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力计负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15688发布日期:2019-08-24 09:26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测力计负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对测力计施加负载的测力计负载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开发现场或者生产现场,为了测验汽车的行驶性能,而使用测力计。在已知的各种测力计中,有一种是与汽车的驱动轴连接的测力计。这样的测力计,例如直接与汽车的驱动轮的轮毂连接,在汽车行驶时接受转动驱动力。而且,测力计检测行驶状态的汽车的输出、转矩以及转动数等行驶性能。这样与轮毂连接的测力计,被称为轮毂结合型测力计。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与汽车的轮毂连接的测力计。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测力计具备油压泵,该油压泵具有与汽车的轮毂连接的输入轴。油压泵与汽车的轮毂以及驱动轴一同,一边对这些施加负载一边进行转动。测力计,根据油压泵的输出压力等检测出行驶状态的汽车的转矩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平10-508685号公报

专利文献1记载的轮毂结合型测力计,不能在该装置设置的地面、地板面等的承载面上移动。近几年,在轮毂结合型测力计中具备滚轮等车轮,从而能够以设置在承载面上的状态下移动。这样的测力计,与前轮驱动的汽车的前轮的轮毂连接,则能够与汽车操舵装置的操舵一同转向移动。在这个情况下,测力计代替汽车的前轮与支承面接触,用小的操舵装置的操舵力就能够转向。因此,操舵装置的操作者不能获得操舵装置的操舵感,难以进行想要进行的操舵装置的操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力计负载装置,针对按照操舵装置的操舵而移动的测力计,施加负载。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是向测力计单元施加负载的测力计负载装置,所述测力计单元与汽车的车轮的轮毂连接,并且能够移动,所述测力计负载装置,针对按照所述汽车的操舵装置的操舵而与所述轮毂一同转向的所述测力计单元,施加与所述测力计单元的转向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负载。

通过本发明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能够针对按照操舵装置的操舵而移动的测力计单元施加负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适用的测力计的一例的概要的斜视图。

图2是从汽车的外方朝向该汽车的方向,看设置在图1的汽车的右前轮的测力计单元上安装了实施方式1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的状态时的概要的斜视图。

图3是只示出图2的测力计负载装置的概要的斜视图。

图4是从汽车朝向该汽车的外方的方向,看图3的测力计负载装置时的概要的斜视图。

图5是示出图2的汽车的操舵装置向左侧转向时的测力计单元以及测力计负载装置的概要的斜视图。

图6是与图3同样的方式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的概要的斜视图。

图7是与图4同样的方式示出变形例1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的概要的斜视图。

图8是与图2同样的方式示出实施方式2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被安装在测力计单元的状态的概要的斜视图。

图9是只示出图8的测力计负载装置的概要的斜视图。

图10是从汽车朝向该汽车的外方的方向,看图8的测力计负载装置以及测力计单元时的概要的斜视图。

图11是从汽车的前方朝向该汽车的后方的方向,看图8的测力计负载装置以及测力计单元时的概要的侧面图。

图12是从汽车朝向该汽车的外方的方向,看图8的测力计负载装置以及测力计单元时的概要的正面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2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的功能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14是示出变更了图8的测力计负载装置的倾斜部的倾斜角度的状态的概要的斜视图。

图15是与图11同样的方式示出图14的测力计负载装置的概要的侧面图。

图16是与图12同样的方式示出图14的测力计负载装置的概要的正面图。

图17是与图8同样的方式示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的概要的斜视图。

图18是与图10同样的方式示出变形例2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的概要的斜视图。

图19是示出实施方式3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被安装在测力计单元的状态的概要的斜视图。

图20是从汽车朝向该汽车的外方的方向,看图19的测力计负载装置以及测力计单元的概要的斜视图。

图21是示出图19的汽车的操舵装置向左侧转向时的测力计单元以及测力计负载装置的概要的斜视图。

图22是示出实施方式4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被安装在测力计单元的状态的概要的斜视图。

图23是示出在图22的汽车的操舵装置向左方转向时的测力计单元以及测力计负载装置的概要的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均表示一个具体例子。所以以下的实施方式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形式等都是一个例子,主旨不是限制本申请。因此,在以下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表示本申请的最上位概念的方案中没有记载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来说明。

此外,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有时会采用大致平行,大致正交等“大致”的表现。例如,大致平行不仅表示完全平行,还包括实际上平行,也就是包括例如百分之几左右的差异的意思。其他与“大致”相关的表现也同样。此外,各图是示意图,并非是严谨的图示。此外,在各图中,对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或简化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1)

首先,参考图1说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100适用的测力计10。此外,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100适用的测力计的一例的概要的斜视图。测力计10是轮毂结合型测力计。测力计10具备:与汽车1的轮毂2直接连接的多个测力计单元20a~20d、控制测力计单元20a~20d的控制单元30。

在图1的例子中,汽车1是四轮驱动。因此,设置了4个测力计单元20a、20b、20c以及20d。测力计单元20a、20b、20c以及20d分别利用未图示的连接器件23,与汽车1的右前轮的轮毂2、左前轮的轮毂2(未图示),右后轮的轮毂2(未图示)以及左后轮的轮毂2(未图示)连接。例如,连接器件23,与车轮同样利用螺母安装并固定到轮毂2的轮毂螺栓。连接器件23,使轮毂2与测力计单元20a~20d连接,从而能够传递汽车1的驱动力。

测力计单元20a~20d分别具备未图示的电动机。电动机的转动轴,以能够传递驱动力的方式,与连接器件23连接。电动机的转动轴,能够与连接器件23以及轮毂2在同轴上一体转动。在汽车1驱动该驱动轴,使轮毂2转动时,经由轮毂2以及连接器件23而传递的汽车1的转动驱动力,电动机进行转动动作。通过进行转动动作的电动机的输出以及转动数等,能够检测汽车1的驱动力换言之转矩、以及在各个扭矩值的转动数等。此外,电力提供到电动机,在电动机上产生与轮毂2的转动方向相反方向的转矩,从而电动机能够向汽车1的驱动轴施加负载。另外,测力计单元20a~20d的构成,不限于所述限定,也可以是替代电动机具备例如油压泵等压力泵的构成。通过压力泵的输出以及转动数,能够检测汽车1的转矩以及各扭矩值的转动数等。

与测力计单元20a~20d连接的汽车1的轮毂2替代轮胎,经由测力计单元20a~20d,在地面及地板面等支承面上被支承。如图1的例子,4个车轮的轮毂2与测力计单元20a~20d连接的汽车1,只经由测力计单元20a~20d,被支承在支承面上,在其他部位不与支承面接触。这样测力计10以固定汽车1的位置的状态,能够实现汽车1的行驶状态。

控制单元30,由计算机构成。控制单元30具备显示器31以及输入装置32。控制单元30,在显示器31显示各种信息。此外,控制单元30,经由输入装置32,接受汽车1的条件以及行驶测验中的汽车1的行驶条件的设定等的各种指令。输入装置32,例如可以包含按键,键盘,鼠标,触摸屏等。控制单元30与测力计单元20a~20d的各自电连接。控制单元30,检测测力计单元20a~20d各自的电动机的输出以及转动数,将汽车1的输出、转矩、各输出值的引擎转动数、各个扭矩值的引擎转动数等有关汽车1的行驶性能的各种信息,作为各个驱动轮的信息或者汽车1的整体信息来输出。此外,控制单元30,根据经由输入装置32而输入的行驶条件等,控制测力计单元20a~20d各自的电动机。例如,控制单元30,通过调整提供给电动机的电力,从而控制对汽车1的各个驱动轮施加的负载。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100以及测力计单元20a~20d的详细构成。另外,测力计单元20a~20d均具有同样的构成,所以只说明测力计单元20a的构成。参考图2时,图2示出从汽车1的外方朝向汽车1的方向看在测力计单元20a安装了实施方式1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100的状态时的概要的斜视图,测力计单元20a被设置在图1的汽车1的右前轮上。

测力计单元20a具备:在内部具有未图示的电动机的主体21、支承主体21的基底框22、连接器件23。从主体21延长的连接部21a的内部设置有从电动机延伸的转动轴。连接器件23具有与汽车1的轮毂2连接的圆环板状的法兰23a、与电动机的转动轴连接的连接轴(未图示)。在基底框22设有4个车轮22a~22d。

车轮22a和22b例如是固定脚轮,行进方向固定为单方向。车轮22a和22b进行动作,从而基底框22沿着与法兰23a垂直的连接器件23的连接轴以及连接部21a延伸方向的方向进退。车轮22a和22b,能够使连接部21a接近以及离开汽车1的轮毂2的方向,使测力计单元20a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轮22a和22b位于安装在主体21的连接器件23的下方。

车轮22c和22d能够使行进方向在水平方向的各种角度自由地改变,例如是使行进方向在水平方向的360度均能够自由改变的脚轮。车轮22c和22d,在沿着连接器件23的连接轴以及连接部21a延伸的方向上,相对于主体21,设置在车轮22a和22b的相反一侧。

因而,测力计单元20a,能够以车轮22a和22b为基点,以车轮22c和22d画圆弧的方式进行转向。此外,在测力计单元20a经由连接器件23与轮毂2(参考图1)连接时,车轮22a和22b位于轮毂2的下方附近,车轮22c和22d,相对于车轮22a和22b,位于更远离轮毂2的位置。因此,测力计单元20a,在汽车1的操舵装置被操舵为左侧或者右侧时,以轮毂2为基点,与轮毂2一同转向。具备这样的测力计单元20a的测力计10,一边对操舵装置进行操舵,一边能够测验汽车1的行驶性能。另外,车轮22a和22b,可以是自由的脚轮,在这个情况下,测力计单元20a,能够与轮毂2一同转向。

此外,基底框22,在车轮22a与22c之间、以及车轮22b与22d之间,具有弯曲部22f。基底框22在弯曲部22f能够以铅直方向弯曲,通过弯曲,与轮毂2的接合面的朝向对应的方式,主体21以及连接器件23的朝向在上下方向上变更,换言之能够倾斜。轮毂2的结合面是连接器件23的法兰23a进行抵接的面。

实施方式1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100,被设置在地面及地板面等支承面与测力计单元20a之间,来支承测力计单元20a。测力计负载装置100,被设置在与汽车1的前轮连接的测力计单元20a和20b。如图2~图4所示,测力计负载装置100,构成具有倾斜面的支承台。此外,图3是只示出图2的测力计负载装置100的概要的斜视图。图4是从汽车1朝向该汽车1的外方的方向上看图3的测力计负载装置100时的概要的斜视图。

测力计负载装置100具备平坦部101、斜坡部102、倾斜部103、104以及105。平坦部101、斜坡部102、倾斜部103、104以及105由矩形状的板状的部件来形成。平坦部101、斜坡部102、倾斜部103、104以及105可以由金属等无机材料来构成,也可以由树脂、木材等有机材料来构成。

平坦部101的平坦的上表面101a,在平坦部101放置在地面、地板面等水平的支承面时,形成水平的支承面。斜坡部102设置在平坦部101的长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部101b,并且与该端部101b一体地连接。斜坡部102的上表面102a形成有倾斜面,该倾斜面在所述长度方向上越远离平坦部101,越向下方倾斜。

第一倾斜部103,设置在平坦部10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101c,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该端部101c连接。第一倾斜部103,通过铰链等连接部件103b,与平坦部101铰链连接。第一倾斜部103,以连接部件103b为中心,相对于平坦部101转动,从而第一倾斜部103的平坦的上表面103a形成倾斜面,该倾斜面在所述长度方向上越远离平坦部101越是朝向上方的方式倾斜。换言之,上表面103a能够形成从汽车1的外方朝向轮毂2,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面。

第二倾斜部104以及第三倾斜部105的各自,设置在与平坦部10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短方向的一方的侧部101d以及另一方的侧部101e,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分别与一方的侧部101d以及另一方的侧部101e连接。第二倾斜部104以及第三倾斜部105,分别通过铰链等连接部件104b以及105b,与平坦部101铰链连接。第二倾斜部104以及第三倾斜部105,分别以连接部件104b以及105b为中心,相对于平坦部101进行转动。从而,第二倾斜部104的平坦的上表面104a形成倾斜面,该倾斜面在所述短方向上,越是远离平坦部101就越向上方倾斜。同样,第三倾斜部105的平坦的上表面105a也能够形成倾斜面,该倾斜面在所述短方向上,越是远离平坦部101就越向上方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倾斜部104以及第三倾斜部105,相对于第一倾斜部103位于更接近斜坡部102的位置,具体而言,位于与斜坡部102邻接的位置,但是不限于此。

倾斜部103、104以及105分别具备倾斜调节部103c、104c以及105c,能够变更倾斜部103、104以及105相对于平坦部101的倾斜角度并固定。

并且设置了多个倾斜调节部103c,在第一倾斜部103的离平坦部101远侧的端部附近,多个倾斜调节部103c沿着该端部排列设置成一列。各个倾斜调节部103c具有:贯通第一倾斜部103的轴103ca、在下端支承轴103ca的基础部103cb、以及将轴103ca固定在第一倾斜部103的固定部件103cc。轴103ca具有形成了螺纹牙顶的外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全螺纹轴,但不限于此。固定部件103cc是具有螺孔的部件,例如螺母。2个固定部件103cc,以夹着第一倾斜部103的方式,安装在轴103ca。2个固定部件103cc,通过紧固在第一倾斜部103,从而将轴103ca固定在第一倾斜部103。通过以任意改变从第一倾斜部103向下方突出的轴103ca的长度的方式,使轴103ca固定在第一倾斜部103,从而倾斜调节部103c能够以各种倾斜角度来固定第一倾斜部103。

同样,在第二倾斜部104的离平坦部101远侧的端部附近,多个倾斜调节部104c沿着该端部排列设置成一列。各个倾斜调节部104c具有轴104ca、基础部104cb、2个固定部件104cc。2个固定部件104cc,以夹着第二倾斜部104的方式,安装在轴104ca。通过紧固在第二倾斜部104,从而将轴104ca固定在第二倾斜部104。通过以任意改变从第二倾斜部104向下方突出的轴104ca的长度的方式,使轴104ca固定在第二倾斜部104,从而倾斜调节部104c能够以各种倾斜角度来固定第二倾斜部104。

同样,在第三倾斜部105的离平坦部101远侧的端部附近,多个倾斜调节部105c沿着该端部排列设置成一列。各个倾斜调节部105c具有轴105ca、基础部105cb、2个固定部件105cc。2个固定部件105cc,以夹着第二倾斜部105的方式,安装在轴105ca。通过紧固在第三倾斜部105,从而将轴105ca固定在第三倾斜部105。通过以任意改变从第三倾斜部105向下方突出的轴105ca的长度的方式,使轴105ca固定在第三倾斜部105,从而倾斜调节部105c能够以各种倾斜角度来固定第三倾斜部105。

如图2所示,测力计单元20a与汽车1的轮毂2连接的时候,测力计单元20a载置在测力计负载装置100的平坦部101的上表面101a上。此时测力计负载装置100被设置为如下,第一倾斜部103位于靠近轮毂2的位置、斜坡部102位于远离轮毂2的位置。具体而言,测力计负载装置100被设置为,平坦部101的长度方向沿着与轮毂2连接的汽车1的前轮的驱动轴的轴方向。前轮的驱动轴的轴方向,也是与操舵装置直进状态时的轮毂2的接合面大致垂直的方向。如上所述设置的测力计负载装置100中,第二倾斜部104以及第三倾斜部105,沿着汽车1的右侧部而排列。第二倾斜部104,相对于平坦部101,位于汽车1的后方侧,第三倾斜部105,相对于平坦部101,位于汽车1的前方侧。而且,第一倾斜部103位于轮毂2的下方。此外,测力计单元20a,经过斜坡部102,载置在平坦部101。

如上所述,测力计单元20a与轮毂2连接的状态下,操舵装置向左或者向右进行操舵时,随着轮毂2的转向,测力计单元20a转向。例如参考图5,图5示出操舵装置向左侧操舵时的测力计单元20a。另外,图5是示出图2的汽车的操舵装置向左侧转向时的测力计单元20a以及测力计负载装置100的概要的斜视图。测力计负载装置100在汽车1的操舵装置向右侧转向的情况以及操舵装置向左侧转向的情况下,针对测力计单元20a能够起到同样的作用,以下仅说明操舵装置向左侧转向的情况。

操舵装置向左侧转向时,测力计单元20a,以轮毂2以及连接器件23为基点,从上方看时,以平面视时的逆时针方向转向。从而车轮22a接近第一倾斜部103,车轮22b远离第一倾斜部103。车轮22c在第三倾斜部105上移动,车轮22d接近第三倾斜部105或者在第三倾斜部105上移动。车轮22d,在操舵装置的操舵量比较少时,位于平坦部101之上,在操舵装置的操舵量多时,载置在第三倾斜部105。此外,操舵装置的操舵量多时,测力计单元20a的车轮22a载置在第一倾斜部103之上。

位于第三倾斜部105上的测力计单元20a,由于在转向方向上具有上坡的上表面105a以及重力的作用,接受从上表面105a下降的朝向的力量,换言之接受与转向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力量。这个力量作为操舵装置操舵的负载来作用,操舵装置的操作者会感觉到操舵装置变得沉重。进而,与在第三倾斜部105之上仅载置1个车轮22c的情况相比,在载置2个车轮22c和22d时,所述力量以及负载变大。同样,在第一倾斜部103上载置车轮22a的情况下,测力计单元20a,接受与转向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力量,这个力量作为操舵装置操舵的负载来作用。从而操舵装置的操作者在进行操舵时,能够经由操舵装置获得操舵感,并且通过操舵装置感受负载即重量增加,从而能够感受到操舵装置的操舵量变多。

此外,通过上述测力计单元20a接受的与转向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力量,操作者一旦从操舵装置放开手,就能够使测力计单元20a移动到平坦部101,换言之,能够起到将操舵装置恢复到直进状态的作用。从而,测力计负载装置100,能够再现汽车1在交叉路口、转弯处等进行转弯行驶时的操舵装置的动作。

此外,通过使第一倾斜部103的倾斜角度变大,第一倾斜部103,能够阻止车轮22a向第一倾斜部103上前进,能够限制测力计单元20a的转向移动。从而限制操舵装置的能够操舵的量,例如,能够控制由于操舵装置过度转向引起的测力计单元20a与汽车1的车身接触。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1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100,能够针对与汽车1的车轮的轮毂2连接且移动的测力计单元20a施加负载。测力计负载装置100,随着汽车1的操舵装置的操舵,针对与轮毂2一同转向的测力计单元20a,施加与测力计单元20a的转向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负载。

通过所述构成,测力计负载装置100,能够对随着操舵装置的操舵而移动的测力计单元20a施加负载。关于与测力计单元20a的转向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负载是向操舵装置施加负载,从而操舵装置的操作者,经由操舵装置能够获得操舵感,容易进行所期望的操舵装置的操舵。因而,在测力计单元20a进行的汽车1的行驶测验中,能够抑制急剧的操舵装置操作、以及操舵装置的过度转向等不希望的操舵装置操舵,能够实现更安全的测验。

此外,实施方式1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100,作为在所述转向方向上移动的测力计单元20a被载置的第一倾斜面,具备第二倾斜部104以及第三倾斜部105的上表面104a以及105a,上表面104a以及105a在所述转向方向上,向上方倾斜。通过所述构成,测力计负载装置100通过上表面104a和105a以及重力的作用,能够针对位于上表面104a或105a上的测力计单元20a,施加与所述转向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负载。

此外,实施方式1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100,作为在所述转向方向上移动的测力计单元20a的移动方向的第二倾斜面,具备第一倾斜部103的上表面103a,上表面103a从汽车1的外方朝向轮毂2的方向上,向上倾斜。通过所述构成,测力计负载装置100通过上表面103a的作用,能够针对测力计单元20a施加与所述转向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负载。

此外,实施方式1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100,还具备倾斜调节部103c~105c,用于调节倾斜部103~105的上表面103a~105a的倾斜角度。通过所述构成,测力计负载装置100,能够变更针对按照操舵装置的操舵而移动的测力计单元20a施加的负载。因而,能够使所述负载,符合行驶测验时的汽车1的行驶条件。

此外,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100,倾斜调节部103c~105c是螺钉,该螺钉支承倾斜部103~105的上表面103a~105a且能够进退于上表面103a~105a。通过所述构成,倾斜部103~105的上表面103a~105a的倾斜角度的调节,能够用简单的构成来实现,进而能够对应细微的调整。

[变形例1]

下面说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的变形例1。参考图6以及图7,示出变形例1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200。另外,图6是与图3同样的方式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200的概要的斜视图。图7是与图4同样的方式示出变形例1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200的概要的斜视图。

实施方式1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100的第一倾斜部103、104以及105的上表面103a、104a和105a均为平坦面,但是图6以及图7所示,变形例1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200的倾斜部203、204以及205的上表面203a、204a以及205a均为凹曲面。

在第一倾斜部203的上表面203a形成凹曲面,该凹曲面越是远离平坦部101,倾斜越大,该凹曲面可以是曲率变大或变小等曲率变化的凹曲面,也可以是曲率固定的凹曲面。上述的远离平坦部101的方向是,从平坦部101朝向设置了倾斜调节部103c的第一倾斜部203的端部203d的方向。在本例子中,在上表面203a的端部203d的位置最高,但不限于此。

在第二倾斜部204的上表面204a形成凹曲面,该凹曲面越是远离平坦部101,倾斜越大,该凹曲面可以是曲率变大或变小等曲率变化的凹曲面,也可以是曲率固定的凹曲面。上述的远离平坦部101的方向是,从平坦部101朝向设置了倾斜调节部104c的第二倾斜部204的端部204d的方向。在本例子中,在上表面204a的端部204d的位置最高,但不限于此。

另外,在第三倾斜部205的上表面205a形成凹曲面,该凹曲面越是远离平坦部101,倾斜越大,该凹曲面可以是曲率变大或变小等曲率变化的凹曲面,也可以是曲率固定的凹曲面。上述的远离平坦部101的方向是,从平坦部101朝向设置了倾斜调节部105c的第三倾斜部205的端部205d的方向。在本例子中,在上表面205a的端部205d的位置最高,但不限于此。

在操舵装置向左侧转向以及向右侧转向的任何情况下,测力计单元20a,通过倾斜部203、204以及205的上表面203a、204a以及205a的作用,接受与转向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力量。进而,随着操舵装置的操舵量变多,在上表面203a、204a以及205a,测力计单元20a的车轮22a~22d所在的部分的倾斜变大。从而随着操舵装置的操舵量变多,测力计单元20a接受的与转向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力量变大,换言之,操舵装置操舵的负载变大。从而在操舵装置的操作者进行操舵时,通过操舵装置感受负载即重量的增加,从而能够感受到操舵装置的操舵量。

如上所述,在变形例1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200,倾斜部204以及205的上表面204a以及205a是,越向测力计单元20a的转向方向前进,越倾斜的曲面。通过所述构成,随着测力计单元20a的转向量越多,测力计负载装置200针对测力计单元20a施加的与转向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负载越大。从而,操舵装置的操作者,能够从操舵装置获得与操舵装置的操舵量对应的操舵感,能够识别操舵量。

(实施方式2)

下面说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300的构成。实施方式1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100中,针对测力计单元载置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利用螺钉式的倾斜调节部来进行变更。实施方式2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300中,针对载置测力计单元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利用执行机构来变更。以下在实施方式2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300,以与实施方式1以及变形例1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参考图8以及图9,示出了实施方式2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300。另外,图8是与图2同样的方式示出实施方式2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300安装在测力计单元20a的状态的概要的斜视图。图9是只示出图8的测力计负载装置300的概要的斜视图。如图8以及图9所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300,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100同样具备平坦部101、倾斜部103~105,并且还具备斜坡部302。此外,测力计负载装置300还具备基台306,用于从地面、地板面等支承面的上方的位置支承平坦部101。在斜坡部302的上表面302a形成倾斜面,该倾斜面是从基台306上的平坦部101的上表面101a到支承面为止的面。

此外,如图10~图12所示,测力计负载装置300具备支承装置307a、307b以及307c,分别在支承面上从下方支承倾斜部103、104以及105。另外,图10是从汽车1向该汽车1的外方的方向,看图8的测力计负载装置300以及测力计单元20a时的概要的斜视图。图11是从汽车1的前方向该汽车1的后方的方向,看图8的测力计负载装置300以及测力计单元20a时的概要的侧面图。图12是从汽车1向该汽车1的外方的方向,看图8的测力计负载装置300以及测力计单元20a时的概要的正面图。

支承装置307a、307b以及307c的各自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自由伸缩的支承轴307aa、307ba以及307ca。支承轴307aa、307ba以及307ca各自的上端,与倾斜部103、104以及105,在各自的端部103d、104d以及105d的附近,以链接方式连接。从而,支承轴307aa、307ba以及307ca分别针对倾斜部103、104以及105,以连接部分为基点进行转动。

此外,如图10~图12所示,支承装置307a、307b以及307c的各自具备执行机构307ab、307bb以及307cb,以使支承轴307aa,307ba以及307ca在上下方向上进行伸缩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执行机构307ab、307bb以及307cb是电气线性执行机构。然而执行机构307ab、307bb以及307cb可以是转动型等进行其他动作的执行机构,也可以是通过油压式、气压式等其他驱动源来动作的执行机构,并且不限于此。如图13所示,支承装置307a、307b以及307c,与控制单元30电连接,通过控制单元30的控制而动作。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2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300的功能的构成的方框图。

如图14~图16所示,上述的支承装置307a、307b以及307c,分别通过支承轴307aa、307ba以及307ca的动作,使倾斜部103、104以及105倾斜为任意的倾斜角度,并且维持该倾斜状态。例如,支承装置307a、307b以及307c,能够分别使倾斜部103、104以及105形成为水平状态、端部103d、104d以及105d更高的倾斜状态、以及端部103d、104d以及105d更低的倾斜状态中的任一状态。此外,控制单元30,例如根据经由输入装置32(参考图13)而设定的汽车1的行驶条件等,分别控制支承装置307a、307b以及307c,将倾斜部103、104以及105的倾斜角度设为规定的倾斜角度。另外,图14是示出变更了图8的测力计负载装置300的倾斜部103、104以及105的倾斜角度的状态的概要的斜视图。图15是与图11同样的方式示出图14的测力计负载装置300的概要的侧面图。图16是与图12同样的方式示出图14的测力计负载装置300的概要的正面图。

因而,测力计负载装置300,通过使用支承装置307a、307b以及307c,能够使倾斜部103、104以及105,容易且迅速地倾斜为任意的倾斜角度。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2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300中,支承装置307a~307c构成执行机构,用于支承倾斜部103~105的上表面103a~105a且在上下方向上进行伸缩动作。通过所述构成,支承装置307a~307c能够使上表面103a~105a的倾斜角度,在任意时刻、以任意的量来变化。例如,在汽车1的行驶测验中,即使测力计单元20a载置在上表面103a~105a上的状态下,也能够变更上表面103a~105a的倾斜角度。例如,测力计负载装置300按照汽车1的车速,能够变更上表面103a~105a的倾斜角度,例如能够伴随车速的上升,使倾斜角度变大。从而能够与车速对应地控制没有计划的操舵装置的操作的产生。

[变形例2]

下面说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的变形例2。变形例2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400,是在实施方式2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300中倾斜部103、104以及105适用了变形例1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200的倾斜部203,204以及205的例子。下面对变形例2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400,以与实施方式1以及2和变形例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变形例2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400具备:平坦部101、倾斜部203~205、斜坡部302、基台306、倾斜部203~205的支承装置307a~307c。支承装置307a、307b和307c的支承轴307aa、307ba以及307ca,分别与倾斜部203、204以及205,在各自的端部203d、204d以及205d的附近,以链接方式连接。图17是与图8同样的方式示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400的概要的斜视图。图18是与图10同样的方式示出变形例2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400的概要的斜视图。

如上述的测力计负载装置400,通过使用支承装置307a、307b和307c,能够使倾斜部203、204以及205,容易且迅速地倾斜为任意的倾斜角度。进而,测力计负载装置400随着操舵装置的操舵量越多,针对测力计单元20a施加的与转向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力量越大。

(实施方式3)

下面说明实施方式3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500的构成。在实施方式1和2以及变形例1和2中,转向时使用测力计单元载置的倾斜面,针对测力计单元,施加与转向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负载。实施方式3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500,在测力计单元转向时,针对测力计单元施加向与转向方向相反的方向直接拉伸的力量。具体而言,测力计负载装置500,在测力计单元转向时,使砝码的重量对测力计单元起作用,从而朝向与转向方向相反的方向,拉伸测力计单元。下面对实施方式3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500,以与实施方式1和2以及变形例1和2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参考图19以及图20,示出了实施方式3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500以及测力计单元20a。图19是示出实施方式3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500被安装在测力计单元20a的状态的概要的斜视图。图20是从汽车1向该汽车1的外方的方向,看图19的测力计负载装置500以及测力计单元20a的概要的斜视图。图19以及图20示出与测力计单元20a连接的汽车1的操舵装置处于直进状态时的、测力计单元20a以及测力计负载装置500。

测力计负载装置500具备1个以上的砝码510、支承砝码510的支承框520、连接砝码510与测力计单元20a的连接部件530。

支承框520将放置在地面或者地板面等支承面上的基底521、以及设置在基底521上的门型的上部框522一体具备。基底521具有固定部521a,通过锚栓等固定部件能够固定在支承面。另外不设置固定部521a也可以。进而,支承框520具备2个向导部件523,该向导部件523引导砝码510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各向导部件523的下端固定在基底521,各向导部件523的上端固定在上部框522的上部的横架部522a。2个向导部件523在铅直方向上延伸。

1个以上的砝码510分别具有2个孔,用于2个向导部件523通过。1个以上的砝码510分别以使2个向导部件523通过2个孔的方式,设置在支承框520,能够沿着向导部件523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移动到下方的1个以上的砝码510,在基底521上被支承。1个以上的砝码510,沿着向导部件523上下堆积,相互连接成为一体化。

连接部件530是具有柔性的部件,可以是金属线或者链条等线状部件,也可以是带子等带状部件。连接部件530的一端,与1个以上的砝码510的上部连接。连接部件530的另一端,与测力计单元20a的后部连接。测力计单元20a的后部是指在测力计单元20a中,与连接部21a相反一侧的部位。测力计单元20a的后部,可以位于主体21,也可以位于基底框22。

连接部件530,从1个以上的砝码510经过上滚轮524、下滚轮525、2个向导滚轮526之间,从而到达测力计单元20a。上滚轮524设置在上部框522的横架部522a,能够将从1个以上的砝码510向上方延伸的连接部件530的朝向,变更为向下方。下滚轮525设置在基底521,将从上滚轮524向下方延伸的连接部件530的朝向,变更为大致水平方向。2个向导滚轮526,设置在基底521,一边使从下滚轮525向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连接部件530的水平方向的位置,固定在基底521上的规定位置,一边引导连接部件530朝向测力计单元20a。因而,在测力计单元20a移动时,连接部件530拉伸1个以上的砝码510,能够向上方举起。

此外虽然不限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9以及图20所示,在操舵装置为直进状态的汽车1的轮毂2与测力计单元20a连接时,测力计负载装置500被设置为如下,连接部件530从下滚轮525通过向导滚轮526,以平面视时直线延伸的方式到达测力计单元20a。这个时候,砝码510载置在基底521上。因而,在连接部件530上不发生张力。基底521,可以被固定在地面或者地板面等支承面。

例如参考图21,示出了图19的汽车1的操舵装置向左转向时的、测力计单元20a以及测力计负载装置500。如图21所示,操舵装置向左转向,测力计单元20a向逆时针方向转向时,测力计单元20a拉伸连接部件530,将砝码510向空中提升。这是因为与操舵装置直进时相比,向左侧操舵时,测力计单元20a中的与连接部件530连接的连接部分到向导滚轮526为止的距离增加。从基底521提升的砝码510的重量,经由连接部件530,对测力计单元20a发挥作用,从而测力计单元20a被拉伸到与转向方向相反的方向。因而,砝码510的重量,作为操舵装置操舵的负载来发挥作用。通过变更砝码510的数量,能够变更砝码510的重量给操舵装置操舵施加的负载的大小。

此外,上述测力计单元20a从砝码510接受的与转向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力量,在操作者从操舵装置离开手时,会起到使操舵装置回到直进状态的作用。因而,测力计负载装置500,能够再现汽车在交叉路口、转弯等弯曲行驶时的操舵装置的动作。

此外,操舵装置向右转向的情况下,与向左转向的情况相同,砝码510的重量,作为操舵装置操舵的负载来发挥作用。这是因为,在操舵装置直进时,连接部件530,从下滚轮525到测力计单元20a为止直线状延伸,测力计单元20a中的与连接部件530的连接部分到向导滚轮526为止的距离最小。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3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500具备:砝码510、连接砝码510与测力计单元20a的连接部件530。进而连接部件530,将从在转向方向上移动的测力计单元20a接受的力量,作为向上的力量,传递给砝码510。在所述构成中,测力计负载装置500,根据砝码510的重量,能够对测力计单元20a施加与所述转向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负载。例如,从连接部件530向砝码510传递上升的力量,从而砝码510被提升到空中,砝码510的重量,针对测力计单元20a作为所述负载来发挥作用。

此外,在实施方式3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500,测力计单元20a,经由1个连接部件530与1个砝码群连接,该1个砝码群由被一体化的砝码510构成,但不限于此。测力计单元20a,可以经由2个以上的连接部件530,与2个以上的砝码群连接。2个以上的连接部件530,可以与测力计单元20a的后部连接,也可以与位于测力计单元20a的转向方向的2个对置的侧部连接。例如,设置了2个连接部件530以及2个砝码群的情况下,可以是一方的连接部件530,与测力计单元20a的所述2个侧部一方的侧部连接,另一方的连接部件530,与所述2个侧部的另一方的侧部连接。在这个情况下,一方的砝码群,对操舵装置的向左侧的操舵施加负载、另一方的砝码群,对操舵装置的向右侧的操舵施加负载。

(实施方式4)

下面说明实施方式4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600的构成。在实施方式3中,使用通过转向的测力计单元而提升的砝码510的重量,针对测力计单元施加与转向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负载。实施方式4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600,利用通过转向的测力计单元而被拉伸的弹性部件的弹性力,针对测力计单元施加与转向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负载。下面,针对实施方式4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600,以与实施方式1~3以及变形例1和2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参考图22,示出了实施方式4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600以及测力计单元20a。另外,图22是示出实施方式4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600被安装在测力计单元20a的状态的概要的斜视图。图22示出与测力计单元20a连接的汽车1的操舵装置为直进状态的时候的测力计单元20a和测力计负载装置600。

测力计负载装置600具备:弹性部件610、支承弹性部件610的支承框620、连接弹性部件610与测力计单元20a的连接部件630。

支承框620,例如形成矩形状的框,并且被设置在地面或者地板面等支承面上。支承框620具有固定部621,该固定部621能够通过锚栓等固定部件而固定在支承面。另外,可以不设置固定部621。进而,支承框620具有安装部622,弹性部件610的端部安装在该安装部622。安装部622,例如设置在支承框620的长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部附近。安装部622,将弹性部件610的端部固定在支承框620。此外,支承框620具有用于引导连接部件630的2个向导滚轮626。2个向导滚轮626,例如设置在支承框62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附近,换言之安装部622的相反一侧的端部附近。

弹性部件610是通过被拉伸,增加弹性力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610是金属制的螺旋弹簧。然而,弹性部件610,也可以是塑料或橡胶等高分子材料,或者可以是由陶瓷等构成的非金属制的螺旋弹簧,也可以是线状或者带状的橡胶。弹性部件610的一端,被固定在安装部622,弹性部件610的另一端,与连接部件630连接。弹性部件610,在支承框620上,以从安装部622到向导滚轮626延伸的方式而被设置。

连接部件630具有与实施方式3中的连接部件530同样的构成。如上所述,连接部件630的一端,与弹性部件610连接,连接部件630的另一端,与实施方式3同样,与测力计单元20a的后部连接。连接部件630,从弹性部件610,经过2个向导滚轮626之间,到达测力计单元20a。2个向导滚轮626,一边将连接部件630的水平方向位置,固定在支承框620上的规定的位置,一边将连接部件630引导向测力计单元20a。因而,在测力计单元20a移动时,连接部件630能够拉伸弹性部件610,从而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2所示,操舵装置为直进状态的汽车1的轮毂2与测力计单元20a连接时,测力计负载装置600被设置为,连接部件630从安装部622经过向导滚轮626到达测力计单元20a为止之间,以平面视时的直线状延伸,但不限于此。此时,弹性部件610被收缩,不发生弹性力。支承框620,可以固定在地面或者地板面等的支承面。

例如,参考图23,示出了在图22的汽车1的操舵装置向左方转向时的测力计单元20a以及测力计负载装置600。如图23所示,操舵装置向左方转向,测力计单元20a在平面视时逆时针方向转向时,测力计单元20a拉伸连接部件630以及弹性部件610,从而弹性部件610被拉长。这是因为,比起操舵装置为直进的情况,向左方操舵时,测力计单元20a中的与连接部件630连接的连接部分到向导滚轮626为止的距离增加。被拉长的弹性部件610产生弹性力,具体而言是产生弹性恢复力,该弹性恢复力,经由连接部件630,向测力计单元20a发挥作用。从而,测力计单元20a,接受与转向方向相反的方向拉伸的力量。进而,随着操舵装置向左方的操舵量增加,测力计单元20a的转向量增加,弹性部件610的长度变长,所以对测力计单元20a发挥作用的弹性恢复力也增加。因而,弹性部件610的弹性恢复力,作为按照操舵装置操舵量来变化的操舵装置操舵的负载来发挥作用。此外,通过变更弹性部件610的弹性系数,或者变更与连接部件630连接的弹性部件610的数量,从而能够变更弹性部件610的弹性恢复力针对操舵装置操舵施加的负载的大小。

此外,上述的测力计单元20a从弹性部件610接受的与转向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力量,在操作者从操舵装置离开手时,使操舵装置恢复为直进状态。因而,测力计负载装置600,能够再现汽车在交叉路口、转弯等弯曲行驶时的操舵装置的动作。

此外,操舵装置向右转向的情况下,与向左转向的情况相同,弹性部件610的弹性恢复力,作为操舵装置操舵的负载来发挥作用。这是因为,在操舵装置直进时,连接部件630,从安装部622到测力计单元20a为止直线状延伸,测力计单元20a中的与连接部件630连接的连接部分到向导滚轮626为止的距离,变得最小。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4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600具备:弹性部件610为一例的反作用力生成部件、连接反作用力生成部件与测力计单元20a的连接部件630。进而,连接部件630,将从在转向方向上移动的测力计单元20a接受的力量,传递给反作用力生成部件。在所述构成中,测力计负载装置600,通过反作用力生成部件相对于传递给反作用力生成部件的力量而生成的反作用力,能够针对测力计单元20a施加与所述转向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负载。

另外,由反作用力生成部件生成的反作用力,可以是弹性部件610的弹性力。作为反作用力生成部件,使用弹性部件610,可以简化构成。弹性部件610,随着测力计单元20a的转向量越大,生成越大的弹性力。从而,操舵装置的操作者,能够从操舵装置获得按照操舵装置的操舵量的操舵感,能够识别操舵量。

此外,在实施方式4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600中,在测力计单元20a转向时,弹性部件610构成为被拉伸,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连接部件630是刚体,转向的测力计单元20a,经由连接部件630按压弹性部件61,也可以是转向的测力计单元20a,直接按压弹性部件610。而且,被按压的弹性部件610,可以对测力计单元20a施加弹性恢复力。

此外,在实施方式4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600中,测力计单元20a经由1个连接部件630与1个弹性部件610连接,但不限于此。测力计单元20a,可以经由2个以上的连接部件630,与2个以上的弹性部件610连接。2个以上的连接部件630,可以与测力计单元20a的后部连接,也可以与位于测力计单元20a的转向方向的2个对置的侧部连接。例如,设置2个连接部件630以及2个弹性部件610的情况下,可以是一方的连接部件630,与测力计单元20a的所述2个侧部的一方的侧部连接,另一方的连接部件630,与所述2个侧部的另一方的侧部连接。在这个情况下,一方的弹性部件610,对操舵装置的向左侧的操舵施加负载、另一方的弹性部件610,对操舵装置的向右侧的操舵施加负载。

此外,在实施方式4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600中,可以代替弹性部件610设置线性执行机构或者气缸。线性执行机构的驱动源,可以是电力、油压或者气压等。线性执行机构被构成为,被测力计单元20a拉伸而伸展时,向收缩的方向动作而生成反作用力,所以起到与弹性部件610同样的作用。气缸,也可以是油压气缸或者气压气缸等。气缸在被测力计单元20a拉伸而伸展时,生成恢复原状的收缩方向的反作用力,从而起到与弹性部件610同样的作用。或者线性执行机构以及气缸,在测力计单元20a转向时被按压,那时生成与伸展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反作用力。另外,在设置线性执行机构或者气缸的情况下,与弹性部件610同样,可以由转向的测力计单元20a按压线性执行机构或者气缸。

[其他变形例]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或者多个形态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但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为所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在不超出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将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出的各种变形实施在本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或者将不同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的构成要素进行组合构筑的形式,也包括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方案的范围内。例如,本发明包含以下情况。

在实施方式1及2和变形例1及2涉及的测力计负载装置中,第一倾斜部103、203、第二倾斜部104、204、以及第三倾斜部105、205,分别形成测力计单元的车轮在其上移动的倾斜面,但是不受此限。第一倾斜部103、203、第二倾斜部104、204、以及第三倾斜部105、205,分别在其上面具有沟槽,测力计单元的车轮在该沟槽中移动,可以使沟槽的底面倾斜。或者第一倾斜部103、203、第二倾斜部104、204、以及第三倾斜部105、205可以是引导测力计单元的车轮的导轨,使该导轨中的与车轮接触的接触面倾斜。

符号说明

1汽车

2轮毂

20a~20d测力计单元

30控制单元

100、200、300、400、500、600测力计负载装置

101平坦部

103~105、203~205倾斜部

103a~105a、203a~205a上表面(倾斜面)

103c~105c倾斜调节部

307a~307c支承装置(倾斜调节部)

510砝码

530、630连接部件

610弹性部件(反作用力生成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