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栓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80388发布日期:2018-10-16 20:30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闭栓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在血液分析中,相对于收纳了从患者采取的血液试样的检测体容器执行离心分离处理。此时,一般在检测体容器的开口部安装栓。检测体容器内的血液试样通过离心分离处理而分离,得到血清。作为用于对该血清进行分析处理的前处理工序,打开检测体容器的栓,将血清向多个检测体容器(子检测体容器)细分(分注处理)。

分注处理后,检测体容器及细分了的检测体容器根据需要进行保存处理。此时,为了防止检测体容器内的检测体的蒸发、污染、由转倒引起的检测体损失,进行在检测体容器的开口部安装栓的闭栓处理。

近年来,在进行血液分析的设施中,使实现了以上的一连串的处理的自动化的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实用化。

作为闭栓处理的对象的检测体容器的外径一般大致区分为φ16和φ13。作为用于闭栓处理的栓,使能以相同栓与这两种内径对应的多级结构的压入栓实用化。

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下述方案:相对于多级结构的压入栓,通过多个机构分担一连串的闭栓过程,通过利用各个机构进行两阶段(暂时压入及正式压入)的压入,实现利用强大的压入力的可靠的闭栓工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634675号说明书

一般地,在向检测体容器内的插入体积大的压入栓上设置用于使在压入时产生的检测体容器内的压缩空气散逸的通气孔。在该通气孔上设置用于防止检测体容器内的检测体的蒸发、泄漏的过滤器。通常,在闭栓处理时,空气通过该过滤器漏出。

但是,当检测体容器内的检测体量多且内压高时,在闭栓时空气无法通过过滤器漏出除,具有在栓被压缩空气压回且闭栓后从检测体浮起的可能性。为了防止浮起,在空气通过过滤器漏出的时间进行工作,因此需要延长利用闭栓机构的压入时间等工夫。

若在栓从检测体容器浮起的状态下在系统装置内运送,则在运送中栓在装置内落下,引起运送错误等的可能性高,导致对患者的检查结果的报告延迟。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通过使压入过程为两阶段,能够在空气从栓的过滤器漏掉的时间工作。另一方面,存在由于利用多个机构分担闭栓过程,每一个检测体所需要的闭栓处理时间变长的课题。另外,由于相对于检测体容器内的检测体量少且栓浮起的可能性低的检测体容器也相同地实施多个处理过程,因此在处理时间这一点上不合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闭栓装置等,其能检测检测体的浮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备:具有形成有孔的前端的第一杆;从上述孔突出的第二杆;通过使上述第一杆向朝向栓体的第一方向移动,将上述栓体安装于容器的开口部,在上述栓体安装于上述开口部后使上述第一杆向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的闭栓机构;检测上述第二杆的位移的传感器;基于在将上述栓体安装于上述开口部后检测出的上述第二杆的位移,判断上述栓体是否浮起的处理器。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能检测栓体的浮起。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及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检测体容器载置设置于支架的样式的图。

图3是表示对图2所示的检测体容器进行闭栓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检测体容器载置设置于支架的样式的图。

图5是表示对图4所示的检测体容器进行闭栓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从上面侧观察图2、3所示的检测体容器所使用的栓体时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从侧面侧观察图2、3所示的检测体容器所使用的栓体时的一例的图。

图8是用于图2、3所示的检测体容器的栓体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闭栓机构与其周围的各机构的概略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闭栓机构的一部分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栓压入机构的剖视图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栓压入机构的一部分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栓压入动作的图。

图14是表示在计算闭栓位置的第一方法中使用的图表的结构的图。

图15是表示在计算闭栓位置的第二方法中使用的图表的结构的图。

图中:100—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101—控制计算机,110—检测体投入部,120—检测体搬运处理部,121—检测体识别部,122—栓体检测部,125、135、175、185a、185b—载体识别部,130—检测体收纳部,140—离心处理部(处理部),150—开栓处理部,160—子检测体容器生成处理部,170—分注处理部(处理部),180a、180b—闭栓处理部,185a、185b—载体识别部,190—分析处理部,191—检测体分注机构,192—试剂分注机构,193—试剂盘,194—反应盘,195—检测机构,196—搬运线,200a、200b—检测体容器,201a—(压入栓用)容器(外径φ13),201b—(压入栓用)容器(外径φ16),202—栓体(压入栓),203—条形码,204—(螺杆栓用)容器(子检测体容器),205—栓体(螺杆栓),210—载体,250—通气孔,251—过滤器,252—肋(外径φ16封闭用),253—肋(外径φ13封闭用),300、310、310a、320、330、340、350—图表,800—闭栓机构,801—闭栓上下机构,802—栓压入机构,803—栓接受机构,804—检测体容器夹钳机构,810—栓体供给机构,811—栓体搬运机构,820—压入杆部,820h—孔,820s—台阶,821—栓体支撑部,821a—凸缘状部,821b—筒状部,822—浮起检测杆部,822s—台阶,823—压入辅助弹簧,824—检测杆辅助弹簧,825、826—轴承,827—透过型传感器,828—检测板,830—闭栓,831—浮起确认(没有浮起),832—浮起确认(有浮起),833—再次闭栓,834—闭栓结束,835—闭栓上下机构的动作方向,841—限制器,842—橡胶,843—罩,851—皮带,852—滚珠丝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对包括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闭栓装置(闭栓处理部180a、180b)的系统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相同符号表示相同部分。

首先,使用图1说明具备能以简单的结构实施检测体容器的闭栓处理的闭栓机构的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一例。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图的例子。

在图1中,本实施方式的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100是自动分析血液、尿等的检测体的成分的系统。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100的主要的构成要素如图1所示,是检测体投入部110、检测体搬运处理部120、检测体收纳部130、离心处理部140、开栓处理部150、子检测体容器生成处理部160、分注处理部170、闭栓处理部180a、180b、分析处理部190及控制计算机101。

另外,控制计算机101由cpu(centralprocessingunit)等处理器、ram(randomaccessmemory)、rom(readonlymemory)、hdd(harddiskdrive)等存储装置、因特网等通信装置、键盘、鼠标等输入装置、lcd(liquidcrystaldisplay)等显示装置等构成。如触摸面板那样,可以在显示装置中组装输入装置。

检测体投入部110是用于将收纳了检测体的检测体容器200a、200b投入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100内的单元。

检测体搬运处理部120是将从检测体投入部110投入的检测体容器200a、200b、在分注处理部170中分注了的子容器向离心处理部140、分注处理部170、分析处理部190等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100内的各部运送的机构。

在检测体搬运处理部120中、检测体投入部110内设置有检测体识别部121、栓体检测部122及载体识别部125,读取搬运中的检测体容器200a、200b所附带的条形码203,获得特定所搬运的检测体容器200a、200b的信息。

另外,检测体容器200a、200b的识别可以通过识别码203以外的存储介质进行。例如,可以构成为在检测体容器200a、200b上设置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等,检测体识别部121读取存储于该存储介质的检测体信息(检测体id等)。另外,检测体识别部121可以是ccd(chargecoupleddevice)等摄像装置。

栓体检测部122是ccd等摄像装置,对检测体容器200a、200b进行摄像,解析所拍摄的图像并进行检测体容器201a、201b、204的种类、栓体202、205的有无及栓体202、205的种类的特定。

另外,栓体检测部122可以特定利用图像识别以外的方式的检测体容器201a、201b、204的种类、栓体202、205的有无及栓体202、205的种类。例如,可以使发光元件与受光元件以对面的方式配置,检测受光元件的输出并识别检测体容器201a、201b、204的种类、栓体202、205的有无及栓体202、205的种类,也可以以其他方式进行检测。

载体识别部125读取用于架设了检测体容器200a、200b的载体210的载体id信息。相当于该载体识别部125的载体识别部135、…、175、185a、185b分别设于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100内的各部。

离心处理部140(处理部)是用于对所投入的检测体容器200a、200b进行离心分离的单元。

开栓处理部150是用于从所投入的检测体容器200a、200b对栓体202、205进行开栓处理的单元。

子检测体容器生成处理部160是用于对将收纳于所投入的检测体容器200a、200b的检测体在接下来的分注处理部170分注进行必要的准备、例如准备新的检测体容器201a、201b、204并且在准备的检测体容器201a、201b、204上粘贴条形码等的单元。

分注处理部170(处理部)是用于将检测体向为了利用后述的分析处理部190等分析离心分离后的检测体、未离心的检测体而新的检测体容器201a、201b、204细分的单元。

闭栓处理部180a、180b是用于在开栓了的检测体容器200a、200b、细分了的检测体容器200a、200b对栓体202、205进行闭栓处理的单元。根据用于检测体容器200a、200b的闭栓的栓体202、205的种类准备两个闭栓处理部180a、180b。闭栓处理部180a为对使用压入用的栓体202合适的结构。闭栓处理部180b为对使用螺杆栓205合适的结构。闭栓处理部180a、180b具有闭栓机构800(参照图9),其详细后述。

分析处理部190是在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100内的各处理部处理后的检测体的运送地,是用于进行检测体的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单元。

分析处理部190的主要的结构要素是检测体分注机构191、试剂分注机构192、试剂盘193、反应盘194、检测机构195、检测体搬运处理部120的一部分即搬运线196。

检测体分注机构191进行检测体容器200a、200b内的检测体的吸引、排出。试剂盘193保管对检测体的成分分析必要的试剂。另外,试剂分注机构192进行试剂的吸引、排出。

检测机构195测定反应盘194的反应槽内的混合物的光学的性质,将所获得的数据向控制计算机101转送。

检测体收纳部130是收纳利用闭栓处理部180a、180b闭栓了的检测体容器200a、200b的单元。

控制计算机101控制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100内的各部、各部内的各机构的动作,另外,进行利用分析处理部190的测定数据的解析。当然,控制计算机101能与上述的各部、机构及各载体识别部125、135、…、185a、185b进行通信。在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计算机101中,尤其根据用于检测体容器200a、200b的闭栓的栓体202、205的种类,以切换检测体容器200a、200b并搬运至合适的闭栓处理部180a、180b的方式控制检测体搬运处理部120。

接下来,下面关于利用分析处理部190的检测体的分析方法进行说明。基本地,通过利用控制计算机101控制各要素来进行分析。

首先,控制计算机101通过检测体搬运处理部120及搬运线196,将设置于搬运线196的载体210搬运至分析处理部190内的检测体分注机构191的检测体分注探针的正下方的位置。

接着,利用检测体分注机构191,以预定量吸引在设置于载体210的检测体容器200a、200b中所装的检测体,将检测体排出到设置于反应盘194的反应槽中。

接着,利用反应盘194将装有检测体的反应槽搬运到试剂分注机构192的正下方的位置。另外,同时利用试剂盘193将预定的试剂瓶搬运到试剂分注机构192的正下方的位置。

接着,利用试剂分注机构192以预定量吸引装在试剂瓶中的试剂,将试剂排出到装有之前排出的检测体的反应槽中。

接着,利用反应盘194将装有试剂与检测体的溶液的反应槽搬运到搅拌机构的位置,对装在反应槽中的试剂与检测体的溶液进行搅拌。

接着,利用反应盘194将装有试剂与检测体的混合溶液的反应槽搬运到检测机构195的位置。

接着,利用检测机构195向混合溶液中照射光,检测混合液的吸光度、散射光的光量的变化,进行根据检测(测定)出的吸光度的信息、光量的变化信息求出检测体中的预定成分的浓度等的运算。

接着,使用图2~图8说明投入到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100的检测体容器200a、200b的结构。图2是表示使用压入用的栓体202的检测体容器200a的概略的图,图3是表示将检测体容器200a载置设置于载体210的样式的图。图4是表示使用螺杆栓205的检测体容器200b的概略的图,图5是表示将检测体容器200b载置设置于载体210的样式的图。图6是压入栓202的俯视图,图7是压入栓202的侧视图,图8是压入栓202的立体图。

首先,本实施方式的栓体202、205通过橡胶、塑料等成型,使收纳在检测体容器200a、200b中的检测体不会漏出,可以是拧入式,也可以是压入。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检测体容器200a、200b表示利用栓体202、205封入测定对象的检测体的容器(检测体容器201a、201b、204),如图2及图3所示,可以架设于载体210,也可以架设于架(省略图示),只要能运送即可。

图2及图3所示的检测体容器200a例如是在将所采取的检测体装入专用的容器(检测体容器201a、201b)后,通过利用栓体202盖上盖而被封入的容器,能防止外部物质混入。在检测体容器201a、201b上安装有适合容器种类的压入用的栓体202。在此,检测体容器201表示外径φ13,检测体容器201b表示外径φ16。如图3所示,根据检测体容器201a、201b的种类,栓体202的插入量不同。该检测体容器200a的开栓利用开栓处理部150进行,闭栓处理利用闭栓处理部180a进行。

如图6、图7及图8所示,栓体202是能相对于通过具有设在下部的直径不同的两种肋252、253而外形及内径不同的检测体容器201a、201b双方安装的栓体,一般由注塑成型来成型。另外,在栓体202的上部设有通气孔250。另外,在栓体202的内部设有以防止从通气孔250的检测体的流出、蒸发为目的的过滤器251。

图4及图5所示的检测体容器200b例如通过将在子检测体容器生成处理部160粘贴有条形码204的新的空的检测体容器204利用螺杆栓205盖上盖,封入在分注处理部170中细分并分注的检测体。螺杆栓205的向检测体容器204的闭栓处理利用闭栓处理部180进行。另外,也能相对于检测体容器204利用压入栓202盖上盖。在该情况下,闭栓处理利用闭栓处理部180a进行。在进行该检测体容器200b的开栓时,利用开栓处理部150进行。

在上述的检测体容器201a、201b、检测体容器204的外周表面粘贴条形码203等信息介质。除了条形码203以外,还可以粘贴二维码、rfid等。这些检测体容器201a、201b、204架设在支架、架等专用的载体210上,利用检测体搬运处理部120在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100内移动。

接着,使用图9及图10说明设在闭栓处理部180a的闭栓机构800的结构。图9表示设在适于对栓体202进行闭栓的闭栓处理部180a的闭栓机构的结构,图10是栓压入机构802的剖面概略图。

如图9、图10所示,闭栓处理部180a具备闭栓机构800以及栓体供给机构810、栓体检测部122。

图9中的闭栓处理部180a内的栓体检测部122位于闭栓机构800的检测体容器夹钳机构804的附近。栓体检测部122在闭栓处理前与来自控制计算机101的信息一致地判断应该用于对检测体容器200a、200b的图像进行摄像而使用的栓体202的种类,通过对闭栓机构800指示最适的闭栓方法且在闭栓处理结束后再次检查检测体容器200a、200b的栓体202的安装状况,判断闭栓处理是否适当地进行。

另外,如图1所示,在系统具备多个闭栓处理部180a、180b的情况下,考虑在搬运到各个闭栓处理部180a、180b的检测体搬运处理部120的跟前设置栓体检测部122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能将检测体容器200a、200b向能够根据栓体202、205的种类更有效地进行闭栓处理的闭栓处理部180a、180b搬运。

闭栓机构800设在闭栓处理部180a内的检测体搬运处理部120上,主要的结构要素是闭栓上下机构801、栓压入机构802、栓接受机构803以及检测体容器夹钳机构804。

栓体202从栓体供给机构810利用栓体搬运机构811被搬运,并运送到栓接受机构803。栓压入机构802及栓接受机构803在与检测体容器201a、201b、204垂直的方向上在同一中心轴上配置。闭栓上下机构801在相对于栓体容器201a、201b、204进行闭栓时,使栓压入机构802及栓接受机构803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动作。

详细地说,如图10所示,闭栓上下机构801(马达)的驱动力通过皮带851传递到滚珠丝杠852,滚珠丝杠的丝杠轴旋转。由此,固定在滚珠丝杠852的螺母上的栓压入机构802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另外,栓体搬运机构811(送料器)例如通过振动器振动,将栓体202向栓接受机构803搬运。

在图9中公开了在栓体容器正上方进行栓的接受及闭栓的方式的闭栓机构800,但并未限定于本方式。例如,可以为具备xy轴,沿xy轴方向使栓压入机构802、栓接受机构803移动的方式。另外,作为栓接受机构803的替代方案,也可以为通过在栓压入机构802上具备能把持栓体202的夹钳机构,从而将栓体202把持运送到容器正上方并压入栓的方式。

检测体容器夹钳机构804在栓体202的闭栓处理时进行检测体容器200a、200b的固定。

图11、图12表示栓压入机构802的剖视图和局部放大图。栓压入机构802大致由两根杆的组合构成。

第一杆即压入杆部820通过轴承825支撑,为通过在闭栓动作时压入辅助弹簧823伸缩,从而进行滑动的结构。另外,在压入杆部820的前端安装栓体支撑部821。栓体支撑部821在闭栓上下机构下降(闭栓动作)时与栓体202的上部接触,将在压入辅助弹簧823上产生的应力向栓体202传递。另外,栓体支撑部821的形状可以根据作为对象的栓体202的形状改变为最适的形状。

第二杆部即浮起检测杆部822组装在压入杆部820的内部,由轴承826支撑,为通过检测杆辅助弹簧824伸缩而进行滑动的结构。在浮起检测杆部822的端部连接检测板828(遮蔽板)。检测板828在平常时位于透过型传感器827的检测范围内,配置为若浮起检测杆部位移,则为透过型传感器827的检测范围外。

换言之,如图11所示,压入杆部820(第一杆)具有形成有孔820h的前端。浮起检测杆部822(第二杆)从孔820h突出。详细地说,浮起检测杆部822(第二杆)根据施加在浮起检测杆部822的前端的力位移。在未在浮起检测杆部822的前端施加力的情况下,浮起检测杆部822从孔820h以预定的长度l0突出。透过型传感器827(传感器)检测浮起检测杆部822(第二杆)的位移。

另外,如图10所示,闭栓机构800通过使压入杆部820(第一杆)向朝向压入栓202(栓体)的方向dir1(第一方向)移动,将压入栓202(栓体)安装于检测体容器201a等(容器)的开口部,在将压入栓202安装于开口部后,使压入杆部820向与方向dir1相反的方向dir2(第二方向)移动。

如图11所示,检测杆辅助弹簧824(第一弹性体)配置于形成于压入杆部820(第一杆)的孔820h的内周面的台阶820s与形成于浮起检测杆部822(第二杆部)的外周面的台阶822s之间。

压入杆部820(第一杆)的前端具有凸缘状部821a和筒状部821b。通过凸缘状部821a及筒状部821b能对栓体进行导向且可靠地传递力。轴承825支撑压入杆部820(第一杆)。压入辅助弹簧823(第二弹性体)配置于轴承825与凸缘状部821a之间。

另外,在浮起检测杆部822的根部设置有限制器841和橡胶842(弹性体)。在轴承826的上端配置有罩843。通过限制器841,限制浮起检测杆部822的可动范围。通过橡胶842,抑制限制器841和罩843的磨耗。通过罩843,固定轴承826。

图13表示闭栓动作流程和各流程中的栓压入机构802的状态。在此,作为例子表示相对于检测体容器201a的状态。

首先,在闭栓830动作中,通过闭栓上下机构801,栓压入机构802下降,将栓体202压入检测体容器201a。此时,浮起检测杆部822与栓体202接触,成为收纳于机构内部的状态。在此,未图示的透过型传感器827使检测板828为非检测状态。在该流程动作后,在透过型传感器827使检测板828为检测状态的情况下,判断为由于某些异常闭栓失败,也能通过控制计算机101向操作员报告闭栓失败。

接着,进行闭栓后的浮起确认831、832。在浮起确认831、832中,通过闭栓上下机构801使栓压入机构802上升预定量。预定量可以定义为在栓压入机构802中,在平常时,栓浮起检测杆部822从压入杆部802突出的长度l0以上。在上升预定量后,在未图示的透过型传感器827检测到检测板828的情况下,判断为没有栓的浮起,作为闭栓结束834使栓压入机构802上升并结束流程。另一方面,上升预定量后,在未图示的透过型传感器827未检测到检测板828的情况下,判断为有栓的浮起,向再次闭栓833动作转移。

换言之,控制计算机101的cpu(处理器)基于在将压入栓202(栓体)安装于检测体容器201a(容器)的开口部后所检测的浮起检测杆部822(第二杆)的位移,判断压入栓202(栓体)有无浮起。详细地,控制计算机101的cpu(处理器)在压入杆部820(第一杆)以预定的长度l0以上向方向dir2(第二方向)移动时检测到浮起检测杆部822(第二杆)的位移的情况下,判断为有压入栓202(栓体)的浮起。

控制计算机101的cpu(处理器)以在判断为有压入栓202(栓体)的浮起的情况下再次使压入杆部820(第一杆)向方向dir1(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控制闭栓机构800,将压入栓202(栓体)安装于栓体容器201a(容器)的开口部。由于只在判断为有浮起的情况下再次执行闭栓833动作,因此闭栓处理时间的平均变短,提高处理能力。

在再次闭栓833动作中,通过闭栓上下机构801使栓压入机构802再次下降,将栓体202压入检测体容器201a。此时,可以以空气容易从栓体202的通气孔250泄漏的方式进行动作。

例如,使闭栓上下机构801的下降速度为低速、或者在将栓体202压入检测体容器201a后保持恒定时间的压入之类的、延长空气从通气孔250泄漏的时间的方法是有效的。

换言之,控制计算机101的cpu(处理器)在判断为有压入栓202(栓体)的浮起的情况下,使再次使压入杆部820(第一杆)向方向dir1(第一方向)移动的速度比前一次为低速、或使压入杆部820(第一杆)的前端在表示将压入栓202(栓体)完全安装于检测体容器201a(容器)的位置的闭栓位置停止的时间比前一次长的方式控制闭栓机构800。

或者,在栓压入机构802下降时,一边使栓体202有意识地变形一边压入的方式作为使空气从通气孔泄漏的方法也是有效的。例如,考虑通过栓接受机构803或代替其的夹钳机构,结实地把持栓体202并一边利用栓体202的弹性变形一边压入的方式。尤其若一边使栓体202的肋252变形一边压入检测体容器201a,则能使空气从变形了的肋252与检测体容器201a的间隙漏出。

或者,即使通过使栓体202的中心轴与检测体容器201a的中心轴有意识地错开、或者使栓体202相对于检测体容器201a带角度地插入的方法等将肋252向检测体容器201a的内壁按压,并一边弹性变形一边压入栓体202,也能使空气从由此产生的栓体202与检测体容器201a的间隙漏出。或者,在栓压入机构802内部具备连接有减压泵等的喷嘴,通过栓体202的过滤器251强制地排气的方法也是有效的。

未限定于上述例子,也可以在再次闭栓833动作时,根据作为对象的栓体202的形状、特性,以不通过栓体202自身的通气孔地使空气漏出的方式进行动作。另外,这些方法即使作为在栓体202自身不具备通气孔等排气机构的情况下的排气机构也是有效的。

再次闭栓833动作后,作为闭栓结束834使栓压入机构802上升并结束流程。为了更可靠地进行闭栓,可以反复在再次闭栓833动作后,再次向浮起确认831、832转移并进行判断。

(计算闭栓位置的第一方法)

下面,说明计算闭栓位置的第一方法。图14是表示在计算闭栓位置时使用的图表300~340的结构的图。图表300~340存储于控制计算机101的存储装置。

图表300将载体id与容器种类id对应地存储。载体id是载体210的识别件,例如通过检测体投入部110内的载体识别部25(传感器)读取。容器种类id是检测体容器201a、201b、204等(容器)的种类的识别件,例如通过检测体投入部110内的栓体检测部122(传感器)读取。

图表310将容器种类id与栓体种类id对应地存储。栓体种类id是栓体202、205的种类的识别件,通过检测体投入部110内的栓体检测部122(传感器)读取。

在图14中,例如作为容器种类id的φ13h01p表示直径为φ13、高度为h01、压入型的容器(例如检测体容器201a)。φ16h01s表示直径为φ13、高度为h01、螺杆型的容器(例如检测体容器204)。

在图14中,例如作为栓体种类id的φ13/16p表示直径为φ13或φ16的容器所使用的压入型的栓体(例如压入栓202)。φ16s表示用于直径为φ16的容器的螺杆型的栓体。另外,如上所述,能够在检测体容器204上不使用螺杆栓205,而是使用压入栓202。在该情况下,在步骤310中,作为栓体种类id,代替φ13s、φ16s,使用φ13/16p。

图表320将容器种类id与由容器种类id识别的容器的形状信息对应地存储。容器的形状信息例如包括容器的高度(长度)等信息。

图表330将栓体种类id与通过栓体种类id识别的栓体的形状信息对应地存储。栓体的形状信息例如包括栓体的高度(长度)等信息。尤其在压入栓202的情况下,栓体的形状信息包括表示肋252的位置(距栓体的下端或上端的位置)、肋253的位置的信息。

图表340将载体id与通过载体id识别的载体(例如载体210)的形状信息对应地存储。载体的形状信息例如包括载体的高度(长度)等信息。

控制计算机101的cpu(处理器)计算与容器种类id(容器的种类)和栓体种类id(栓体的种类)的组合相应的闭栓位置。详细地,基于与容器种类id对应的形状信息、与栓体种类id对应的形状信息以及与载体id对应的形状信息计算闭栓位置。

并且,如图13所示,控制计算机101的cpu(处理器)在压入杆部820以距闭栓位置预定的长度l0以上(第一杆)向方向dir2(第二方向)移动时检测出浮起检测杆部822(第二杆)的位移的情况下,判断为有栓体的浮起。

(计算闭栓位置的第二方法)

下面,说明计算闭栓位置的第二方法。图15是表示在计算闭栓位置时使用的图表300~350的结构的图。图表300~350存储在控制计算机101的存储装置中。

在第二方法中,代替图表310,使用图表310a。另外,使用图表350。

图表310a将容器种类id、空运标志、栓体种类id对应地存储。空运标志表示检测体是否空运。另外,空运标志=0表示检测体没有空运,空运标志=1表示检测体空运。

图表350将检测体id、检测体信息对应地存储。检测体id是检测体的识别件,例如通过检测体投入部110内的检测体识别部121(传感器)读取。在图15的例子中,检测体信息是关于检测体的多种信息,包括上述的空运标志。

在第二方法中,如图表310a所示,在空运标志=1的情况下,使用螺杆栓(例如φ13s、φ16s)。另外,系统至少具备闭栓处理部180a、闭栓处理部180b、开栓处理部150、分注处理部170、检测体搬运处理部120(搬运处理部)。

闭栓处理部180a(第一闭栓装置)将具有能安装于直径互相不同的容器的多级结构的压入栓202安装于容器的开口部。闭栓处理部180b(第二闭栓装置)将螺杆栓205安装于容器的开口部。

控制计算机101的cpu(处理器)判断收纳于容器的检测体是否是空运用。详细地,基于与检测体id对应的检测体信息所包含的空运标志判断检测体是否是空运用。

控制计算机101的cpu(处理器)在判断为收纳于容器的检测体不是空运用的情况下,以将压入栓202安装于容器的方式控制闭栓处理部180a(第一闭栓装置),在判断为收纳于容器的检测体是空运用的情况下,以将螺栓杆205安装于容器的方式控制第二闭栓装置。

另外,控制计算机101的cpu(处理器)以将载置了收纳不是空运用的检测体的容器的载体210向闭栓处理部180a(第一闭栓装置)搬运,将载置了收纳空运用的检测体的容器的载体210向闭栓处理部180b(第二闭栓装置)搬运的方式控制检测体搬运处理部120。

控制计算机101的cpu(处理器)计算与容器种类id(容器的种类)和栓体种类id(栓体的种类)的组合相应的闭栓位置。详细地,基于与容器种类id对应的形状信息、与检测体种类id对应的形状信息、与载体id对应的形状信息计算闭栓位置。

并且,如图13所示,控制计算机101的cpu(处理器)在压入杆部820(第一杆)以距闭栓位置预定的长度l0以上向方向dir2(第二方向)移动时检测到浮起检测杆部822(第二杆)的位移的情况下,判断为有栓体的浮起。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检测栓体的浮起。

另外,本发明未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进行多种变形、应用。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明白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地说明,并未限定于必须包括说明的全部的结构。

另外,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检测体检查自动化系统100作为包括进行用于利用与自动分析装置相当的分析处理部190进行检测体等的检测体的分析的、离心分离、检测体分注、开栓、闭栓、子检测体容器生成、条形码标记粘贴等各种前处理的前处理装置的分析系统进行说明,但检测体检测自动化系统100作为系统可以只为最低限具备开栓、闭栓、在这些之间搬运检测体的搬运机构的前处理系统。除此之外,也可以只为后处理系统、结合后处理系统和分析系统的系统、结合了前处理系统、后处理系统和分析系统的系统。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系统具备压入栓用的闭栓处理部180a(闭栓装置)和螺杆栓用的闭栓处理部180b(闭栓装置),但也可以具备一方。在该情况下,系统可以至少具备一个闭栓处理部(闭栓装置)、从容器取下栓体的开栓处理部、分注收纳于容器的检测体的分注处理部以及搬运容器的检测体搬运处理部(搬运处理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图14及图15所示的图表300将通过检测体投入部110内的载体识别部125读取的载体id与通过检测体投入部110内的栓体检测部122读取的容器种类id对应地存储,但这些识别件也可以通过闭栓处理部180a、180内或其跟前的载体识别部、栓体检测部分别读取。

图14所示的图表310的容器种类id及栓体种类id可以通过控制计算器101的输入装置预先输入。在图14的例子中,相对于表示压入型的容器的容器种类id(=*p、*:通配符)的栓体种类id(=φ13/16p)一义地决定,相对于表示螺杆型的容器的容器种类id(=*s)的栓体种类id(=*s或*p)由用户决定。另外,相对于表示螺杆型的容器的容器种类id(=*s)的栓体种类id(=*s或*p)可以根据载置有投入到检测体投入部110的检测体容器的托盘决定。

图15所示的图表310a的容器种类id及栓体种类id也可以通过控制计算机101的输入装置预先输入。在图15的例子中,相对于容器种类id及空运标志的组合的栓体种类id一义地决定。

子检测体容器生成处理部160作为新的检测体容器可以使用与细分分注前相同的种类的检测体容器及栓体,也可以使用其他种类的检测体容器及栓体。

另外,上述的各结构、功能(机构)等可以通过利用例如集成电路设计这些的一部分或全部等通过软件实现。另外,上述的各结构、功能等通过处理器解释实现各功能的程序并执行,由软件实现。实现各功能的程序、图表、文件等信息能置于存储器、硬盘、ssd(solidstatedrive)等存储装置或ic卡、sd卡、dvd等存储介质。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是以下的方式。

(1)一种检测体搬运装置,具备保持一个检测体容器的支架、搬运上述支架的机构、将栓压入上述支架上的检测体容器的闭栓机构,具备:检测压入后的栓的浮起的机构;基于栓的浮起的判断,只在有浮起的情况下利用相同的机构再次压入的机构。

(2)在上述浮起检测机构中,在用于将闭栓机构的栓从垂直方向压入的第一杆内具备进行伸缩的第二杆,具备通过检测第二杆的伸缩位移检测栓的浮起的机构。

(3)在上述再次压入机构中,具备以使检测体容器内的压缩空气从栓的过滤器散逸的方式控制压入时间、动作的机构。

根据上述(1)~(3),能不浪费处理时间地通过简单的结构合理地进行可靠的闭栓处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