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激励自供电无线非接触电流传感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74360发布日期:2018-06-12 21:16阅读:来源:国知局
被动激励自供电无线非接触电流传感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与流程

技术特征:

1.一种被动激励自供电无线非接触电流传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4根连接螺栓将V型上夹块、V型下夹块固定于调整台表面,传感测量采集芯片放置于调整齿条安装槽内,调整齿条与调整齿轮啮合,调整齿轮两轴端套有滚动轴承一、滚动轴承二,滚动轴承一固定于调整台内,滚动轴承二固定于轴承端盖内,通过轴承端盖压紧滚动轴承二并以螺钉固定,调整齿轮一端与微调手轮固定连接,调整齿条表面有调整箭头,调整台表面有标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动激励自供电无线非接触电流传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测量采集芯片结构是:包括支撑壳体和封装压板,中间感测硅微悬臂梁、两侧能量采集悬臂梁一、能量采集悬臂梁二的一端与硅支撑基座连接成为一整体,三个微磁铁分别与中间感测硅微悬臂梁、两侧能量采集悬臂梁一、能量采集悬臂梁二的另一端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感测硅微悬臂梁上表面有自上而下的三层结构:上Pt/Ti层二、中间压电层二、下Pt/Ti层二;

所述能量采集悬臂梁一上表面有自上而下的三层结构:上Pt/Ti层一、中间压电层一、下Pt/Ti层一;

所述能量采集悬臂梁二上表面有自上而下的三层结构:上Pt/Ti层三、中间压电层三、下Pt/Ti层三;

硅支撑基座上表面溅射有Au电极一、Au电极二、Au电极三,上Pt/Ti层一与Au电极一通过Cu导线一相连,上Pt/Ti层二与Au电极二通过Cu导线二相连,上Pt/Ti层三与Au电极三通过Cu导线三相连;下Pt/Ti层一、Au电极三通过溅射导线串联连接,硅支撑基座下表面溅射有能量采集悬臂梁输出Au电极四、Au电极五、感测硅微悬臂梁下电极一、下电极二;Au电极一与Au电极五、Au电极二与下电极二、下Pt/Ti层二与下电极一、下Pt/Ti层三与Au电极四分别通过电极导电柱导通;

PCB板上的存储模块电极一与Au电极五连接、存储模块电极二与Au电极四连接,存储模块电极一和存储模块电极二与能量处理模块连接,能量处理模块与直流电容连接,直流电容分别现信号处理器、信号放大器、编码芯片、微带天线连接,感测硅微悬臂梁下电极一、下电极二分别与信号处理电极一、信号处理电极二连接,信号处理电极一、信号处理电极二分别与信号处理器连接。

3.一种被动激励自供电无线非接触电流传感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一)、测量单根导线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固定导线:将单根导线放置于V型下夹块上,通过V型上夹块压紧导线,并以连接螺栓固定两夹块;

(2)计算最优位置:根据被测导线半径a、V型夹块90°V口及V口顶点距离调整台尺寸L1,根据45°方向为最佳测量位置与能量采集最优位置,通过几何关系即当zm和xm相等时,其中zm:导线中心与调整台间的距离,xm:传感器芯片磁铁与导线中心在调整台投影的距离;xm=L单,根据市场现有系列导线半径ai,可以得到为了方便对准以导线中心平移H并作为0基准刻度线,将计算好的导线线径下的距离Li在调整台一侧刻画标尺,通过调整齿条上的箭头与对应的导线线径提示刻度线对准即可;

(3)根据确定的距离L,调整微调手轮以导线中心处为基准将处于中心处的芯片调整L距离即可实现对准;

(4)对准后,可实现测量与能量采集,当通入交流电流I时,被测电压为:

(二)、测量双根导线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固定导线:将导线放置于V型下夹块上,通过V型上夹块压紧导线,并以螺栓固定两夹块;

步骤(2)计算最优位置,基于原理有双根导线最优位置在导线中心处,根据被测导线半径a、V型夹块90°V口及V口顶点距离调整台尺寸L1,可计算出双根导线与磁铁距离L双;据市场现有一系列导线半径ai,可以得到

步骤(3)调整微调手轮将调整齿条上的箭头对刻度线基准即可;

步骤(4)对准后,可实现测量与能量采集,当通入交流电流I时,被测电压为:

Ep为压电层的杨氏模量;zp为压电层中心与中性层中心的距离;Lm为压电层长度;l为悬臂梁长度;Ei为对应的各层杨氏模量;Ii为对应的各层惯性矩;Ai为各层材料的截面积;Zi为各层中心与中性层中心的距离;d31为压电系数;wE为压电材料宽度;a为单根导线半径;Br为磁铁剩余磁通量;Cp为压电材料的电容值;Cother为导线等连接电路电容值,在此忽略不计;Li为不同导线半径至调整台内传感磁铁距离;V为微型磁块体积。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