被设置于沿着一个侧面20b的该一边的缘部被切除而成的台阶部20e的底面。

被插入部32e与在侧壁部20c形成的切口连通。该被插入部32e的切口在台阶部20e的底面开口且从另一个侧面20d看呈矩形地形成。被插入部32e的切口在沿着一个侧面20b的该一边的方向上在另一个侧面20d的中央部分设置。如下述那样,在插入部32d插入至被插入部32e的状态下,被插入部32e的切口在与插入部32d的切口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形成。经由这些切口,能够将电缆c从第2框体20内向外部引出。

在以上的结构中,在连结部32,插入部32d可滑动地插入被插入部32e。由此,连结部32将第2框体20相对于第1框体10可滑动地(即,能够变更第1框体10和第2框体20的相对距离地)连结第1框体10与第2框体20。另外,连结部32也可以通过与上述结构相反地在第2框体20上设置插入部并且在第1框体10上设置被插入部,而使第1框体10相对于第2框体20可滑动。

此外,连结部32从一个侧面10b、20b彼此(第1开口10a和第2开口20a彼此)朝向同一方向的状态直至一个侧面10b、20b彼此(第1开口10a和第2开口20a彼此)相对的状态,将第1框体10与第2框体20可相对旋转地地连结。

接着,说明使用分光测量装置1c进行被测量物s的反射光测量的方法。

首先,通过连结部32,使第2框体20相对于第1框体10滑动而调节成第1框体10与第2框体20成为恰当的间隔。然后,通过连结部32,使第1框体10与第2框体20向第1开口10a与第2开口20a相接近或者分开的方向相对旋转。之后,以被测量物s位于向被测量物s照射的光l1的光轴与从被测量物s输出的测量光l2的光轴交叉的点的方式,配置分光测量装置1c和被测量物s。

接着,从光源11射出光l1。所射出的光l1通过第1开口10a而照射至被测量物s,作为其反射光的测量光l2向第2开口20a行进,由分光器21接收而被测量。

接着,说明使用分光测量装置1c进行被测量物s的透过光测量的方法。

首先,通过连结部32,使第1框体10与第2框体20向第1开口10a与第2开口20a相接近或者分开的方向相对旋转,使向被测量物s照射的光l1的光轴与从被测量物s输出的测量光l2的光轴成为同轴。然后,在第1框体10的一个侧面10b与第2框体20的一个侧面20b之间配置被测量物s,使第1框体10与第2框体20向第1开口10a与第2开口20a相接近的方向相对旋转直至被测量物s与第1框体10和第2框体20的双方抵接为止(或者,直至在抵接后,进一步产生规定以上的挤压力为止)。

接着,从光源11射出光l1。所射出的光l1通过第1开口10a而照射至被测量物s,作为其透过光的测量光l2向第2开口20a行进,由分光器21接收而被测量。

以上,在分光测量装置1c中也能够将光源11与分光器21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位置且能够将装置小型化。而且,在分光测量装置1c中,由于连结部32将第1框体10与第2框体20可相对旋转地连结,所以能够通过使收纳有光源11的第1框体10与收纳有分光器21的第2框体20相对旋转,将光源11与分光器21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角度的位置。

在分光测量装置1c中,连结部32沿第1开口10a与第2开口20a相接近或者分开的方向,将第1框体10相对于第2框体20可滑动地连结。因此,能够不依赖于被测量物s的厚度地将被测量物s由第1开口10a和第2开口20a夹着而可靠地保持。

在分光测量装置1c中,连结部32能够将相对位置向第1开口10a与第2开口20a相对的位置变更。因此,能够将透过了被测量物s的透过光作为测量光l2由分光器21接收。

在分光测量装置1c中,连结部32能够将相对位置向照射至被测量物s的光l1的光轴与从被测量物s输出的测量光的光轴以规定的角度交叉的位置变更。因此,能够将在被测量物s反射的反射光作为测量光l2由分光器21接收。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在不改变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进行变形,或者应用于他处。

[第1变形例]

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分光测量装置1b也可以进一步具备配件40。通过具备配件40,能够将第1框体10的光源11与第2框体20的分光器21容易地保持为配置在用于进行反射光测量的、所期望的相对位置的状态。所期望的相对位置是向被测量物s照射的光l1的光轴与从被测量物s输出的测量光l2的光轴以规定的角度(此处为45度)交叉的位置。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而以从被测量物s分开的一侧为“上侧”,以相对于被测量物s接近的一侧为“下侧”地进行说明。

配件40以第1框体10的光源11与第2框体20的分光器21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位置的方式,可装卸地保持第1框体10和第2框体20。配件40具有主体部40a、第1保持部40c和第2保持部40d。主体部40a是包括平面状的下表面40b的块体。在主体部40a,该主体部40a被载置在被测量物s上,由此与被测量物s相接的下表面40b作为限制被测量物s的位置的位置限制部40g发挥作用。主体部40a包括具有相对于下表面40b倾斜的轴方向的四角柱状的外形的第1柱体40e和具有相对于下表面40b正交的轴方向的四角柱状的外形的第2柱体40f。第1保持部40c在第1柱体40e的上表面设置,第2保持部40d在第2柱体40f的上表面设置。

第1保持部40c用于相对于主体部40a可装卸地保持第1框体10。第1保持部40c包括在第1柱体40e的上表面立设的壁部而构成。构成第1保持部40c的壁部以在除了第2保持部40d侧的三方与第1框体10嵌合的方式形成。配件40利用第1保持部40c以第1开口10a朝向主体部40a侧(第1柱体40e的上表面侧)的状态保持第1框体10。另外,第1框体10也可以利用螺钉等可装卸地固定于主体部40a或者第1保持部40c。

第2保持部40d用于相对于主体部40a可装卸地保持第2框体20。第2保持部40d包括在第2柱体40f的上表面立设的壁部而构成。构成第2保持部40d的壁部以在除了第1保持部40c侧的三方与第2框体20嵌合的方式形成。配件40利用第2保持部40d以第2开口20a朝向主体部40a侧(第2柱体40f的上表面侧)的状态保持第2框体20。另外,第2框体20也可以利用螺钉等可装卸地固定于主体部40a或者第2保持部40d。

第1保持部40c与第2保持部40d之间的距离为能够同时保持分光测量装置1b的第1框体10和第2框体20(即,由连结部31连结的第1框体10和第2框体20)的距离。

在主体部40a的内部,如图10和图11所示,设置有第1光路40h和第2光路40i,该第1光路40h是向被从测量物s照射的光l1的光路,与第1开口10a相连,该第2光路40i是从被测量物s输出的测量光l2的光路,与第2开口20a相连。

第1光路40h的一端在第1柱体40e的上表面开口。第1光路40h的另一端在主体部40a的下表面40b开口。第2光路40i的一端在第2柱体40f的上表面开口。第2光路40i的另一端在主体部40a的下表面40b中与第1光路40h的另一端相同的区域开口。即,第1光路40h的另一端与第2光路40i的另一端共用主体部40a的下表面40b上的开口部。第1光路40h与第2光路40i的角度根据测定用途而设为规定的角度。此处,作为一个例子,令第1光路40h与第2光路40i的角度为45度,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90度等。

配件40具有遮光性。此处的配件40由遮光性高的树脂形成,以不妨碍无线通信部22a进行的无线通信。

接着,说明使用本变形例的分光测量装置1b进行被测量物s的反射光测量的方法。

如图9所示,首先,将配件40载置在被测量物s上。接着,以第1开口10a朝向第1柱体40e的上表面的方式将第1框体10载置第1保持部40c上。以第2开口20a朝向第2柱体40f的上表面的方式将第2框体20载置在第2保持部40d上。由此,使向被测量物s照射的光l1的光轴和从被测量物s输出的测量光l2的光轴在与在主体部40a的下表面40b开口的第1光路40h的另一端(即,第2光路40i的另一端)对应的点,以规定的角度(此处为45度)交叉。

接着,从光源11射出光l1。所射出的光l1通过第1开口10a和第1光路40h而照射至被测量物s,作为其反射光的测量光l2通过第2光路40i而向第2开口20a行进,由分光器21接收而被测量。

以上,在本变形例的分光测量装置1b中也能够将光源11和分光器21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位置且能够将装置小型化。而且,由于进一步具备可装卸地保持由连结部31连结的第1框体10和第2框体20的配件40,所以能够利用配件40保持通过连结部31而位于所期望的位置关系的第1框体10和第2框体20。

在本变形例的分光测量装置1b中,配件40具有遮光性,在该配件40的内部设置有第1光路40h和第2光路40i。因此,能够抑制外来光进入设置在配件40的内部的第1光路40h和第2光路40i。

在本变形例的分光测量装置1b中,配件40具有作为限制被测量物s的位置的位置限制部40g发挥作用的下表面40b。因此,能够利用位置限制部40g保持被测量物s。

另外,此处,对第2实施方式的分光测量装置1b也可以进一步具备配件40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例如还能够设为第3实施方式的分光测量装置1c进一步具备配件40的结构。

[第2变形例]

如图12、图13和图14所示,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分光测量装置1b也可以进一步具备配件41。通过具备配件41,能够将第1框体10的光源11和第2框体20的分光器21容易地保持为配置在用于进行反射光测量的、所期望的相对位置的状态。所期望的相对位置是向被测量物s照射的光l1的光轴与从被测量物s输出的测量光l2的光轴以规定的角度(此处为90度)交叉的位置。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而以从被测量物s分开的一侧为“上侧”,以相对于被测量物s的接近一侧为“下侧”地进行说明。

配件41以第1框体10的光源11与第2框体20的分光器21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位置的方式,可装卸地保持第1框体10和第2框体20。配件41具有主体部41a、倾斜面41c和倾斜面41d。主体部41a是包含平面状的下表面41b的块体。在主体部41a,通过该主体部41a载置在被测量物s上,与被测量物s相接的下表面41b作为限制被测量物s的位置的位置限制部41g发挥作用。主体部41a呈大致三角柱状。具体而言,主体部41a呈以下表面41b和相对于该下表面41b以45度倾斜地交叉的一对倾斜面41c、41d为侧面的二等边三角柱状。

在主体部41a的上部形成有沿其轴方向延伸的切口41e。切口41a是由与倾斜面41c正交的平面和与倾斜面41d正交的平面构成的空间。切口41e在与二等边三角柱状的直角的角部对应的位置形成。

倾斜面41c作为用于将第1框体10相对于主体部41a可装卸地保持的第1保持部发挥作用。配件41利用倾斜面41c,以第1开口10a朝向主体部41a侧(倾斜面41c侧)的状态保持第1框体10。另一方面,倾斜面41d作为用于将第2框体20相对于主体部41a可装卸地保持的第2保持部发挥作用。配件41利用倾斜面41d,以第2开口20a朝向主体部41a侧(倾斜面41d侧)的状态保持第2框体20。

具体而言,首先,主体部41a的切口41e的延伸方向为连结部31的轴线a1(参照图7),在该状态下在切口41e内配置有连结部31。由此避免构成连结部31的第1管部31a和第2管部31b与主体部41a的干涉。从该状态,在倾斜面41c上载置第1框体10,在倾斜面41d上载置第2框体20。由此,第1框体10被倾斜面41c支承且第2框体20被倾斜面41d支承。此时,连结部31被作用于第1框体10的重力的沿着倾斜面41c的成分与作用于第2框体20的重力的沿着倾斜面41d的成分向各个方向拉动。其结果,在由连结部31连结的第1框体10和第2框体20,作用于它们的力相平衡,被稳定且可装卸地保持在配件41上。

另外,也可以通过在倾斜面41c例如设置有圆筒形的凸部且在第1框体10的一个侧面10b设置有用于嵌入有该凸部的凹部,使得第1框体10在倾斜面41c上定位。也可以通过在倾斜面41d例如设置有圆筒形的凸部且在第2框体20的一个侧面20b设置有用于嵌入有该凸部的凹部,使得第2框体20在第2保持部42c上定位。第1框体10和第2框体20也可以利用螺钉等可装卸地固定在主体部41a。

在主体部41a的内部,如图13和图14所示设置有第1光路41h和第2光路41i,该第1光路41h是向被测量物s照射的光l1的光路,与第1开口10a相连,该第2光路41i是从被测量物s输出的测量光l2的光路,与第2开口20a相连。

第1光路41h的一端在倾斜面41c开口。第1光路41h的另一端在主体部41a的下表面41b开口。第2光路41i的一端在倾斜面41d开口。第2光路41i的另一端在主体部41a的下表面41b中与第1光路41h的另一端相同的区域开口。即,第1光路41h的另一端与第2光路41i的另一端共用主体部41a的下表面41b上的开口部。第1光路41h与第2光路41i的角度根据测定用途而设为规定的角度。此处,作为一个例子,令第1光路41h与第2光路41i的角度为90度,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45度等。

配件41具有遮光性。此处的配件41由遮光性高的树脂形成,以不妨碍无线通信部22a进行的无线通信。

接着,说明使用本变形例的分光测量装置1b进行被测量物s的反射光测量的方法。

如图12所示,首先,将配件41载置在被测量物s上。接着,对由连结部31连结的第1框体10和第2框体20,在主体部41a的切口41e部分配置连结部31,在倾斜面41c上载置第1框体10,在倾斜面41d上载置第2框体20。此时,使第1开口10a朝向主体部41a侧,使第2开口20a朝向主体部41a侧。由此,使向被测量物s照射的光l1的光轴与从被测量物s输出的测量光l2的光轴在与在主体部41a的下表面41b开口的第1光路41h的另一端(即,第2光路41i的另一端)对应的点,以规定的角度(此处为90度)交叉。

接着,从光源11射出光l1。所射出的光l1通过第1开口10a和第1光路40h而照射至被测量物s,作为其反射光的测量光l2通过第2光路40i而向第2开口20a行进,由分光器21接收而被测量。

以上,在本变形例的分光测量装置1b中也能够将光源11和分光器21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位置且能够将装置小型化。而且,由于进一步具备可装卸地保持由连结部31连结的第1框体10和第2框体20的配件41,所以能够利用配件41保持通过连结部31处于所期望的位置关系的第1框体10和第2框体20。

在本变形例的分光测量装置1b中,配件41具有遮光性,在该配件41的内部设置有第1光路41h和第2光路41i。因此,能够抑制外来光进入设置在配件41的内部的第1光路41h和第2光路41i。

在本变形例的分光测量装置1b中,配件41具有作为限制被测量物s的位置的位置限制部41g发挥作用的下表面41b。因此,能够利用位置限制部41g保持被测量物s。

另外,此处,对第2实施方式的分光测量装置1b也可以进一步具备配件41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例如还能够采用第3实施方式的分光测量装置1c进一步具备配件41的结构。

[第3变形例]

也可以如图15和图16所示,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分光测量装置1b进一步具备配件42。通过具备配件42,能够将第1框体10的光源11与第2框体20的分光器21容易地保持为配置在用于进行荧光测量的、所期望的相对位置的状态。所期望的相对位置是向收纳有被测量物s的试管s1照射的光l1的光轴与从被测量物s输出的测量光l2的光轴以规定的角度(此处为90度)交叉的位置。此处,试管s1是由透过光l1和测量光l2的透明部件(玻璃、树脂或者水晶等)形成的容器,收纳被测量物s。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以试管s1的上侧(盖侧)为“上侧”、以其相反侧为“下侧”地进行说明。

配件42以第1框体10的光源11与第2框体20的分光器21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位置的方式,可装卸地保持第1框体10和第2框体20。配件42具有主体部42a、第1保持部42b和第2保持部42c。主体部42a是呈大致长方体状的块体。在主体部42a的上表面形成有截面矩形的凹部42d。在凹部42d嵌入有具有规定的外部尺寸的试管s1。即,凹部42d能够无间隙插入试管s1地形成。

第1保持部42b用于将第1框体10相对于主体部42a可装卸地保持。第1保持部42b包括在主体部42a的一个侧面42e立设于缘部的一部分(l字形的缘部分)的壁部。第1框体10通过第1保持部42b定位在一个侧面42e上,并且利用螺钉等可装卸地固定于主体部42a或者第1保持部42b。另外,第1保持部42b也可以通过与第1框体10嵌合来保持第1框体10。

第2保持部42c用于将第2框体20相对于主体部42a可装卸地保持。第2保持部42c包括在与主体部42a的一个侧面42e相邻的另一个侧面42f立设于缘部的一部分(l字形的缘部分)的壁部。第2框体20通过第2保持部42c定位在另一个侧面42f上,并且利用螺钉等可装卸地固定于主体部42a或者第2保持部42c。另外,第2保持部42c也可以通过与第2框体20嵌合来保持第2框体20。

在主体部42a的内部,如图16所示设置有第1光路42h和第2光路42i,该第1光路42h是向试管s1照射的光l1的光路,与第1开口10a相连,该第2光路42i是从被测量物s输出的测量光l2的光路,与第2开口20a相连。第1光路42h的一端在主体部42a的一个侧面42e开口。第1光路42h的另一端在主体部42a的凹部42d的内壁面开口。第2光路42i的一端在主体部42a的另一个侧面42f开口。第2光路42i的另一端在与主体部42a的凹部42d的内壁面相邻的另一个面开口。第1光路42h与第2光路42i的角度根据测定用途而设为规定的角度。此处,作为一个例子令第1光路42h与第2光路42i的角度为90度,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45度等。

配件42具有遮光性。此处的配件42由遮光性高的树脂形成,以不妨碍无线通信部22a进行的无线通信。

接着,说明使用本变形例的分光测量装置1b进行收纳在试管s1的被测量物s的荧光测量的方法。

如图15所示,首先,以第1开口10a朝向主体部42a的一个侧面42e侧(第1保持部42b侧)的方式使第1框体10保持于第1保持部42b。以第2开口20a朝向主体部42a的另一个侧面42f侧(第2保持部42c侧)的方式使第2框体20保持于第2保持部42c。然后,在凹部42d嵌入试管s1。由此,向收纳在试管s1的被测量物s照射的光l1的光轴与从被测量物s输出的测量光l2(荧光)的光轴在平面视图中的主体部42a的凹部42d的中心以规定的角度(此处为90度)交叉。

接着,从光源11射出光l1。所射出的光l1通过第1开口10a和第1光路42h而照射至被测量物s,作为其荧光的测量光l2通过第2光路42i而向第2开口20a行进,由分光器21接收而被测量。

以上,在本变形例的分光测量装置1b中也能够将光源11和分光器21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位置且能够将装置小型化。而且,由于进一步具备可装卸地保持由连结部31连结的第1框体10和第2框体20的配件42,所以能够利用配件42保持通过连结部31处于所期望的位置关系的第1框体10和第2框体20。

在本变形例的分光测量装置1b中,能够使配件42的凹部42d作为限制所插入的试管s1的位置的位置限制部42g发挥作用,能够利用凹部42d可靠地限制保持试管s1。

在本变形例的分光测量装置1b中,配件42具有遮光性,在该配件42的内部设置有第1光路42h和第2光路42i。因此,能够抑制外来光进入设置于配件42的内部的第1光路42h和第2光路42i。

[第4变形例]

如图17所示,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分光测量装置1c也可以进一步具备配件43。通过具备配件43,能够将第1框体10的光源11与第2框体20的分光器21容易地保持为配置在用于进行透过光测量的、所期望的相对位置的状态。所期望的相对位置是向收纳有被测量物s的试管s1照射的光l1的光轴与从被测量物s输出的测量光l2的光轴成为同轴的位置。配件43将第1框体10、试管s1和第2框体20以该顺序排列且可装卸地保持。配件43具有主体部43a、壁部43b、43e、柱部43c、43d。主体部43a呈矩形板状。壁部43b、43e和柱部43c、43d立设于主体部43a上。壁部43b、43e和柱部43c、43d保持第1框体10、收纳有被测量物s的试管s1和第2框体20。

壁部43b在平面视图中呈沿着主体部43a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的缘部的l字状形成。具体而言,壁部43b具有沿着主体部43a的一端缘的部分和沿着与该一端缘相连的一侧缘的部分。壁部43e在平面视图中呈沿着主体部43a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的相反侧的另一侧的缘部的l字状形成。具体而言,壁部43e具有沿着主体部43a的一端缘的相反侧的另一端缘的部分和沿着与该另一端缘相连的一侧缘的部分。

柱部43c在主体部43a的长边方向上的壁部43b、43e之间以与壁部43b、43e相连的方式形成。柱部43c与壁部43b、43e相比在主体部43a的短边方向上更厚地形成。柱部43d相对于柱部43c在主体部43a的短边方向上空出规定间隔地立设。该规定间隔对应于试管s1的外形尺寸(试管s1保持在配件43的状态下的、主体部43a的短边方向上的试管s1的长度)。此外,柱部43d以主体部43a的长边方向上的宽度与柱部43c的宽度大致相同的方式形成。该宽度对应于试管s1的外形尺寸(试管s1保持在配件43的状态下的、主体部43a的长边方向上的试管s1的长度)。

壁部43b和柱部43c、43d以在由它们划分的空间内收纳第1框体10而与该第1框体10嵌合的方式形成。壁部43e和柱部43c、43d以在由它们划分的空间内收纳第2框体20而与该第2框体20嵌合的方式形成。另外,第1框体10和第2框体20利用螺钉等可装卸地固定于主体部43a、壁部43b、43e和柱部43c、43d的至少任一个。

通过以上结构,配件43通过壁部43b和柱部43c、43d以第1开口10a朝向试管s1侧的方式保持第1框体10。此外,配件43通过壁部43e和柱部43c、43d以第2开口20a朝向试管s1侧的方式保持第2框体20。即,配件43以第1开口10a与第2开口20a相对的方式保持第1框体10和第2框体20。换言之,配件43以向试管s1照射的光l1的光轴与从试管s1输出的测量光l2的光轴成为同轴的方式保持第1框体10和第2框体20。此外,配件43通过柱部43c、43d保持试管s1。

另外,也可以在柱部43c的前端设置有将第1框体10和第2框体20的至少任一方向主体部43a侧按压的按压部。具体而言,柱部43c也可以在与第1框体10(第2框体20)的图示上表面的高度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上具有从柱部43c的前端向主体部43a的长边方向的两侧延伸的长条形的按压部。即,柱部43c也可以在主体部43a的短边方向视图中,在前端侧形成有按压部而呈大致t字形。在这种情况下,配件43能够牢固地保持第1框体和第2框体。

接着,说明使用本变形例的分光测量装置1c进行收纳在试管s1的被测量物s的透过光测量的方法。

如图17所示,首先,通过连结部32,以第1开口10a与第2开口20a相对的方式使第1框体10与第2框体20相对旋转,并且以使得第1开口与第2开口之间的长度与主体部43a的长边方向上的柱部43c、43d的宽度相同的方式使第2框体20相对于第1框体10滑动。然后,在壁部43b与柱部43c、43d之间配置第1框体10,并且在壁部43e与柱部43c、43d之间配置第2框体20。接着,在柱部43c、43d之间配置试管s1。由此使向收纳在试管s1的被测量物s照射的光l1的光轴与从被测量物s输出的测量光l2的光轴同轴。

接着,从光源11射出光l1。所射出的光l1通过第1开口10a而照射至试管s1,作为其透过光的测量光l2向第2开口20a行进,由分光器21接收而被测量。

以上,在本变形例的分光测量装置1c中也能够将光源11和分光器21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位置且能够将装置小型化。而且,由于进一步具备可装卸地保持由连结部32连结的第1框体10和第2框体20的配件43,所以能够利用配件43保持通过连结部32处于所期望的位置关系的第1框体10和第2框体20。

在本变形例的分光测量装置1c中,能够使配件43的柱部43c、43d作为限制试管s1的位置的位置限制部43f发挥作用,能够利用该位置限制部43f可靠地限制保持试管s1。

[其它变形例]

另外,如图18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分光测量装置1与便携式信息终端60也可以不经由网络而能够直接通信地构成。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分光测量装置1的分光器21的测量结果从无线通信部22a直接无线地发送至便携式信息终端60,在便携式信息终端60处理测量结果,在便携式信息终端60的界面上显示其处理结果。此外,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光源11的控制信号也可以从便携式信息终端60直接无线地发送至无线通信部22a。此处的便携式信息终端60作为控制终端和测量结果处理装置发挥作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1框体10的外表面中形成有第1开口10a的一个侧面10b,设置有橡胶层。同样,也可以在第2框体20的外表面中形成有第2开口20a的一个侧面20b,设置有橡胶层。由此,能够提高遮光性。此外,由于能够使第1框体10和第2框体20隔着橡胶层与被测量物s抵接,因此能够将第1框体10和第2框体20强力地向被测量物s压附,从而能够强力地保持被测量物s。

在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中,还能够取代透过光测量或者反射光测量,进行将在被测量物s产生的荧光作为测量光l2来测量的荧光测量。具体而言,在光源11与分光器21的相对位置为光l1的光轴与测量光l2的光轴成为同轴的状态的情况下,也可以取代透过光测量进行荧光测量,在光源11与分光器21的相对位置为光l1的光轴与测量光l2的光轴以规定的角度交叉的状态的情况下,也可以取代反射光测量进行荧光测量。

上述实施方式的分光测量装置或者分光测量系统也可以包括多种配件(例如配件40~43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分光测量中应该配置的光源11与分光器21的所期望的相对位置,选择多种配件之中的1种。然后,使用所选择的配件进行分光测量。即,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还能够作为使用上述实施方式的分光测量装置或者分光测量系统进行分光测量的分光测量方法来把握。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能够提供能够将光源与分光器配置在所期望的相对位置且能够将装置小型化的分光测量装置和具备该分光测量装置的分光测量系统。

符号的说明

1、1b、1c…分光测量装置、10…第1框体、10a…第1开口、11…光源、22b…光源控制部、20…第2框体、20a…第2开口、21…分光器、22a…无线通信部(测量结果发送部、控制信号接收部)、30、31、32…连结部、40、41、42、43…配件、40g、41g、42g、43f…位置限制部、40h、41h、42h…第1光路、40i、41i、42i…第2光路、50…数据处理服务器(测量结果处理装置)、60…便携式信息终端(控制终端、测量结果处理装置)、100…分光测量系统、n…网络、s…被测量物、s1…试管(容器)、l1…光、l2…测量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