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设备的光感测试仪及测试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93712发布日期:2018-08-04 14:03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终端设备的光感测试仪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上都安装有光感应器,利用光感应器根据环境光线明暗来判断用户的使用条件,对终端设备进行智能调节,达到节能和方便用户使用的目的。如,当终端设备当前所处光线较暗时,调亮终端屏幕亮度;当终端设备当前所处光线较亮时,调暗终端屏幕亮度等。并且,光感应器还能够与距离感应器配合,在用户将终端设备移动到耳边打电话时,控制终端设备自动关闭屏幕和背光,以延长续航时间,同时关屏触屏,达到防止误触屏幕挂断电话的误操作。

不难看出,光感传感器的灵敏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终端设备的使用。但是,本专利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缺陷:现有技术中针对于终端设备的光感测试主要还停留在人工测试环节,成本较高,且测试结果偏差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的光感测试仪及测试方法,能够客观地对终端设备进行光感测试,不仅提高了终端设备光感测试结果的可靠性,而且大限度地节约了人力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的光感测试仪,包括:光源、显示屏、壳体以及与终端设备通信连接的控制器;

光源固定于壳体,且均匀地覆盖壳体内腔的顶部;

光源以及显示屏均与控制器连接;

终端设备置于壳体内腔时,控制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光源测试信息,控制光源发光;控制器还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光感信息,并控制显示屏显示终端设备发送的光感信息。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的光感测试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的光感测量仪;光感测量仪包括:光源、显示屏、壳体以及与终端设备通信连接的控制器;光源固定于壳体,且均匀地覆盖壳体内腔的顶部;光源以及显示屏均与控制器连接;

方法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第一光源测试信息,控制光源发光;

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光感信息;

控制显示屏显示终端设备发送的光感信息;

其中,终端设置置于壳体内腔。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光感测试仪壳体内腔的顶部设有可控的光源,光感测试仪的控制器能够根据接收到的光源测试信息对光源的亮度进行控制,以实现针对于壳体内腔的终端设备的光感测试,不仅操作较为简便,而且能够避免外界环境光的干扰。并且,光感测试仪的控制器还可以接收终端设备的光感信息,将光感信息在显示屏上进行显示,以供测试人员进行查看,能够便于测试人员进行数据记录以及数据统计。这样,提供了针对于终端设备光感测试的一种机械装置,能够客观地对终端设备进行光感测试,不仅提高了终端设备光感测试结果的可靠性,而且大限度地节约了人力成本。

另外,终端设备置于壳体内腔时,控制器还用于发送固定亮度指令给终端设备;其中,固定亮度指令用于控制终端设备保持当前屏幕亮度。这样,在对终端设备的屏幕进行自适应亮度测试时,能够保证终端设备从壳体内腔取出进行屏幕亮度测量时,终端设备的屏幕亮度不再受外界环境光的影响,能够获取较为准确的测试数据。

另外,终端设备的光感测试仪还包括:亮度检测器;亮度检测器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还用于控制光源在亮度检测器检测终端设备的屏幕亮度时不发光,亮度检测器用于生成屏幕亮度信息,并将检测到的屏幕亮度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显示屏显示屏幕亮度信息。通过这种方式,在对终端设备的屏幕进行自适应亮度测试时,能够直接获取终端设备的屏幕亮度并显示,不仅能够获取较为准确的测试数据,且操作较为便捷。

另外,终端设备的光感测试仪还包括:光感器;光感器固定于壳体的外顶面;光感器与控制器连接;光感器用于检测当前太阳光的照度,生成光感信息,并将生成的光感信息发送给控制器;终端设备置于壳体的外顶面时,控制器用于接收光感器的光感信息以及终端设备的光感信息,并控制显示屏显示光感器的光感信息以及终端设备的光感信息,从而能够一目了然的知晓终端设备内置的光感器是否存在误差。

另外,终端设备的光感测试仪还包括:连接端口;连接端口固定于壳体,且与控制器连接,为光感测量仪能够进行外部拓展提供了基础。

另外,光源设有锁附件;壳体内腔的顶部设有锁附部;锁附件与锁附部相互配合,令光源固定于壳体内腔的顶部。这样,光感测量仪的光源是可拆卸的,更换光源较为方便快捷,为实现终端设备针对多种光源的光感测试提供了基础。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方式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终端设备的光感测试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终端设备的光感测试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终端设备的光感测试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图4是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终端设备的光感测试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终端设备的光感测试仪,如图1所示,包括:光源1、显示屏22、壳体3以及与终端设备4通信连接的控制器(图未示)。光源1固定于壳体3,且均匀地覆盖壳体3内腔的顶部。光源1以及显示屏22均与控制器连接。

具体地说,控制器与终端设备4建立的通信连接可以为无线通信,如:蓝牙无线通信连接、无线保真wifi通信连接、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等,不涉及接线,操作便捷。在实际操作时,控制器与终端设备4建立的通信连接可以为蓝牙无线通信连接或无线保真wifi通信连接,控制器一次能够连接多部终端设备4,为光感测试仪同时实现针对多部终端设备4的光感测试提供了基础。其中,终端设备4可以为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电子设备。然而,上述举例仅为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并不对控制器与终端设备4建立通信连接的方式,以及终端设备4的具体形式做任何限定。

本实施方式中,在给终端设备4进行光感测试时,终端设备4置于壳体3内腔。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测试要求获取光源测试信息,并将光源测试信息输入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光源测试信息,控制光源1发光,令位于壳体3内腔的终端设备4光感,生成光感信息。终端设备4将光感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在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光感信息时,控制显示屏2显示终端设备发送的光感信息,供技术人员进行查看。在实际操作时,控制器在控制显示屏显示终端设备发送的光感信息时,还可以在显示屏上显示光感测试信息,以便于技术人员进行数据采集、统计。

具体地说,在给终端设备4进行光感测试时,光源测试信息为光源1到终端设备4表面光感的光源值,如,光源测试信息为400勒克斯,即从光源1到终端设备4光感器的此段距离,光源1给终端设备4的照度为400勒克斯。这样,能够快速测试终端设备4的光感是否准确,以及不准确时的偏差值。

更具体地说,光源1由均匀导光管组成,光源1可以为钨丝光源、人工日光光源等。在实际操作时,还可以选择能够设置多种光源的光管作为光源1,以满足不同的测试需求。

本实施方式中,光源1设有锁附件;壳体3内腔的顶部设有锁附部。锁附件与锁附部相互配合,令光源1固定于壳体3内腔的顶部。这样,光源1是可拆卸的,成本较低、更换较为方便快捷,并能够满足不同的测试需求,如,能够实现终端设备4针对多种不同光源的光感测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方式中,提供了针对于终端设备光感测试的一种机械装置,能够客观地对终端设备进行光感测试,不仅提高了终端设备光感测试结果的可靠性,而且大限度地节约了人力成本。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终端设备的光感测试仪,如图2所示。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光感测试仪还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光感器5,能够与终端设备的光感器进行外界光源的比较测试。

具体地说,光感器5固定于壳体3的外顶面。光感器5用于检测当前太阳光的照度,生成光感信息,并将生成的光感信息发送给控制器。

本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4还用于在置于壳体3的外顶面时对太阳光进行光感,将光感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在接收到光感器5的光感信息以及终端设备4的光感信息时,控制显示屏2显示光感器5的光感信息以及终端设备4的光感信息,令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显示屏2显示的内容,一目了然的知晓终端设备内置的光感器是否存在误差以及误差的数值。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光感测试仪还包括连接端口(图未示)。连接端口固定于壳体3,且与控制器连接。

具体地说,连接端口可以为usb连接端口。更具体地说,技术人员在需要对光感测试仪的系统进行更新时,可以利用连接端口将数据输入给光感测试仪,此时,连接端口作为数据传输接口。在实际操作时,连接端口还可以作为光感测试仪的外部拓展接口,如,技术人员可以将wifi插件插入该连接端口,令光感测试仪具有wifi功能。然而,上述举例仅为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并不对连接端口的具体形式以及作用做任何限定。

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终端设备的光感测试仪。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光感测试仪还用于终端屏幕的自适应亮度测试,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光感测试仪设有两种终端屏幕的自适应亮度测试方式,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1、光感测试仪壳体3内未设有亮度检测器。

具体地说,终端设备4置于壳体3内腔,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光源测试信息,控制光源1发光。控制器发送固定亮度指令给终端设备4,令终端设备4保持当前屏幕亮度。而后,技术人员将终端设备4从壳体3内取出,利用亮度检测器检测终端设备4的屏幕亮度,获取终端设备4的屏幕亮度信息。这样,终端设备4的屏幕亮度直接与光源1有关,并没有受到外界环境光的干扰,能够获取较为准确的测试数据。

2、光感测试仪壳体3内设有亮度检测器。

具体地说,亮度检测器与控制器连接。终端设备4置于壳体3内腔,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光源测试信息,控制光源1发光。而后,控制器发送固定亮度指令给终端设备4,,并控制光源1不发光,令光源在亮度检测器检测终端设备的屏幕亮度时,不发光。亮度检测器根据检测的终端设备4的屏幕亮度,生成屏幕亮度信息,并将检测到的屏幕亮度信息发送给控制器,令控制器控制显示屏显示屏幕亮度信息。这样,技术人员并不需要将终端设备4从壳体3内取出,直接通过显示屏显示的内容,便可以获取终端设备4的屏幕亮度,不仅能够获取较为准确的测试数据,且操作较为便捷。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4屏幕的自适应亮度测试大多是用手电筒来寻找终端设备4屏幕自动调光功能所需的光源值,测试环境不稳定且偏差大。而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光感测试仪提供光源来寻找终端设备4屏幕自动调光功能所需的光源值,测试环境稳定,能够获取较为准确的测试数据,无偏差。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终端设备的光感测试方法,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应用于终端设备的光感测量仪。光感测量仪包括:光源、显示屏、壳体以及与终端设备通信连接的控制器。光源固定于壳体,且均匀地覆盖壳体内腔的顶部。光源以及显示屏均与控制器连接。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步骤101,根据接收到的第一光源测试信息,控制光源发光。

本实施方式中,终端设置置于壳体内腔。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测试要求获取光源测试信息,并将光源测试信息输入至光感测试仪。光感测试仪根据接收到的光源测试信息,控制光源发光,令位于壳体3内腔的终端设备光感,生成光感信息。

步骤102,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光感信息。

具体地说,控制器与终端设备建立的通信连接可以为无线通信,如:蓝牙无线通信连接、无线保真wifi通信连接、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连接等,不涉及接线,操作便捷。在实际操作时,控制器与终端设备建立的通信连接可以为蓝牙无线通信连接或无线保真wifi通信连接,控制器一次能够连接多部终端设备,为光感测试仪同时实现针对多部终端设备的光感测试提供了基础。其中,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电子设备。然而,上述举例仅为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并不对控制器与终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方式,以及终端设备的具体形式做任何限定。

步骤103,控制显示屏显示终端设备发送的光感信息。

具体地说,光感测试仪在控制显示屏显示终端设备发送的光感信息时,还可以在显示屏上显示光感测试信息,以便于技术人员进行数据采集、统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客观地对终端设备进行光感测试,不仅提高了终端设备光感测试结果的可靠性,而且大限度地节约了人力成本。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对应的方法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终端设备的光感测试方法,具体流程如图4所示。第五实施方式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中,还对终端设备的屏幕进行自适应亮度测试。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步骤201至步骤203与第四实施方式中步骤101至步骤103大致相同,为减少重复,在此不再赘述,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步骤204,发送固定亮度指令给终端设备。

具体地说,固定亮度指令用于控制终端设备保持当前屏幕亮度。更具体地说,技术人员将终端设备从壳体内取出,利用亮度检测器检测终端设备的屏幕亮度,获取终端设备的屏幕亮度信息。这样,终端设备的屏幕亮度直接与光源有关,并没有受到外界环境光的干扰,能够获取较为准确的测试数据。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括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方式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